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各种传统的和非传统的、自然的和社会的安全风险交织并存,公共安全面临着严峻挑战。高校作为社会的重要组成单元,毫无疑问,同样面临着因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社会安全事件等公共安全事件所引发的危机和不稳定的严峻形势。如何有效化解和应对危机,构建和谐校园,确保高校稳定,已经成为高校乃至全社会迫切关注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2.
在提供便利的同时,网络的应用与发展也埋下了可能引发高校网络舆论危机的隐患,如何预防和应对高校网络舆论危机已成为思想政治教育领域中亟待解决的新问题。根据发源地的不同,高校网络舆论危机分为基于高校内部事件引发的网络舆论危机和基于外部社会事件形成的网络舆论危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全面把握学生动态,对学生遇见的问题提供及时的帮助,促进学校和学生双方实现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我国危机事件发生频次增加,情况日益复杂,在危机预测、处理和后续过程中,民间组织正在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逐渐赢得社会的认可,在危机管理体系中凭借自身独特的优势应该获得更广阔的发展空间。但是,我国民间组织参与危机管理过程依然面临着内部和外部双重困境,本文通过分析民间组织的独特优势和面临困境,希望为民间组织参与危机管理的合理定位和应该致力的方向予以建议。  相似文献   

4.
章志图 《法制与社会》2011,(25):211-212
当前高校进入一个危机事件多发的时期,诸如公共卫生引发的危机、政治性事件引发的危机、校园治安案件引发的危机、高校师德滑坡引发的危机、师生合法权益受损引发的危机等层出不穷,究其原因主要有社会转型时期的矛盾、不受限制的网络、高校体制性障碍、日常管理服务瑕疵、大学生心理问题多发等因素造成。高校领导层树立危机防患与危机管理意识,积极向企业学习危机公关能力,建立固定的危机管理机构,设立新闻发言人制度保证信息畅通,建立党、政府、公安机关部门与高校联动制度,是预防与应对高校危机事件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5.
孙坚 《法制与社会》2011,(22):210-211
全球化的推进,社会生活的复杂化,社会的分化和多元化,公共危机事件频频发生。公共部门的管理者、领导者在公共危机管理中承担了重要责任,扮演了重要角色。因此,在风险社会公共危机频繁发生的背景下,应对具有不确定性的、突发性的各种各样的公共危机,领导者的决断力就显得尤其重要,而敢于决断,善于决断也成为成功领导者必不可少的重要素质。因此,面对频频发生的公共危机事件,领导者必须不断地提升自己的决断力。  相似文献   

6.
曾弘博 《法制与社会》2010,(34):297-297,305
当前大学生心理危机问题引起了社会的高度重视,如何建立一套切实有效的预防和干预机制成为各个高校面临的难题。本文对大学生心理危机的主要诱因、预防及干预进行了研究,旨在为高校心理危机防预工作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7.
随着"风险社会"的到来,各种公共危机事件频繁出现。具有普遍性、突发性、复杂性、难以预测性及全球性特征的社会风险,时刻在考验我国政府公共危机的管理能力。在风险社会视野下,我国政府公共危机管理面临许多困境和挑战。政府必须通过建立危机管理预警机制;建立全面危机管理体系;建立公开透明的危机信息管理机制;建立全球性的危机治理模式等措施来提升政府公共危机的管理能力。  相似文献   

8.
张薇 《法制与社会》2010,(21):150-151
公共危机事件频发使政府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对政府公共危机管理的能力和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指出公共危机预防在公共危机管理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政府应做好预防工作,从根本上减少危机带来的损失。  相似文献   

9.
杨眉 《法制与社会》2013,(5):171-172
近年来我国灾难性事件时有发生,公安民警担当重任成为应对危机的主力军。但同时灾难性事件诱发的公安民警心理危机问题却日益突出,如何对此进行有效的干预成为我们当前面临的重要课题。本文首先分析了灾难性事件引发公安民警心理危机的原因,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灾难性事件中职业信念与负性情绪体验之间的激烈对峙,灾难性事件导致角色冲突加剧和个人控制感的削弱。在原因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针对灾难性事件中公安民警心理危机干预的模式整合,即以时间维度为纵向深入和以资源体系为横向支持的交错模式。  相似文献   

10.
党的危机治理能力是党执政能力的重要体现之一,新时期我国突发性公共事件增多,对党的危机治理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突发性事件来临的时候,我们党总是能够集中全党的智慧化解危机,体现了党的执政能力.党的危机治理能力的提升对我国的社会稳定和发展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高校学生危机事件具有难以预见、处置紧迫、危害严重和影响广泛的一般特点,处于学生工作第一线的辅导员在危机管理中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文章从高校辅导员应对学生危机事件的现状入手,提出培养和提升高校辅导员的危机管理能力,需要从更新理念、完善机制、构建组织等多个角度来加以探讨.  相似文献   

12.
跨界危机治理是当前理论界和实务部门面临的一个重要新兴课题。根据"致灾体—受灾体—救灾体"灾害管理模型,跨界危机具有事件起因、过程和结果"三个阶段",事件发生的物理空间、虚拟空间和心理空间"三个空间",事件应对的主体、层级和阶段"三个维度"均高度复杂的多重属性。因应对的层级边界、主体边界和时段边界模糊不清,多头管理、职责交叉、权责不明,在跨界危机时间上多阶段动态演进的过程中,纵向多层级、横向多主体有时进行灰色博弈,无法实现相机协调。解决跨界危机治理面临的困境,必须通过正式制度和非正式制度建设,实现对跨界危机的制度化合作治理。  相似文献   

13.
如何应对突如其来的公共危机事件,这既是政府相关部门所面临的问题,同时也是新闻媒体工作者需要思考的问题。在危机中充分发挥媒体的舆论缓释作用,使危机朝着转机的方向发展,既是社会对新闻媒体的期望,也是新闻媒体应该肩负的社会责任。作者结合自身实际经验就公共危机下如何做好电视政务节目提出了相关见解。  相似文献   

14.
建立和完善突发公共事件社会心理干预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突发公共事件在对社会生活造成物质破坏的同时,也会严重影响公众的心理,而这种对公众心理造成的影响将会反过来恶化其不良局势。因此,建立和完善突发公共事件社会心理干预机制将是应对危机,尽快控制局势的重要手段。建立和完善突发公共事件社会心理干预机制,主要是通过明确社会心理干预机制的内涵,并借鉴国外关于建立突发公共事件社会心理干预机制的经验,重点对突发公共事件中几种典型的社会心理进行干预。同时,必须对突发公共事件中公众心理和负面情绪、突发公共事件不同阶段公众心理变化和不同社会心理状态危机传播方案调整进行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5.
本文背景: "艳照门"一词初始于2008年香港娱乐圈的陈冠希事件.时至今日,"艳照门"已经从娱乐圈的独家标签转移到高校女生这一在公众意识中有着良好教育的社会群体.2012年10月16日,中国政法大学危机管理研究中心发布了《我国高校网络安全事件研究》报告.根据该研究报告统计数据显示,自2006年以来,我国已发生校园网络安全典型事件39例.其中,高校网络"艳照门"事件12例,约占总数的30.8%.此类事件受害者多为年轻漂亮的在校女大学生.高校女生网络"艳照门"事件就像一根导火索,引发了人们对社会伦理和道德观的关注.  相似文献   

16.
李江 《法制与社会》2010,(9):156-157
近年来我国各地多次发生群体性事件,严重影响了公共秩序和社会稳定,如何通过构建预警机制来有效预防群体性事件就成为各级地方政府面临的重大课题。本文运用公共危机管理理论,针对我国地方政府在对群体性事件预警的认识和对预警信息的收集、分析、处置这些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构建群体性事件预警机制的可行措施。  相似文献   

17.
突发的危机事件是当今世界各国普遍面临的一个问题,如果事态控制不好往往会影响到国家、社会的稳定与安全,政府迫切需要加强危机管理。政府危机管理是政府为了预防危机的发生,应付各种可能发能的危机的一整套机制。我国初步建立了突发危机管理机制,但仍然存在一些不足,我们应在认识这些不足的前提下,从危机的潜在期,突发期及事后管理等方面争取全面完善我国的政府危机管理机制。  相似文献   

18.
高校公共安全法律机制构建的立法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公共安全法律机制也可称为高校危机管理法律机制,“危机”是指某个组织或个体在正常的社会活动中所面临的来自内外部的危险状态:高校危机管理法律机制则是把高校处理其在正常运行过程中所面临的来自各方面的危险纳入法律体系。  相似文献   

19.
危机要么本身就是大量的犯罪,要么就是各种犯罪的重要诱因。而现代社会中媒体在危机事件中的表现,在很大程度上能够影响危机的演变和进程。本文从媒体在危机报道中容易存在的问题入手,分析其对犯罪的影响并找出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20.
高校形象危机事件一旦发生,必然影响组织形象声誉,在现阶段竞争高度激烈的环境下,更是不利于高校的秩序的正常运转,容易导致社会公众、企业和政府的不信任,从而妨碍到高校的生存与发展。因此,应注重通过采取切实措施,进行高校形象的危机管理,妥善处理危机事态,努力促使危机变为转机,并在转化过程中积极实现高校形象的重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