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马克思“跨越”理论与俄国民粹派社会主义理论的关系问题,是多年来理论研究中的一个十分敏感而又颇有分歧的问题。马克思“跨越”理论与民粹派社会主义是有联系的,并且在许多理论观点上存在相似之处,但是两者之间又有着本质的区别,不能混为一谈。  相似文献   

2.
19世纪末20世纪初,列宁与俄国民粹派围绕着"俄国资本主义的命运"问题展开了激烈的争论。列宁认为,为俄国"寻找另外道路"的民粹派是反动的空想家,他们的"非资本主义道路"理论建立在主观社会学之上,因而他们关于俄国资本主义发展的观点是错误的。但基于俄国无产阶级特定的历史任务,列宁并未因此而全盘否定民粹派的理论,而是辩证地肯定其纲领中的民主主义合理成分。从本质上看,这是一场马克思主义与小资产阶级社会思潮的理论斗争,对于俄国马克思主义的发展以及俄国社会发展道路的选择具有重要的意义。在民粹主义等错误社会思潮沉渣泛起的当下,梳理列宁这一时期对俄国民粹主义的批判具有重要的现实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3.
王耀东 《前沿》2012,(11):64-66
马克思跨越理论是当前学术界研究和探讨的一个热点和难点问题。本文拟立足时代背景,对马克思跨越理论何以形成,从以下四个方面做一个理论探讨,应对俄国民粹派分子的现实要求与理论挑战,科学社会主义的预言与现实发展的强烈反差,对东方社会历史发展前途的探讨,人类学的发展对马克思晚年思想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正> 关于落后国家向社会主义过渡的理论,首先是由俄国民粹派提出来的,他们主张在俄国现存的农村公社基础上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马克思、恩格斯在1875—1883年间,着重批判地吸取民粹派理论中的合理因素,从而把这一理论建立在唯物史观的基础上。随着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民粹派的变化,恩格斯在1890—1895年间,看重批判民粹派理论的错误,因为它正在使社会思想发生混乱。列宁关于落后国家向社会主义过渡的理论,经历了一个从与马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关于"不通过资本主义制度的卡夫丁峡谷"的论断不是指超越整个资本主义发展阶段,而是特指俄国农村公社不必经历解体的历史命运."不通过资本主义制度的卡夫丁峡谷"的实质是一种革命策略:马克思以维护农村公社为基础,激励俄国民粹派进行推翻沙皇专制统治的革命斗争.  相似文献   

6.
曹建萍 《人民论坛》2014,(6):218-220
马克思对俄国民粹主义从关注、研习、批判再到辩证分析,为社会主义革命的发展趋势作出了谨慎的判断。马克思探究俄国民粹主义大致经历了四个阶段:分析东方社会,关注俄国村社;研习俄国民粹派著作了解俄国独特国情;探讨俄国农村公社跨越“卡夫丁峡谷”的可能因素;辩证分析俄国村社成为共产主义的起点的国内外条件。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对俄国民粹主义从关注、研习、批判再到辩证分析,为社会主义革命的发展趋势作出了谨慎的判断。马克思探究俄国民粹主义大致经历了四个阶段:分析东方社会,关注俄国村社;研习俄国民粹派著作了解俄国独特国情;探讨俄国农村公社跨越"卡夫丁峡谷"的可能因素;辩证分析俄国村社成为共产主义的起点的国内外条件。  相似文献   

8.
十九世纪末,俄国自由主义民粹派对马克思主义大肆进行攻击.以列宁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者与民粹派展开了激烈论战,双方争论的核心问题是马克思主义是否具有科学性,他们的主要分歧体现在三个方面:理论研究的逻辑起点是先验臆想的一般理论还是具体的社会经济形态;理论研究的主要方法是黑格尔的三段论还是立足社会经济关系的逻辑论证;理论检验的唯一标准是合乎人的本性还是符合客观现实.列宁在批驳民粹派谬论的同时,系统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科学性.  相似文献   

9.
对跨越“卡夫丁峡谷”问题的重新认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孙勇 《理论月刊》2003,3(4):30-32
马克思对俄国公社问题的探索,长期以来一直是理论界关注的焦点.本文在对原著和历史重新解读的基础上,从新的视角对人们头脑中长期存在的模糊认识予以澄清,同时指出马克思关于俄国"有可能不通过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设想的真正价值,在于它开启了"经济落后国家如何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命题以及所提供的方法论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系统地创建无产阶级政党的建党组织原则,是列宁对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的突出贡献。列宁关于党的组织原则的理论同整个列宁主义思想体系一样,既是对俄国乃至全世界革命实践的科学总结,又是人类优秀文化遗产在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时代的结晶,其思想渊源除了马克思和恩格斯有关党的组织问题的一系列论述以外,还有一个相当重要的方面,那就是俄国革命民粹派政党(主要是“土地和自由社”与“民意党”)的理论与实践。由于列宁曾对民粹主义的社会历史观和政治主张进行过系统的批判,因此人们往往忽略了列宁对革命民粹派政党组织原则的肯定和批判继承。  相似文献   

11.
为了回复俄国女革命家查苏利奇,马克思于1881年2月底3月初连续写了四份草稿,前三份都在三千字以上,复信草稿只有短短的六百多字,这种做法体现了马克思的一种策略,目的在于期望民粹派消除分歧,共同致力于推翻沙皇专制制度的斗争,引发俄罗革命。  相似文献   

12.
五四时期所发生的事情,对尔后中国社会发展影响最大的,恐怕要数“走俄国人的路”这一选择了。这一选择在当时有许多客观的和主观的原因,但从主观方面看,以李大钊为代表的一批先进分子中所存在的中俄国情相类同的看法,也是起了一定作用的。李大钊是中国第一个马克思主...  相似文献   

13.
西方学把中国共产党“农村包围城市道路”与俄国民粹派“到民间去”相提并论,但事实上,二是有本质区别的。中国共产党人将革命的重心放在农村,不是从俄国民粹主义思想框架中引中出来的,而是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实际问题作出的正确选择。  相似文献   

14.
列宁指出了俄国民粹派经济学家的理论实际上是抄袭了欧洲浪漫主义经济学家的学说,民粹派学说不但没有理论新意,甚至还有所倒退。列宁与欧俄浪漫主义的对话阐述了一个思想——承认资本主义道路的现实性和进步性及指出资本主义的历史暂时性并不矛盾。社会主义也可以利用市场经济手段来发展经济。  相似文献   

15.
俄国能否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是马克思恩格斯晚年思考的重要议题,也是俄国民粹派活动家始终探寻的核心问题。马克思恩格斯均认为俄国有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的可能性,但在特殊的历史环境下俄国农村公社将走向解体;在此基础上,马克思恩格斯对俄国跨越卡夫丁峡谷的理解存在着一定差异,但这种差异不构成二人在这一问题上的根本对立。因此,需要辩证看待马克思恩格斯在跨越卡夫丁峡谷问题上的态度并以此作为理解社会主义在不同国家发展与实践的理论原点。  相似文献   

16.
一无产阶级革命导师对待群众运动的态度,也象一切激进运动的领导人一样,具有两种不同的观点:一种是民粹主义观点,一种是精英主义观点。民粹派分子认为,他们自己及其所属的阶级,具有颓废、腐朽、没落的特性,因而必然会被消灭,被人民的崛起所取代。“人民”通常指保持传统的农民或单纯朴实的劳动者。这些人恰恰因为被排除在文明的主流之外,所以还保留着淳厚的古风和高贵的品质。这种观点除了在俄国民粹派中盛行外,还可在美国中西部民粹主义、印度甘地主义、犹太复国主义中找到踪迹。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态度基本上也可归入此类。马克思将其希望寄托于无产阶级“人民”身上,认为历史赋予这一阶级的使命,是将资本主义转  相似文献   

17.
一、马恩论农村公社农村公社是马克思所提出的亚细亚生产方式的主要组成部分。亚细亚生产方式包括土地国有,君主专制,农村公社及租税合一等。本文仅拟讨论农村公社。什么叫农村公社?它究竟是什么样一种社会?对这个问题,马恩从十九世纪六十年代至九十年代四十多年间,在各种著作中都有所论述。恩格斯还专门写了《玛尔克》。俄国社会学家科瓦列夫斯基出版了《公社土地占有制,其解体的原因,进程和结果》。马克思对这本书十分重视,作了详细摘要及  相似文献   

18.
从19世纪中叶到20世纪初断断续续有过热烈的讨论落后的东方国家能否超越资本主义而直接进入社会主义?前后有过三种"超越"论.三种"超越"论的不同,在于所要"超越"的对象不同俄国民粹派要"超越"的是资本主义的一切发展阶段,马克思要"超越"的是"资本主义制度的卡夫丁峡谷",列宁不主张阻止资本主义的早期发展,所要"超越"的仅仅是"资本主义的发达阶段"(即欧美式发达资本主义).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和卢森堡都将公社组织形式和公有财产作为贯穿整个非西方前资本主义社会的一种普遍现象加以论述,对其被西方帝国主义征服之前内部所发生的不同转变给予了相当的关注,都没有将这些前资本主义形式理想化。同时,两人也存在一些分歧:卢森堡接受了认为穆斯林法律统治下的印度社会已然是封建社会这一说法,对此,马克思是明确反对的。卢森堡没有发现这些社会形式中存在着革命性动力或者主观发展需求,而马克思认为公社形式与现代资本主义的碰撞是有可能推动革命暴动的潜在因素。  相似文献   

20.
在编写《毛泽东思想基本问题》的过程中 ,国内理论界对毛泽东与民粹主义的关系问题进行了一场近年来罕见、观点尖锐对立的争论 ,引起了理论界和广大关心毛泽东及毛泽东思想研究的干部和群众的注意。现对此作一简单介绍并发表个人的一些看法。这一争论问题的由来民粹主义是在 1 9世纪的俄国出现的一种影响较大的空想社会主义思潮。在 1 9世纪 40— 50年代 ,俄国的革命民主主义者处于深刻的思想矛盾之中。一方面 ,沙皇俄国已经腐朽不堪 ,严重阻碍生产力发展和社会进步 ;另一方面 ,西欧资本主义在迅速发展的同时也暴露出很多内在矛盾。民粹派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