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江泽民同志提出的“三个代表”思想中,贯穿始终的是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根本的政治问题。江泽民同志提出的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思想,是对党的性质、宗旨以及党的先进性的新的发展。共产党员必须深刻认识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要求的深刻内涵,身体力行最广大人民的根表利益的代表,实现好、发展好、维护好人民的根本利益。  相似文献   

2.
胡锦涛总书记在“七一”重要讲话中指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是不断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党的理论、路线、纲领、方针、政策和工作必须以符合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最高衡量标准。”在“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中,中国共产党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都要落脚到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上。代表人民的根本利益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中国共产党十六大通过的新党章的开篇就说: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3.
江泽民总书记的“七一”重要讲话中,全面地系统地阐明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内涵。他强调指出:“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统一的整体,相互联系,相互促进。发展先进的生产力,是发展先进文化,实现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基础条件。”这一重要的科学论断,是站在党  相似文献   

4.
胡锦涛同志2003年7月1日的重要讲话中指出:“对于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来说,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充分发挥全体人民的积极性来发展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始终是最紧要的。”这就要求各级党员领导干部,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身体力行,切实当好中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代表,无愧于党和人民的重托。一、切实当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代表,必须与时俱进贯彻落实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推动生产力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对“三个有利于”思想的继承、发展和创新。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同有利于发展生产力本质上是一致的,“发展生产力”是二者的基础和前提;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同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综合国力本质上是一致的,“建设先进文化”是二者的灵魂和保证;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同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本质上是一致的,“人民的根本利益”是二者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相似文献   

6.
江泽民同志关于“三个代表”的论述,是辩证统一的整体,体现了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贯穿其中的是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一、“三个代表”的最终归宿是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中国共产党的党纲明确指出,我党除了谋求中国最广大人民的利益之外,没有任何私利。党的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是为整个人类的彻底解放而奋斗,为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和精神生活需要而努力。所以,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相似文献   

7.
“三个代表”思想是新的历史条件下党的建设的指导思想 ,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是我们党先进性的根本体现和全部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也是新时期从严治党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8.
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质 ,是我们党的全部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这就要求我们的各级党组织要始终坚持“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的方针 ,在以人民群众为本的价值观的指导下躬身实践 ,始终成为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忠实代表。  相似文献   

9.
江泽民同志在“七一”讲话中明确指出:中国共产党要始终 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而要真正做到这一点,就必须首先要正确认识什么是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一问题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结合江总书记的有关论述,笔者以为,所谓“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人民群众的现实利益与长远利  相似文献   

10.
党的十六大指出:“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党的指导思想,已经写进党章,成为中国共产党人行动的指南。共产党人如何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每一个中国共产党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之一,也是一个现实重大课题。为此,必须做到以下五个方面:一、共产党人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价值观,首先要加强理想修养,做坚定的共产主义战士。中国共产党  相似文献   

11.
论利益实现与思想政治工作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益是人们生存、发展和享受所需要的条件, 是人类全部活动的原动力。利益是一个矛盾统一体。利益实现是人们需要的满足。思想政治工作起源于人们的利益矛盾。它在利益主体、利益目标和利益实现方式的各自的和相互的矛盾运动中, 发挥引导、协调、约束、规范作用, 陶冶人们的情操, 增强社会的凝聚力;培养人们科学合理的人生观和利益观, 推动社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自有限责任制度创立以来,关于其利与弊的争议就没有停止过.效率与安全作为公司法的两大价值目标,如何在投资者的利益与债权人的利益之间取舍,如何做到平衡兼顾成为公司法关注的重点.在有限责任制度的框架下,如何在最大程度地保护债权人利益的同时又不失其鼓励投资的积极性是值得探讨的课题.同时,金融危机也更多地暴露了有限责任制度的逐利...  相似文献   

13.
"三个代表"的本质是执政为民,群众利益从根本上讲就是党的利益和国家利益,这就决定了"三个代表"和群众利益的联系是必然的."群众利益无小事",饱含着我们党对人民群众的深情厚意,体现着我们党在实践根本宗旨上的执著追求.这句质朴的警言,应该成为每个党员干部实践"三个代表"的座右铭.  相似文献   

14.
呼唤《大学生在校权益保护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有各种各样的法律、法规来保护我们公民所享有的权益 ,然而在大学校园里 ,在这样一个特殊的小社会、大世界的环境中 ,我们是否忽略了大学生这一个特殊的消费群体 ?至今 ,对这一特殊消费群体的权益却没有相关法律予以充分的保障 ,笔者在此就我国应设立《大学生权益保护法》这一观点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5.
关于自然人死后是否还有人格权,一直存在争议.死者人格利益是人格权利益的一项重要利益.世界各国对于死者人格利益的保护、研究非常重视,许多国家把死者人格利益列入民法典直接予以保护.而我国民事法律发展缓慢,对死者人格利益的研究相对落后.但随着社会复杂程度的加剧,有效保护死者人格利益已经成为关系个体生存质量的重要社会任务.  相似文献   

16.
当前,贿赂的内容呈现出"由单纯的物质性利益向财产性利益转变,甚至扩大至非财产性利益"的趋势。这种财产性利益,甚至非财产性利益是否属于我国刑法上所说的非法收受他人的"财物"?文章立足我国的立法和司法实践,认为应当将贿赂的内容理解为"财产性利益"而不宜扩大至非财产性利益,也不应当限制为钱财和利益。  相似文献   

17.
我国农村体制的发展历程大体上可以分为两个主要阶段:一是人民公社体制时期;二是家庭承包责任制时期。将这一发展历程置于工业化的背景下运用新制度主义经济学的方法分析,可见人民公社体制的建立不是着眼于如何提高农业的生产效率,而是为了最大限度地汲取农业剩余资源;人民公社体制为家庭承包责任制所取代,但没有改变“工占农利”的局面。进入新世纪,我国农村体制发生了一系列重大变化,这似乎昭示着工业反哺农业时代的到来。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警察在正当执法中遭遇无理取闹,被谩骂、殴打、恶意投诉,甚至致伤致残致死的事件时有发生。我们应分析暴力袭警致使警察权益受损的原因,完善警察权益保障机制,严惩袭警行为,维护人民警察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19.
保险利益的法理分析——以人身保险为重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保险利益是保险标的,是受保险制度保障的特定主体牵连于特定客体的主观关系.在不违反公序良俗及法律的前提下,保险利益是一个发展的、见仁见智的概念,不应限于经济利益.保险利益可适用于人身保险领域,但大部分情况下人身保险保险利益是抽象性利益,适用相应特殊规则.  相似文献   

20.
暴力维权从本质上说,是一种显性的、为争夺利益的社会冲突。导致这一现象发生的原因有两个,即物质性原因和价值性原因。物质性原因是根本,是由于行为人对利益的追求以及向社会表达利益的渠道不畅;价值性原因是补充,是缘于行为人对朴素正义观的信仰与追求。在坚持制度正义的前提下,从立法、行政、司法三个维度进行相应的制度设计,方能化解冲突,遏制暴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