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1934年10月中央主力红军长征后,闽西苏区基本上被敌人占领,形势相当严峻。蒋介石派了8个正规师,加上各县地方民团、匪军,共10万人,对闽西苏区进行大规模的“清剿”。而留在闽西苏区的红军游击队,总共才1500人,敌我力量悬殊,与党中央失去了联系,基层党组织之间的联系也已中断。  相似文献   

2.
<正>邓子恢(1896-1972),福建省龙岩市新罗区人,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是闽西革命根据地的主要创建者和卓越的领导人之一。闽西是中国南方三年游击战争的重要区域,是中国革命在南方的重要战略支点。1934年10月,中央主力红军长征后,中共闽西地方组织和红军游击队在党的领导下,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坚持了三年艰苦卓绝的游击战争,保存和发展了革命力量,  相似文献   

3.
1934年10月,中央主力红军被迫长征后,福建的闽西、闽南、闽北、闽东和闽中等5个根据地的红军、游击队相继进入了三年游击战争时期。这个时期,由于主力红军转移,敌我力量相当悬殊,国民党反动派为了扑灭革命火种和进行阶级报复,采取了最残酷最毒辣的手法来摧残  相似文献   

4.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闽西红军是党在领导农民暴动武装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第四纵队作为闽西最早的正规红军,在游击战争中得到迅速发展.从第四纵队发展到第十二军、二十军、二十一军3支地方主力红军,成为发展和巩固闽西革命根据地的重要支柱,在李立三、王明两次"左"倾错误的困境下,闽西红军艰难奋进,并将武装力量保存下来,投入到抗日战场.  相似文献   

5.
《南方三年游击战争》史料丛书“闽西游击区册”审稿会最近在榕通过。据编者介绍,这本“区册”全面、系统,准确地反映了我省闽西游击战争史实。二战末期,当红军主力长征后,留在闽西地区的红军和游击队,不畏国民党反动派的重重围堵,克服了千难万险,巧妙周旋,坚持斗争,掩护了主力红军的长征,打击了敌人的嚣张气焰,保  相似文献   

6.
1934年10月中央主力红军长征后,在闽西南军政委员会的领导下,岩南漳游击队和红八团密切配合,同数十倍于我的国民党军和地方反动团匪展开殊死搏斗,在漳平境内形成了以永福为中心,辐射官田、拱桥等乡镇的游击形势,坚持了艰苦卓绝的(龙)岩南(靖)漳(平)地区三年游击战争。漳平人民竭尽全力支持红军游击队,使漳平成为闽西南三年游击战争的主要活动区域之一。远殖游击反"围剿"1934年4月中旬,为配合中央主力红军粉碎国民党的第五次军  相似文献   

7.
正问:您何时参加红军?谈谈您了解的红军反"围剿"情况。答:1928年春,红军到了我家乡。我参加了村里组织的儿童团,整天拿着梭枪查岗、放哨,有时跟着大人跑跑腿。后来,家乡成立了地方武装游击队,我和姐姐都参加了。江西南部是中央苏区所在地,红军在苏区扩大队伍,地方武装游击队被编入红军。1931年,我正式参加红军。  相似文献   

8.
正中央主力红军长征之后,福建党组织在与党中央失去联系的情况下,独立领导了艰苦卓绝的三年游击战争,建立了闽西、闽粤边、闽北、闽东、闽中和闽赣边6块游击区。红军游击队在艰难险恶的环境中,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开展广泛的、灵活的、群众性的游击战争,牵制了20万国民党军队,消耗了敌人的力量,有力地策应了红军主力长征,为长征的胜利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同时,游击  相似文献   

9.
1929年1月,为打破湘赣两省国民党军阀对井冈山的"会剿",开辟新的革命根据地,毛泽东、朱德、陈毅率领红4军主力3600余人转战赣南;3月,向闽西挺进,把井冈山的星星之火播散在汀江两岸。在闽西,红4军先后消灭了军阀郭凤鸣、陈国辉等部,解放了长汀、龙岩、永定、上杭等县城,在各县建立了苏维埃政权;中共闽西地方组织积极配合红军主力作战,举行武装暴动,组建赤卫队,一支以  相似文献   

10.
(一)南方三年游击战争,是从1934年10月中央主力红军撤离中央苏区开始长征以后,到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坚持在南方八省的红军游击队于1937年底先后集中整编为新四军,开赴抗日前线为止。这段时间,通常叫南方三年游击战争时期。 当时,由于党中央“左”倾错误领导,中央苏区第五次反“围剿”失败,1934年10月主力红军被迫长征。1935年1月,即中央主力红军退出江西中央苏区3个半月后,江西革命根据地就全部被敌人侵占了。留守在江西、福建、广东、浙江、湖南、湖北、安徽、河南八省的红军游击队约46000余人,其中伤员约3000人,分散坚守在赣粤边、闽赣边、闽西边、闽粤边、皖浙赣边、浙南边、闽北边、闽东边、湘鄂赣边、湘赣边、湘南边、鄂豫皖边、鄂东  相似文献   

11.
<正>闽西是全国著名的革命老根据地之一,是红军的故乡。从1928年闽西暴动建立工农武装开始.闽西儿女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踊跃参军参战。在民主革命时期,闽西先后有10万工农子弟参加红军、八路军、新四军、人民解放军和游击队,他们为中国革命的胜利浴血奋战、前仆后继,付出了巨大的牺牲,作出了重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12.
闽西三年游击战争的丰功伟绩,是中国革命历史上不可磨灭的一页。张鼎丞、邓子恢和谭震林所领导的闽西红军游击队在国民党军的重兵“围剿”下,以分散的游击战与国民党军相对抗,遭受到严重摧残。但闽西红军游击队依托高山密林,在人民群众支援与掩护下,采取相应的斗争策略和运用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经过艰苦曲折的斗争,渡过了种种难关,保存了一支经过严峻考验的革命武装力量并有所发展,有力地掩护和配合了主力红军的战略行动。  相似文献   

13.
主力红军长征后,国民党军闯进了苏区,疯狂地"围剿"红军游击队.国民党地方当局一方面实行保甲制,移民并村,村村都筑起碉堡;另一方面对群众发放"良民证"、"户口证",实行计口购粮,妄图把红军游击队困死饿死在大山中.  相似文献   

14.
化险为夷就在谭震林到杭代县的同时,国民党调集了5个师的兵力,对闽西红军游击队进行第二期“清剿”,妄图在短期内消灭红军游击队。斗争形势日益严峻,双髻山游击根据地正面有国民党整师整团整营的军队,还有无数的地方反动武装,背面是傅柏翠的防地,有一支数量不少的农民军,如果他们互相配合两面夹击,根据地就会危在旦  相似文献   

15.
(四)闽西的胜利形势与立三路线(一九三○年七月——一九三○年十二月)主力红军入闽后,短短的一年中间,在闽、粤、赣三省边界地区内,连续取得了革命战争的伟大胜利。开辟了闽西和赣南苏维埃革命根据地,创造了主力红军(如闽两的第四纵队和十二军);建立了各县的赤卫团和各区、乡的赤卫队、游击队。同时,毛主席、朱总司令亲自率领的主力红军也更加坚强和扩大了。因此,共产党及其领导的人民军队与革命战争是迅速地胜利地发展了。在毛主席亲自领导和主力红军的大力支持下,闽西的土地革命得到了胜利发展,广大人民得到了民主解放和土地果实;因而,广大人民的政治觉悟和革命积极性有了极大的提高,参战参军成为群众性的运动。另一方面,国民党反动派则  相似文献   

16.
主力红军长征以后,在原闽西革命根据地的范围内,于1935年4月成立了中共闽西南军政委员会,领导闽西的红八团、红九团、明光独立营等红军游击队,坚持三年不屈的斗争,粉碎了国民党军多次的“清剿”终于迎来了全民族抗战的兴起。这个时期,即称为闽西的三年游击战争时期。闽西具有报刊活动的良好基础。即使是三年游击战争时期极为艰难困苦的环境中,党刊党报仍以顽强的生命力坚持活动,并在反“清剿”斗争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今年是中共福建省委、福建省苏维埃政府、福建省军区成立80周年,她们都诞生在汀州这块红土地上。中央主力红军长征后,省委、省苏、省军区合并在一起领导地方武装与国民党军队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游击战争,为牵制敌人,掩护中央主力红军长征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正>闽西是全国较早、福建最早创建红军的地方。早在1928年7月初,永定农民武装暴动后,张鼎丞、邓子恢等率部组成红军营。为了保卫翻身解放的革命果实,保卫苏维埃政权,保卫和发展红色区域,闽西人民踊跃参军参战。在整个苏区时期,闽西有10万儿女参加红军,积极组织创建地方武装,发展  相似文献   

19.
中央红军长征后,留在闽西地区的红军游击队,在地方党组织的领导下,紧紧依靠人民群众的支援,坚持了艰苦卓绝的三年游击战争,保卫了土地革命的果实,保存和发展了自己的力量和阵地,并且在战略上配合了主力红军长征,为中国革命作出了重要贡献。闽西三年游击战争,“是闽西展开革命斗争以来最艰苦、最复杂的阶段,也是闽西党和人民经受最严重考验并且获得伟大胜利的阶段”。然而,对于闽西革命斗争中这样一个重要的历史阶段,过去一直研究得不够,有许多问题尚未孬清或存有争议。本文仅就其中几个问题提出探讨,目的在于抛砖引玉。祈请熟悉这段历史的老同志及党史工作者批评指正。一、闽西三年游击战争从何时开始,到何时结束?  相似文献   

20.
主力红军长征后,国民党军闯进了苏区,疯狂地"围剿"红军游击队。国民党地方当局一方面实行保甲制,移民并村,村村都筑起碉堡;另一方面对群众发放"良民证"、"户口证",实行计口购粮,妄图把红军游击队困死饿死在大山中。彭胜标率领的汀瑞游击队60余人,跟"围剿"的敌人兜圈子。一天,连续爬了三天三夜的大山,甩掉了敌军的跟踪追击,到达江西与福建交界的火星(山东)山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