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79—1998年中国经济发展的主题、可以概括为两个字,转轨,即从传统的、封闭的自然经济向现代化。开放化渊场化经济转轨。周年的经济转轨是一个多层面的历史过程,其先导是经济建设指导思想的转轨,其主体或实质,是由传统经济向现代经济转变。围绕这一主体,整个经济转轨包括经济体制转轨和经济增长方式转轨两个侧翼。20年的经济转轨过程总体上经历了四个阶段。第一阶段:1979——1984年,是经济转轨的准备阶段。其间分别提出了经济增长方式和经济体制转轨的任务,经济工作以经济调整为主,改革为辅,为经济体制和经济增长方式转轨准备了…  相似文献   

2.
经济转型与中国的转型经济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探讨了中国经济转型模式研究的分析框架,梳理并界定了改革、转轨和转型的不同内涵及相应的改革经济学、转轨经济学和转型经济学的发展阶段;提出了中国转型经济的三个层次及中国转型经济学的研究主题。  相似文献   

3.
张永辉 《前沿》2013,(1):98-99
本文对马克思的经济增长理论中的经济增长方式、经济增长模型和影响经济增长的因素等方面作了一定考察,并从经济增长的方式、内容和研究方法等不同的方面对马克思的经济增长理论与西方经济增长理论进行了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4.
反思外资     
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经济史是一部经济转轨、工业化和国际化三方面紧密交织,协同演进,共同推动发展的历史。外国直接投资在这几方面都发挥了不可替代的积极作用,可以说对中国的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居功至伟。毫无疑问,外资企业已成为中吲经济的支柱之一,而积极有效地利用外资则足中国经济发展模式和经验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5.
万季飞 《当代广西》2009,(21):52-53
举世瞩目的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将于明年1月1日基本建成。近十年的自贸区建设,对区域内11个国家的经济增长,对东亚经济增长和东亚经济一体化已经产生了积极促进作用,尤其是在当前全球金融危机面前使得中国和东盟多了份应对力量。  相似文献   

6.
浅论市场经济中国化陈晓森一、市场经济中国化的基本内涵加快经济体制改革,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中国的市场经济究竟走什么路子,是照搬西方经济大国的模式,还是从中国实际出发,走自己的路,这是人们最关心的问题,也是需要努力实践的问题。市场经济中国化就是在...  相似文献   

7.
陈霞 《理论月刊》2001,(5):27-29
中国经济体制转轨取得了重大成就,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文章在总结成就的同时,重点分析了中国经济体制改革成功的原因以及还存在的许多问题,对经济体制转轨的绩效进行了客观的评价。  相似文献   

8.
2001-2002年中国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1年是中国实施“十五”发展计划的第一年,中国经济在不断恶化的外部经济环境下获得了稳定的增长。更为重要的是,中国人均GDP超过800美元,从而正式进入了世界中下收入国家的行列。  2001年社会形势的基本判断  社会发展的基本状况 2001年,社会各主要发展领域基本为各种健康的因素和力量所主导,基本稳定的格局与显著的发展业绩双双构成了社会形势的主流。  1.经济增长保持了较高的速度,为社会形势的健康平稳发展奠定了基础  2001年的中国经济面临着较为严峻的国际形势,美国经济增长速度的下滑使得…  相似文献   

9.
10月18日,国家统计局公布了2012年前三季度经济数据,其中,国内生产总值;353480亿元,同比增长7.7%,经济增速趋稳并继续出现积极变化。但是,受西方国家经济持续低迷,国内企业经营困难等诸多不稳定、不确定因素的影响,我国经济下行压力还不小。中国经济是否就此告别高增长?经济发展前景怎样?针对这些问题,本期邀请政治、经济、社会等领域的权威专家,从不同的角度予以解答。  相似文献   

10.
在经济全球化加速推进的总体背景下,作为“十五”期间中国经济发展重要战略机遇期的延续和拓展,中国在“十一五”期间(2006-2010年)将在全面扩大对外开放的总体背景下,基本完成经济体制与经济结构在工业化中期阶段的全面转轨,向更为完善的市场经济体制和工业化中后  相似文献   

11.
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公共政策变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潭 《湖湘论坛》2009,22(4):10-13
中国改革开放的30年是中国处于大变革、大转型时代的30年,是中国经济增长和制度成长的30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了中国从“以阶级斗争为纲”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从僵化半僵化到全面改革、从封闭半封闭到对外开放的历史性转变。众所周知,这种社会主义变革和转型主要体现为计划经济体制走向市场经济体制的宏大转轨,展示了一个发展中的大国的治理逻辑,凸显了体制转轨与政策变迁中的中国模式和独特经验。  相似文献   

12.
蒋卫武  李建华 《小康》2008,(11):99-101
近年,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西方人称之为“中国奇迹”,同时他们有些人又以“中国经济是个谜”来表示对中国发展的不理解。  相似文献   

13.
《上海支部生活》2011,(3):54-55
中国的GDP已经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这弓l起了一些西方国家对于中国的定位问题争论。在中国今年经济继续快速增长的形势下,西方又涌现出要将中国“从发展中国家推入世界强国行列”的“摘帽运动”。不久前,《光明日报》发文指出:尽管中国经济取得了30多年高速增长的辉煌成就,但是中国属于发展中国家的属性仍然没有改变。  相似文献   

14.
媒体声音     
中国对西藏一直很好 西方人好像只是从达赖的关于西藏的故事中了解西藏的,事实上,当地实现了经济繁荣,看看经济增长、生活水平、基础设施、国内生产总值,确凿无疑中国对西藏一直很好。  相似文献   

15.
随着我国从传统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实践不仅消解了我国传统经济学范式的解释力,也对西方经济理论本身带来了新的挑战。本栏刊发的一组笔谈,从经济哲学的角度对西方市场经济理论中的“经济人”假设、经济理性主义、经济自由主义以及财富的本质等四个热点问题进行了理论反思,旨在正确认识和把握市场经济的本质,进一步推动我国经济哲学的研究。  相似文献   

16.
随着我国从传统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实践不仅消解了我国传统经济学范式的解释力,也对西方经济理论本身带来了新的挑战。本栏刊发的一组笔谈,从经济哲学的角度对西方市场经济理论中的“经济人”假设、经济理性主义、经济自由主义以及财富的本质等四个热点问题进行了理论反思,旨在正确认识和把握市场经济的本质,进一步推动我国经济哲学的研究。  相似文献   

17.
随着我国从传统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实践不仅消解了我国传统经济学范式的解释力,也对西方经济理论本身带来了新的挑战。本栏刊发的一组笔谈,从经济哲学的角度对西方市场经济理论中的“经济人”假设、经济理性主义、经济自由主义以及财富的本质等四个热点问题进行了理论反思,旨在正确认识和把握市场经济的本质,进一步推动我国经济哲学的研究。  相似文献   

18.
唐昊 《民主与法制》2011,(36):41-43
很多西方学者会把中国经济发展的模式归结为政府主导下的经济增长。但实际情况是:创造经济奇迹的是一些经济部门,而对市场进行高度干预是另外一些部门。两者之间没有因果联系。  相似文献   

19.
随着我国从传统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实践不仅消解了我国传统经济学范式的解释力,也对西方经济理论本身带来了新的挑战。本栏刊发的一组笔谈,从经济哲学的角度对西方市场经济理论中的“经济人”假设、经济理性主义、经济自由主义以及财富的本质等四个热点问题进行了理论反思,旨在正确认识和把握市场经济的本质,进一步推动我国经济哲学的研究。  相似文献   

20.
当西方在华企业十分关注生产成本和夺取未来市场时,人力资源的管理长期被视为一个重要问题。就像中国引人注目的经济增长一样,中国管理人员的跳槽现象在有些城市也达到创纪录水平,跳槽率时常超过30%。这令西方大企业头痛,使它们不得不调整人力资源管理政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