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庄根森 《人大研究》2011,(11):39-40
依照宪法和选举法的规定,我国实行选举权的普遍原则和实行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相统一的制度,充分保障了选民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日前,网上有一篇题为《人大代表候选人是否有条件限制》的文章,该文随意对选民的选举权和被选举权进行解读,说"有选举权不一定就有被选举权"、"‘五种人’是没有被选举权的"、"文盲或准文盲不宜作为人大代表候选人"等等。该文对选民的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的解读,不符合宪法和选举法的规定,有必要加以纠正。  相似文献   

2.
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是我国宪法规定的公民的基本政治权利。选举制度的日渐完善,是观察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不断发展的重要窗口。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关于修改选举法的决定,这表明我国城乡居民选举首次实现“同票同权”。  相似文献   

3.
人教版《思想政治必修2·政治生活》(2010年版)在第一课政治权利与义务:参与政治生活的基础和准则一框中,从选举法角度对选举权和被选举权进行了界定:我国选举法规定,公民依法享有选举国家权力机关代表和被选为国家权力机关代表的权利。按此表述,公民的选举权有其特定的内涵,即选举人大代表的权利。教材对选举权的这种界定值得商榷。  相似文献   

4.
选举权利是公民的基本政治权利之一,世界各国均在宪法和选举法中对此予以明确规定。选举权利的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两种,广义的选举权利包括公民的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狭义的选举权利则仅指选举权。本文所论述的是前者,即指公民享有的选举或者被选为国家权力机关组成人员或者某些国家机关领导人的权利。公民在必要时可以请求有关的国家机关以强制手段协助或者保护其实现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关于选举的性质,有权利说、义务说、权利与义务综合说。权利说认为,选举是公民的权利,包括我国在  相似文献   

5.
民主选举是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政治生活的重大活动,也是广大人民群众行使民主权利的重要途径。选举进展顺利与否,选举结果人民满意与否,直接关系到人民的切身利益,也关系到国家的稳定大局。为了保障选民和代表自由地、充分地行使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真正按照自己的意愿参加选举,不受他人干扰和支配,体现选举的真实性、公正性和权威性,必须坚决查处破坏选举的违法行为。为此,《选举法》作了明确的规定:为保障选民和代表自由行使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对有下列违法行为的,应当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或者刑事处分:(一)用暴力、威胁、欺骗、贿赂等非法手段破坏选举或者妨害选民和代表行使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的;(二)伪造选举文件,虚报选举票数  相似文献   

6.
侯区一:选举权的主体是全体公民。简析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年满十八周岁的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家庭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财产状况和居住期限,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我国拥有选举权的主体空前广泛,但并令是所有公民都有选举权,属下列三种情况的公民没有选举权。①未满十八周岁的公民;②依照法律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③精神病患者。误区二:选举权就是选举国家领导人、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的权利。简析我国选举法规定,我国公民的选举权就是指公民依法享有选举国家权力机关的代表,即选举人民代表的权…  相似文献   

7.
对我国选举制度原则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的选举制度是中国现阶段经济、社会、政治发展的产物 ,其选举的基本原则是在长期选举实践中逐渐形成的。这些原则反映了中国选举制度的内容和特点。从 195 3年颁布第一部《选举法》至今 ,选举的基本原则在不同时期都有具体内涵 ,并逐步发展完善。当代中国选举制度的原则主要有 :(1)普遍选举权原则 ;(2 )平等选举权原则 ;(3)等额、差额相结合原则 ;(4)直接选举和间接选举相结合原则 ;(5 )秘密投票原则。(一 )普遍选举权原则普遍选举权原则是选举制度最根本的原则。这一原则源于 18世纪美国激进主义平等派 ,他们提出了“无选举权则不纳税…  相似文献   

8.
关于人民代表年龄资格的思考和建议邓平《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法》规定,凡中华人民共和国年满18岁的公民,都有参加选举和被选举的权利。即无论是人民代表的选举权;还是人民代表的被选举权;无论是全国人大代表还是地方各级人大...  相似文献   

9.
法治博览     
<正>平等选举权与选举制度的平等原则莫纪宏在2009年12月1日《学习时报》载文《什么是选举制度的平等原则》认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法修正案(草案)》确立"城乡按相同人口比例选举人大代表"的原则认为目前我国农村人口与城乡人口的选举权不平等的观点是错误的,在理论上混淆了"平等选举权"与"选举制度的平等原则"的本质区别。  相似文献   

10.
《辽宁人大》2007,(9):27-27
破坏选举行为主要有哪些表现? 按照选举法所列,破坏选举行为主要表现为:1.以金钱或者其他财物贿赂选民或者代表,妨害选民和代表自由行使选举权和被选举权。2.以暴力、威胁、欺骗或者其他非法手段妨害选民和代表自由行使选举权和被选举权。3.伪造选举文件、虚报选举票数等。4.对控告、检举选举中违法行为的人,或者对提出要求罢免代表的人进行压制、报复。  相似文献   

11.
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人大代表是人民代表大会的组成人员。因此,人大代表的素质直接决定着人民当家作主的质量。公民成为人大代表是通过选举活动来实现的,选举权与被选举权是公民参与选举活动的依据和基础。各国宪法和法律一般都规定了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的主体和范围.从这个意义上说,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的享有和行使是有条件的,需要法律的界定和维护。  相似文献   

12.
选举权与被选举权是公民的基本政治权利。在改革开放过程中,选民流动的急剧增加与户籍制度、政治运行机制、选举制度等变革滞后所形成的张力,是流动选民选举权与被选举权难以得到有效保障的制度层面的主要原因。当前,要重视具体选举体制和选举程序的创新,推进户籍制度改革,修改选民资格标准,改进选民登记制度,完善选区划分标准,确定合理的选举时间,为保障流动选民的选举权与被选举权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13.
破坏选举行为的主要表现按照选举法所列,破坏选举行为主要表现为:a、以金钱或者其他财物贿赂选民或者代表,妨害选民和代表自由行使选举权和被选举权。b、以暴力、威胁、欺骗或者其他非法手段妨害选民和代表自由行使选举权和  相似文献   

14.
县级人大代表产生机制改良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现行的人大代表选举制度存在一定的缺陷.从县级人大代表选举制度来看,其代表产生机制存在选举管理机构自体管理自我监督、选区划分和代表名额分配不合理、代表候选人产生机制不合理等问题.人大代表选举制度改革难以一步到位,"良性违宪(法)"也许是一种改革之痛,重要的是要区分选举权与被选举权.改革县级人大代表产生机制需要完善选举管理组织机构,改革选区划分和代表名额的分配,加快候选人产生制度改革.现行选举法所勾勒出的体系框架已可应付现实之需,我们需要一种改良的思路,需要对现行选举法的更为现实的充实和完善.  相似文献   

15.
有关刊物上曾发表文章,说选举代表的条件只能按宪法第34条的规定,即年满18周岁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的中国公民,“舍此不能再有别的条件”,如果有就是“有悖宪法”,就是将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的公民“剥夺了政治权利”等等。对此,余不敢苟同,非但不敢苟同,而且始终认为选举代表除宪法的原则规定之外,还必须有一定的具体条件。  相似文献   

16.
3月14日,全国人大高票通过选举法修正案(草案)。选举法是保障公民依法行使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依法产生各级人大代表的重要法律。选举法于1953年制定,1979年重新修订,1982年、1986年、1995年和2004年四次修改。可以说,修改选举法是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重要举措,是观察我国民主政治不断发展的重要窗口。  相似文献   

17.
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是公民最基本的政治权利。一般而言,各国对被选举权设有比选举权更为严格的限制,而我国对二者采取的是统一标准,即根据宪法第34条,只要具有中国国籍、年满18周岁、没有被剥夺政治权利,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相较选举权,被选举权的设置是否科学合理更能体现一个国家民主的制度化水平。  相似文献   

18.
吉林省通化市二道江区启动第七届村民委员会换届选举工作,将坚持八大原则:一是普遍选举原则。保证所有符合条件的村民,不受民族、性别、家庭出身、教育程度等限制,都享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二是平等选举原则。保证具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的村民男女平等,各民族平等;三是直接选举原则。村委会主任、副主任和委员由村民直接选举产生,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指定、委派或者撤消村委会成员;四是差额选举原则。  相似文献   

19.
我国实行城乡按相同人口比例选举人大代表原则,为确立公民平等行使选举权奠定了基础。但落实该原则并非必然能够全面保障农民工的选举权。确保外出农民工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的实现,是其利益正当表达的前提。为此,需要克服选民资格转移中的困难和被选举权落实不到位等不足,通过确立选民在经常居住地进行选民资格登记、以常住人口数来确定代表总名额、科学划分选区等方法,保障农民工的政治参与热情和权利。  相似文献   

20.
《上海人大月刊》2011,(2):51-52
我国人大代表选举制度的基本原则,主要体现在选举法等法律中。1953年颁布的第一部选举法确立了我国选举制度的基本蓝本,并在全国范围内进行了第一次普选,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选举制度的正式确立。1979年7月颁布的第二部选举法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选举制度的重大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