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洋芋情结     
阎风 《党的建设》2009,(4):51-51
我的老家在定西市通渭县。我是吃着洋芋长大的,对洋芋怀有一种特殊的情感。小时候,因饥饿,烙在记忆深处的要算家中厨房里挖的那眼地窖。地窖挖在我家院落西南角的厨房里,窖口开在案板底下,不深,窖道两边还挖有台阶,便于家人提着篮子取出秋冬贮藏的洋芋和蔬菜。我记得,每当深秋落着毛毛细雨时,一家人便忙碌在地里,用锄头刨洋  相似文献   

2.
杨洁 《党的建设》2011,(2):53-53
洋芋收获季节,西和县何坝镇马寨村致富能人、村支书郭大全和村里人正在地里挖洋芋,郭大全笑容满面地说:“现在村子里的人在省农科院科技人员的帮助指导下,种洋芋免除了销售上的后顾之忧,我已连续种了3年洋芋。  相似文献   

3.
最近回老家,正遇到叔父家吃烧洋芋见他们每一个人吃洋芋时都是将从火灰中取出的洋芋捧在手里,又拍又吹,把灰拍掉,同时把洋芋吹冷。这样折腾半天才开吃。我看罢,不禁陷入沉思。在生活中,有的人见对自己有用的人就"捧"、"拍",讲起自己的业绩就"吹"。这一套,与吃烧洋芋颇为相像。人们对烧洋芋捧、拍、吹,是为了吃它。工作中专搞"捧"、"拍"、"吹"者,也另有目的因此,我们应善于透过现象看本质,对各种捧场和曲意逢迎者,时刻保持应有的警惕。  相似文献   

4.
“菜子开花黄咪咪,榨油不成换大米。种了菜子收入少,种了洋芋价格低。梁王山上的庄稼人,守着青山不富裕。”这苍凉的歌,唱的是嵩明县菜子地人那“春夏秋冬四季寒,苦荞洋芋半年粮”的艰辛生活。  相似文献   

5.
《当代贵州》2012,(20):9
贵州要把洋芋炒成"大菜"贵州洋芋"大",种植面积排行全国第三,去年鲜薯总产量946.9万吨,居全国第四位。外销200万吨左右洋芋,广州销售份额达到100万吨,占去半壁江山之多。洋芋在广州、深圳主要是提供给  相似文献   

6.
2008年,杨宏林回到家乡——岳池县西板乡宋家沟村任党支部副书记。当年11月,他租地2亩种植早春洋芋,第二年3月洋芋上市,虽然价格很不错,但每亩产量只有200公斤,首次创业,他尝到了亏本的滋味。创业失败了,可他创业的信念没有熄灭。  相似文献   

7.
洋芋蛋之歌     
<正>洋芋蛋你个开花哟,那个结蛋蛋谁说你那个能吃哟,不能干(活)……我是甘肃人,大家称我为洋芋蛋。有人说,甘肃洋芋蛋,能吃不能干。我听了一笑了之,一切让事实说话。洋芋蛋有什么不好,我喜欢这个称呼。  相似文献   

8.
贵州洋芋"大",种植面积排行全国第三,去年鲜薯总产量946.9万吨,居全国第四位。外销200万吨左右洋芋,广州销售份额达到100万吨,占去半壁江山之多。洋芋在广州、  相似文献   

9.
马铃薯情结     
谢斌 《共产党人》2008,(21):52-53
大凡西海固的人与生俱来都有着浓厚的马铃薯情结,具体说也就是一种感恩的心。马铃薯在我们家乡叫洋芋,小的如核桃、大的如两拳头加起来或者更大。生活中无处不弥漫着洋芋味,甚至连文化气质里面都充斥着浓郁的马铃薯的成分。  相似文献   

10.
下雨了。山更绿了。空气好纯,隐隐透出泥土的芬芳。路边的梯田里,绿的苗圃和菜园,黄的麦田,紫的苜蓿,白的洋芋花……把个夏日的泾源妆扮成了一幅浓墨重彩的山水画。  相似文献   

11.
文叶飞 《当代贵州》2009,(17):46-47
马铃薯,自明万历年间从南美洲秘鲁安第斯山区辗转来到中国,从此顶风沐雨,生生不息.随着时代发展,来自山里的马铃薯走进城市,走进城市人的日常生活和高档宴席,宛如川戏中的"变脸",多种脸谱竞相展现,油炸薯条、油炸薯片、干煸洋芋丝、青椒洋芋丝、洋芋鸡等等,种类繁多,目不暇接,让人回味无穷.  相似文献   

12.
洋芋     
正父亲抡起坎土曼,用力刨下去,搂上来,一大嘟噜一大嘟噜的洋芋,就从土里神奇活现地显露出来,有的还裹着泥土。我没等父亲的坎土曼刚落下,就迫不及待地拥上去,抢着摘下中间最大的洋芋,高兴地举着向父亲"表功"。然后才仔仔细细,把所有的须根都翻个遍。于是,所有的洋芋都乖乖地躺到筐里去了。那个时候我不知道,修辞里有比喻一说,但是在那个秋天里,我从父亲布满皱纹的笑脸上,看到了春天的影子,春天似乎就在父亲的眼角、嘴角和挂满细细汗珠的额头上。  相似文献   

13.
沈黎明 《廉政瞭望》2011,(12):52-53
宁夏回族自治区西海固的西吉县是人口大县,有近50万人。2010年,该县财政收入只有3400多万元,农民人均年收入约3450元。在那片土地上.洋芋(即土豆)是农民赖以生存的农作物。多数农民半个月甚至一个多月才能吃上一顿肉或者鸡蛋。  相似文献   

14.
盛夏时节,走进绿树环绕的正个县三嘉乡,到处洋溢着丰收的喜悦。在后坡村幼林果园地里,果农正忙着给“间作套种”种植的西瓜、洋芋、黄豆等经济作物打杈、掐尖。  相似文献   

15.
在“陇中苦,甲天下”的定西,老百姓爱说一句民谣:洋芋开花赛牡丹。因为,洋芋是贫困的定西人民多年来赖以生存的主要食物,人们对洋芋寄予了无限的期盼,希望它品质好、产量高。身为定西金芋马铃薯产业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的徐健,2001年4月在同济大学硕士研究生毕业后,放弃了留在上海工作或直接读博的机会,“逆向而飞”来到国家级贫困县定西(现更名为安定区)扎根创业。时间已过去了4年,徐健动情地说:“是这块朴实的黄土地给了我创业的机会和条件,我一定要尽力使老百姓早日实现‘洋芋开花赛牡丹’的梦想。”  相似文献   

16.
回到了阔别已久的故乡,我的心震撼了:故乡,真的是你么?我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5年,仅仅5年,你就改头换面,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故乡位于定西市的一个偏僻的小山村。记忆中的故乡,落后而且贫穷。由于缺水,“十年九旱”便成了故乡的真实写照。故乡的祖祖辈辈,除了面朝黄土背朝天地任劳任怨地耕种着那几亩产量低得惊人的山地勉强度日外,不敢有更高的奢求了。在故乡人的饭桌上,除了洋芋,还是洋芋,很难见到点儿别的蔬菜。当时用来形容故乡人吃饭的一句话是:“一天三顿饭,顿顿离不开个洋芋蛋。”而故乡那弯曲而又崎岖的羊肠小道,更是让人谈…  相似文献   

17.
秋颂     
罗兰 《党课》2011,(22):127-127
秋天的美,美在一份明澈。有人的眸子像秋,有人的风韵像秋。代表秋天的枫树之美,并不仅在那经霜的素红,而更在那临风的飒爽。  相似文献   

18.
隆冬时间,寒气袭人,但陇西县委书记王永生、代县长席必泽却冒着严寒,带领有关部门的领导奔走在该县的25个乡镇,围绕群众关心的冬灌、中药材和洋芋销售等问题,为农民解决生产和生活中存在的困难。随着两百多件实事的落实,农民切实感到了“三个代表”学习教育活动带来的显著变化。“群众盼什么,我们干部就干什么”。这是陇西县干部在“学教”活动中的口头禅。干部主动为农民引进技术,提供信息,开拓市场,解决群众最盼、最忧、最急、最难、最怨的问题。柯寨乡联系客商17家,销售辣椒1770吨,销售洋芋3800吨,群众收入26…  相似文献   

19.
寻甸县甸沙乡党委在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工作中,着力抓好科技培训和推广,实施科技兴乡战略,促进了"两个文明"建设的协调发展。1999年人均产粮404公斤,比上年增16公斤,农民人均纯收入645元,比上年增70元。1999年12月,经市、县检查验收,全乡提前一年实现脱贫目标。乡党委把科技扶贫工作列为党委工作实绩考核的重要内容,乡几套班子的领导,每人都建立自己的科技示范点,通过抓典型,抓样板、抓示范,使科技措施得以在甸沙开花结果,包谷单产由153公斤提高到500多公斤,洋芋单产由1000多公斤提高到3500多公斤。脱毒洋芋推广项目获"科技进步一等奖",洋芋套种荞子项目获"科技进步三等奖"。  相似文献   

20.
《当代党员》2014,(1):62-63
2013年12月4日,重庆悦来国际博览中心。壹秋堂展台,一帘素布半掩。用荣昌夏布制作的各种纺织工艺品,在展台上散发出古朴的气息。綦涛双手一扬,为模特挽上一条夏布围巾。“为了参加重庆第二届文化产业博览会,我们准备了半年。”有备而来,让壹秋堂在文博会的第一天就揽金十万余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