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今的63年来,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经历了许多风风雨雨,战胜了无数艰难险阻,取得了国家经济-社会的巨大发展。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历史证明:社会主义国家必须坚持不懈地进行经济、政治以及社会等方面的改革,否则,社会的发展就会停滞,社会主义制度的生命力就会逐步丧失。  相似文献   

2.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召开了八次三中全会,"深化改革"始终是贯穿其中的不变主题。通过这八次三中全会可以清晰地勾勒出中国改革发展所经历的五个阶段,即改革的启动阶段、改革的展开阶段、构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框架的阶段、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阶段和全面深化改革的阶段。而中国改革还呈现出主题由单一走向综合、从浅水区进入深水区、决策不断走向科学化的特点。历届三中全会展现了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施政特点,改革开放也深化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规律认识,引领了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美好未来。  相似文献   

3.
中国社会正处于深刻的社会转型期,沿着渐进式的改革路径,行政发展这一过程也在不断地深化与演变。本文从改革的动力、改革的目标、战略、途径等特点入手,论述其发展演变的趋势,以期对行政改革的发展要素作出新的诠释,从而解释中国行政发展之现状,展望行政发展之未来。  相似文献   

4.
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后,中国的先进分子赶上世界的时代潮流,以社会主义为师,开始探索中国走向社会主义的、新的革命道路。新目标的确立和新道路的探索,使中国共产党成为独树一帜的、担负起实现中华民族振兴的历史使命的政治力量。朝着这个明确的目标,中国共产党走过了漫长而艰辛的探索之路。回顾党的八十年,咀嚼历史经验,新民主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关系、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改革的关系,以及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向哪里前进等许多问题,引发了人们的思考。人们在思考和回答这些问题的时候,必须采取历史的眼光和科学的态度。  相似文献   

5.
改革开放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和不竭动力.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始终坚持改革开放不动摇,在短短30多年里,使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2003年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作出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若干问题的决定,全面部署了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和任务.近10年来,我们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奋力推进各方面改革,财税、金融、价格、国有企业、农村发展和各项社会事业、行政管理、社会管理等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不断取得新的突破和进展.  相似文献   

6.
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我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目标是 ,建立一个符合中国国情的多层次的社会保障制度体系。了解社会保障的历史进程 ,揭示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的规律 ,学习借鉴国外的成功经验和方法 ,对建立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保障体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坚持系统观念""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等一系列新的发展目标和理论观点,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这也是在更高层面对社会主义本质及其实现的过程性、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性与阶段性、社会主义社会主要矛盾发展变化以及改革方法论等基本理论问题的坚守和创新。"守正出新"正是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的内在逻辑,即以理论的守正出新推进实践的稳中有进,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航程行稳致远。  相似文献   

8.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法治建设不是自发形成的,而是中国共产党人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深化认识的结果。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法治建设大体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总结"文革"教训,反思"文革",重新认识到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重要性;第二阶段:1992年党的十四大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中国法治建设进入了快车道;第三阶段: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实现经济和现代化腾飞,必须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相似文献   

9.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市场经济的一种具体存在形式,从微观上的产权和自由、宏观上的政府和市场关系、效率原则和发展目标三方面对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以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殊性进行分析,有助于在改革与发展的过程中更好地进行取舍。  相似文献   

10.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明确了新时期农村改革的目标任务,指明了农村改革的方向.农村改革发展的伟大实践,极大地调动了亿万农民的积极性.极大地解放和发展了农村社会生产力,极大地改善了广大农民的物质文化生活.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在新形势下继续推进农村改革.  相似文献   

1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全党自觉贯彻群众路线的伟大实践成果,是党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三大规律认识所取得的最重要的革命建设和改革发展成果。在今后的实践中,必须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高度自觉贯彻党的群众路线,不断扩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群众基础,积极组织发动中国最广大的人民群众自觉加入到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实践中来。  相似文献   

12.
党的“十六大”报告明确指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这是党的全国代表大会文件中,第一次明确地对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做出部署,它与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一起,确定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三大基本目标,从而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更加走向成熟和完善。对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有着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一、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有利于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的全面发展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深化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发展规律的认识。历史唯物主义认为,…  相似文献   

13.
建设公共服务型政府:政府改革合理的目标选择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我国社会已经进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对经济和社会发展起基础作用的历史发展新阶段。新阶段新的发展条件要求党和国家对政府的角色和职能作用进行重新定位、对政府行政体制和行为方式即政府治理方式进行适应性改革。政府职能重新定位和适应性改革的途径是在经济转型、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及时转变职能,实现政府治理模式转型。目标取向是从传统行政走向公共行政、服务行政,切实把政府职能转变到宏观调控、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上来,建设有中国特色的公共服务型政府。  相似文献   

14.
张传鹤 《工会论坛》2007,13(1):136-137
在领导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过程中,邓小平提出了系统的改革思想。关于对改革的总的看法,主要包括改革的原因和必要性、政治保证、内容、策略等。关于经济体制改革,主要包括改革的原因、目的、改革应坚持的根本原则等。关于政治体制改革,主要包括政治体制改革的原因和必要性、改革的目的、改革的内容和应坚持的基本方针、改革的难度评估和策略,以及判断政治体制改革成败的标准。  相似文献   

15.
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和人民的幸福安康是近代社会以来几代中国人的孜孜不断追求的目标,经过建国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发展,中国找到了一条适合中国社会发展的道路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践证明这条道路是中国实现社会现代化的唯一道路。今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又站在了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同顾社会主义在中国发展的光辉历程,总结社会主义在中国发展所取得成绩和教训,不仅对于我们深刻理解在当代中国举什么样的旗,走什么样的发展道路具有重要现实意义,而且对于我们不断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也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6.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指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积极稳妥地推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是党和国家当前和今后相当长时期的一项十分重要的任务。如何既把握住政治文明的普遍性特征,又突出政治文明的中国的、社会主义的特色,即建设什么样的政治文明,怎样建设政治文叫,是必须加以回答的重要问题。政治文明,简单地说,就是政治的民主化、法制化、制度化和规范化。它是一个历史范畴,随着时代和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变化,又因为社会政治制度和具体国情、社会发展阶段的差异表现出不同的特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文明至少表现出阶级性、民族性、渐进性、伦理性和时代性等  相似文献   

17.
作者通过对中国改革20年间不同发展阶段的分析,概括出中国改革的基本经验:一、改革是推动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二、要不断解放思想,开拓创新;三、改革的着眼点和落脚点,都要放在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强国富民上;四、改革目标和突破口的确定应从易到难、由点到面、逐步深化;五、正确处理改革、发展与稳定三者的关系;六、正确处理破和立的关系;七、学会运用法律手段维护和巩固改革成果;八、要有一个坚强的领导核心;九、边实践边总结,不断进行改革的理论准备。  相似文献   

18.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在三十年改革开放实践中逐步显现和展开。把握这个规律体系,首先需要揭示当代中国社会结构和社会运动中诸方面的客观必然联系,然后加以综合.取得对规律的科学认识。这些科学认识蕴舍在改革开放建设实践经验的总结中,蕴含在党的决策所造成的实战理念中,蕴含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被认识到的规律包括: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发展和生产关系、上层建筑改革相互结合的改革、发展、稳定三者同一的规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具有中介性、又在消解中介性的中介过渡的规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同现代经济政治机制结合成为新体制的建构成型的规律,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发展由严重不平衡走向相对平衡的科学发展的规律。认识和把握这些规律具有深刺而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中国的经济改革是一个渐次推进的过程。渐进性改革中的逻辑起点、体制外成长、转型战略、经济改革与政治改革的配套协调等举措决定了它与30多年来中国经济增长的密切机理关系。  相似文献   

20.
自从社会主义在20世纪第一次由科学理论变为社会现实以来,社会主义有两大问题非常突出,一个是发展问题,一个是富民问题.这是关系社会主义生死存亡大局的两大主题.邓小平立足于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着眼于发展社会生产力的根本任务和实现人民共同富裕的根本目标,从社会主义本质的根本内容、社会主义社会的根本问题、社会主义优越性的根本表现、调动人民社会主义积极性的根本环节、判断社会主义的根本标准等方面,深刻地阐述了发展与富民的社会主义两大主题,从而揭示了中国这样一个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社会主义发展的根本规律,以新的思想、观点,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邓小平发展与富民理论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指导思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