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为更好地适应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崇礼县积极探索创新基层组织设置模式,整合服务资源,创新服务机制,拓展党组织服务功能,着力打造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创新村级党组织设置,形成以强带弱共同发展的良好态势。崇礼县深入实施村村联建、村居联建、村协联建、村企联建等"联建联创"工程。以特色中心村为主体建立联村党组织,实行强村和弱村"1+N"模式,建立了上三道河区域"1+4"联建党总支、西甸子“1+4”联建党总支,有效发挥强村组织带动和产业示范作用,推动了区域经济社会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2.
杨传利 《新长征》2014,(3):51-51
伊通满族自治县以发展农业、繁荣农村、富裕农民为宗旨,不断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为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助力。组织加固,创新设置。从农村产业发展的实际需要出发,以“能建必建”为原则。大力推行“村村联建”、“村企联建”、“村社联建”和“基地+支部”、“党员+农户”模式.将党组织设置到产业链上和农村各类经济、社会组织中,通过优化组织资源配置,实现以强带弱,为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打造坚强的战斗堡垒.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临沂市委坚持以先进性教育活动为动力,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统筹城乡发展,着眼建立长效机制,大力加强和改进农村基层党组织和党员队伍建设,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有力保障。一、提高村级组织的发展能力,把党的先进性体现在促进“生产发展”上发展是第一要务,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物质基础。坚持把提高农村基层党组织引领发展、强村富民的能力作为首要任务,按照“抓两头、带中间”的思路,强村抓示范,弱村抓帮扶,以强带弱,促进发展。一是实施“千村帮扶”工程,集中解决少数村集体经济薄弱、服务功能弱化问题。针对农村经济发展不平…  相似文献   

4.
杨金乐 《新长征》2014,(7):43-43
通化县采取有力措施,加大工作力度,助推农村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取得了较好成效。 抓好村党组织书记队伍建设。选举"项目支书"144人,比例为92.9%。实行跨村任职,指导西江镇、大泉源乡等8个村联建。实施"村干部任职承诺和责任追究制",落实标兵村党组织书记激励办法,实施《离任村书记生活补助暂行办法》。同时,制定《村"两委"负责人绩效考核奖励办法实施意见》。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黑龙江省嫩江县城乡党组织携手共抓党组织建设,携手共同为农村服务,推动了城乡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组织联建。县委不断创新党组织设置方式,拓宽互帮互助渠道。依托城乡新经济社会组织、产业链、专业协会建立“党组织+专业协会”等党组织26个,有效发挥了党组织引领发展的职能。县南华糖业党委等企业党组织与各乡镇党委、村级党组织开展村企联建,  相似文献   

6.
湖北秭归县地处鄂西山区,总面积2427平方公里,辖12个乡镇、186个村,农业人口35.4万人。近几年来,秭归县委顺应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变化的新形势,积极探索实践农村党组织和村民自治组织的新模式,在全县构建了“双线运行、四级构架、村域一体”的农村基层组织新机制,有力推动了农村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发展。我们的基本做法是:“双线运行”——切实理清村级党组织和村民自治组织的工作职责,做到同等重视、同步推进、同时发力,使两条工作线在村内良好运行村党组织、村委会是村级组织体系中两个最基本的组织,它们共同构成了党在农村各项工作和村级事…  相似文献   

7.
辽宁省抚顺市着眼于构建城乡党的基层组织互帮互助机制,将112个市直部门党组织与112个村党组织结成互帮互助对子,下派112名市直部门中层干部到村,任村党组织副书记、村委会主任助理,这项工作一方面帮助农村加强基层党建工作,推动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并组织市直机关党员以帮建村为基地开展党内活动,强化党性锻炼,  相似文献   

8.
铁岭,地处辽北。作为传统农业地区,农村党建始终是铁岭基层党建工作的重头戏。曾经,"手中无米,叫鸡不理"是村级集体经济薄弱、村党组织缺乏号召力和凝聚力的真实写照。近年来,铁岭市按照省委的统一部署,在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道路上进行探索与实践,全市村级集体经济实力逐步壮大,实现了强村富民的发展目标,农村基层建设、服务与管理的支出需求得以满足,党的执政基础也逐步得到了夯实。目前,全市1175个村,村集体有收入的548个,其中,年收入10万元以上的180个;村集体有存款的442个,其中,存款在10万元以上的63个。  相似文献   

9.
破解农村发展的难题,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关键是在基层党组织的带领下实现农村现代化治理。随着"两新"组织的出现,农村的基层治理面临诸多问题。作为少数民族地区,通过基层党组织的经导桂式创新,使村民享受到与城市、城镇社区居民同样的政府公共服务、文化服务、社会服务和生产生活服务,提升地区的农业产业化、农村专业合作组织水平、农民收入,是当前农村实现现代化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10.
村级组织是党和国家农村工作的基础。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民占全国人口的大多数,农民、农村和农业问题一直是我党十分重视的大问题。党的十六大确立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明确提出:“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因此,必须“加强以村党组织为核心的村级组织配套建设,探索让干部经常受教育、使农民长期得实惠的有效途径”,“完善村民自治,健全村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村民自治机制。”这为我们进一步加强村级组织规范化建设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11.
全省村党组织和第十届村委会换届选举工作将在年底拉开序幕,这项工作是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大事,事关农村改革发展稳定大局,事关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如何做好村"两委"换届选举工作,值得深入研究和探索。笔者认为,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面对这样的重大政治任务,绝不能打无准备之仗,现在就应该认真做好准备工作。一要摸清底数。每一个乡镇党委都要通过入户走访、谈心谈话、征求意见等方式,认真开展村情、民情、选情分析,对换届前村"两委"班子情况、  相似文献   

12.
彭玲 《当代贵州》2012,(30):40-41
黔西县探索实施"四型"党组织组建模式,有利于打破村、社区、乡镇、学校、非公有制经济和新社会组织、机关事业单位党建工作各自为阵、相互封闭的格局,做到思路谋划一盘棋,工作推进同步抓,有力地推动了农村经济社会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临沭县抓住被确定为首批“全国农村社区建设实验县”的机遇,以村级党组织调整设置为切入点,积极创新农村社区党建工作机制。开展“3+1”工作法,有效整合了村级组织资源、经济资源,消除了合并村中“一村多制”和村两委班子“两张皮”等现象,促进了农村各项事业协调发展。目前,全县36个农村社区全部实施了“3+1”工作法,并形成了北沟头社区、  相似文献   

14.
张永 《当代贵州》2011,(36):52-53
着力打造一支"守信念、讲奉献、有本领、重品行、作表率"的农村基层组织带头人队伍,让农村党组织书记真正当好"领头雁"、"排头兵"。 "群众富不富,关键看支部;支书带好头,群众乐心头……"这是黄平县旧州镇寨碧村村民口耳相传的乡间小曲,寥寥数语折射出当地群众与干部的水乳交融。  相似文献   

15.
为构建城乡统筹的基层党建新格局,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商丘市委积极探索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协调健康发展的新路子、新途径,推出了以扶持100个弱村、培育100个强村为主要内容的农村基层“扶弱培强”工程。他们精心挑选1302名党员干部深入农村,其中,选派434名党员干部担任强村科学发展指导员或弱村党组织第一书记,  相似文献   

16.
一是大力发展特色经济,使村级党组织成为致富中心,形成以一村一品为特色的富民产业体系。二是利用三会一课,使村级党组织成为培训中心,定期组织党员和群众收看远程教育站点的各项教程  相似文献   

17.
蓬溪县委紧紧围绕"坚持科学发展,促进富民惠民,构建和谐蓬溪"的总体要求,把富民惠民作为农村党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今年以来,该县针对农村撂荒耕地日益增多、农业产业化经营落后、农民增收缓慢的问题,探索出了以支部为主导、以农户为主体、以土地为纽带、以富民为目的,推动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支部代耕"新工作模式,走出了丘陵地区党组织引导农民进行农业产业化经营的路子,取得了切实保护耕地、填补村级集体经济空白、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等多重实效,受到了基层群众的普遍欢迎和好评.……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诸诚市适应农村和农业不断发展变化的新形势,逐步走出了一条“产业建党、党带民富”的新路子,有效地提高了党在农村的执政能力,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稳定。按区域经济布局设置党组织。主要有三种类型:一是支部加协会型。依托农村的主导产业,由村党支部牵头组织成立产业协会或经济合作组织,形成支部加协会或支部加合作组织的复合型结构。目前,全市已由村党支部牵头建立  相似文献   

19.
首先,要按照十七大提出的“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要求,进一步健全党的组织,夯实党的基础,增强党的活力,全面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一是创新基层组织设置,不断扩大党的工作覆盖面。在农村以“一村一支部”为主体的基础上,积极推行“支部+协会、支部+合作社”等组织模式,把党组织的政治优势与协会的经济优势有机结合起来,不断推动农业产业化发展。在城市社区则根据发展变化新形势,拓展党组织设置,把党组织建立在居民小区、楼宇、市场等流动党员比较集中的地方。在非公有制企业,要按产业链、板块经济以及党员的主要从业情况,采取单独建、联合建、挂靠建等方式,成熟一家、建立一家,提高党组织的覆盖面。  相似文献   

20.
铁岭县幅员面积2249平方公里,人口39万,下辖15个乡镇(场),216个行政村,573个基层党组织,党员18021名,其中农民党员11415名。2014年上半年,全县有集体经济收入的村已经达到了132个,占全县行政村总数的61.1%,全县村级集体收入总额2370.64万元。近年来,铁岭县明确提出以"经济强村"为突破口,坚持因地制宜、因村施策,通过强化引导和扶持、拓宽增收渠道、加强队伍建设等一系列举措,积极探索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途径,推动强村富民。"四项措施"强保障增强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支撑力一是加强组织领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