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善明 《法制博览》2009,(23):41-41
宋代大文豪苏东坡逢庙必进,而且喜欢与大德高僧交友切磋。相传,有一天苏东坡与相国寺佛印和尚对饮,酒兴起,和尚即兴挥毫一首打油诗于墙上:“酒色财气四堵墙,人人都往墙里藏;若能跳出墙垛外,不活百岁寿也长。”  相似文献   

2.
伟人俗相     
潘国本 《法制博览》2010,(16):60-60
跟朋友闲聊伟人和俗人,忆到了3个片段。 1、与郭沫若等人创办《创造社》那时的成仿吾,狂放,尖刻。他说鲁迅,“有闲,有闲,有闲”的小资产阶级,他评《呐喊》,只推崇“不周山”一文,其余都不在眼中。  相似文献   

3.
“天高皇帝远”是一句流传甚广的民间口语,出自明朝人黄溥编纂的《闲中今古录摘抄》,原文为“天高皇帝远,民少相公多。一日三遍打,不反待如何?!”显然,这是一次封建社会官逼民反的武力抗争。那么.“天高皇帝远”中的“皇帝”指的是谁呢?有学者认为,其中的“皇帝”并非针对某一个皇帝,而是对所有封建昏庸皇帝的泛称。这种观点值得商榷。  相似文献   

4.
“天高皇帝远”是一句流传甚广的民间口语,出自明朝人黄溥编纂的《闲中今古录摘抄》,原文为“天高皇帝远,民少相公多。一日三遍打,不反待如何?!”显然,这是一次封建社会官逼民反的武力抗争。那么,“天高皇帝远”中的“皇帝”指的是谁呢?有学者认为,其中的“皇帝”并非针对某一个皇帝,而是对所有封建昏庸皇帝的泛称。这种观点值得商榷。  相似文献   

5.
蒋丰 《法制博览》2010,(13):14-14
唐代刘知几是一位“史才”,稍微学过历史的人都知道。今天闲翻《新唐书》(中华书局,1975年2月第一版)132卷里面的刘知几列传,才感受到这位强调才、学、识三者兼具的“史才”活的也不容易。  相似文献   

6.
耳根的清静     
从前,人的耳朵里住过一位伟大的房客:寂静。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雨中山果落,灯下草虫鸣。”“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相似文献   

7.
乔健 《工会博览》2013,(30):1-1
休闲,一个诱人的字眼,伴着阳光海浪的沙滩,响着背景音乐的酒吧,映着青春脸庞的篝火,以及绿草成茵的高尔夫球场……其实,休闲本不必这般奢华,看看古人对它的解释吧,《说文解字》里说:“休,息止也。”休字从人从木,按字面可以解释成“人倚木而休”;“闲,(古人一般写作“闭”)间隙也”,同字从P1从月,南唐训诂学家徐锴注:“……门夜闭,闭而见月光.是有间隙也.”  相似文献   

8.
订阅办法     
《法制博览》2008,(5):1-1
在古代,与风水一样,如何保全逝者的尸骨,让死者在阴间永获安宁,是葬前葬后均要考虑的问题。《易经》称,“古之葬者,厚衣之以薪,藏之中野,不封不树。”如果从反盗墓的角度来理解。“藏之中野.不封不树”,应该是中国古人最朴素,也是最原始的反盗墓构思。这种构思在历代都有运用。宋代书画家米芾便曾如此葬过亲属。明冯梦龙编撰的《古今笑史·痴绝部》中记录,“米芾好奇,葬其亲润州山间,不封不树。尝自诧于人,言莫有知其穴者。”  相似文献   

9.
张学刚 《工会博览》2011,(10):354-354
在安全工作中,我们经常可以听到这样的议论:在安全生产中“管、卡、压”太多,而工人的“自由”太少,违章似乎有其“合理性”。之所以如此,不外乎两个方面的原因:一种是确实因为不自由而引发的行为上的反抗,由于对自由的片面认识而导致的行为上的异常。这里就有个对安全生产中自由的如何理解和认识问题。  相似文献   

10.
《法制博览》2010,(9):73-73
汉文帝在朝廷问右丞相周勃说:“全国一年中判决多少案件?”周勃说:“不知道。” 又问:“全国一年中钱粮出入多少?” 周勃说:“不知道。”他急得汗流浃背,惭愧得不能说话。文帝又问左丞相陈平,陈平说:“有主管这事的官员。”文帝问:“那主管人员是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