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本文旨在分析影响东盟安全共同体建构的动力要素及其作用方式。在对建构主义安全共同体理论批判吸收的基础上,笔者认为包含外来威胁与域外力量介入的外部推力与内在进程性要素——包括规范建构、交往与社会学习、国际组织与制度建设以及人民参与——共同推动了安全共同体的形成。这两方面的动力通过促进地区共同利益、增进成员国互信、塑造集体身份等方式来实现成员国对地区内部"和平变革"的期待,从而增强安全共同体的"一体化"。东盟安全共同体在内外动力的作用下缓慢向前发展。其中,应对外在安全威胁的共同需求及增强与域外力量抗衡筹码的共同利益促使成员国不断加强内部团结,而东盟集体身份也在与域外行为体的交往中得以实现。但地区内部进程中各要素的缓慢发展,导致共同体内部推动力不足,反过来制约了共同体的内在发展进程。  相似文献   

2.
王勤 《当代亚太》2006,(11):10-15
近年来,东盟的区域一体化加速发展,并出现了一系列格局性变化。从特惠贸易安排到自由贸易区,再到经济共同体,展现了东盟区域一体化浪潮的发展远景。为应对全球性区域一体化浪潮的迅速兴起,东盟积极制定和调整区域一体化战略,各主要成员国也不断增进双边互信和合作关系,在政治、经济、军事和非传统安全等领域的合作上取得了新进展。  相似文献   

3.
从规避到合作:老挝和东盟关系的演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老挝实施对外开放政策的实践和加入东盟的进程中,老挝与东盟的关系经历了从规避到合作的发展历程.十年来,老挝认真履行成员国的职责和义务,主动融入一体化进程,积极参与地区事务,而东盟也力促老挝参与区域合作,加强与其他成员国间的合作,缩小发展差距.在与东盟的磨合中,老挝对参与区域合作的认识更为全面,态度也更为理性.  相似文献   

4.
冷战后,东盟地区主义迅速发展。这不仅表现在东盟实现了大东盟的愿望,加强了东盟地区内部的各种合作,而且突出表现在东盟积极推动东亚合作和东亚一体化进程。在推动东亚合作和东亚一体化进程中,东盟对东亚地区唯一的发达国家日本寄予了厚望,但日本的表现与东盟的期待存在很大的反差。东盟和日本在东亚地区主义理念上的分歧是这一反差产生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5.
一月: 2003年1月1日,经过10年准备的东盟自由贸易区正式启动,这是东盟发展进程中的重要分水岭。同 日,东盟成员国间自由贸易区进入全面实施阶段。 2003年1月6日,新加坡人王景荣(Ong Keng Yong)担任东盟秘书长,在任职庆祝会上他指出东盟10 国在区内贸易与投资以及内部的经济整合上应该有更大的作为。  相似文献   

6.
一个国家内部政治制度与社会结构会深受区域一体化进程的影响,这一影响可称作跨国社会化。对中东欧国家而言,"欧洲化"是欧盟依靠其规则与价值观使其成员国社会化的方式;而东盟成员的社会化依赖的主要是"东盟方式"。简言之,就过程和方法而言,中东欧和在东南亚地区的社会化存在较大的差异,这反映了一个事实,即任何伴有跨国社会化的区域一体化都有它自己独特的哲学和现实根源,只有建立在这样基础上的一体化才可能取得成功。  相似文献   

7.
欧盟东扩对共同外交与安全政策内部决策环境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欧盟共同外交与安全政策(CFSP),由于其多层治理体系特征,其内部外交决策环境相比较主权国家的外交决策环境更加复杂,尤其是在“大爆炸”式的东扩以后,由于成员国数目激增以及成员国在政治安全文化、地缘政治以及利益取向上的不同,CFSP内部环境的多样性特征将有更为明显的表现。本文通过对新成员国外交政策文件的分析,结合他们各自在制宪会议以及2003/2004年政府间会议上的立场,阐述成员国增加所表现出来的多样性对CFSP内部政策环境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东盟内部的科技合作:成就与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推进东盟内部的科技合作与发展始终是东盟组织所坚持的一个基本目标,东盟已经为此做出了积极努力并取得了很大成绩.但是,由于其现行科技管理机制不完善、各成员国之间经济和科技发展水平悬殊、科技需求的不一以及决策方式上的问题,东盟组织在推进内部科技合作方面所起的作用是有限的.  相似文献   

9.
民族主义与东盟的形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东南亚的民族主义是在殖民主义和帝国主义时代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东盟成立的基石是民族主义,是民族主义在政治上的表现形式,或者说是一种扩大形式的民族主义.东盟的成功之处就是各国在弘扬本国民族主义的同时,不排斥和阻挠他国的民族主义,不干涉成员国内部的政治问题.正是由于保障了各成员国的民族主义,东盟才得以发展至今,这也是小国民族主义的生存方式之一.  相似文献   

10.
正英国脱欧公投开创了欧洲一体化历史上成员国退出联盟的先例,英国与欧盟将被迫开启成员国退出后维持与联盟政治、经济、社会联系的“多速欧洲”新模式,这对欧洲一体化的未来走向产生了深刻影响。(一)多重危机下的欧盟“多速欧洲”辩论“多速欧洲”,也称“双速欧洲”,是欧洲一体化发展进程中为克服成员国利益和偏好的差异,允许部分国家选择性参加一体化的特定进程,或由核心国家先行在某一领域启动深化一体化的政策、待条件成熟时其他国家参与其中的政策模式。近年来,  相似文献   

11.
This paper investigates regional integration in the Association of Southeast Asian Nations (ASEAN) by analyzing the agreements developed within the ASEAN framework since its founding in 1967. This examination reveals that, although integration in ASEAN is certainly influenced by norms and values, the integration process can be best understood by intergovernmentalism. While many agreements have been developed within the ASEAN framework and have become more legalistic in nature, they tend to mostly be in functional areas and exhibit low levels of transparency and delegation. The design of ASEAN is indicative of an overriding concern for state sovereignty as a key strategic interest for member states.  相似文献   

12.
In the Asia-Pacific region, multiple efforts to facilitate economic integration and cooperation are underway. The various frameworks come in a range of scale and scope, membership, and degree of clarity. ASEAN member countries, in a variety of combinations, are party to these trade agreements. Overlapping and multilayered, these frameworks are venues for both creating large economic areas as well as for competition for regional leadership. Besides the international dimension, the domestic situations of each participating member country affect the process of negotiations and achievement of the agreements.  相似文献   

13.
2010年,东盟国家经济相继从衰退中复苏,主要东盟国家经济呈现出上半年强劲反弹、下半年增长放缓的态势。各国开始着手实施经济刺激计划的退出,积极应对国内通货膨胀和资产泡沫的出现。2010年,可以说是东盟区域经济一体化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各类区域经济一体化形式均取得新进展。在新的国内外经济形势下,东盟国家经济发展将面临着新的挑战,这将考验各国政府的宏观调控能力。  相似文献   

14.
East Asian regionalism is emerging starting with a process of “ASEAN plus three” cooperation and moving to a final East Asian Community. The foundation of East Asian regionalism lies in increasing regional common or shared interests. The significance of East Asian cooperation and integration is its developing process. “10?+?3” framework is not just an economic cooperation process but also has political significance. The process of East Asian cooperation plays a dual role in community building: reconciliation among the countries, and cultivation of each member itself. The major role of regional institutional building is peace making through cooperation under a regional framework. The cooperation between China and Japan is crucial for East Asian Community building.  相似文献   

15.
国际社会的内涵在于共同利益、共同观念、共同规则和共同制度.就东盟来说,共同利益多来自外部的刺激和威胁,内部共生利益较少;共同观念主要是行为方式和决策方式的趋同,没有形成真正深入普通民众心中的地区认同意识;共同规则是被东盟各成员国高度认同的,但正受到东盟内外的挑战;由于惩罚性制度缺失,诱导性制度功能不足,东盟的共同制度远不能应付地区危机和国际政治转型的要求.总的来说,东盟的国际社会性是微弱的.  相似文献   

16.
东盟国家在解决南海以外的海域争端时,基本上采用以下三种方式:对争议海域进行共同开发;通过提交国际法院裁决;武力对抗加政治谈判。从实践来看,不同方式取得了不同的效果。近年来,东盟部分成员国采用不同方式不断侵占中国的南海海域,使南海问题呈现越来越复杂的态势。中国在南海主权争端中,面临来自东盟国家的巨大挑战,如何解决南海海域争端已成为中国与部分东盟国家面临的最棘手问题。东盟国家解决海域争端的方式,对于解决南海主权争端提供了一定的启示。  相似文献   

17.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公共卫生安全合作机制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齐峰  朱新光 《东南亚研究》2006,(1):88-91,96
自SARS、禽流感爆发以来,中国与东盟领导人在多次会议中频频谈及要加强公共卫生安全合作。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公共卫生安全合作的运作施行,将对各合作成员以及区域整体的发展起到不可忽视的战略意义。本文首先分析中国与东盟公共卫生安全形势及在该领域合作的情况,进而提出构建思路。  相似文献   

18.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从2001年提出至今,尽管在实践中取得了不断的进步,但理论上的论述依然采用了西方学者关于国际经济一体化的理论框架,缺少国内的理论独创.新华社记者杜新先生出版的《关联经济:一种新的财富视角》一书,提出了关联经济原理,并对中国与东盟之间的经济合作进行了实证分析.关联经济原理在研究的出发点、原理内容和检验结论上都存在着自身的特色.该原理的提出为致力于区域经济合作的研究者们提供了一种新的研究思路和思维模式.本文主要对《关联经济:一种新的财富视角》一书进行评价分析.  相似文献   

19.
环境问题是区域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20世纪80年代以来,环境问题已成为影响东盟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平衡经济增长与环境的可持续性成为东盟必须认真考虑解决的问题.为应对日益恶化的环境问题,东盟建立了不少合作机制,签署了若干宣言、倡议和协定,并积极与域外国家和环境组织开展合作,然而治理成效还是有限.从东盟存在的环境问题、合作机制和面临的挑战来看,制约东盟环境治理成效的因素,既有东盟层面的,也有东盟成员国层面的.东盟的环境治理尚未摆脱以国家为核心的传统治理模式,区域间缺乏有效的协调与合作,导致治理成效不佳.其中,"东盟方式"是最大的障碍,如何突破"不干涉成员国内政"这一原则的限制,将是东盟环境合作能否取得成效的关键.东盟治理能力的缺陷和缺乏有效的危机应急管理机制、区域意识淡薄、区域合作治理意志与决心不强、集体行动迟缓,说明东盟仍只是一个松散的国家集团.因此,如何协调政治—安全、经济、社会一文化三大支柱之间的关系,实现经济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东盟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