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教诲益终生──回忆父亲任弼时任远志人们常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而我的父亲则是我一生的老师,尽管我15岁才见到他,19岁时病魔便夸他而去。"大女儿,你回来啦!"抗战胜利后第二年,我15岁时,爸爸才有条件派人到湖南接我们与他团聚。6月,人们带我和妹...  相似文献   

2.
路的断想     
看了中央电视台播出的电视剧《岁月长长路长长》,引发了我不少有关路的联想与思考。一前不久,美国的一篇研究报告称:汉字能治病、其科学性如何,我无法论定。但汉字能给人以启示,引人去深思,甚至能使人顿悟某种哲理.却是确凿无疑的。比如这“路”字,是由“足”和“各”组成的,其表征及内涵是:各种各样的人,能走出(走着)各种各样的路。二鲁迅先生曾经说过:“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但,在一条路上不管有多少人在走,总有一个勇于探路的先行者。没有勇气,便没有探路者;没有探路者,便没有路。三新加坡有一部…  相似文献   

3.
亲走了,走得从容、安详,甚至没有声响。他是去年4月7日清晨突然去世的。起床时,他说想喝点水,母亲便到外屋去倒,进来时,父亲已倒在一边,永远地离开了人世。去年春节,全家人祝他健康长寿,父亲说,84岁是个坎,我恐怕迈不过去了。果然应验了他的话,应验了那句久远的古谚。四年前父亲被发现患有心脏病,且伴有心衰,此后的日子便每况愈下,后来发展到全身浮肿,医药的作用也愈来愈父不明显了。但父亲是一个坚强的人,他始终没有躺倒在病床上,走路也不让人搀扶。我问他感觉如何,他总是说没什么。这些年来,我的心一直悬着,感到…  相似文献   

4.
罗税 《当代贵州》2011,(28):64-64
小时候,家里穷,在泥土里躬身辛劳一生的父母,唯愿下一代能跳出“农门”,找到个稳定的“铁饭碗”,于是皆为文盲的父母便反复叮嘱我,要好好读书,攒劲读书。为使我有出息,饱读诗书的爷爷,也常给我讲汉代孙敬头悬梁,战国苏秦锥刺股,晋朝车胤囊萤映雪,西汉匡衡凿壁偷光等刻苦读书的故事。那时候,但凡读一本书,都是抱着某种目的去的。  相似文献   

5.
我的18公里     
王婷 《党课》2008,(11):64-66
作为一名“80后”,许多和我同龄的人可能还躺在父母的怀抱里撒娇,而我本也可以留在父母的身边享受他们的呵护,我这辈子都没有想到,自己会去做一名“村官”,那可是我在电视上才能看到的情景呀。2007年6月,我从徐州师范大学新闻学专业毕业后,成为江苏省首批被选派到经济薄弱村任职的大学生“村官”中的一员,  相似文献   

6.
感恩     
父母亲把我带到这个世界上来,给了我最好的爱和他们所能提供的最好的营养。父母并不希望我能回报他们什么,甚至他们根本就没有想过要回报。所以,当我递去一件衣服、捧去一碗热粥的时候,都会给他们带来意外的惊喜。我成家立业,为人夫为人父后,父母悄悄地从我的世界里隐身而出。他们退到那个可以感觉到我,但又不被人关注的位置上生活。我有风吹草动,他们便匆忙赶来;而他们的冷暖病痛,我却浑然不知。有几天,我的心里一直烦躁不安,一种不祥的预感驱使着我回老家看父母。那时,正值秋收时节,村里空荡荡的,我在一块土地里找到了母亲,她正跪在那儿拔…  相似文献   

7.
理解父亲     
已经有16个年头没有见过父亲的面了,不是做儿女的不孝,也不是相隔万里,只因为父女间心的距离。 1983年,父亲和母亲分手后,父亲调到另一单位,随后又调回老家陕西。父母不和使作为大女儿的我总在千方百计创造机会说合父母,想让他们为了儿女能够握手言和,重归于好。父亲这次走只带我和两个弟弟,妹妹留给我母亲。父亲决定这次调回内地,  相似文献   

8.
王国军 《学习导报》2013,(10):52-52
他是在火车站丢的,那一年,他4岁。妈妈带他去火车站散步,说给他买冰激凌,刚走,一个妇女走上来说,你妈妈有事去了,让我带你去玩,这一带,便把他带到了贵州。  相似文献   

9.
《党建》1994,(6)
由分小螺壳所想到的许晓平记得我女儿五岁那年,一天,她与邻居同龄小女孩去公园玩。两人在公园湖边捡小螺壳,当时由于只有一个塑料袋,也就只有装在一起了。回家后两个小孩开始分。你一个我一个,你一对我一双。最后,难题出现了,还剩一个。两人商量来商量去,最后想出...  相似文献   

10.
最近有人告诉我说:“红军爬雪山过草地没有什么了不起!现在有许多工人、农民、青年以及外国人都去走长征路,到雪山草地去旅游。”我听到这个话很震惊,这个想法是怎么得出来的呢?我说:“我已80多岁,现在我也能去雪山草地旅游。”过去红军爬雪山过草  相似文献   

11.
李强 《党史文汇》2007,(1):53-54
一次带孩子到一家麦当劳餐厅吃饭,见到两个妇女因不慎碰撞吵架,其中一位用油得发腻的京腔奚落另一位说:“吃——过麦当劳吗你!”那意思仿佛是说,吃过的便高人一等,便是与国际接了轨,没吃过这洋玩意儿的便不配进来,只有去吃大碗面。这话虽是对另一位妇女说的,却也捎带着扎到了我。说实话,那个时候我也是没有吃过。要不是正好路过,也正好到了饭点儿,我是不会去那里的,当时也只是怕浪费而吃了一点孩子剩下的薯条。这件事已经过去好几年了,却让我始终不能忘怀。  相似文献   

12.
1993年10月8日的天空是阴霾而飘雨的,我心爱的妈妈离开了我们,去了一个未知的世界.妈妈走的那一瞬间,爸爸没有哭,直到我抱着两岁的弟弟站在他面前,才看见他那纵横的泪水.那年爸爸50岁.  相似文献   

13.
鲁迅先生曾说过,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而人世间的路有千千万万,归纳起来不外乎有两种-直路和弯路。毫无疑问,在人生的征途中,我们大家都愿意走直路,沐浴着和煦的阳光、踏着轻快的步伐、踩着平坦的路面,这无疑是一种享受。恐怕没有人会自愿地去走弯路。然而人生的征途中总是弯路居多,  相似文献   

14.
梁衡 《新湘评论》2007,(12):57-57
最近我去拜访96岁高龄的季羡林先生,我知道他是研究佛教的,便问先生:“你信不信佛?”他说“不信。”我又问:“宗教为什么还会存在?”他说:“因为科学解决不了所有的问题。剩下的只好求助宗教。”又问“宗教到底何时能消亡?”他说:“恐怕到共产主义社会也消亡不了。人的心理问题没有那么简单。”  相似文献   

15.
马识途 《四川党史》2002,(4):31-32,37
老彭走了,永远地离开我们而去了。我在京门,遥望蜀都,音容宛在,而英魂已渺,伤哉。老彭走了,走得如此仓促,没有向朋友们告别,也不容朋友们去向他告别,甚至连他自己也不知道,是何方猖魔,对他突然袭击,索去性命,他至死也不知道是被胰癌所害。“老彭走了。”今年2月3日,我在北京养病中,突然接到好友王宇光来电话,说了一句我怎么也不能相信的话。我一时不知说什么好。好久,我才说出:“这怎么可能呢?”去年我还碰见他精神健旺,生气盎然的样子,说他在植物园干休所活得自在,还自诩仍然坚持冷水浴,虽然已停止几十年不改的冬…  相似文献   

16.
1985年,我已届38岁,按共青团工作性质,已属“高龄”工作人员,组织上找我谈话,准备把我输送到省委组织部工作,让我尽快答复,是否愿意。由于在《四川青年》杂志编辑部工作多年,已经形成了记者、编辑工作的思维方式和工作作风,听说省委党史工作委员会有一个刊物,也需要人,于是便产生了去那里工作的念头。但同时又听传闻,说党史工作是一个临时性的工作,党史资料征集完后,工作机构就要撤销。是服从组织的安排调动,还是自己去找愿意干的工作呢?心中没有底。于是,我带着疑问去请教了主持省委党史工作委员会日常工作的彭塞同…  相似文献   

17.
祖国     
“祖国”,世界上每一个国度的人,都能掂量出这两个字的分量!在我的心中,没有比“祖国”这两个字更能激荡感情浪潮的了。这是神圣的两个字!这是庄严的两个字!此刻,我身在大洋彼岸的美国,对这两个字的庄严和神圣更有了深层次的体会。在万籁俱寂的夜晚,我闭上眼不去看霓虹灯的闪烁,而去聆听大洋的潮汐拍打这个国家的海岸线的涛声。  相似文献   

18.
晓馨 《求贤》2008,(11):42-42
我的父母都是警察.孩童时代.看着他们身着制服走在街上.享受着四周投来的尊敬与羡慕的目光,我便把当警察作为了第一梦想。时光荏苒,大学毕业后,我义无反顾地报考了公安,笔试、专业考试、面试、体测……,一路过关斩将,一步步向梦想靠近。  相似文献   

19.
17岁离开家乡读大学,就注定成为这个车站的常客。20多年来,我对家乡的回忆,出现最多的便是这个车站。因为,它是我归来时第一眼看到父母的地方,也是我离开时最后一眼看到父母的地方。也因为,这个车站是家乡唯一通向远方的出发地。这些年,我一直在远方。我习惯了在这个小车站里找父母。父母也习惯了迎接那个一脚跨下车门,拖着旅行箱的女儿。尽管,岁月让这三个人一点点地变老,可是,这些习惯却没有变老;相反,一次比一次让人感到心跳。  相似文献   

20.
1939年夏秋之交,日寇铁蹄第二次踏入晋东南重镇长治城,随之侵占了长治周围的几个县,开始了灭绝人性的大扫荡。我的家乡,长治东郊太行山脚下的嶂头村,也在日寇的蹂躏下呻吟,全村一百多户人家处在水深火热之中。当时我只有12岁,由于父母早亡,留下大我几岁的两个哥哥和我。二哥于1937年参加八路后,剩下我和大哥在困苦中度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