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张志杰 《党史纵横》2001,(11):15-16
1927年3月的江西,腥风血雨。3月6日,坐镇江西的蒋介石指使其爪牙倪弼等,采用卑鄙手段,惨杀了赣州总工会委员长陈赞贤史称“三六惨案”。这是蒋介石公开叛变革命,放出反共反人民的第一枪。陈赞贤烈士则为蒋介石血腥屠杀下壮烈牺牲的第一个共产党员、工人领袖。陈赞贤,江西南康县东山乡人,1896年8月出生于农民家庭。他8岁入私塾,12岁进小学,14岁考入县立高等小学。辛亥革命时毅然投笔从戎,入省讲武堂。后因事变,返回家乡从事教育工作。因教学成绩斐然,多次受上级嘉奖。1921年以高分考入省立第一师范学院…  相似文献   

2.
<正>陈赞贤,被誉为江西工人运动先驱,是中共赣南党组织的创始人之一,中共早期的著名工人运动领袖之一,在他的领导下,赣州工人运动开展得如火如荼。1927年3月6日,蒋介石指使其爪牙倪弼等,采用卑鄙手段,杀害了陈赞贤同志,史称“三·六”惨案。这是蒋介石公开叛变革命,放出反共反人民的第一枪。陈赞贤壮烈牺牲已97周年,但其英名和革命精神永垂不朽,我们不会忘记这位壮烈牺牲在蒋介石血腥屠杀下的第一位共产党员、  相似文献   

3.
1927年3月6日,蒋介石的爪牙倪弼奉其主子的密令,杀害了赣州总工会委员长陈赞贤,制造了震惊全国的“三六惨案”。这是蒋介石公开背叛革命的起点,也是他反共反人民的反革命第一枪,是上海“四一二”大屠杀的先声。  相似文献   

4.
陈赞贤是赣州工人运动领袖,中共赣南党组织主要创建者.1927年,蒋介石打出反共反革命的第一枪,制造了震惊全国的"赣州惨案",陈赞贤成为牺牲在蒋介石血腥屠刀下的第一位共产党员.  相似文献   

5.
《党史文苑》2014,(5):29-29
蒋介石在大革命时期,为何挑起“迁都之争”,史学界一般认为:“一方面是因为革命形势的发展已使蒋介石感到在武汉无法实现其建立军事独裁统治的阴谋”;“另一方面,南昌地区和江西已在蒋介石的控制之下。在南昌,他可以为所欲为”。其实,“迁都之争”是蒋介石阻挠汪精卫回国,争取时间完成反革命政变准备的“杰作”。这才是他的真实意图。  相似文献   

6.
素有“文胆”之美名,被蒋介石誉为“当代完人”的陈布雷,自从1927年春在南昌被蒋介石“慧眼”相中,成为高级幕僚起,直到1948年自杀身亡,在长达21年的时间里,他一直是蒋介石最为信任的心腹。他听命于蒋,尽力“笔耕”以报蒋介石“知遇之恩”,并长期分管蒋介石侍从室。陈布雷文笔优美、老辣,蒋介石最为重要的文案,诸如《祭告总理文》《西安半月记》等均出自他手。  相似文献   

7.
1974年4月5日凌晨,全台湾出现了罕见的狂风暴雨,雷电交加声中,蒋介石走完88岁的生命历程。这是蒋介石肉身的终点,却也是他真正“神化”的开始。其实,早在蒋介石的生命还没画上句号之前,“蒋公”在台湾就无所不在,全台湾也早就把“蒋公”当成偶像崇拜着。  相似文献   

8.
1927年3月1日,一位共产党人风尘仆仆地赶到江西赣州,在赣州总工会举行的欢迎大会上,他激昂地表示:“此次回到赣州,坚决与反动势力作斗争,为工人阶级谋利益,任何艰险,都不能阻挠……” 这位共产党人就是时任江西省总工会副委员长和赣州市总工会委员长的陈赞贤。陈赞贤,字子襄,1895年9月2日出生于江西省南康县东山乡陀圳村的一个农民家  相似文献   

9.
蒋介石的幕僚政治是民国社会政治独裁的一个侧影,张群作蒋介石的幕僚长达60余年,这在蒋介石众多余幕僚中可谓绝无仅有。有人讽张群为蒋介石的“侍女”,张群自我评价则为“主人的厨子”。俗话说“伴君如伴虎”。纵观历史的长河,又有哪一个臣子能在帝王面前善始善终呢?像张群这样做蒋介石长达60余年的终身幕僚,在中国的历史上实属罕见。每一个政客都有自己的宦海生存之道,张群为我们展示了一个颇为不同的方式。  相似文献   

10.
史兵 《党员特刊》2003,(2):50-51
1955年3月19日,美国《纽约时报》专栏作家苏兹贝格在台北访问了蒋介石。交谈中谈到被称作“黄埔三杰”(蒋先云、陈赓、贺衷寒)之一的蒋先云时,蒋介石长叹一声,说这是他“最得意的门生、奇才”。然而,正是这位“最得意的门生”为革命却毅然拒绝蒋介石的拉拢。  相似文献   

11.
高峰 《广东党史》2009,(3):39-41
1948年3月29日至5月1日,国民党蒋介石在南京召开“行宪国民大会”,选举“总统”、“副总统”,实现“还政于民”。对于“总统”选举,虽然蒋介石迟迟不肯参选,但谁都清楚非蒋莫属。不过,对于“副总统”选举,尽管李宗仁最早打出了竞选的旗帜,但因蒋介石的极力阻挠和反对,整个选举过程还是一波三折,充满了尖锐的矛盾和斗争,并最终演变成了一幕活灵活现的选举闹剧。  相似文献   

12.
1948年4月14日,国民党《中央日报》刊登了一张蒋介石在南京国民党中央党部礼堂主持召开会议的照片。照片上蒋介石站在主席台中央,与蒋介石仅两人之隔的一张小条桌上,一位女速记员正埋头记录着蒋介石的讲话。这位年轻的女速记员,就是我党“潜伏”在国民党中央的红色情报员、被誉为“按住蒋介石脉搏的人”——沈安娜。近日,笔者有幸见到沈安朔15的女儿,聆听她讲述母亲的“潜伏”故事……  相似文献   

13.
1949年10月1日清晨,蒋介石官邸。国民党空军司令周至柔已经来过几次电话,但蒋介石的回答仍然是“再等等”。“校长,再不起飞,我们就不能按时到达了。”蒋介石猛地站起身对着话筒讲:“任务取消!”周至柔大惑不解:“校长,请再考虑考虑,我们准备得很充分,保证会完成任务。”“任务取消!”蒋介石又一次更加坚定地重复一句。蒋介石此时确实作了一个正确的决策:他取消了用空袭破坏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的计划。蒋介石为什么要取消这一计划呢?因为他最后认识到,即使他们把天安门地区炸个稀巴烂,他们能得到的只是中国人民的…  相似文献   

14.
枫叶 《党史文苑》2010,(1):42-44
他曾是西北军战将,又成了蒋介石的救命恩人,却和周恩来保持着单线联系。蒋纬国说他是潜伏在蒋介石身边时间最长、最危险的“共谍”;朱德元帅却不止一次称他“有奇功,功不可没”。  相似文献   

15.
1949年12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在解放贵州、云南、四川之后,又组织指挥了“西昌战役”,实行南北夹击,聚歼了蒋介石在西昌设的“大本营”及其残部,彻底粉碎了蒋介石妄图“固守西昌三个月,等待第三次世界大战爆发”的迷梦,拔除了蒋介石在大陆的最后一个军事据点,于1950年3月27日解放西昌地区的各族人民。  相似文献   

16.
孟昭庚 《世纪风采》2009,(12):22-26
卫立煌是国民党陆军二级上将,虽为蒋介石的“五虎上将”之一,但却是蒋介石的“嫡系中的杂牌”,抗战时期,美国名将、“中国通”史迪威曾称卫立煌是“百战百胜的将军”。  相似文献   

17.
吴琼 《党史文苑》2002,(4):23-25
熟悉中共党史的人都知道,蒋介石在北伐战争期间就开始秘谋“清党”,因为当时年轻的共产党政治上不够成熟,不能及时洞察其奸,以至发生了“四&#183;一二”反革命事件。对于蒋介石的阴谋,并非昕有的人都蒙在鼓里。郭沫若对此就有清醒的认识,并进行了“笔伐”,他在1927年初写下的《请看今日之蒋介石》一文中,第一个震聋发聩地喊出了打倒蒋介石的口号!  相似文献   

18.
高翠 《党史纵横》2009,(8):52-54
陈纳德,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著名的美国空军将领。抗日战争时期,陈纳德率领飞虎队配合国民党军在空中与日本法西斯作战,与蒋介石结下深交。中国内战爆发后,再次来华的陈纳德站在蒋介石一方,积极帮助蒋介石打内战。在蒋介石败亡台湾之时,陈纳德继续支持蒋介石。为了防止“两航”飞机落入中国共产党的手中,陈纳德积极争取美国政府的支持,并最终争得了“两航”的飞机财产。  相似文献   

19.
《广东党史》2009,(2):40-40
1949年初,蒋介石下野回到溪口。经过3个月的思考与探讨,蒋介石意识到国民党失败的原因,主要在于国民党内部存在着种种腐败行为。败退台湾以后,蒋介石指定“中央改造委员会”正式接掌“中央党部”的职权。国民党“改造”运动大张旗鼓地开始了。  相似文献   

20.
今年3月31日,美国斯坦福大学胡佛研究所正式对外公开蒋介石1918年至1931年的日记。这是“蒋介石日记原本”的首次公开,吸引了世界各地研究蒋介石的学者的目光。从日记开放首日起,中国社科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杨天石教授就在胡佛研究所开始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