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强强联合,必然会产生"1+1>2"的效果。这在中苏友好大厦的设计和建设过程中得到了充分体现。上海展览中心最初的名字叫中苏友好大厦,1968年改称上海展览馆,直到1984年才改为现名。鲜为人知的是,它是由苏联著名建筑设计师维克托·安德烈耶夫、吉斯诺娃夫妇和结构工程师列夫·戈赫曼主导设计,中苏联合团队七天拿出设计图纸,仅用10个月就建成竣工并投入使用,让这个几十年间都是上海市中心的地标熠熠生辉。  相似文献   

2.
随着中苏两国关系的改善,两国经济贸易也在不断发展。两国副总理的互访揭开了中苏经济、贸易、科技合作发展的新的一页。1984年12月中苏双方签订了关于成立中苏经济、贸易、科技合作委员会协定。六年多来,该委员会在扩大中苏贸易方面起了巨大作用。从1985~  相似文献   

3.
在经济全球化日益发展的今天,对外开放是任何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基本前提,但任何一个国家要保持经济快速健康的发展,都需要在对外开放中保护自己的国内市场.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日本在扶持幼稚产业、保护国内市场方面分阶段、有步骤地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从而有效地避免了国外商品和资本的竞争与冲击,促进了日本工业的较快发展,产业结构也在短期内得到了调整和优化。我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在如何处理好对外开放与保护民族工业的关系问题上,日本的经验和作法对我们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战后初期是斯大林对华政策框架的基本形成阶段。雅尔塔《秘密协定》与《中苏友好同盟条约》的签订,基本上确立了战后苏联对华外交的基本框架。在此框架下,为了维护苏联的根本利益,斯大林一方面积极履行在谈判中的承诺,将国民党政府作为主要合作对象,督促中共领导人赴重庆谈判;另一方面出于对美蒋独占东北的忧惧,先是有计划地将抗联部队部署到东北的战略要地,后又对进入东北的中共部队提供积极援助。由此,战后初期斯大林的对华政策体现出鲜明的"双轨"性。在这种"双轨"政策下,苏联与中共在东北逐渐形成了一种战略性的关系,这对中共全国战略的形成与实施均产生了重要影响。利用已解密的中、苏、美外交档案,对《中苏友好同盟条约》签订前后斯大林对华政策的形成过程进行考察,可以探寻战后初期斯大林对华"双轨"政策的形成及特点。  相似文献   

5.
中国旅游服务公司广东省公司是广东省旅游局直属国营企业,成立于1982年,现已发展成为一个综合性的企业。除经营旅游业务外,并负责全省旅游商品开发,旅游物资供应及其进出口贸易,免税商品业务等。下属企业有:广东省东山友好商场、流花友好商店、广东省友好旅游食品厂、广东省旅游汽车  相似文献   

6.
查道炯 《当代亚太》2004,(11):15-19
冷战后日本在追求成为一个“正常国家”的过程中 ,采取了与冷战前追求日中友好所不同的政策。虽然尚无证据认为日本在追求与中国建立一个不友好甚至是对抗的关系 ,但中国在对日政策的问题上仍应争取主动即修正 1 972年以来一直坚持的“友好”、“合作”等传统上的习惯标准 ,而应以中国自身的利益为中心处理中日两国关系。在这一视角下 ,日本的对华政策是否能回到冷战前的友好姿态并不是最重要的因素。  相似文献   

7.
日本与东盟经贸关系发展的现状与前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经贸关系回顾 从二十世纪50年代末开始,日本就是东南亚地区最主要的援助国,一直是多数东盟国家最主要的商品出口国。对日本来说,东南亚又是战后中国和朝鲜的重要替代市场,是重要的原料产地、商品出口地和资本投资场所。到1967年东盟成立时,东南亚与日本已建立起相当密切的经济关系。但多数东盟国家一直对日本在二战期间的侵略  相似文献   

8.
战后1950年的《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是美国东亚政策的历史性和决定性的失败。美国对中国相继采取接触政策(在北京和莫斯科之间打入"楔子")、极限施压政策、核武压力等,目的都在于分裂中苏同盟。然而,在中苏同盟实际破裂之后,美国方面却没有及时、正确地认识到,这就有了后来越南战争的升级。美国国内政治的逻辑,使得其对待在欧洲的共产主义(区别对待)和在亚洲的共产主义(坚决遏制),截然不同。美国的冷战思维在亚洲地区高度程式化,并日益固化为其国内政治中的"冷战公理",虽明显充满偏见,但无人能加以挑战,因为代价太高。尼克松-基辛格政府抓住越战失利的机会,加上二人对美国国内局势的掌控和高超的外交技巧,才得以短暂实施现实主义的对华政策;不过"冷战公理"的根系仍在。  相似文献   

9.
汉阳大学中苏研究所张英在韩国国际交流财团的援助下,我有幸于1994年3月至9月到韩国进修。在此期间,我有五个多月的时间是在汉阳大学渡过的。在该校中苏研究所所长柳世熙教授的大力帮助下,汉阳大学不但为我提供了良好的食宿条件,而且中苏研究所还为我专辟了一间...  相似文献   

10.
电驱新时代     
三年中,中国车市都发生了哪些变化?全球的车企都想从本届车展上找到答案。跨越了三年疫情之后,第二十届上海国际汽车工业展览会(以下简称上海车展)如期在上海国家会展中心拉开帷幕。本届上海车展以“拥抱汽车行业新时代”为主题,看上去这是一句没什么营养的口号,但却包含了中国汽车市场深刻变革的深意——一个由中国汽车品牌引领的新能源汽车的新纪元正在到来。电驱,正在开创中国车市一个全新的时代。  相似文献   

11.
从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1991年12月苏联解体,中苏关系整整持续了43年,其基本特点就是高开低走最后到正常化。因此,一部中苏关系史,应当是以两国关系为纵轴展现中苏两党超越国家利益的意识形态之争并对与此相关的重大理论问题进行分析与评判,揭示中苏两国在国家利益上的矛盾和两党在意识形态上争论是如何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另外,还要注重如此复杂的中苏关系对中国社会发展所产生的影响,从一个特殊角度来说明中国建国后头30年曲折发展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2.
1990年10月以经贸部部长郑拓彬为首的代表团访问了苏联。在这次访问期间签订了中苏政府贸易协议和关于调整结算与支付的意向书,包括中苏经贸从1991年1月1日开始实行自由兑换的现汇贸易。签订这些协议的先决条件是中苏深入的经济改革、中苏经贸关系的发展以及双边贸易方  相似文献   

13.
的确,人们可以从各个不同的角度,从与之有关的任何方面去观察、认识新加坡。特别是,在1984年亚洲航空和航天展览会上,新加坡崭露头角,突出显示了其军事工业尤其是飞机工业的成就。展览会上,新加坡航空飞机工业公司装配的两架天鹰式战斗机,给人们留下深刻的印象。这种飞机虽然不是最现代化的,却也算是技术相当先进,闻名遐迩的。 新加坡人口不多,但都受过良好的教育,普遍从事着各种高技术的工作。因此,新加坡人选择需要高技术的工业,如遥控设备、计算机和军用飞机,是不足为奇的。  相似文献   

14.
加深了解 世代友好朱穆之中韩建交后,我有幸作为中韩友好协会的使者,两度访问韩国。在访问期间,无论是聚会、交谈、参观、游览,都似曾相识、一见如故,很少有异国它多的感觉。特别是两国建交仅短短几年,各方面关系的发展,无论在广度上、深度上,都超过了许多建交多...  相似文献   

15.
近两年来,我因在列宁格勒筹备中苏合资“上海饭店”的开业工作,直到1991年9月份仍在苏联,对于苏联社会生活和中上层人士有一定的了解。依我的观察与思索,苏联的“突变”实际上“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社会主义的堤坝早已被打开了多处缺口。第一是苏联共产党自身。戈尔巴乔夫用“政治、经济、外交、文化新思维”这把利刃,来剜共产党自身的肉,砍自己的手脚,可以说是“自毁长  相似文献   

16.
陈冰 《新民周刊》2012,(43):70-71
科技发展的速度,让未来生活变得难以想象。一场博览会,"剧透"了未来生活的端倪。在刚刚结束的2012年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上,上海科技创新成果首次组团亮相。几十款被誉为"上海创新、中国之最"的创新产品集中展示,以前沿的技术、创新的模式勾画出未来的精彩生活。地铁里的森林屋日本人在夏威夷出售2美元一罐的新鲜空气,陈光标计划在...  相似文献   

17.
德国的图书出版与’96德国书展陈晓东德国是西方图书出版业最发达的国家之一,拥有2000多家出版社,1995年出版图书7万多种,图书出版量位居世界前列。1996年8月至11月,德国图书展览会在北京、南京和上海举行,有362家出版社的3600多册图书参加...  相似文献   

18.
工业在国民经济中居于主导地位 ,而民族工业又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中坚力量。改革开放以来 ,随着外国商品大量涌入我国市场 ,随着外资、技术、设备的大量引进 ,我们的民族工业受到巨大的冲击 ,面临着国际市场的严峻挑战 ,特别是随着中国入世的临近 ,即将面对的将是更强大的外国企业的竞争 ,而现实是我们的民族工业又相对弱小 ,在这种情况下 ,如何发展、壮大我国的民族工业 ,使其成为我国经济现代化的中坚力量 ,是我们必须要解决的问题。在这方面 ,战后日本保护民族工业的做法值得我们探索。战争结束后 ,日本经济濒于崩溃 ,为了迅速复苏、发…  相似文献   

19.
三十年前,亦即1981年,经教育部和中共上海市委批准,由上海社会科学院和华东师范大学合作创办的上海苏联东欧研究所成立了.这是当时的中共上海市委老领导陈沂同志和上海社科院以及华东师大的负责同志高瞻远瞩,基于高度的政治敏感性而作出的重要决策.当时,中苏之间由激烈的论战发展到国家关系的对峙和交恶已持续了20多年.许多人预测,在我国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下,这种不正常的国家关系必将有所改变.  相似文献   

20.
日本于1955年加入关税与贸易总协定,从此,日本经济走向国际经济,管理贸易步入自由贸易。为适应这一转变,有效保护本国经济发展,日本首先在关税方面进行了大幅度的改革。1961年4月对大宗贸易商品实现了自由化,使自由化比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