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11年,欧盟与中国相互成为最大贸易伙伴,欧元也成为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中主要权重货币,欧元汇率变动对于双边贸易均衡及贸易结构均产生很大影响。本文采用1999-2008年间汇率波动和商品贸易季度数据,进行单位根检验和协整检验,并构建误差修正模型(ECM)对欧元兑人民币汇率变动与中欧不同种类商品贸易长期和短期的影响进行实证分析。①分析结果表明,从长期看,欧元与人民币汇率变动对双边贸易影响满足马歇尔-勒纳条件,汇率贬值对贸易收支改善作用显著,但各类商品的汇率弹性存在较大差异;短期均衡关系则不显著。  相似文献   

2.
分析后金融危机时代的中日贸易关系,发现全球金融危机对中日贸易的冲击破坏力远远大于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虽然中日贸易总额受到剧烈冲击,但是日本对华出口价格指数未受到太大冲击,中国仍是日本最大贸易伙伴国,中日进出口商品贸易并非全线下降,中国对日进口生产用品及中国对日出口低端非耐用消费品均表现出逆境中的增长态势。文中最后预测了两国贸易发展将止跌企稳,并提出了后金融危机时代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运用计量经济学中的向量自回归模型(VAR)对日本的社会保障支出水平及其国民收入进行实证研究。通过研究.发现二者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国民收入是日本社会保障支出的重要决定因素,国民收入的增长会相应的带来社会保障支出的增长,而且增长幅度要远远大于前者;通过格兰杰非因果检验得到二者之间呈双向因果关系,即社会保障支出水平与国民收入相互影响和互为因果关系。  相似文献   

4.
日本和欧盟是中国的重要贸易伙伴,日本-欧盟经济伙伴关系协定(日欧EPA)生效会对中日和中欧货物贸易产生较大影响。GTAP模型(全球贸易分析项目)评估结果表明,日欧关税减让使中国的贸易条件恶化,中国对日本的进出口均明显减少,对欧盟的出口增加、进口减少;不同产业所受影响异质性明显,中国的活动物及动物产品、皮革制品和纺织品对日本出口明显减少而对欧盟出口有所增加,机电产品和汽车及运输设备对日本出口增加而对欧盟出口下降;中国自日本和欧盟进口的机电产品、汽车及运输设备、化学橡胶制品和金属及金属制品均有明显下降,尤以机电产品进口所受负面影响最大。为此,中国急需促进进出口市场多元化,加强对重点进口产业预警机制建设,提升出口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加快推进自由贸易区建立。  相似文献   

5.
关于俄罗斯是否患上“荷兰病”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俄罗斯是否患上"荷兰病"的问题一直是个学术界近年来争论的焦点.本文根据 "荷兰病"的理论模型,分别从国际油价上涨是否导致汇率上升、制造业部门是否表现出"去工业化"现象和工资上涨的效应是否存在这三方面,运用协整检验等实证分析方法,讨论了俄罗斯是否患上"荷兰病"的问题,并综合三方面的实证分析结果,得出了俄罗斯存在一定程度的"荷兰病"现象的结论.  相似文献   

6.
二战后,日本通过实施凯恩斯的积极财政政策,实现了经济的高速增长。然而,伴随着20世纪90年代经济的长期萧条,传统的财政政策失效。本文通过巴罗模型检验了日本各项财政支出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公共投资效果不佳成为日本财政政策失效的主要原因,而优化公共投资结构、提高公共投资乘数、调整财政支出结构,防范财政风险可以提高日本财政政策效应。  相似文献   

7.
受新冠肺炎疫情冲击,2020年日本对外贸易整体下滑,对大多数经贸伙伴的贸易额均有不同程度减少。但中日双边贸易额稳步回升,特别是日本对华出口逆势增长,日本对华进出口贸易额在其总进出口额中所占比重均有所上升。中日经贸关系呈现新的特点,两国经济供需两面联系更加紧密,以中日为核心的东亚供应链彰显韧性。后疫情时代,在国际经济形势不确定背景下,中日经贸合作的发展不仅有利于两国经济发展,也对区域供应链稳定与经济稳定增长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在运用相关贸易指标计算中日两国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出口相似度和比较优势的基础上,运用扩展的贸易引力模型和分类商品贸易和服务贸易数据,实证检验了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出口是否对日本的出口贸易具有挤出效应。结果表明,中国对沿线国家的商品出口不会挤出日本的商品出口,而会促进日本的服务贸易出口。在此基础上,分析了中日两国在与沿线国家贸易往来中的合作潜能。反驳了"一带一路"发展挤占非"一带一路"国家贸易的观点,更为科学地对"挤占论"、"中国威胁论"等认知予以全方位回应,更好地体现了"一带一路"建设为世界各国带来的互利共赢发展的良好局面。  相似文献   

9.
人口老龄化会通过影响劳动力供给、劳动力年龄分布和劳动效率对制造业出口比较优势产生影响。文章在对日本人口老龄化和出口比较优势现状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建立误差修正模型对二者关系进行了实证检验。发现虽然日本制造业在国际市场上具有较强的出口比较优势,但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加剧,出口比较优势呈现下降趋势,这一结果对于不同的出口比较优势指标来说都是稳健的。文章为分析中国人口结构变动的影响提供了借鉴和启示。  相似文献   

10.
当前的中日关系就总体而言处于一种政冷经热的状态中,但是两国的经济联系日益密切,双方均成为了彼此重要的贸易伙伴.作为亚洲特别是东亚地区的两个大国,中日关系的变化将对这个区域的政治、经济形势带来巨大的影响.本文通过考察中日贸易对日本GDP增长的贡献率发现,中日贸易与日本的经济增长有很强的正相关性.具体来讲,虽然有较大的起伏,但是日本对华进口、出口增长对其GDP增长的贡献度和贡献率是稳步攀升.本文还从贡献度和贡献率的变化轨迹角度,将中日贸易对日本经济增长的关系大致分为三个阶段,分别是初级阶段、稳定依赖关系的形成阶段和依赖关系加深的阶段.  相似文献   

11.
基于1971年—2014年间日本对中南半岛四国(柬埔寨、老挝、缅甸、越南,简称CLMV)的官方发展援助(ODA)与双边贸易的面板数据,以贸易引力模型为工具,实证分析了日本对四国的官方发展援助(ODA)和双边贸易增长的联动关系,探讨了日本对中南半岛区域内相关国家官方发展援助所产生的贸易效应。结果表明:日本对CLMV的官方发展援助(ODA)与双边贸易流量具有显著的正向关系,其对外援助的确具有积极的贸易促进效应。  相似文献   

12.
日本继续保持她作为泰国最大的贸易对手的地位是毫无疑问的。过去五年来,日本稳步地增加了它对泰国的出口和自泰国的进口。 近年来泰国的进口贸易大量增加,日本对泰国的出口亦保持同速发展。1958年日货输泰占泰进口总值的22.9%,到1962年日货已占泰进口的29.2%。从进口实绩看,1958年泰国进口日货的货值为18.901亿铢,1962年则上升为33.574亿铢。  相似文献   

13.
日本在战后经济发展过程中采取过一系列鼓励出口的财政金融措施,以后随着国际收支顺差不断扩大,促进进口成为重要课题,鼓励出口的政策相应削弱。日本鼓励出口的财政金融措施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出口信贷日本的出口特殊贷款主要有短期出口信贷和中、长期出口信贷。短期出口信贷是在企业产品出口前的生产或购进货源阶段以及出口后未收货款阶段对其进行融资,使企业在准备出口阶段以及出口后未收货款阶段均能获得有力的资金支持,以扩大出口。短期出口信贷期限一般在一年以内,由日本银行(中央银行)委托民间银行实施,包括城市银…  相似文献   

14.
由于经济结构差异及外部冲击的影响,欧元区成员国之间始终存在较大的通胀差异。导致通胀差异的因素既包括成员国自身因素,也包括欧元区机制设计的因素。长期看来,后者可能会继续推动和维持通胀差异。本文从通胀差异的影响机制出发,分析通胀差异对出口竞争力及贸易账户平衡、成员国债务构成、产业结构和就业市场失衡等方面的影响。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总结得出,机制因素导致的欧元区持续通胀差异可能给欧元区经济失衡带来深远的影响,因此需要从机制改革着手,降低欧元区通胀差异对经济体系的冲击。  相似文献   

15.
本文收集了1988-2007年中国与欧盟15个发达成员国的相关数据,以G-L指数为被解释变量,以中欧人均收入差距、平均市场规模、研发水平差距、欧盟对华直接投资额和规模经济为解释变量进行了长期稳定性检验和回归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第一,上述变量不仅存在长期稳定关系,而且被解释变量的短期波动不会影响被解释变量与解释变量之间的长期均衡关系,不过,调整速度较慢。第二,中欧人均收入差距、中欧研发水平差距和市场规模因素促进了中欧制成品产业内贸易发展,其中中欧人均收入差距和中欧研发水平差距对中欧制成品产业内贸易的促进作用充分证明了中欧产业内贸易的垂直型特征。第三,外国直接投资和规模经济对中欧产业内贸易有抑制作用,外国直接投资对产业内贸易的抑制作用表明欧盟对我国的投资主要是市场导向型的直接对外投资;规模经济的抑制作用则说明了中国制造业企业在产品多样化、差异化和品牌创造方面仍存在弱势。  相似文献   

16.
通过测算中国30个省份与日本47个都道府县层面经济增长质量指标,构建系统GMM模型,创新性地比较分析了中日两国人口老龄化、技术创新对经济增长质量的影响。主要结论有:(1)中国技术创新驱动经济增长质量提升的表现强于日本,人口老龄化对中日经济增长质量均具有负面影响;(2)技术创新与人口老龄化的交互作用对经济增长质量具有正向效应,技术创新可以作为应对人口老龄化挑战的有力举措。但是,这种作用在日本实证样本中统计显著,而在中国实证样本中未通过显著性检验。鉴于此,中国应借鉴日本经验,大力推进产业技术革新,提高老年人健康水平,鼓励老年人二次就业等。  相似文献   

17.
俄罗斯经济较轨以来,纵观其各年GDP增长,1995年经济开始有了起色,虽然1997、1998年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而有所下降,但是危机过后到现在,一直保持增长趋势。经验认为,俄罗斯经济增长与其能源出口、制度改革、居民消费、汇率贬值和稳定的政治局势有很大关系。通过建立多元回归模型,对影响俄罗斯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进行实证分析,来验证学术界存在的观点,并根据结论提出保持经济稳定性增长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8.
俄罗斯缺乏发展与市场要求相适应的天然气出口基础设施的战略,这可能导致天然气出口的实物量在最近几年里停止增长。俄天然气工业公司(Gazprom)生产下滑的局面和天然气部门缺乏长期战略及一些“短视”政策的实施,可能导致油气产量增长的停滞甚至出现下滑。如何解决能源出口与国内需求之间的矛盾,如何在通过提高油气出口收入来实现宏观经济目标与能源部门保持可持续发展之间寻求平衡已成俄罗斯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9.
根据日本银行最近报导,在截至1963年3月底止的一年中,日本对印度尼西亚的出口达6,890万美元;自印度尼西亚进口仅4,150万美元。 机械、纺织纱线、纺织品及备用零件仍占日本出口货值的最大部分,而自印度尼西亚的进口则主要为石油产品,矿产品及木材。日本进口的印度尼西亚橡胶很少,保值34.4万美元。 作为池田在1963年9月访问印度尼西亚的结果,日本给予印度尼四亚的已纳入计划的紧急援助由200万美元增加到1,200万美元,在池田访问结  相似文献   

20.
战后日本对外贸易迅猛发展 ,在推进贸易自由化的过程中 ,日本的进口增长速度一直落后于出口 ,日本成了世界上贸易顺差最多的国家。对于日本的巨额顺差 ,单从出口竞争力和进口壁垒两个方面还很难给予解释。论经济实力 ,日本还逊于美国 ,但日本的贸易顺差却主要来自于对美贸易盈余 ,1 985年、1 990年日本对美贸易赢余分别占当年日本贸易顺差总额的 85 7%和 72 8% ①;论关锐壁垒 ,经过多轮的谈判、减税后 ,日本已成为世界上关税最低的国家之一 ,其关税水平甚至要低于欧美② ;在非关税壁垒方面 ,倒是欧美国家对日本实行了许多的进口限制 ,而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