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美国的战略性贸易政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张建新 《美国研究》2003,17(1):64-80
70年代以来 ,因受年度性双赤字困扰及美国产业向后工业化过渡 ,美国贸易政策理念在国内产业集团的强大压力下发生了变化 ,从传统的自由贸易和保护主义政策走向公平贸易和战略性贸易政策。 80年代国际贸易新理论的发展为美国贸易政策的转变提供了理论依据 ,美日半导体和美欧商用航空器争端这两个案例说明 ,在不完全竞争市场中 ,政府介入可以改变战略性博弈的结果。战略性贸易政策不仅可以帮助本国企业实现利润转移 ,而且可以创造“外部经济” ,从而增加国家经济福利。 90年代 ,克林顿政府以战略性贸易理论作为指导美国对外贸易政策的主流经济学 ,实行“出口能动主义”战略。尽管未能消除贸易赤字 ,但美国出口能力大幅提高 ,在一定程度上为美国经济恢复国际竞争力做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2.
新加坡自五十年代后期以来二十多年,经济发展迅速,经济体系由单纯转口贸易经济逐渐演变成以工业为主导的多种经济。1965年同马来西亚分离后受到国内市场的限制,新加坡政府的工业政策从发展代替进口工业转向发展面向出口工业,这种工业化政策是和积极引进外资外技,加强扶植新兴工业结合在一起的。但是新加坡是一个海岛城市市场国家。缺乏资源,从进入七十年代后,国际市场上竞争日益加剧。同时本国劳动  相似文献   

3.
管制法的目标是确立有效竞争的市场并保障公共福利。德国利用接入管制、价格管制和政府采购促进邮政市场参与者的竞争,同时兼顾社会利益。随着邮政体制改革,我国立法者也必须对邮政服务网络的接入和价格进行管制,采用政府公开招标,提高普遍服务水平。  相似文献   

4.
泰国自60年代起就推行开放经济政策。从1957年至1973年,实际上是美国和国内商业财团决定了泰国的经济政策,而历届军政府寻觅调节这些内外的利益。60年代末至70年代初,制造业商品出口和旅游业的发展为泰国的经济发展作出实质贡献。70年代变得明显,如果经济要持续发展,就要在传统部门以外的其他部门创造竞争优势。泰国选择了利用廉价劳动力开展竞争的战略。70年代前后,泰国听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建议,两度将泰铢大幅贬值,多方位的自由开放政策以及由世界银行提供的两笔结构调整贷款,使泰国得以有条件跻身于亚洲经济之林  相似文献   

5.
中东欧国家的外交政策:定位、取向及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冷战结束后 ,“加 (欧 )盟入 (北 )约”是中东欧国家外交与安全政策的首要目标。从政治、经济、历史与地缘安全利益等因素进行综合分析 ,中东欧国家将采取“亲美不脱欧”的外交选择。同时 ,改善与俄罗斯的关系在中东欧国家的外交政策中也占有重要地位。短期内这些国家将使正在形成的欧洲安全与防务政策和共同外交与安全政策受到大西洋主义的影响 ;从长远来看 ,中东欧国家将因与欧盟的利益融合而加快“欧洲化”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6.
为了维护美国卫星技术优势,从而确保经济优势和军事优势,美国把商业卫星及其部件列为"军火",受《国际武器贸易条例》控制,对其实施严格的出口管制。但是,美国的做法没有阻止其他国家的太空事业发展,也没有阻止盟国发展不受《国际武器贸易条例》约束的卫星,反而导致本国太空工业的国际市场萎缩,国家安全风险增大。为此,美国政府试图尝试对卫星出口管制政策进行改革,把商业通讯卫星及其部件从国务院管理的《美国军品管制清单》转移到商务部管理的《商业管制清单》,但是,却仍把诸如载人的亚轨道、轨道飞行器等商业航天器、为在轨卫星提供服务的商业航天器列为军火。  相似文献   

7.
阎梁  何劲汶 《欧洲研究》2012,(3):101-115,162
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欧盟与美国在对伊朗实施经济制裁问题上产生了政策分歧,不过这种分歧在2006年旨在解决伊朗核问题的"六国方案"出台后又实现了部分弥合。本文在分别尝试国际体系结构变化、核能领域的特殊性以及地缘经济与政治等理论解释路径后认为,美、欧的政策分歧及其弥合都可以通过运用地缘经济学理论给予比较合理的解释。文章结论部分指出,地理上的毗邻以及与美国不同的对外政策决策机制,是欧盟各国对中东地缘经济利益更为重视的两大原因。  相似文献   

8.
贸易在东南亚经济发展中占有重要的战略地位 ,其理论基础是比较成本说。东南亚国家的贸易理论取向在其经济腾飞时卓有成效 ,但由于这一理论本身的缺陷 ,即对国际贸易理论的前提假定不完全正确 ,从现实的长期效果来看并未给这一地区的贸易创造长足的发展机会 ,同时未能适应世界经济贸易发展变化的要求。  相似文献   

9.
张勇安 《美国研究》2004,18(2):116-126
“9·11”事件前 ,布什政府内部在毒品管制问题上的歧见使其在解决毒品问题上一直保持低调。“9·11”事件后 ,布什政府在毒品管制问题上迅速达成默契 ,并制订出指导未来毒品管制政策的《国家毒品管制战略》报告。毒品管制战略的调整相继完善的原因主要在于 :“9·11”事件后麻醉品恐怖主义的凸显、吸毒问题的回潮、“毒品战”战略无以为继 ,以及综合平衡的毒品管制政策可以较好地协调各方利益。  相似文献   

10.
陈裕函  唐小松 《战略决策研究》2020,(2):65-83,103,104
美国页岩气革命、亚洲地区能源需求增长、中东局势不稳定,影响了全球能源供求关系,驱动加拿大政府寻求更加多元的能源出口地。哈珀政府和小特鲁多政府积极实施能源出口多元化政策,加强输油管线建设,丰富能源出口产品类型,加强与他国特别是亚洲国家的经贸合作。这种能源出口多元化政策改善了加拿大能源出口环境,提升了加拿大能源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但加拿大能源出口多元化战略也面临系列挑战,如能源行业的发展受到国内因素的限制、出口市场面临来自其他能源出口国的强力竞争,还有加拿大与大国关系的倒退等。  相似文献   

11.
叶青  郭丽芳 《当代亚太》2001,(11):10-13
本文考察了美国对华技术出口政策及其利益基础的历史变动,从美国的国家安全利益、国内政治因素和美国对中国内政的干涉三个方面剖析美国对华技术出口政策的非经济功用,探讨了这一政策与中美政治关系的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12.
胡云超 《欧洲研究》2005,23(4):126-143
英国20世纪80-90年代的经济体制改革引起了世界各国的关注。本文对英国经济改革的效果进行了比较研究。英国经济改革减少了政府管制,增加了产品市场和劳动力市场的自由度,提高了资本形成的效率,增强了经济竞争力;福利改革以“工作”为政策导向,激发了劳动力供给和需求双方的积极性,人均劳动力投入提高是英国经济产出增长,缩小与主要竞争对手差距的实质原因。如何引领英国经济尽快走出低速增长区,进一步提高经济增长率,将是新一届工党政府制定经济政策重点关注的目标。  相似文献   

13.
1945-1970年间,美国利用其霸权地位所缔造的国际贸易和支付体系、冷战地缘政治因素以及美国实施的战略储备计划,都对东南亚国家的对美贸易产生了重要影响.在冷战动力的作用下,东南亚国家的对美贸易被纳入了东西方竞争的轨道,美国成为这一时期东南亚原材料和初级产品最重要的进口国,东南亚国家也通过对美商品出口增加了财政收入和资本积累,一定程度上为其经济增长提供了动力.  相似文献   

14.
谢来辉 《当代亚太》2012,(1):118-139
加拿大长期以来曾是西方发达国家中积极领导全球环境治理的典范,一度也是全球气候治理的积极参与者,但是近年来却俨然蜕变为气候谈判中的"拖后腿者"。发生这种转变的原因究竟是什么?本文通过国际和国内、政治与经济多个层面的分析发现,除了美国因素以外,加拿大国内的经济形势变化和政治体制是导致其战略变化的主要原因。20世纪90年代以来,油砂大规模开发和原油出口(特别是对美国的市场依赖),导致加拿大在气候变化问题上处于比较劣势;而相关利益集团的游说,正好与加拿大松散的联邦制等制度因素相结合,导致了加拿大气候政策的转向。从这个层面上看,经济利益的变化和政治决策制度特征共同成为决定国家气候或环境战略的主要因素。在某种程度上,这一案例也反驳了发达民主国家因其制度因素必然成为全球环境保护积极支持者的命题。  相似文献   

15.
冷战结束后,世界上主要国家都重新调整了内外政策,经济发展成为国家之间竞争的核心,经济安全成为国家安全的重心.中国经过二十年来的改革开放,经济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同时,中国国家经济安全也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本文从宏观与微观,金融和国际贸易等不同的角度分析了我国经济发展中所面临的现实挑战,并对如何有效地维护我国经济安全作了积极的探讨.  相似文献   

16.
在"一带一路"框架下,中日对东盟基建关联产业出口的竞争中,中国较日本出口规模大、增速快;中日两国主要出口产品相同,出口市场各有侧重;出口竞争力整体上中国呈上升趋势、日本呈下降趋势,细分产品的出口竞争力中日相似,各出口市场上的竞争力日本整体高于中国;中国整体上处于出口竞争优势,且竞争效应是其主要原因;日本处于竞争力劣势,但行业组合效应为正且尤以运输设备最为突出;中日基建关联产业应加强在东盟市场上的合作力度,提高出口的联合竞争力,实现中日贸易的动态互补与合作共赢。  相似文献   

17.
国际贸易市场不景气和世界资本主义经济萧条正在对印度尼西亚的对外贸易产生不良影响。这个国家的出口增长率由一九八○至八一年度(财政年度,从四月一日起)的百分之二十四点五下降为一九八一至八二年度的百分之六点六,出口值为二百三十七亿一  相似文献   

18.
一20世纪80年代后期的经济现象变化--结构性变化 1.概观 20世纪80年代后期,韩国经济的根本变化是什么?为了回答这个问题,让我们首先对70~80年代韩国经济性质作一个总体评价,其大体上可以归纳为"基于低粮价(低谷价)和低工资的出口主导型经济"或"依靠日本的原材料生产产品后打进美国市场的外向型经济".基于不同的政治立场会产生多种不同的评价,但出乎意料的是,评价中的共同点是韩国国内市场(国内需求)过于狭小,主流经济学的新古典学派一直批判靠出口主导经济增长的政策或从原则上替代进口的发展中国家的产业化战略,他们也常常指出韩国国内市场比较狭小.  相似文献   

19.
刘再起 《法国研究》2004,(1):127-135
在充满不确定性的后冷战初期,国际新秩序尚待重新确立的关键时刻,促使俄罗斯(武器出口第二大国)、法国(武器出口第三大国)积极从事武器出口的主要因素有:经济利益考量(内部因素);与美国(武器出口第一大国)竞争,抢占国际军火市场(外部因素)。特别是法国在一九九一~一九九二年做出对台重大军售的历史性决定,更是有着不寻常的意义:对法国政府而言,出售高  相似文献   

20.
随着知识经济社会的到来和发展 ,人才的开发、培养与管理成为加强国家竞争力及国家发展的核心战略。如今世界各国为确保人才优势而进行的竞争相当激烈。从 2 0世纪 6 0年代起 ,在政府的主导下 ,在经济开发和产业化发展的过程中制定了相关的人才政策。政府在实现每一个“经济开发 5年计划”的过程当中 ,都根据对产业发展所需的人才水平和人才数量的预测 ,确定人才政策的方向 ,并为及时供应所需人才 ,多次进行教育改革 ,修改相关制度。由于经济的快速发展 ,韩国政府还适时地改变了其人才培养政策的重点。如 2 0世纪 6 0年代主要培养轻工业人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