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纳粹是存在于今日德国的一股极右势力。它的极端排外、仇外和狭隘民族主义的主张及行为已引起全世界的焦虑。本文比较全面地介绍、分析了新纳粹势力产生的背景、概况以及德国政府反新纳粹的主要措施,所论足以引人深思。  相似文献   

2.
德国统一已近两年了。在此期间,其东部地区的政治,经济与社会状况发生了剧烈的变化,也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在原民主德国范围内整个结构体制和社会生活按照西部模式重组整合的艰难过程中,形形色色右翼极端势力的乘机而起,已经成为导致该地区社会动荡不宁的又一不安定因素。尤其是1991年夏秋之交以来,极右分子在柏林、德累斯顿等地不断以暴力排外的形式寻衅闹事,进一步引起了世人的关注与警惕。为此,本文拟就德国东部地区极右势力的力量构成、来龙去脉与演化趋势等令人普遍关注的问题作些基本的评介与分析。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德国全民政党的绝对优势不复存在,而右翼民粹政党——选择党以及建制派小党的选票不断增多,德国政党格局碎片化趋势加剧。本文以分析德国选民群体为出发点,引入德语文献中的"政治环境"概念,描述不同"政治环境"类型的基本特征,观察近年来德国选民的政治价值取向和政党偏好变化;以2017年德国大选为例,从"政治环境"视角探析德国选择党崛起、全民党式微的原因。一方面,观察选择党在德国东部联邦州势力倍增与选民的经济、就业和教育背景的关联;另一方面,分析德国不同"政治环境"类型的社会文化及经济领域的价值观分歧对全民政党内部矛盾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日本第46届众议院选举的结果,不仅重演了三年零三个月前朝野易位的一幕,也给“两大政党轮流执政制”划上了句号.民主党之所以遭到空前惨败,直接原因是以野田佳彦为首的领导层内外政策的失误和党内运作的失败,而更应该引起人们注意的是日本政治生态近年来发生的深刻变化.朝野政党如果不能顺应这些变化加快转型,日本政局的动荡局面还将延续相当长一段时间.  相似文献   

5.
长期以来,在日本国内政治舞台上一直存在着一股极右势力,这股势力不断扩充力量,制造事端,干扰日本国内政治走向,影响日本对外政策的制定与实施。进入八十年代后特别是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以来,随者日本国力的进一步增强以及冷战的结束和两极格局的瓦解,日本所处的内外环境到了明显的改善,这一变化客观上减少了对日本极右势力的束缚,拓宽了它们的活动空间,助长了它们力量的发展,扩大了它们的影响,从而推动日本政治向总体右倾,总体保守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6.
郭小沙 《德国研究》2005,20(1):15-20
2004年德国内政与社会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各种利益集团之间的互不信任.政党与政党间的不信任、政党内部的不信任、政府与社会的不信任、德意志民族与伊斯兰移民的不信任,从而所造成的复杂矛盾和严重对立,甚至对抗,构成去年德国内政与社会动态的主线.  相似文献   

7.
戴启秀 《德国研究》2005,20(4):35-38
德国两大政党组成的大联合政府,使德国走出了政治困境,但并没有走出改革困境.目前面临的高失业率、低增长率和财政赤字是两大政党共同关心的首要问题.德国近年来的改革尝试也再现了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内政改革的局限性.本文试图从经济全球化所致的三方面挑战论述德国改革的困境,并确定传统的德国社会市场经济模式在新形势下存在的内在矛盾性.  相似文献   

8.
宪政党内阁在日本近代政治史上开辟了一个重要的历史阶段,以本届内阁为转折点,在此之前持续的萨长藩阀交替执政的政权模式宣告终结。作为近代日本政党内阁的首度尝试,宪政党内阁时期出现了猎官、内部倾轧、与藩阀势力妥协等一系列负面现象。由于宪政党内阁是由藩阀开明势力的代表——元老伊藤博文推荐产生,而以山县有朋为代表的诸元老鉴于当时藩阀政府难以掌控政权,故被迫在表面上同意宪政党组阁。因此,无论是在宪政党最初组阁还是在其施政过程中,都受到以山县有朋为代表的元老、官僚、贵族院、军部势力的掣肘,加之宪政党内部的明争暗斗,由此导致了宪政党分裂和宪政党内阁瓦解。  相似文献   

9.
解析印尼国会和总统选举形势及其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2004年印尼国会和总统直接选举已经拉开序幕,前苏哈托政权势力、改革派势力和伊斯兰势力成为大选的主角,但是竞选资金、政党网络和竞选策略将决定谁是大选的胜利者.现任总统梅加瓦蒂要想再次问鼎总统宝座决非易事.本届大选将是对印尼选民的政治热情、印尼的治安和反恐形势的一次严峻考验,同时也将对美国的全球战略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卡特尔政党模式是西方政党类型学研究的突出成果,其显著特点是政党与国家的结合以及政党之间的频繁联盟。因此,卡特尔政党最大的理论贡献在于对政党作为治理工具特性的强化,以及对传统西方以"选举竞争"为基础政党理论的颠覆。从组织结构、社会基础、财政资助和政党竞争等四个维度出发,卡特尔政党模式显然已经在德国兴起。本文认为,选民代际更替和新社会运动对政党功能的部分替代是德国政党卡特尔化的结构性原因;主要政党为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而采取结盟而非竞争的方式进行运作则是行动者因素;德国国内治理问题、外部环境压力以及政治文化的改变也是影响德国政党卡特尔化的情境因素。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法国遭受的恐怖主义袭击和国内移民问题是极右翼民粹主义势力抬头的重要原因。法国主流社会同移民群体之间的裂痕不断加深,而背后深层次的是法国公民身份与移民多元身份诉求之间的矛盾。在传统的共和主义身份模式失效的背景下,极右翼民粹主义政党提出的身份纯粹化纲领有可能将进一步激化矛盾。只有在法律平等承认的前提下,提倡宪法爱国主义、加强社会内部的情感维系、增强信任与团结才能走出当前的身份认同危机。  相似文献   

12.
由于历史原因以及战后多方面因素的影响 ,联邦德国的极右翼势力不但始终存在 ,而且随形势变化而不断发展变化 ,尤其是自 2 0世纪 90年代以来 ,极右翼势力不仅有愈演愈烈之势 ,甚至一度十分猖獗。因此 ,德国政府及社会各界与极右翼势力的斗争构成了德国战后政治文化的一个突出特点。本文在简短的历史回顾之后 ,着重介绍了德国极右翼的观点和学说、冷战结束以来德国极右翼势力的情况及其特点、德国政府针对极右翼势力所采取的对策。最后 ,文章分析了极右翼势力在德国长期存在的原因并指出了它未来可能的前景。  相似文献   

13.
二战后期,苏联确定了在战后继续与西方合作的外交战略,为此在其周边国家和力量所及的地区推出了"联合政府"政策.通过各国共产党实施的这一政策,在西方势力范围内表现为共产党必须放弃武装,进入以资产阶级政党为主导的政权机构,而在苏联势力范围内则表现为允许各种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政党进入以共产党为主导的联合政府.然而好景不长,在意识形态和地缘政治双重因素的影响下,苏联与美国之间本质的不信任,以及各国党自身利益的驱使,造成"联合政府"政策在东西方同时破产,冷战随之兴起.  相似文献   

14.
二战后期,苏联确定了在战后继续与西方合作的外交战略,为此在其周边国家和力量所及的地区推出了"联合政府"政策.通过各国共产党实施的这一政策,在西方势力范围内表现为共产党必须放弃武装,进入以资产阶级政党为主导的政权机构,而在苏联势力范围内则表现为允许各种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政党进入以共产党为主导的联合政府.然而好景不长,在意识形态和地缘政治双重因素的影响下,苏联与美国之间本质的不信任,以及各国党自身利益的驱使,造成"联合政府"政策在东西方同时破产,冷战随之兴起.  相似文献   

15.
夏汛鸽 《德国研究》2002,17(3):38-41
本文从价值观念、政治原则和竞选战略等角度 ,扼要分析了德国绿党从“反对一切政党”的党向“在政党体系内选择”的党调整的路线 ,在不同的视野中讨论了德国绿党对德国政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当欧洲的封建王朝承认其领土内拥有共同文化和历史的人民可以自组国家的时候,政党就变得日益重要。这些政党尽管代表不同的利益集团,但都致力于把自己的国家建设得更加富裕、强大和统一。随着英国、法国、荷兰等帝国势力的撤退,这一模式被带到世界其他地方。在东南亚,帝国势力撤退后留下的国家既没有共同文化也没有相似历史,因此,许多由当地政治领袖创建的政党就试图利用国家机器来建构民族国家。本文主要考察这种"引进"的民族国家模式在东南亚如何催生各种各样的政党,这些政党又为何需要强大的国家来塑造未来的民族。各种经验表明,在民族国家中能发挥影响力的政党,对正努力将自己看作新生民族的人们及其生活,可能起着分化与破坏作用。  相似文献   

17.
程迈 《德国研究》2013,(4):4-24
德国《基本法》第21条第2款运用政党国家理论和自卫民主理论制订了政党取缔条款,对政党的宗旨和活动划定了宪法边界,以此来保护自由民主的基本秩序。但是1950年代联邦宪法法院做出的两个政党取缔判决却表现出了强烈的政治审判色彩。有权提出取缔申请的国家机关在决定是否提出取缔申请时也很大程度上受政治投机考虑的影响,从而削弱了德国民主过程的开放性。2003年的德国民族民主党取缔申请因为程序问题被法院驳回,又在很大程度上从技术层面否定了政党取缔条款的有效性,使政党取缔条款和自卫民主理论在德国《基本法》实践中的影响日渐势微。因为理论上的矛盾与实践中的不足,政党取缔条款无法承担起保卫民主的重任。  相似文献   

18.
社民竞今年不得不摒弃在五竞格局中继续作为全民党存在的想法,但无论是党的领导层,还是社民党自身,目前均未承认这一点.这对社民党是不利的,因为它尚未在德国政党格局中找到自己的定位.然而,社民党仍有着良好的机遇,因为没有一个政党像社民党那样拥有可以与所有政党组成联盟的优势,这将强化它在政党谱系中的地位,扩展它的权力选择,而能...  相似文献   

19.
房建昌 《德国研究》2001,16(3):61-64
本文主要据笔者在德国搜集的天主教圣言会史料及在日本搜集的日本侵华战争时期日本对在华德国势力的调查资料 ,叙述民国时期德国在华外交机构、宗教势力及侨民情况。同时对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所编《中德外交密档 (192 7- 194 7)》一书作出一些补充和纠正。  相似文献   

20.
叶隽 《德国研究》2000,(1):41-43
艾伯特基金会是德国社会民主党 (SPD)的政党基金会 ,德国的政党基金会是一种比较独特的现象 ,据称只有德国有政党基金会并提供奖学金。艾伯特基金会是为了纪念德国魏玛共和国时期的第一位总统、社会民主党人艾伯特而设立的 ,是德国历史上第一个政党性基金会。当初设立该基金会的目的就是为了给年轻人提供奖学金。今天艾伯特基金会的活动领域早已超出了奖学金所能涵盖的范围 ,但奖学金的颁发仍然作为该基金会的一个重要任务。下面将艾伯特基金会 ,重点是其奖学金部的运作情况作一介绍 :一、艾伯特基金会的组织结构(一 )董事会为最高管理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