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 毫秒
1.
二战前,马来亚印度人指向祖籍国印度的民族主义和爱国主义明显加强,进而暂时消除、弥合了印度人群体中一些分化因素,这是马来亚印度人国大党成立的重要社会背景。在尼赫鲁的积极推动下,1946年8月,马来亚印度人国大党正式成立。虽然马来亚印度人国大党深受尼赫鲁和印度国大党的影响,该党成立之初也支持当时的印度政府和印度国大党的反殖反英运动,但它并不隶属于印度国大党。自成立后至1957年,马来亚印度人国大党先是主要致力于开展印度民族主义的活动,不久又深度卷入马来亚制订民主宪法的斗争中,积极争取对印度人有利的公民权问题。在马来亚积极争取独立的浓厚政治氛围中,经过一番犹豫之后,1955年3月,经正式商谈之后,马来亚印度人国大党选择全面加入巫统马华联盟。同年7月,巫统、马华公会和马来亚印度人国大党结成的三大民族政党联盟在竞选中获胜。马来亚联合邦随后正式成立,马来亚印度人国大党作为执政联盟成员之一,长期参与执政。印度人群体的相对弱小及其社会内部的严重分化,部分程度地削弱了马来亚印度人国大党在马国政治中的地位和作用。它的政治活动对马来亚的政治民主化和多元化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2.
作为一个共产党員,对于应归功于共产党領导的喀拉拉邦政府在其当政两年来的感动人心的紀录,我当然感到光榮。我之所以感到光榮是因为喀拉拉邦政府是从原有的机构內部做出这一切,国大党政府在这些相同机构內也能做得出,可是沒有做出。我之所以感到光榮是因为喀拉拉邦政府在不逸出宪法范围內极力寻求一切可能来为勞动人民謀得最大的利益而不讓宪法和国家机构成为保护农业和  相似文献   

3.
印度农村公共品供给体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世纪90年代以来,印度中央与各邦政府对农村公共品供给体制进行了积极探索。其中,卡纳塔卡邦和喀拉拉邦通过分权化决策和参与治理,有效动员了社会资源,形成了政府主导、多中心参与的农村公共品供给体制。但印度的分权运动仍处在发展中,尤其是财政分权的不彻底与不到位,限制了以潘查亚特制为显著特色的印度地方政府自治。  相似文献   

4.
印度国大党胜选原因及新政府的政策走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印度国大党在第14届人民院选举获胜的原因在于普通民众对现状不满、国大党选战策略得当和选民对竞选纲领的认同差异.新政府稳定与否主要取决于国大党能否实现内部协调以维持执政联盟的团结一致.新政府对内将对一些政策进行调整,放慢自由化改革步伐,对外将延续前政府的政策,继续改善印巴、印中关系,适度发展印美关系.  相似文献   

5.
(接上期秋季号)八清溪川复原事业成为首尔市长选举的决定性因素2002年3月,随着各党党内竞选的结束,李明博候选人成为国大党的首尔市长候选人。从竞选初期开始,关于清溪川复原事业的现实性和可行性问题自然成了争论焦点。此时的选举正按李明博候选人所采取的战略进行。李明博候选人特意于2002年2月25日考察了5.8公里覆盖在黑暗中的清溪川,3月6日又以亚态环境NGO韩国本部总裁的资格与“拯救清溪川研究会”共同举办了清溪川复原事业的答辩会,书面发表了具体的复原计划。从首尔市有关当局、知识阶层到一般市民,都开始讨论清溪川公约。2002年4…  相似文献   

6.
印度政局与外交态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4年大选后国大党上台是印度政局近年来最为重大的变化.大选结果深刻反映了处于改革和快速发展进程中的印度所面临的矛盾,也是对印度奉行的内外政策的一次重要检验.印度人民党的下台,虽然表明其奉行的某些政策缺乏民众基础,但并不意味着改革本身出了大问题,因此也不是一个时代的结束.国大党因以微弱多数胜出而不得不与众多党派联盟,则显示了本届政府内在的不稳定性和中间偏左的特点,这是观察其内外政策的一个重要切入点.  相似文献   

7.
国大党是一个有117年历史的老党,有着光辉的过去,曾领导了印度的民族解放运动,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在印度独立后执政长达45年,对印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但是,70年代以来,由于领导层争权夺利加剧,腐败日甚,又未能根据国情的变化调整政策,与时俱进,党的力量每况愈下,群众基础极大削弱,终于从1996年大选以来一直在野.如今国大党虽仍是党员人数最多的印度政党,但振兴依然乏力.  相似文献   

8.
韩国总统过渡委员会正考虑从今年7月开始允许公务员成立工会。如果这一动议得以实现,将给公务员界带来重大的变化。由于新总统在竞选中已经承诺公务员有成立工会的权利,新政府实行这项规定将不可避免。此外,国际劳工组织也建议韩国作为经合组织的成员,应该赋予公务员这项权利。  相似文献   

9.
改变     
《新民周刊》2012,(50):26-31
Change(改变)是四年前奥巴马竞选美国总统时的口号。这个简单的单词是奥巴马给出的承诺,给美国选民带来了期待,也投合了他们对现状的厌倦情绪。这一切最终把奥巴马送进了白宫。大家都期待改变,因为改变真的很难。四年后,奥巴马再次投入总统竞选的时候,最大的变化也许是他在四年任期里迅速变白的头发。2012年,很多国家都进行了...  相似文献   

10.
马来亚聯合邦政府,从今年開始执行了所謂旨在“增加农业生产”和“擴大就業机会”的“第二个五年計划”。据報導,這个計划一共投资505,000万马元,其中公共部分215,000万馬元,私營部分29亿馬元。在公  相似文献   

11.
与“社会中心主义”理论视角下“印度现代化进程缺乏领导力量”的结论不同,本文认为,在“主权塑造”和“国家建设”两个现代化阶段,国大党始终是主导印度国家制度变迁的组织力量。国大党领导的印度现代化进程符合“政党中心主义”的特点,其经验启示:在后发国家革命型政党主导国家制度变迁具有一定的必然性;只有社会基础广泛的人民性政党才能...  相似文献   

12.
2011年是美国和平队成立的第50个年头。现任总统奥巴马在2008年的总统竞选中提出将摈弃小布什时代的单边主义,更加重视多边合作,并主张在美国领导世界时,不仅要应用硬实力,而且还应更加重视对软实力的应用。奥巴马总统上任后,大幅增加和平队的预算,并许诺在2011年把和平队的人数翻一番。奥巴马对和平队的鲜明态度,标志着美国政府开始重新重视和平队作为软实力资源在美国外交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政党竞选对国家政策的影响力是分析评价西方国家政治制度和政党作用的一个指标。本文选取英国执政党竞选时的福利主张作为分析对象,通过内容分类、对比分析执政党主张的差异和政治倾向性的变化,描述英国历次政党竞选中福利主张的发展变化。研究结果显示,英国两个执政党在竞选时提出的福利主张涉及福利行政管理和服务的主张多于福利制度和待遇水平,政党之间具有一致性的主张多于对立或有差异性的主张,在政府主导和市场化倾向方面的程度有所不同,但保持了共同的政策发展趋势。政党竞选和政党轮替都未对现行政策产生颠覆性影响,而是形成了相互继承和局部改进的格局。  相似文献   

14.
<正>在1992年美国总统竞选期间,克林顿的助手詹姆斯·卡维勒(James Carville)认为,克林顿取胜的"法宝"有三个,其中之一就是攻击其对手乔治·布什的经济业绩。卡维勒的原话是:"经济决定胜负"。克林顿取胜后,"经济决定胜负"成为世界各国总统候选人的"圭臬"和"座右铭",也是分析各国大选胜负原因的重要视角之一。(一)卡梅伦政府的经济业绩在2015年英国大选期间,各党都发表了竞选纲领。保守党推出的竞选纲领除宣传卡梅伦政府的经济业绩以外,还提出要继续刺激经济复苏、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改  相似文献   

15.
从中国与主要发达国家双边关系考察,就会发现法国与中国一直就有一种亲近和紧密的独特关系。与其它国家相比,法国人民和他们的政治家总是更能理解中国,对中国和中国人民怀有更深厚的情感。2007年总统竞选中以“与传统决裂”为竞选口号的法国现任总统萨科奇并没有与中法友好这一传统决裂。  相似文献   

16.
在1951年正式采取第一个五年計划以前,印度并沒有一个适当和完整的經濟計划。英国對于印度的經濟發展可說是漠不關心的。英國統治印度的末期,曾经試图采取有限度的經济發展計划。例如在1905年,曾分别設置帝國工商部;邦政府方面也紛紛提出他們的工業計划,要求中央政府給予协助和指導。應当指出,一般享有特权的英国人却非常反  相似文献   

17.
重整旗鼓 意在参政──从曼海姆党代会看联盟90/绿党现状郭业洲1994年2月25日──27日,德国联盟90/绿党在曼海姆召开了竞选党代会,大会讨论并通过了该党的竞选纲领,明确宣称本党的近期目标是在大选后成为联邦议院中的第三大政治力量,并在社民党不继续...  相似文献   

18.
文章认为在本届大选中,基民盟和社民党在竞选态势上基本势均力敌,但基民盟稍占上风,竞选的胜负还取决于中间选民的态度及传统政党中的"自由主义者"的取向;自民党的竞选态度更是举足轻重。  相似文献   

19.
本文提出了公众-国会-政府的研究模式分析美国贸易保护主义,认为公众与官僚机构的利益诉求一致之处催生了美国贸易保护主义。美国公众的贸易偏好是推崇贸易限制,它的实现有赖于国会立法者谋求连任或竞选成功的利益目标,公众与国会二者之间利益互动的过程孕育了美国贸易保护主义的雏芽;国会与政府在美国贸易决策过程中关系特殊,这使国会可以借助快车道授权控制政府贸易权力,政府则须考虑国会的贸易倾向,最终政府输出了贸易保护主义。美国对华贸易保护主义亦是如此。  相似文献   

20.
本文比较了德国执政和在野党各自的态势及各政党的竞选纲领,分别肯定了科尔的政治功绩和施罗德的竞选潜力,从国内政治、经济、社会背景分析了竞选前景,并简要展望了下届政府几种可能的组阁模式以及政权更迭对于德国内政外交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