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近年来美国相继爆发大规模的左右翼社会运动,这种现象在美国社会运动史上十分罕见。从国内层面看,"占领华尔街"运动与茶党运动相继发轫于美国,主要是由于美国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实行的新自由主义政策给美国社会酿成的恶果、2007年底开始的金融危机、政治极化等因素所致;从国际层面看,近几年社会运动在全球范围内的高涨是"占领华尔街"运动继茶党运动之后发生的助推器。比较而言,茶党运动比"占领华尔街"运动更强势,这不仅延续了20世纪70年代以来美国左右翼社会运动力量对比的特点,而且在可预见的将来,这种局面也很难改变。  相似文献   

2.
内战之后,美国进入"快速城市化"发展阶段,几乎所有城市都产生了许多社会问题,由此引发了城市改革运动。与此同时,随着工业化的迅速发展,大批移民前往美国。与早期主要来自西欧和北欧的移民不同,这些移民主要来自东欧和南欧。他们作为"新来者"遭到本土主义者的排斥,在城市改革运动中与他们所依附的城市老板一起受到谴责。出于维护社会秩序的目的,一些城市改革者发起美国化运动,通过社区服务组织、安置运动等方式来救助新移民。新移民既是20世纪初美国城市改革的起因,也是这场改革的被救助对象和参与者。  相似文献   

3.
20世纪初,随着美国的对外扩张,其亚洲殖民地菲律宾成为美国"城市美化运动"最大的海外实践基地.在美国,城市美化运动旨在通过综合性规划解决城市化带来的一系列发展问题.而在菲律宾,城市规划的首要目标是重构政治空间,在此基础上建构一个以殖民宗主国美国为模板的菲律宾现代国家.丹尼尔·H.伯纳姆和威廉·帕森斯等美国规划师不但重塑了菲律宾首都马尼拉的公共空间,还将美国的城市美化模式推广到群岛各地.他们将现代性和美式民主制度的特性提炼成直观的空间表达方式,试图向菲律宾民众展示美国民主改革和菲律宾现代国家建构的方向,构建殖民者认可的菲律宾现代国家、将国家统治扩展到整个菲律宾群岛并整合菲律宾经济,从而引导菲律宾走上美国设计的"现代化"道路.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菲律宾的政治经济发展和民族国家建构.  相似文献   

4.
"9·11"事件与美国保守主义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郝雨凡 《美国研究》2002,16(2):7-30
近年来美国政治风向在缓慢向右移动,保守主义有兴起之势."9·11"恐怖袭击事件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美国的保守主义运动.布什政府以反恐和国家安全为由,对内采取了一系列举措,强化社会控制,蚕食公民权利,扩大行政当局权力,并削弱立法和司法部门的权限.这已经引起美国公众的警觉和自由派势力的抵制.但预计近期内一个活跃而武断的行政当局将会成为美国的政治现实,美国公民的隐私权将受到一定限制,美国社会的宽容、开放、司法公正和独立也将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削弱.虽然布什希望延长"反恐战争",重振美国保守主义运动,但美国多元政治中的约束力量也已经开始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5.
随着特朗普政府对中国科技产业的打压不断升级,美国司法机构以排查科研领域的"外国影响"为由,推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国家科学基金会、能源部等联邦科研管理机构对其资助的研究机构掀起了一场涉外审查运动,中国的人才招募计划成为重点审查目标。大规模的调查导致上百位科学家被解职、逮捕、指控或判刑,其中大部分为华裔。各个机构高度认同政府保护知识产权与国家安全的战略,但在行动力度、审查程序和应对策略上存在差异,这与机构的定位和决策者的理念有关。总体而言,拉网式的调查和对涉案科学家的指控与判决缺乏公正性,主要表现为预设观点、种族标签、小题大做、手段强硬。美国科研界涉外审查运动背后的原因包括:中国的科技崛起对美国的全球霸主地位以及特朗普的"美国优先"战略构成巨大挑战,并引发了美国人的焦虑感;美国政府执意认为中国的人才招募计划通过知识产权窃取为美国的国家安全带来严重威胁;自身利益和经费压力促使美国的科研界屈从于联邦政府的政治主张。这场史无前例的审查运动,不仅对很多科学家以及美国华裔群体造成了重创,而且损害了美国的科研环境以及中美两国的科技合作关系。在权力政治极端强势和意识形态偏见甚嚣尘上的当下美国,马克斯·韦伯式"以学术为业"的情怀和万尼瓦尔·布什倡导的科学研究的自主性难以为继,科研界的创造力和竞争力因而逐渐减弱。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美国不断流行的反智主义阴谋论,是美国极右翼政治信息生产与社会动员的核心机制。美国的反智主义阴谋论通常带有强烈的福音派宗教色彩,受商业社会扩张的推动,主要在受教育水平偏低和意识形态保守的人群中流行,但当前阴谋论的生产和传播具备新的技术和心理基础。科技发展使社交媒体上的"数据空洞"得以被信息操纵者利用;美国社会"失范"、利益团体对立以及当前的历史性灾难,让社会心理产生了严重的"偏执心态"。美国极右翼政客抓住了匿名Q运动机会,利用新技术和偏执心态推广匿名Q阴谋论,打破了教育和意识形态因素的限制,吸引了大批狂热信徒。匿名Q运动与极右翼阵营之间形成了共生关系,使其在特朗普任内得到极大发展。在大选失败后,特朗普支持者中的匿名Q信徒受到美国建制派的严厉压制,未来可能进一步走向极端,成为美国新的暴力和恐怖主义源头。  相似文献   

7.
美国本土主义运动评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董小川 《美国研究》2004,18(3):99-125
美国本土主义运动是美国历史上一场以排外思想为理论根基 ,以反对天主教、犹太教、亚洲和拉丁美洲移民为主要任务 ,以一些兄弟会性质的组织为骨干 ,以维护美国白人主流文化为主要目标的运动。这场运动断断续续存在多年 ,至今余波未尽。它从下层开始 ,逐渐波及到上层 ,是美国社会政治运动中的重要事件 ,也对美国政府政策的制订产生了一定程度的影响。美国本土主义运动与移民问题紧密相连 ,与美国社会多元文化的存在和发展息息相关 ,同时还与美国白人种族主义、美国民族主义、美国主流宗教等问题不可分割。  相似文献   

8.
20世纪50年代初,麦卡锡主义在不断蔓延的冷战恐慌气氛中乘势而起,渗透到美国社会的各个角落。因为共同的反共思想主张,美国军团与约瑟夫·麦卡锡保持着良好的关系并展开了密切的合作,成为麦卡锡主义实施政治迫害的协同者。美国军团利用自身的组织和人员优势在全国范围内参与了清除共产主义文化的运动,在思想文化和公立教育领域打压自由派知识分子,全方位否定共产主义。20世纪50年代同时也是美国现代保守主义形成的关键时期,正是反共的共识为保守力量的凝聚提供了基石,美国军团在这一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引领和推动作用。冷战时期的反共运动促使美国军团在政治上迅速转向,以捍卫它所理解的传统美国文化,并将"美国主义"的理念与实践推向保守主义的方向。  相似文献   

9.
也谈美国新黑人文化运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黄卫峰 《美国研究》2002,16(2):109-120
20世纪初发生的新黑人文化运动是美国黑人史上一次重大的文化事件.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新黑人知识分子以复兴黑人文化和自尊为手段,争取黑白融合和黑人融入美国社会的一次思想启蒙运动.它为后来的美国黑人民权运动和国际上的"认同黑人文化传统"运动奠定了的思想基础.  相似文献   

10.
贾敏 《美国研究》2012,(3):145-155
冷战结束以来,一种新型的社会思想冲突开始席卷美国,并被形象地称为"文化战争"。与1960年代青年反正统文化和反越战运动相比,"文化战争"无论在深度和广度上都远超前两者,其中又以新保守主义思潮的崛起而受人瞩目。在这场论战中,新保守主义者不仅在一系列美国社会的重要议题,如国家、社会、经济、宪政、对外政  相似文献   

11.
葛腾飞  苏听 《美国研究》2012,(1):27-46,3
20世纪中期以后,随着第三世界民族解放运动的勃兴和美国加大在第三世界的政治、军事干涉力度,美国政府日益关注和重视"反叛乱"理论与实践。美国"反叛乱"理论的形成与发展大体经历了三大阶段:肯尼迪时期、里根时期和小布什-奥巴马时期。其中肯尼迪时期强调对所谓"反叛乱"政府的扶持,与苏联争夺对第三世界的政治、军事控制;里根时期的"叛乱"和"反叛乱"被纳入"低强度冲突"理论的框架;小布什时期则是为了应对所谓的伊斯兰圣战主义"全球叛乱"。然而"反叛乱"理论作为美国海外干涉的一种理念依据,总是面临着对外干涉本身所固有的政治、军事和道义困境。  相似文献   

12.
2009年兴起的茶党运动是美国历史上最强劲的右翼平民主义运动之一,它具有其他平民主义运动所共有的反精英的特征。这次运动可以被视为美国逐渐衰落的中产阶级对过去半个多世纪以来政府权力不断扩大的趋势的强烈反应,而2008年的金融危机则是这一运动兴起的直接契机。平民主义运动在美国的周期性爆发也凸显了代议制民主对某些社会成员的代表性不足的固有缺陷。美国社会和政治制度对历史上的平民主义运动有良好的控制和吸纳作用,所以茶党运动不会对既有体制产生重大冲击,但美国当前的社会情况有可能使它具有一定的危险性。  相似文献   

13.
美国以防止伊拉克拥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为由准备发动对伊战争的目的是铲除萨达姆政权.铲除萨达姆政权在于重新确立中东的地缘政治版图,逐步消除中东各种反美的激进世俗或宗教势力,巩固美国的中东秩序.在这一基础上,达到挫败石油武器,防止弱势国家利用大规模杀伤性武器进行"恐怖反抗",在世界范围内清除伊斯兰复兴运动对美国的挑战,保证美国的世界领导地位.  相似文献   

14.
布什对华政策中的"蓝军"阴影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张睿壮 《美国研究》2002,16(1):40-56
布什上台前后崛起于美国政坛的"蓝军"运动是美国国会和媒体反华逆流的策源地,也是布什对华政策转向强硬的驱动力."蓝军"广泛的社会基础和巨大的政治能量使其对中美关系的消极影响不容低估.本文对"蓝军"的组成、主要活动及反华战略做了较深入的考察,在此基础上,对布什政府的对华政策进行了评估.  相似文献   

15.
孙群郎  邓先竞 《美国研究》2016,(4):139-154,8
托克维尔对美国地方政府自治权的论述有夸大之嫌。事实上,自美国建国以来,地方政府几乎没有多少自治权可言,它们在各项地方事务中受到州政府事无巨细的干涉,由此导致了美国地方事务管理不善,漏洞百出。从19世纪后期美国兴起了地方自治改革运动,到进步主义运动时期达到第一次高潮,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美国地方自治改革运动再次兴起并不断深化。经过100多年的努力,地方政府确实获得了一系列的自治权,尤其是在结构自治和功能自治方面,但在财政自治和人事自治方面还受到州政府的一定干预。  相似文献   

16.
张业亮 《美国研究》2012,(2):43-65,3,4
随着美国同性恋权利运动的发展,美国社会对同性恋的接受程度不断提高,但在同性婚姻问题上仍陷入分裂状态。美国有关同性婚姻的争议主要是围绕同性恋者是否拥有结婚权,以及同性婚姻是否享有与异性婚姻同等的法律权利和经济、社会福利而展开的,这一争议实质上反映了两种不同的文化和道德价值观及传统的婚姻观与平等权之间的冲突。与其他道德价值观问题一样,在同性婚姻问题上,不同党派、意识形态、种族族裔、宗教信仰、性别、年龄、地区的美国人的态度有明显的差别。对于美国政治而言,同性婚姻问题已经成为区分民主、共和两党的标志性问题,也是近几次总统选举中的重要议题之一和选举战略的一个"楔子议题"。  相似文献   

17.
王希 《美国研究》2002,16(2):121-129
自从独立时期帕特里克·亨利呼出"不自由,毋宁死"的口号,"自由"就成了美国的灵魂.纵观美国历史上的国会辩论、总统演说、法院判例、外交文件、各种社会运动和改革的主张、乃至当今反政府的白人民兵组织的网页,"自由"一词无处不在.即便在日常生活中,"自由"也与美国人形影不离:中小学生每日必宣誓效忠"自由",体育比赛前观众必高唱国歌赞颂"自由之疆",大小美元硬币上均刻有"自由"(liberty),以"自由"为名的地名遍布全国.①至少从表面上来看,美国人对"自由"的钟爱已经达到了一种近似于偏执的程度.然而,当"自由"一词无所不能、无所不为、无人不用的时候,它也就失去了公认的定义,变成了一个令人困惑的概念.在众多的自由语言中,到底什么是真正的美国自由,也因而成为一个极负挑战意味的问题.正因为如此,埃里克·方纳(Eric Foner)的近作《美国自由的故事》(以下简称《自由故事》)便具有了格外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进入20世纪60年代以后,菲律宾国内外政治环境的变化开始冲击牢固的菲美特殊关系基石。1962年马卡帕加尔总统上台后,发起了以"亚洲办法解决亚洲问题"的民族主义外交改革运动,企图借助沙巴领土争端和马菲印多提升菲律宾的独立形象和国际地位。但是,此时的菲律宾民族主义政治力量仍然难以撼动根深蒂固的菲美特殊关系。当印马对抗加剧、美国态度转为强硬后,马卡帕加尔政府又急于重回特殊关系的轨道。马卡帕加尔的民族主义外交运动是菲律宾外交"去特殊化"的第一次尝试,对后来的菲美关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正>王灵智教授,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亚美人研究中心主任,著名的美国华人民权活动家与华人问题研究学者,有"华人的马丁·路德·金"之称。王灵智教授于1938年生于厦门,1957年赴美国留学。在20世纪60年代末美国反战运动和人权运动风起云涌之时,为深入华人社区参加并领导民权运动,他放弃还有两年就能获得的博士学位,先后发起成立了华埠青年协进会、华人就业协进会1、华人广播协进会等组织,为美国华人民权事  相似文献   

20.
2009~2010年,美国中西部地区堪萨斯州劳伦斯市四所小学因当地学区财政赤字问题面临被关闭的危机,这引发了在当地轰动一时的"拯救社区学校"运动。由于美国教育机制的社会性强、信息开放程度高、民众的公民参与意识强、有效的跨族裔群体沟通和矛盾管理策略的运用,以及组织者的个人素养,学区财政赤字问题最终得到解决,四所小学也得以保留下来。这个案例证明,充分的教育经费对美国公立学校教育的持续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保障作用。特朗普政府推行的"奖学金税收抵免"政策,因其忽视美国各地学区的差异性,并在实质上削减了对美国公立学校的教育经费投入而具有先天的缺陷,因而将难以顺利推行下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