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共十八大闭幕以来,中国社会关于反腐和改革的声音如此高涨,显示出了压力和期待两种不同的心理需求。压力有两方面。新当选的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提醒中共党员说,"腐败问题越演越烈,最终必然会亡党亡国。"习近平的讲话表明,腐败会腐蚀执政党的合法性,动摇政治根基,中共高层对此有着明确的认识。另一方面,腐败扭曲公共政策,将不合理...  相似文献   

2.
中国社会现状如何?中国的发展应该走哪条路?对此有两种较有代表性的说法。一是中国现行发展道路适合国情,虽然有弊端,但加以适当改革与调整,就能确保中国走向现代化。另一种认为,改革与转型过程中形成的既得利益者阻止改革进一步推进,中国需要彻底改革,才能走出"转型陷阱"。两种看法都有各自依据,但都缺乏足够的说服力。对中国下一步...  相似文献   

3.
张涛甫 《新民周刊》2012,(16):10-10
今年,正值邓小平南方讲话20周年,社会舆论热议改革,表达出对新一轮改革的高度期待。新华社16日受权发布《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的指导意见》,在相当程度上迎合了社会的改革期待。但知易行难。事业单位改革。  相似文献   

4.
党的十八大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把社会建设作为“五位一体”总布局的重要内容,强调加强社会建设,必须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必须加快推进社会体制改革,并对社会建设和管理的重点任务作了全面部署。报告提出的围绕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管理体系加快推进社会体制改革的重大部署,对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大的现实指导...  相似文献   

5.
经过我们的努力,国际社会更加欢迎中国的和平崛起,更加认可中国的发展模式,更加欣赏中国的发展道路,愿意看到中国享有与其综合国力相称的国际地位,也期待中国在国际和地区舞台上发挥更重要的作用。2015年是中国外交全面推进之年。今年是联合国成立70周年,也是二战胜利70周年。对人类发展进步事业而言,是个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重要...  相似文献   

6.
张浩淼 《德国研究》2009,24(3):32-36
20世纪90年代后,德国与社会救助相关的政策话语从再分配话语转变为社会融合话语。伴随着政策话语的转变,德国社会救助制度的改革也在酝酿之中并于2003年经联邦议院通过,最终在2005年得以实施。改革把社会救助与失业救助合并在了一起,这表明,受助者不仅是被同情的弱势群体,不再是单纯的权利享受者,政府开始承认他们必须承担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义务,并希望通过改革促使失业者不再依靠社会救助,而是重返劳动力市场,更好地融入社会。通过对德国经验的考察,可以获得如下启示:第一,与社会救助相关的政策话语的转变对社会救助制度改革具有重要影响;第二,在相关政策话语的构建和转变方面,学术界能够发挥积极的作用;第三,社会救助政策话语的选择只有符合本国的国情与时代要求,才有助于制度的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7.
应琛 《新民周刊》2013,(1):30-32
世界,终将是90后的,他们是什么样子,未来就是什么样子。中国的90后,因是一代"纯粹"的独生子女,因出生在物质充裕的年代,因从小与网络为伴而显得有点特别。但也正因如此,他们对公益事业的热衷,对社会改变的期待也更加"纯粹"。  相似文献   

8.
党中央高度重视基层社会稳定。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探索建立了社会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这对维护社会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实现了从“粗糙摆平”到“精致治理”的社会矛盾纠纷治理转型,体现了国家治理理念的深刻变化。本文从顶层设计的角度阐释新时代社会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建立的目标,并通过该机制运行的地方实践,呈现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社会治理的总体脉络,为进一步建设成熟和稳定的社会治理体系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依据。  相似文献   

9.
汤雨潇 《法国研究》2005,(2):192-200
一、网络新闻传播的特点及优势 随着国际互联网的高速发展和网络技术的不断更新,网络已成为国际新闻传播的最佳途径.首先,网络无国界,无时差,新闻的传播在世界各地形成同步,使"第一时间"的概念真正变为现实,也使关注中国、关心中国、研究中国的人可以对实时获取来自中国的信息保持期待.  相似文献   

10.
日本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对中国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经济、医疗和社会的发展,综观世界,人口老年化已成为我们人类所共同面对的一 大问题。诚然,长寿百岁一直是我们共同的梦想。而这个梦想成为现实的同时又为我们带 来了新的忧虑。为了适应人口结构的变化,日本政府对旧的养老保险制度做了重大调整,从 而有效的缓解了由于人口老年化给社会带来的压力。日本和中国同属于亚洲国家,其生活 习惯、生理特点及其所处的自然环境都有相似之处,而且两个国家都面临人口老年化的问 题。本文拟就通过对日本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分析,对中国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做进一步探 讨。  相似文献   

11.
住房体系改革作为整体经济与社会制度变迁的一个组成部分,不仅对住房模式带来巨大的影响,同时还影响到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与社会问题的形成。仅就对经济的短期贡献而言,中国的住房体系改革成就无疑是引人瞩目的,而俄罗斯住房体系改革并未给经济增长带来额外的贡献。但从改革生成的结果现状,特别是已经形成的住房体系模式而言,中国住房体系改革结果的后期修正代价已经显现且成本巨大。在已经成熟的市场经济体系的未来制度改革设计方面,俄罗斯住房体系的制度变迁也许可以给我们提供一些思考的路径。  相似文献   

12.
南京国民政府建立后,着力推进货币改革,维护国家货币主权。然而,这一改革却受到日本的阻挠。为摆脱经济危机的影响,20世纪30年代日本加紧对中国东北金融侵略,不断破坏中国货币主权。因美国收购白银所引发的白银风潮,给中国社会经济带来严重冲击。为应对危机,国民政府决定实施法币改革。出于策略方面的考虑,改革方案出台前对日严格保密。法币改革实施后,日本社会各界对此表示愤慨,认为此举是中国"抗日"的体现,于是,采用外交威胁、经济破坏、政治干涉等多种手段予以阻挠和破坏。对此,国民政府一方面坚持原则,坚定推进改革,一方面见招拆招,审慎应对。法币改革前后,中日间的博弈与较量,其实质是中国国家货币主权的维护与日本所谓"宗主权"之间的争斗。日本低估了国民党金融治理能力,错判了世界货币发展的趋势,最终在这场"货币战"中落败。  相似文献   

13.
讨论社会差距与社会公平问题,必须与中国的发展模式和发展阶段相联系。改革开放之后建构起来的中国发展模式中存在一种社会差距和经济效率共生共进的独特机制.其中国家对不同群体的不均等赋权,对市场的效率优势与分化效应同时起到了倍增作用。权利配置不公重新凸现了社会差距的合法性问题,也成为对当前社会整合与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大挑战。因...  相似文献   

14.
21世纪是全球化、开放化的时代,为提升国家竞争力,各国都将教育改革作为自己的重要课题。自上世纪80年代起,欧美先进国家便相继开始推动教育改革。我国与日本也不断地提出教育改革的措施,思考如何在信息快速增长、国际化与科技化的生活需求下,重新定位学校的教育系统,尤其在课程改革上更是不遗余力。本文探讨日本教育改革的方向与“综合学习时间”的意义,期待能对我国实施的九年制义务教育课程改革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15.
郑若麟 《新民周刊》2012,(48):20-20
实践不仅仅是检验中国真理的唯一标准,也是理解西方的唯一捷径。来自中国的新闻越来越受法国人关注,这是不争的事实。随手在网上输入"中国",即可看到"中国工业生产开始复苏"、"习近平沿着邓小平之路南巡深圳"、"中国是世界经济的吸水管"等一连串有关中国各领域的消息。中国正日益成为国际视野的中心之一。但与此同时,也有法国记者注意到,在十八大报告中,只字未提美、欧、非大陆,因而认为"中国人观念中仍然以中国为世界中心"……  相似文献   

16.
编与读     
《新民周刊》2012,(24):8-8
《中国的养老困局》(2012年第22期)编者按:中国养老制度改革,涉及人数众多,事关社会公平,除刊出本刊读者来信外,特摘编若干媒体和专家评论,以飨读者。对于延长退休年龄的问题,作为一个农民,我也想就此说两句。中国人口老龄化趋势无可逆转,但社会福利保障制度不但极不完善,而且极度碎片化,城乡有别、单位有别、企业也有别,由...  相似文献   

17.
此文基于在法国里昂所从事的以法国人文化想象中的中国为主题的人类学田野调查,从中国视野出发来理解这一有关文化他者建构的问题,以及与之对应的法国社会文化背景,指出在当下的法国社会中,文化想象中的中国不但仍旧充满了西方社会眼中的他性,中国文化如今在当地的消费社会中还逐步被商品化,人们对中国的文化想象也已经陷入了景象中国的范畴之中。  相似文献   

18.
戴启秀 《德国研究》2005,20(4):35-38
德国两大政党组成的大联合政府,使德国走出了政治困境,但并没有走出改革困境.目前面临的高失业率、低增长率和财政赤字是两大政党共同关心的首要问题.德国近年来的改革尝试也再现了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内政改革的局限性.本文试图从经济全球化所致的三方面挑战论述德国改革的困境,并确定传统的德国社会市场经济模式在新形势下存在的内在矛盾性.  相似文献   

19.
苏联改革的两面性:从改革走向崩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毫无征兆的情况下,苏联突然解体了。苏共领导人戈尔巴乔夫的改革把苏联带入了一场典型的革命性进程之中。苏联的政治经济体制改革的起步非常谨慎,随后逐步扩大到政治层面,并升级为激进的政治诉求和改革,进而持续升温成为一场革命性的大动荡。旨在恢复社会秩序、实现社会稳定的苏联版"热月政变"由此出现。实际上,前苏联的这场改革并不像当下一些政客抑或是戈尔巴乔夫本人所讲述的那样,是一场有计划的、有组织性的,旨在实现民主化、西方式的民主社会类型和市场经济的改革。苏联的解体也并非因为灾难性的经济危机,事实上,苏联的经济早已是一潭死水。苏联之所以会走向解体,主要在于其一系列旨在解决严重的社会经济问题的改革准备既不充分,信息也不全面。历史上不乏各种经意和不经意的结果,这场改革将苏联整个社会推入了政治经济不断沉沦的漩涡,引起权贵阶层尤其是苏联加盟共和国中执政者的不安。这反过来又催生了一股压力,要求迅速纠正这些意料之外的结果。从本质上说,苏联解体是这场自上而下改革的结果,这场改革的开始是由于部分苏联精英利用了苏联上层社会对激进改革以及加盟共和国的民族主义的诉求,然而却以整个社会体系的改变而告终。  相似文献   

20.
明治政府推行的一系列改革措施不仅使日本走上了资本主义的发展道路,也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女性的社会地位。岛崎藤村在长篇小说《家》中描写了各种女性形象,具有明显时代特征的"贤良型"知识女性、"屈从型"传统女性、"谋生型"劳动女性、"卖身型"贫困女性。通过这些女性形象可以了解当时日本女性的生活状况与社会处境,进而了解她们的社会地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