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自 16世纪以来 ,现实主义思想的发展呈现为两大脉流 ,一脉就是以人性本恶为首要前提的“人性现实主义” ,另一脉则是以国际无政府状态为立论基点的“结构现实主义”。在历史上 ,“结构现实主义”传统的开创者是英国大思想家霍布斯。霍布斯以“自然状态论”作为其国际关系哲学的立论基石 ,并由此推导出有关国际关系本质的核心论述 ,即国际无政府状态决定并导致了普遍与绝对的国际冲突。尽管霍布斯仅仅是附带谈及对国际关系的理论看法 ,但霍布斯国际关系哲学的核心要素 (即国际无政府状态及其所导致的国际权势斗争 )对西方现实主义思想的发展却产生了重要影响 ,在后世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结构现实主义”传统。总的来看 ,近代以来“结构现实主义”思想最为典型的特征 ,在于将国际无政府状态 (尤其是缺乏任何共同规范的无政府状态 )置于其理论体系的核心地位 ,而正是这一点从根本上决定了“结构现实主义”传统特有的思想内涵、价值倾向及内在缺陷。  相似文献   

2.
门洪华 《美国研究》2004,18(4):103-118
罗伯特·基欧汉是当代诠释和发展世界政治理论的经典大师。在其学术生涯中 ,基欧汉一直身处国际关系理论论战的核心。本文从学术经历、学术思想度、学术启示等三个方面对基欧汉的学术成就进行评估 ,指出基欧汉的学术生涯缘起于对现实主义范式的质疑 ,发展于对现实主义范式的批判 ,成就于新自由制度主义范式的建构 ,辉煌于新自由制度主义 (尤其是其构建的国际制度理论 )与新现实主义之比肩主导地位的确立。基欧汉的学术发展历程以挑战现实主义为开端 ,以新自由制度主义获得比肩地位为中点 ,以积极迎接建构主义范式挑战为当前形态。他所创立的国际制度理论体系不仅是架构现实主义和自由主义的学术桥梁 ,也时刻保持着开放的形态 ,借鉴和吸纳其他国际关系理论流派特别是建构主义的最新成果 ,及时保持着学术前沿地位  相似文献   

3.
关于国际合作的理论:概述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阐述了新现实主义、新自由主义等主要国际关系理论对于国际合作命题的观点 ,并提出了一些较为深入的问题。本文以为 ,新现实主义在国际合作方面的论述较为粗糙 ,有必要从结构与合作的关系进行进一步的研究 ;而国际制度理论中 ,国际制度本身的研究也有待充实。  相似文献   

4.
国家的收益偏好选择是国际关系理论争论中的一个核心问题。这一争论主要发生于结构现实主义和新自由制度主义各流派之间。然而,如果将时代性因素作为自变量引入国际关系理论,则可以在相对收益和绝对收益的矛盾之间建立起沟通的桥梁。本文以二战后对外援助的援助国之间关系作为案例,探索二战后国际力量格局、全球化发展以及国际政治议题转变对国家收益偏好的影响。本文认为二战后的对外援助政策经历了相对收益主导阶段和绝对收益上升阶段。在前一阶段中,国家的对外援助呈现出竞争性的特征,以追求相对收益为主,双边援助是其主要手段;在后一阶段中,国家更关注绝对收益,各国援助理念中的合作性因素增加,多边援助所占比例上升。  相似文献   

5.
本文拟以广义系统论一般模式的构造为基础,从国际政治体系的结构和层次、国际政治体系的功能和环境、国际政治体系的稳衡和变革四个方面,对20世纪70年代以来国际关系思想史中的主要理论,加以梳理、比较和分析,进而揭示系统论对国际政治理论研究所产生的巨大影响,并彰显诸理论之间的区别和联系.最终,希望通过对科学知识之间的渗透交叉与相互借鉴关系的辨明,能够在更广阔和深远的背景下建构中国的国际关系理论研究体系.  相似文献   

6.
现实主义是国际政治领域有典型代表意义的理论 ,是国际关系两大传统理论之一。其思想渊源可以上溯到 2 4 0 0多年之前 ,二战以后到 2 0世纪 6 0年代以前是传统现实主义的全盛期 ,被许多国家推崇为分析世界局势 ,制订外交政策的实践指导。 6 0年代以后 ,随着世界各国形势的发展变化及全球化趋势的不断加强 ,现实主义学派的学者试图从新的视角 ,新的方法来研究国际政治与国际关系领域的各种问题及内在联系 ,于是产生了与传统现实主义既相联又相区别的结构现实主义。本文将对新旧两种现实主义理论的产生背景 ,内容特点 ,研究方法作一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7.
从本源来看,国际关系与国际法之间联系紧密,在学科发展史上国际关系理论与国际法学的研究相辅相成。这种紧密关系维系将近三百年,直至冷战时期现实主义主导美国国际关系学领域时才戛然而止。当时,美国国际关系学界甚至掀起一场试图疏远法学、历史学、哲学等传统研究方法的“行为主义革命”。不过,美国之外的捍卫传统研究方法的“英国学派”却仍然维系着国际关系理论与国际法学的紧密联系。英国学派的学者不仅在相关国际关系命题方面给予了国际法发展的更大空间,而且他们对国际法所做的直接研究,促进了国际法学的进步。  相似文献   

8.
陈小鼎  刘丰 《当代亚太》2012,(5):56-79,158
基于当下外交政策研究领域所呈现出的理论有效供给不足的局面,国际关系理论界围绕外交政策能否建立简约系统的理论以及结构现实主义外交政策理论是否可行展开了争论。本文对既有争论进行了回顾和梳理,剖析了结构现实主义外交政策理论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在此基础上,深入评估了进攻性现实主义、防御性现实主义与新古典现实主义等现实主义理论分支在外交政策理论探索中的进展与不足。同时,本文对结构现实主义外交政策理论的拓展进行了尝试,试图开拓出更加纯粹、有力的理论发展路径,完善结构现实主义外交政策理论的解释力。最后,运用结构现实主义外交政策理论剖析了中国外交存在的规律性现象,并剖析了其在未来外交政策构建中可能得到的体现与拓展。  相似文献   

9.
在主流国际关系理论日趋走向体系层次理论建构的背景下,微观层次上的国际关系心理学分析是否还具有理论上的正当性?本文尝试从三个方面对这个学科的本体存在问题进行初步的分析:首先从"层次分析法"和"施动者-结构"角度探讨国际关系心理学研究的理论正当性,进而对现有的国际关系心理学分析的研究路径进行梳理,最后指出心理学与国际关系学的结合所存在的内在问题,以及微观理论和体系理论的结合对国际关系学的发展所具有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公共外交是指一国政府对国外民众的外交形式 ,它的活动手段包括文化交流项目、国际广播和互联网等 ,其主要表达形式是信息和语言。目前 ,学界围绕公共外交争论最多的是它的理论归属问题。主流国际关系理论的基本前提是国际体系的“无政府状态” ,这一状态中冲突常有而合作不常有 ,从而使以信息和语言为主导、以非行为体国外民众为对象、强调“合作度”的公共外交难以获得概念上的支持。本文认为 ,随着全球化和信息化的深入发展 ,特别是愈来愈多的学者和决策者正把国际体系定义为“信息交流空间”而不是外部无序状态 ,公共外交可以实现其理论回归 ,融入国际关系理论。  相似文献   

11.
克劳塞维茨的战争理论揭示了战争的“三位一体”本质 ,即战争是暴力性、不确定性和政治从属性的结合体。这一关于战争本质的理论具有重大的国际关系意义 ,它在国家和国际两个层面上 ,提出了运用国家大战略并通过建立国际安全与地区和平机制来处理战争与和平问题的重要性、可行性和必要性。从国际关系角度看 ,克劳塞维茨的战争理论是一个关于战争与和平的完整而严密的理论体系 ,具有明显的“理性现实主义”特征 ,因而在现实主义思想传统中占据着突出而重要的地位。在当今时代 ,克劳塞维茨的战争理论及其思想方法 ,为国际社会寻求更为有效的战争结束途径、通过国际合作强化安全与和平机制 ,提供了一种重要的理论范式。  相似文献   

12.
国际关系理论的国家性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王义桅 《美国研究》2003,17(4):22-41
本文首先提出了评判国际关系理论的三个层面 :“作者性—国家性—时代性” ,并在此基础上 ,着重分析了国际关系理论的国家性层面。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 ,主流国际关系理论的国家性突出地表现为美国性 ,即美国不仅成为国际关系理论的研究主体 ,而且成为国际关系理论研究的客体 ;美国不仅主导了国际关系理论研究的方法论、价值论 ,而且主导了其本体论、认识论 ,导致所谓国际关系理论的美国话语霸权现象。本文无意批驳这种现象或强化类似认识 ,而旨在考察美国主流国际关系理论的国家性根源 ,即美国人的思维方式、政治文化、国家使命与国家性格如何塑造其国际关系理论的内涵与外延。本文从这一个案出发进而思考国际关系理论的中国性问题。认为 ,国际关系理论的中国化必须另立门户 ,提出全新的体系与学说。  相似文献   

13.
作为方法论的三个基本要素 ,假设、模型、范式在社会科学语境中有着丰富的含义和完整的体系。当代国际关系理论虽然流派众多 ,分歧各异 ,但就主流学派而言 ,它们都共享无政府状态的公理性假设和国家中心论、理性国家论等核心假设 ,并注重将方法论个体主义与整体主义结合起来 ,在研究模型上趋向体系化和结构化 ,在研究范式上 ,逐步走向可通约的理性主义范式。与此形成对照的是 ,马克思主义构建了独具特色的研究起点 ,建构主义采纳了与因果理论相异的研究范式。假设、模型和范式三者的密切联系与互动组合 ,形成了不同的理论流派 ,从这三个方法论核心要素角度理解国际关系理论 ,有助于把握流派分歧背后的内在同一性 ,发现学科建设的本质要素 ,理清国际关系理论发展的主线 ,推动国际关系学科的分层研究。  相似文献   

14.
汇率的政治经济学--基于中美关于人民币汇率争论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时至今日,经济学理论尚不能对一国汇率水平及其变动提供完美的解释.对汇率的纯经济学分析固然有其重要意义,但是从相当程度上讲,一国的汇率,尤其是大国的汇率,则是由现实中的各种政治经济因素及其互动决定的.本文以最近一段时期中美之间关于人民币汇率的争论为背景,力求说明,在一国内部,汇率是相关利益集团和拥有特定政治经济政策目标的政府之间相互博弈的结果;而在国际上,汇率则是大国实现或巩固有利于己的世界经济政治安排的一个重要工具,国际汇率体系所反映的实乃国际政治的权力结构.本文旨在借助对利率的政治经济学分析,来深化对汇率形成及国际关系的理解.  相似文献   

15.
马丁·怀特是当代西方最杰出的国际关系理论家和思想家之一,他对英国学派的建立及其学术传统的形成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因而被尊为"英国学派之父"。怀特的思想并非一成不变,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以及他本人研究议题和视角的改变,他由早期的现实主义转向了后期的理性主义。怀特长于运用历史方法分析权力政治、国家体系和国际关系思想,并试图从伦理角度对国际关系作出价值判断,其最突出的贡献,是提出了关于国际关系三大思想传统的分析模式。他的思想对英国学派乃至当代西方国际关系理论都产生了巨大影响,对于我们认识当代国际政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国际关系思想传统与英国学派的国际社会理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现实主义、理性主义和革命主义是英国学派主要代表人物马丁·怀特用来区分国际关系三大思想传统的经典模式,在很大程度上,英国学派的国际社会理论是这三大思想传统对话的产物。从怀特到文森特,英国学派的主要代表都不同程度地对这三大传统兼收并蓄,理性主义是他们的思想基础和基本框架,以至他们从维持秩序与和平的角度出发解释现实主义所关注的大国、均势、战争,以国家间个性与共性并存的现实来怀疑革命主义,另一方面,对现实主义因素的肯定使他们看到了政治和军事,对革命主义的考虑则减少了其理论的保守风格。  相似文献   

17.
罗伯特·基欧汉在《国家制度与国家权力》①一书中 ,将在国际关系理论中占主流的、以理性主义为基础的新现实主义、新自由制度主义和世界体系论统称为“理性主义理论”(rationaltheories) ,而把那些向理性主义理论发起挑战的非主流国际关系理论 (包括规范理论、女性主义理论、批判理论、历史社会学和后现代主义理论等 )称为“反思主义理论”(reflexivetheories)。冷战后 ,在理性主义理论内部 ,新现实主义与新自由主义在继续论战的同时日益趋同 ,两派辩论的学术意义正在逐渐减小。而反思主义理论又未得到理性主义学派的积极响应 ,致使国际关…  相似文献   

18.
从范式到研究纲领:国际关系理论的结构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学哲学上的"范式"结构观在国际关系研究中具有很大的影响。然而,这种知识发展观并不符合国际关系理论发展的图式,对理论变迁动力的解释也不能令人满意。本文引入了另一种科学发展模型,即拉卡托斯的科学研究纲领方法论,从研究纲领的角度对国际关系理论的结构进行了重构,并且指出,国际关系学科中存在多种相互竞争和并存的研究纲领,拉卡托斯的知识发展模型可以被运用到对这些纲领的评估中来,这将对学科进步和理论发展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9.
单极体系的影响与中国的战略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尽管冷战后形成的单极体系已存在20年之久,但是学术界对这一特殊国际结构的研究尚不充分。本文考察了单极结构在体系层面的基本特征以及这种结构在单元层面造成的影响,尤其关注单极体系的稳定性以及这种结构下主要国家的行为倾向。从现实主义有关国际体系变迁的理论论述出发,本文认为美国主导的单极结构正处于弱化过程中,而无政府状态下大国竞争的压力和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规律是削弱这一结构的基本动力。由于中国是单极体系下成长最为迅速的国家,与美国之间构成崛起国与霸权国的关系,为了摆脱单极体系下的崛起困境,中国需要采用各种战略手段以规避不利冲击和反应,保障国家的和平崛起。  相似文献   

20.
何曜 《美国研究》2001,15(1):89-100
在建构国际关系理论的过程中,研究者的视角和假设差异决定了他们采取不同的分析方法;而不同的价值取向更使得他们对因果关系有不同的选择.本文意在通过分析国际关系理论中的假定与目的,价值判断与因果关系来阐明这样一个观点国际关系理论是一种开放性理论,每一种理论流派的相关性决定了它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