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他们改革的航道上,俄罗斯人遇到了几个世纪的老问题,即他们民族的命运将会是什么。俄罗斯不能明白自己的心思,或由一个具体的尺码来衡量;她有一个特别的状态——你们所有能做的是相信俄罗斯。费奥多尔·丘特切夫  相似文献   

2.
养猫记     
苗炜 《新民周刊》2012,(6):86-86
有时候,我和它对视,很想知道它在想什么。这样的时候,我就快成为一个哲学家了。法国哲学家德里达曾经思考过:我们怎么看待动物?我们为什么要和动物保持亲密?  相似文献   

3.
黄祺 《新民周刊》2012,(48):28-29
每个生命都有自己的"末日",既然如此,2012年12月21日,又与平常的每一天有什么区别呢?四十出头,大多数人在这个时候几乎可以预见自己接下来的人生轨迹。如果单纯从个人的前途来说,孙蕴伟医生也在这个年龄上看到未来:继续医生职业,医治病人,积累临床经验,总结科研成果,老去,成为让人尊敬的好医生……但同时,孙蕴伟对未来又...  相似文献   

4.
记忆的逆袭     
羊小穷 《新民周刊》2012,(43):96-96
中国古时有黄粱一梦,说的是一个姓卢的屌丝书生想要逆袭,有个道士就让他用一个枕头睡觉,书生睡觉时梦见自己变成了高帅富,左拥右抱都是白富美,出门香车宝马,回家锦衣玉食,过得好不快活。但当他流着口水从梦中醒来时,却发现店家蒸的黄米饭都还没有熟。中国人真聪明,明白逆袭的美梦做一做没有什么,醒来知道那是黄粱一梦过眼云烟就好了。...  相似文献   

5.
双面宋鸿兵     
在媒体和公众眼中,宋鸿兵是著名经济学家。其实,他既非经济学、金融学科班出身,也无金融领域实战操盘经验,更未接受过专业的历史学训练。京城东直门附近的一处写字楼内,宋鸿兵手持一张密密麻麻的采访提纲,对着某财经日报记者侃侃而谈。正在此时,央视《证券时间》栏目组也打来电话,希望为宋老师录制20分钟的"新年寄语"。  相似文献   

6.
应琛 《新民周刊》2012,(47):31-33
网络无疑给现代人带来极大的生活便利。但有多少人想过,当你在浏览网页、发微博、签到甚至是玩手机游戏的时候,你的很多个人信息,如手机号码、家庭住址、工作单位等,很可能已经在不经意间被自己"主动"泄露了。在这样一个"无网不欢"的时代,个人信息沦陷,人人都有可能"裸奔"。  相似文献   

7.
张静 《新民周刊》2017,(11):F0003-F0003
早年的时候,听到顺丰一个件收十几、二十元,心里所想的尽是:“抢钱吧。这么责的费用谁用呢?”当时十分不看好这家貌似高大上的公司。观念是从什么时候开始转变的呢?我想是从一个人的时间开始值钱开始的,  相似文献   

8.
仰望星空的时候,很多人大概都会想:宇宙的尽头是什么?也许在不太长的时间之后,你有可能会知道是什么。北京时间2021年12月25日晚上8点15分,在南美洲法属圭亚那库鲁航天基地,阿丽亚娜五号运载火箭带着韦伯太空望远镜成功升空。这架迄今最先进的望远镜,将在一个月内到达距离地球150万公里的拉格朗日L2点,再经过6个月的调整,它将有可能看到135亿光年外的影像,接近宇宙的起源。  相似文献   

9.
鲁迅的《狂人日记》(1918)和丹斋的《梦天》(1916)共同表现了作者精神再生或思想认同确立的过程。通过首次觉悟或最初觉悟,主人公们(“狂人”和“一民”)在最亲近的人际关系中发现人世的罪恶。之后,主人公们用各自不同的方式对这些罪恶进行批判,但最终不免饱尝挫折甚至受到监禁。狂人明白了自己也不是没有吃人欲望的“真的人”之后,才能摆脱疯狂状态;一民认识到自己也不是除了国家之外什么情感都没有的“真的爱国者”之后,才能脱离地狱监牢。从分析中可以看出,《狂人日记》和《梦天》在结构上和思想上具有相似性。  相似文献   

10.
1、在法国历史上,1870年至1871年是法国大革命后的又一个大变革年代,巴黎公社的意义是无限深远的。这对许多作家都成了一次考验,巴黎公社好象一面镜子,他们都在这面镜子里映照出了自己的面目。某些作家认为:什么公社,不过是“巴黎人的一  相似文献   

11.
本文将法国诗人兰波(1854-1891)与中国诗人顾城(1956-1993)作一比较。他们虽相隔一个世纪,但有很多相似的地方。他们都提出要以打乱一切感官感受,审视自己灵魂的方式使自己成为一个“通灵人”,把探索“未知世界”、引导人类走向未来当作诗人应尽的职责,而且都以自己的一生和诗歌作了试验;在诗歌艺术形式上,他们都把创作主体让位给更具力量的“另一个”:“我是另一个”;他们的诗歌语言都是新语言,现实事物不再是他们所比之物必不可少的参照物,他们的诗不再尊重人的具体的感官感受,而追求人们闻所未闻的真实;他们都看到了语言问题是诗歌的根本问题。  相似文献   

12.
编与读     
《新民周刊》2012,(27):6-6
连谈婚论嫁这种人生大事都无法顾及,这样的成功人士也太失败了吧!为了钱还得这么忙活,看来也不是真的有钱。难道他们还有拯救地球的大任在身?天津哦波把自己的幸福交给钱,悲哀啊,拜金主义什么时候在中国这么盛行了?吉林长春amber88025185征婚用上高科技,选美派上测谎机,整容医生来把关,希望娶个小西施。富豪就是钱作怪,...  相似文献   

13.
本文将法国诗人兰波(1854-1891)与中国诗人顾城(1956-1993)作一比较.他们虽相隔一个世纪,但有很多相似的地方.他们都提出要以打乱一切感官感受,审视自己灵魂的方式使自己成为一个"通灵人",把探索"未知世界"、引导人类走向未来当作诗人应尽的职责,而且都以自己的一生和诗歌作了试验;在诗歌艺术形式上,他们都把创作主体让位给更具力量的"另一个":"我是另一个";他们的诗歌语言都是新语言,现实事物不再是他们所比之物必不可少的参照物,他们的诗不再尊重人的具体的感官感受,而追求人们闻所未闻的真实;他们都看到了语言问题是诗歌的根本问题.  相似文献   

14.
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小说家弗朗索瓦·莫里亚克的创作活动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据他的哥哥皮埃尔·莫里亚克说,他记得弗朗索瓦八、九岁的时候仿佛就已经在一个小本子上撰写他的第一部小说了,小说的题目是“密室”。他的另一个哥哥冉回忆说,他清楚地记得小说里有这么一句话:“在一阵感情的冲动下,他吻了她的前额。第二天,她便当了  相似文献   

15.
陈晟 《新民周刊》2012,(42):46-47
美国社会上演真实版"无间道",令人称奇的是,美国大叔似乎非常享受自己的犯罪生涯,他们一系列罪行的目的只有一个——证明自己的存在。两个身份都不该属于自己的人,彼此生活在类似无间地狱的环境里,做梦都怕别人拆穿自己的身份。到底什么才是生活的道理、做人的道理,他们在痛苦中寻求轮回。十年前,一部极具香港色彩的黑帮电影《无间道》...  相似文献   

16.
《新民周刊》2015,(12):10-10
为什么不想看的时候人可以闭眼;不想闻的时候可以不呼吸;不想尝的时候可以闭嘴。人的五感里唯独听觉不能控制。人类都进化了几百万年了还那么不完善。一个睡眠质量极差容易被声音打扰睡不着的人的抱怨。  相似文献   

17.
老曹酷评     
曹景行 《新民周刊》2012,(19):13-13
@俞敏洪:心理暗示对人很重要,有一个人在东北买了一根虎鞭,回家泡酒喝,结果发现每次喝完都虎气生生,大增力量;三年酒完,舍不得把虎鞭丢掉,就想剁碎了吃掉,结果一  相似文献   

18.
《新民周刊》2017,(5):111-111
曾子航在新书中依然延续了其语言麻辣、观点犀利的个人风格,从心理学的视角对现代男女的爱情观做出分析和解读,并提出:"先学会爱自己才能爱别人。"曾子航说这本书是一本内在自我修炼的书。他发现很多情感上有困惑的人其实无法面对的是自己的问题。这本书他首先想送给那些情感上不懂得接纳自己、不懂得爱自己的女孩们,  相似文献   

19.
应琛 《新民周刊》2012,(13):54-55
这样的变化不止发生在中国,越来越多的调查结果显示,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游戏随着手机终端的普及而迅速成为用户热衷的娱乐方式。水果不再疯狂,小鸟不再愤怒。当多数智能手机用户都端着屏幕在想还有什么好玩的时候,社交应用《Draw Something(我画你猜)》进入了人们的视线并受到了狂热的追捧,在手机用户中掀起了一股绘图猜字...  相似文献   

20.
<正>学法语的人皆想给自己取个漂亮的法国名字,然而,找一个好听﹑易记,又有一定精神内涵的法语名字,并非易事。查阅法国相关文献,我们发现,从中世纪到十八世纪,法国人一般都喜欢用圣人的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