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慈善》2021,(2):89-89
为传递慈善爱心,弘扬优良的传统美德,营造文明和谐有爱心的社会氛围,在独山子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和大力支持下,为增加慈善意识,提高捐赠积极性,依法高效地发挥第三次分配的作用,独山子区慈善协会开展各项活动,发展慈善公益事业,助力文明城市建设,提升城市形象,推动慈善事业跨上新台阶。  相似文献   

2.
王娜 《慈善》2019,(1):16-16
慈善教育进课堂是我们临渭区的新举措,一直以来,大家都在摸索着如何上好慈善教育课。而我们学校则把慈善教育课纳入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的范畴,让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通过阅读、交流、实践,存善心,行善举。这一课程的开发应用,也为'立德树人'开创了一个新天地。《爱,在生命诞生的时刻》是小学版《慈善读本》第一个活动单元'爱心序曲'中的...  相似文献   

3.
郝一鹏 《慈善》2019,(1):28-28
作为一名慈善宣传工作者,每天早上第一件事就是打开网页搜索有关慈善方面的新闻,了解最新的慈善动态。最近的慈善新闻无疑被各大明星的慈善行为占领了大部分的搜索网页。首先是中华思源工程扶贫基金会、芭莎公益慈善基金、《时尚芭莎》杂志社等单位举办的2018芭莎明星慈善夜,当晚筹得爱心善款共计人民币30896096.72元,并将全部...  相似文献   

4.
慈心善语     
《慈善》2021,(2):44-45
“让慈善文化滋润大众的心灵;让众多好人拥有行善的平台;让今天的雷锋找到自己的团队;让贫困与不幸得到爱心的关照;让我们的社会布满温暖的阳光。”陕西省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刘维隆就任陕西省慈善协会会长之后于2012年3月28日与慈协各会长共议善事时,提出上述慈善五大愿景。刘维隆任慈善协会会长期间,和大家一起在陕西省慈善事业以往经验与成就的基础上又有许多创新性的发展,在全国慈善事业的发展上做出了表率。  相似文献   

5.
赵浩义 《慈善》2021,(2):71-74
2020年,在阻击新冠疫情的人民战争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脱贫攻坚战中,陕西省慈善协会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重要讲话精神,紧密配合省委、省政府抗疫、扶贫工作大局,践行《慈善法》,不断激发社会各界慈善热情与活力,募集款物价值达到8.06亿元,投入善款善物价值7.07亿元实施千余个抗疫、扶贫慈善项目,惠及群众近百万人。  相似文献   

6.
白昕翊 《慈善》2019,(1):40-42
'峨眉山小家慈善基金'作为一个民间慈善组织,于2011年由社会公益群体创立,秉承'帮困助学,特困救济,传递爱心,为构建和谐社会贡献微薄力量'的宗旨,接受以家庭为单位的自然人和法人的合法捐赠,现有会员47人(户),共筹集资金48.6万元,成功帮扶贫困学生56人,特困家庭14户,已支付帮扶金额31万元。笔者的家庭于2014...  相似文献   

7.
姜俊杰 《学理论》2013,(8):39-40
慈善事业是道德事业和社会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建立在人与人之间平等的基础上,不但需要人们有着善良的本质,而且还需要人们之间有互帮互助的责任心和爱心。当代慈善的观念告诉我们,一个人做慈善不是简单地出于他个人的同情心,而应该是作为社会当中的一员主动承担社会责任和道德责任的具体表现。  相似文献   

8.
《慈善》2019,(1):2-2
《慈善》杂志致力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以道德教育、普撒爱心、净化人性、引人向善,传播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和传统美德为办刊宗旨,是中国慈善事业的重要舆论阵地,中华慈善总会对外宣传的明亮窗口。2019年《慈善》杂志的征订工作全年皆可进行,期盼大家继续踊跃订阅《慈善》杂志,并转告您相识的那些关爱慈善事业的好心人。  相似文献   

9.
中国慈善事业在经历了一系列的慈善危机之后,不断的在探索与实践中寻求突破与发展,慈善意识的培养越来越彰显其重要性,高校作为高等人才的摇篮,对于校园慈善文化的培育与大学生慈善意识的培养方面具备得天独厚的优势,整合高校的条件与优势推动公民慈善意识的普及与慈善事业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叶沈良 《慈善》2021,(2):17-18
多年的慈善工作,总是不断促进我对慈善文化的理解和认识,使我深深体会到:慈善文化自信是慈善工作的信仰与核心;慈善文化传播是慈善工作的担当与责任;慈善文化使者是慈善工作的坚守与荣耀。或许是在南通市慈善总会任职的缘故,多年来我一直结合慈善工作的实践,认真研究中国近代张謇慈善理念。我的研究文章《张謇——中国近代慈善第一人研究述要》,不但为全国多家报刊刊用,而且为我们当今的慈善工作起到了很好的启发和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1.
慈善动机是激发慈善事业活力的原动力,尽管社会上存在着"慈善不问动机"的观念,但是从慈善动机和效果的一致性来看,忽视动机而只顾结果并不能实现慈善的健康发展。慈善动机不仅客观存在,而且深深地影响着人们的慈善行为。判断人们的慈善动机要注重因果关系、注重听其言观其行、注重就事论事、注重包容和宽容。根据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现状,应该倡导与我国乐善好施的慈善传统相承接、与我国国情相适应、与现代慈善观念相一致的慈善动机。内在驱动的利他导向的慈善动机实现了慈善的内化和利他本质,应得到大力倡导。要通过社区、单位、慈善榜样、荣誉激励等多方面的努力,培育内在驱动的利他导向的慈善动机。  相似文献   

12.
薛晶 《学理论》2012,(29):57-58
随着我国慈善事业的不断发展,"慈善"成为热议的话题之一。中国是世界上最早提倡慈善的国家,中国慈善组织的发展经历了几千年的变迁与沉淀。从古代慈悲精神和施善行为、近代慈善组织萌芽和兴起到现当代慈善组织和慈善事业蓬勃发展的历程中,我国慈善组织的发展呈现出发展潜力大、法律保障不健全、依赖性强、领域多元化、新兴模式正在形成等特点,整体脉络在发展中逐渐清晰。  相似文献   

13.
赵冶亮 《慈善》2019,(1):17-17
体育课中,每个人的思维、身体都处于动态,这就创造了很多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交流、合作的机会,对学生人格、品德的培养提供了平台。教师对待学生应该以爱心为最基本的出发点。在平时的教学中,蕴藏着许多爱心、慈善教育的契机。上体育课时,如果是有风的天气,教师要让学生背风而立;有太阳时,要让学生背对太阳;天气寒冷时,提醒学生运动完...  相似文献   

14.
《学理论》2014,(25)
中国当代特色慈善文化作为一种重要的文化精神力量,引导着社会成员的伦理思想和行为规范。弘扬慈善文化,营造人文关怀氛围,有利于缩小贫富差距、缓解社会各阶层紧张关系,使社会呈现一种稳定和谐的状态。通过解读当代慈善文化的含义,剖析其政策理论支撑,对当代慈善文化特色所在进行了多维思考。  相似文献   

15.
光影爱     
《慈善》2021,(2):52-52
慈善力量光影随行,光影承载梦想慈善传递温情。为了更生动、形象地传播慈善文化、慈善思想,《慈善》杂志将选登优秀慈善摄影作品以飨读者。这期选登的作品来自上海市慈善基金会和西安慈善协会。  相似文献   

16.
《学理论》2016,(12)
社会力量参与公益慈善事业,实施精准扶贫是落实共享发展的切实行动。慈溪市公牛集团通过打造公益支持体系、爱心项目体系和企建关怀体系参与公益慈善支持体系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果。同时也暴露出作为县级市的慈溪市公益慈善理念尚不发达,公益慈善事业发展面临困境。建议通过提升法治保障,创新活动形式,加大对草根组织支持力度,努力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公益慈善事业支撑体系。  相似文献   

17.
慈善组织个人捐赠吸引力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行政论坛》2015,(5):77-83
个人捐赠是慈善事业稳步发展的基石,人人慈善是现代慈善的重要标志。与国外的慈善捐赠主要来源于个人捐赠相比,我国慈善捐赠中个人捐赠所占的比例尚小,学界对此的关注也相对有限。本文使用2 707份全国性抽样调查问卷对我国慈善组织个人捐赠吸引力进行了实证研究。数据分析显示:在个人慈善捐赠决策过程中,注重程度的优先选项是慈善组织的服务质量,其次由高到低依次是他人评价、人员素质、绩效和形象,这为慈善组织增强个人捐赠吸引力提供了参考的依据。  相似文献   

18.
企业慈善责任(CorporatePhilanthropyResponsibility简称CPR)是企业社会责任中超越底线的责任,它对提升企业形象、塑造产品品牌、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战略作用。在经济全球化时代,企业对社会经济发展所起到的作用日益明显,已成为拉动经济增长与增加就业、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力量。现阶段,由于慈善责任理念的缺失以及受企业发展规模和实力限制,我国企业在履行慈善责任方面缺乏主动性和前瞻性。文中从伦理学视角分析我国企业履行慈善责任的伦理价值及应遵循的道德原则,提出应从强化企业慈善责任理念和优化企业慈善责任建设的伦理环境两个方面来促使我国企业更好的履行慈善责任。  相似文献   

19.
《学理论》2017,(7)
伴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社会经济与社会结构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由之带来的贫富差距的扩大造成的一系列问题迫在眉睫,而慈善在其中发生的作用更是不可小觑。儒家伦理思想中蕴含丰富的慈善观念,是传统慈善思想的重要内容。继承学习优秀传统慈善理念,对我们进行现代慈善建构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20.
我国"差序格局"的传统人际关系、"亚文化"与"主文化"的相互抵触、慈善组织及个人的诚信的缺失以及在"藏富意识"和"仇富心理"的双重作用下缺乏"第一行动集团"的引领等因素共同抑制了公众慈善意识的培育,严重制约了慈善事业的发展。因而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过程中,要千方百计地培育公众慈善意识,从而促进慈善事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