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学理论》2015,(12)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网络作为一种新兴手段在我国民主参与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网络问政"平台的建立不仅拉近政府与公民的距离,消除地位悬殊,也让公民拥有平等对话协商权利。然而,在其不可比拟的优越性下,网络自身存在的缺陷亦不可忽视。这些缺陷如若不加以重视,必将影响到我国社会主义和谐发展。因此首先提出民主建设中"网络问政"平台的优点,其次强调"网络问政"平台运行中存在的问题,最后试图从思想政治教育的角度,完善"网络问政"平台。  相似文献   

2.
"微博问政"相关学术研究,主要从微博问政的发展历程、意义、作用、特点、优势、劣势、优化、途径、完善方式等微观角度入手开展研究,积极引入其他学科知识和研究成果。对当前"微博问政"的相关学术研究进行概述,并从哲学视角加以评价。  相似文献   

3.
我国“微博问政”的现状、问题及解决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玥  许亮 《理论视野》2011,(12):41-43
微博,作为一种新兴的以Web2.0技术为主导的网络工具,近年来受到越来越多用户的青睐和广大网民的欢迎,引起政府、媒体和学术界的热烈关注,成为当下中国最热门的网络工具。微博在中国的迅速发展以及微博问政的兴起,为民意表达和公民网络问政提供了一种新工具,构建了一个信息发布、舆论引导、政民互动的新平台。同时,微博问政也存在"不能全面客观代表民意"、"公众政治参与的无序性"、"缺乏必要的运行机制和法律制度约束"等问题。因此,加强对我国微博问政的研究,解决我国微博问政存在的问题,积极探索规范微博问政之策就变得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4.
<正>2011年,武汉市掀起治庸问责风暴。5年34场电视问政,市民们被邀请到演播室,根据政府年初的工作承诺,对各单位负责人进行"期中考"和"期末考"。这一做法极大地推动了全市党风政风的转变。电视问政效果究竞怎样?5月,记者来到武汉,听普通市民聊情况。  相似文献   

5.
正"网络问政"不会自动达成善治中国有接近四亿的网民规模,网民的文化水准和参与热情也相对较高。中国政府要开展争取民心的工作,网络是一种必不可少的工具和方式。从"网络问政"的实际效果来看,从早年的"孙志刚事件"一直到今年的"郭美美事件",大凡引起全社会关注和重视的公共问题和事件,都是最先由网络发起或主要由网络参与。网络正在取代传统媒体,发挥着对政府及官员的监督作用。  相似文献   

6.
政治系统理论为网络问政的环境与政府回应的速度提供了解释性的分析框架,通过对苏州"寒山闻钟"的实证研究发现,网络问政系统面临的环境越复杂,政府回应的速度越慢。具体而言,网络问政事件的主题与公权力行使关联越紧密,事件活跃时间越长,事件活跃度越高,政府回应速度就越慢。此外,网络问政指向为群体或组织相比于指向为个人的事件,政府的回应速度较慢。基于此,为提高网络问政的回应速度,政府应及时把握网络舆情,掌控网络问政环境;加强内部规范建设,提高自身服务能力;灵活处理社会关系,建立"双线"联动机制。  相似文献   

7.
“网络问政”话语领域的良性建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问政”是一种新型的公民个人与政务管理之间以话语形式建立联系的方式。它为网民参政议政提供了最为广阔、自由的话语公共领域,也成为了政府查民情、聚民智的新潮方式。但网络问政话语出现了鱼龙混杂、真假难辨等现象,因此我们不得不正视网络问政话语空间的良性建构问题。要解决这个问题,可以从培育“网络问政”话语领跑角色、主流传媒对“网络问政”话语的良性支援、培养公民“网络问政”的责任意识和健康心理等方面加以思考,借以寻求具体可行的方法和途径。  相似文献   

8.
正微博正悄然改变着千百年来中国官民之间难以逾越的某种距离。但同时,"空壳微博"现象、微博功利化、微博公信力不足等问题也阻碍了党政机构和官员微博积极作用的发挥。2010年被誉为中国的微博元年,微博的异军突起成为备受追捧的网络问政新宠。曾经帮助奥巴马赢得美国大选的微博,在中国的政治舞台上风生水起。对"网络问政"日益重视的政府机构和官员此番亦毫不落伍,许多党政机  相似文献   

9.
"网络问政"是党的执政方式创新的重要抓手和有效载体。它的价值在于催生了党的执政方式变革的创新性思维;其实质在于着力强化政府与民众之间的平等互动关系;其关键在于问政于民众和问事于政府的有机结合;其目的在于切实解决关乎国计民生的现实问题。在正视"网络问政"的不足的基础上,积极推进网络问政的常态化制度化进程,将有助于执政党的科学执政、民主执政和依法执政。  相似文献   

10.
李梦  郭洁琼 《学理论》2014,(4):60-61
微博问政作为公民政治参与的创新路径有着独特的优势,对党的科学执政、民主执政和依法执政具有现实意义。通过分析微博问政对公共政策制定的影响,寻究完善微博问政的途径,以期使微博问政成为公民传统表达渠道的有效补充,发挥在公共政策制定过程中的积极作用,提高公共政策的科学性、有效性及可行性。  相似文献   

11.
袁浩 《党政论坛》2012,(1):62-62
"以情感人"是被实践所证明的一种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方法,但在实际工作中,一些领导干部不能正确运用这一方法,出现了以下六种偏向,使"以情感人"之"情"过多过滥,甚至违背党性原则,值得引起我们的重视. 一是封官许愿式的"以情感人".把"以情感人"庸俗化,以封官许愿的做法来笼络人心,今天给这个弄个头衔,明天给那个委以"重任",结果总是因为受客观条件所限使不少"愿"成了空头支票,反而玩弄了干部群众的感情,或者即使暂时调动了少数人的积极性,却挫伤了多数人的感情,影响了多数人的工作热情。  相似文献   

12.
目前,各种公开的“承诺”制,在全国各大窗口行业到处盛行,成了一种很时髦的“新鲜事”。这对树立行业新风、规范服务行为,特别是便于群众监督方面,无疑起到了一定作用。但陆续传来的消息也表明,目前有些单位的所谓“承诺”,只不过是本行业本应做到的事(如售货“不缺斤短两”之类)而已;有些单位则是只承诺而不兑现,或是只兑现一部分。结果是,其服务质量要么改进不大,要么根本没有改进,群众反应依然强烈。  相似文献   

13.
网络问政本质上是公众通过网络表达诉求、实现参政议政的新型民主形式。它在推动社会治理体制创新的过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针对目前网络问政中存在的互联网技术不完善、网民的非理性表达、政府运用网络问政的能力不强和网络问政相关法律制度不完善的问题,本文提出了推动社会治理创新发展的途径——规范网络问政技术平台,加强网民意识的培养,加强政府应对网络问政的能力,完善网络问政相关法律制度。  相似文献   

14.
正在目前的互联网时代,网络作为一种新的工具、手段,成为普通民众最重要的公众参与形式,富有时代特征。在互联网时代,网络问政正在逐步变为各级党政机构和政府治国理政的一种常态,也成为政府获取民意,问计于民、问需于民、问政于民最有效的途径和手段。如何使网络问政规范化、制度化,使之不是一种随意的行为,而变成一种切实可行的制度?在把网络问政制度化方面,我们至少需要从三个方面努力:  相似文献   

15.
李军鹏 《行政论坛》2011,18(3):86-91
我国一些地方政府不断完善公众诉求回应体系,建设回应型政府,大体形成了以电话热线为主的民声快递模式、以民众参与为主的开放式决策模式和建立在网络平台之上的网络问政模式等三种模式。江西省九江市政府以完善"民声直通车"为抓手,形成了一整套高效的公众诉求回应体系,在打造回应型政府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十二五"期间,我国地方政府应贯彻公民导向、顾客导向、结果导向的原则,在突出特色、解决问题、体现实效、赢得民心上狠下工夫,建立电话热线、网上问政双平台,融合民声快递、参与式决策、网络问政三种模式,打造全国一流的公众诉求回应体系。  相似文献   

16.
在台湾政坛,马英九向来坚持清廉、正派的从政原则,被岛内舆论冠名为"不沾锅",在公众中口碑不错。正是这种与陈水扁贪腐失德构成强烈反差的清新形象,成为马高票当选台湾地区领导人的重要原因。马英九上台两年来,坚持与黑金政治保持距离,倡导清廉问政,并以积极开放的大陆政策推动两岸关系取得突破性进展,却因垒球金融危机导致"拼经济"政策跳票,"八八水灾"处理失当被贴上无能标签,政治声望快速下挫,满意度大幅下降,陷入严重的执政困境。  相似文献   

17.
自由"国民"与奴隶之"部民"是近代中国"国民性"书写中两种迥异的叙事取向。它更是可在一定时间维度内检视国人如何思考"自由"范式的一幅智识图景。为实现"国民性"书写的政治谋划——改变"部民"品性以型塑"新国民","自由"之先定承诺作为审视标准被嵌入到此历史叙事中,连续的历史由此呈现为显著的断裂。然而,此"先定承诺"作为共识极为脆弱。"国民性"书写背后是践履"自由"之"先定承诺"的困境及政治分裂。如此,此历史叙事使革命者和自由知识分子都找到了实现各自政治目标的理论支持和手段。这使他们都可根据自己的"偏好"去建构一种新"国民性"的历史连续性,并无需追问其是否接近历史真实。此类谋划亦恰恰展现了各政治势力是如何在文化政治视野内去把握建构政治秩序的叙事技艺。此技艺与践履"先定承诺"间的张力奠定了此类谋划至今一直就存在的政治紧张。  相似文献   

18.
<正>网络问政伴随互联网络的发展而产生,是政府和民众借助互联网络进行的一种互动行为。网络问政的关键是"问",更为重要的是"问"政之后的"理"政,即通过相关政策的制定和实施而有效解决网络空间反映的问题,因此网络理政成为网络问政的落脚点和归宿。从网络问政向网络理政转变,这是中国政府顺应网络技术变革对自身行为做出的重大调整,从深层次反映了其高度的网络认知自觉。要强化和规范网络理政,提升网络理政效果,则需要政府转变关于互联网络的诸多  相似文献   

19.
互联网具有开放性、互动性、平等性、即时性等特征,使得通过互联网行使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成为越来越多公民的第一选择。这就需要各级党政领导干部积极开展网络问政,与网民形成良性互动,使人民"四权"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20.
时下,“承诺”一词颇为流行,许多单位纷纷提出若干具体的服务承诺,在社会上引起积极的反应,今人有耳目一新之感。然而,面对五花八门的服务承诺,人们不免有些疑虑,盖因有些承诺本是其应当承担的责任,如药店承诺不卖假药,生产车问承诺不出质量事故,职工承诺上班不迟到等等,真是滑天下之大稽。在这里,承诺成了个大杂烩。其实承诺是件非常严肃的事情,有道是:君子一言,驷马难追。现今你也承诺,我也承诺,到头来,承诺成了摆设,失去了其本意。再者,诺言只对遵守诺言的人才有意义,生活本身无需太多承诺。它重视的是可贵的责任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