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杨兴林 《理论探索》2007,46(1):33-36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价值追求。它的终极意义是指在发达的生产力基础上,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全体人民共同享有社会发展的成果。马克思关于共同富裕的思想有四个重要的理论前提。基于马克思的理论前提和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推进共同富裕面对的历史矛盾,现阶段稳步推进共同富裕,必须在战略抉择上着重解决四个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社会主义的发展:价值与制度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价值与制度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渗透和相互制约,共同构成一个有机联系的动态结构,推动着人类社会形态发生变迁。对二者的正确抉择,形成了社会主义自身建设的历程。经典社会主义留下了价值与制度之谜的遗憾,传统社会主义在价值与制度抉择中产生困惑,现实社会主义努力矫正价值与制度的失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路径选择,就是追求价值与制度的动态和谐。  相似文献   

3.
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带领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改革开放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4.
黄仁伟 《学理论》2008,(5):19-20
事实雄辩地证明,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自觉地、持续地、全面地展开这样的改革和开放。  相似文献   

5.
开展中国社会主义思想史的研究,具有深刻的政治意义和理论意义。它可以使我们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和中国革命相结合的历史过程的探索中,更加深刻地认识和掌握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科学社会主义思想体系,是历史的逻辑的必然结论,是亿万中国人民经过一百多年以来艰苦的探索和奋斗而作出的最严肃、最坚定的抉择。  相似文献   

6.
当代中国社会的发展遵循特定的逻辑运演"原则".改革前的30年,本本至上和概念先定的"原则",在纷繁迷离的历史表象后面起着绝对的支配作用.由于这种"原则"所隐含的内在矛盾的尖锐化和极端化,旧的逻辑"原则"的坚硬外壳终于被实践的逻辑力量所冲破,在主体的觉醒和观念的变革中,一个全新的逻辑"原则"在时代变革的凤凰涅中脱颖而出,这就是通过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历史追问所反映出来的一种反思和创新的"原则".这种新的逻辑"原则"既是20世纪70年代末时代所作出的改革抉择的历史本体根源,也是引领当代中国改革和发展的不可逆转的必然逻辑.  相似文献   

7.
杨慧娟 《学理论》2009,(4):156-157
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是中国政府和人民根据时代发展及自身利益作出的战略抉择,中国的发展不会对任何国家构成威胁。但在国际社会中,“人权问题”、“宗教问题”等热点问题及“中国威胁论”、“中国崩溃论”等论调仍有广泛的市场,中国的和平发展面临的国际舆论环境并不总是有利的。  相似文献   

8.
世界现代化进程改变着人类社会的面貌,为社会主义在新时代的发展带来了机遇和挑战。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也是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是中国共产党人在世界现代化进程中的伟大抉择。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不断取得新的胜利,对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特点和规律的认识不断深化,对中国实现现代化的战略步骤更加明确。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在世界现代化进程中表现出强大生命力。中国现代化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当中国人民按照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确定的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方向前进之时,社会上也出现了一种…  相似文献   

9.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指解决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走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困境,使中华民族重新以强大的地位和形象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中,经历了对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性抉择。这三次关键抉择充分证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的辩证统一的结果,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和主导的、使理论力求成为现实和现实力求趋向理论、最终实现理论与现实相互补充、相互促进的结果。  相似文献   

10.
正对"法治中国"应作出符合时代要求的崭新诠释其一,法治中国是人类法治文明的"继承版"。法治是政治文明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标志,凝结着人类智慧,为各国人民所向往和追求。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全面深化改革是新时期决定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重大战略部署。可以设想,未来之改革必定滋养于法治,未来之中国必定享誉于法治的成就,未来之人民必定受益于法治中国建设的红利。  相似文献   

11.
党的十五大制定了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并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作为重要内容纳入范畴,同时对政治体制改革和民主法制建设作出了全面规划。十五大报告在论述上述纲领和政策时明确指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在人民当家作主的基础上,依法治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实现社会安定,政府廉洁高效,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和睦,生动活泼的政治局面。”“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我国实行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政体是人民奋斗的…  相似文献   

12.
"社会主义在生活中"是一个具有很强现实性的前沿命题,有深刻的内涵和丰富的内容,深入研究和解决这个问题,让社会主义研究面向生活,让社会主义价值体现于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让社会主义理论与人民群众的生活紧密结合,让社会主义的制度找到在人民生活中的实践形式,让社会主义的旗帜在现实生活和人民心中高高飘扬,对推进社会主义的研究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局面的发展具有重要的认识价值和现实意义。这里,我们把"社会主义在生活中"这一理论和现实的命题,作为杂志创新推出的一个新栏目,从本期起我们将陆续刊登一系列反映生活中社会主义的实证研究和现实考察文章,这表明我们努力提倡社会主义研究面向实践、面向基层、面向生活的愿望,也衷心希望能推动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使社会主义价值在现实中实现,让社会主义制度落实到人民群众的生活之中。她将是一种发现、一种呼唤、一种建构和一种抉择。是为按。  相似文献   

13.
正十九大报告指出,当前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一基于我国新的历史发展方位所作出的重大判断,是我国全面实现小康社会,进而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要理论指导。社会矛盾的转化包含着深刻的科学内涵与理论依据,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关键一环,也是制定我国未来社会发展长远战  相似文献   

14.
改革开放是我们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带领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30年实践雄辩地证明: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强国之路。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因此,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必须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开放这一伟大事业。  相似文献   

15.
中国选择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近代的特殊历史条件决定的,是中国人民作出的历史性的正确抉择.决不是如某些坚持资产阶级自由化立场的人所说的,是什么“历史性的误会”、“主观意志的产物”.从1840年鸦片战争失败以后,由于帝国主义侵入,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联合统治,是近代中国长期贫穷落后的总根源.中国人民为了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拯救民族危亡,使中国变成为一个独立、富强的国家,许多志士仁人和广大群众,曾经前仆后继,进行过无数次不屈不挠艰苦卓绝的斗争,留下过许多可歌  相似文献   

16.
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历史和现实无可辩驳地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人民在伟大实践中所作出的历史性选择。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必须坚持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必须坚持推进改革开放,必须坚持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必须坚持走共同富裕道路,必须坚持促进社会和谐,必须坚持和平发展,必须坚持党的领导。  相似文献   

17.
徐秀红 《求知》2009,(9):14-16
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也是13亿中国人民的共同抉择。中国过去30年的快速发展,靠的是改革开放;中国未来的发展。也必须靠改革开放。回顾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取得的巨大成就.认真总结经过改革实践积累的丰富经验.深入研究新形势下面临的艰巨任务,对于我们毫不动摇地继续推进改革开放,坚定不移地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道路奋勇前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瞭望》1993,(43)
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模式。这是我国十多年来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作出的必然选择,更是今后加快我国经济发展,保持我国经济旺盛活力所必需的。拥有11亿人口的社会主义中国选择市场经济体制,是人类历史上一个亘古未有的创造,需要在理论上和实践上进行勇敢地艰辛地探索。我国人民已经在进行并将继续进行这种探索。为此,学习和掌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知识,就成了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必要课题。各级领导干部需要学习自不  相似文献   

19.
中国抉择     
《瞭望》2006,(10)
广泛的共识能凝聚成科学的抉择,科学的抉择一旦转化为全体国民的共为,就能迸发出排山倒海的国家崛起力量  相似文献   

20.
在亨廷顿现代化理论视阈下,后发展国家政府公信力问题内生于现代化改革进程之中。中国现代化改革进程中效率与公平的价值失衡、政府与市场的双轨运行以及集权与分权的权威悖论等两难抉择造成的困境,是政府公信力低下的深层原因。政府公信力低下是现代化改革难以避免的问题,也是世界各国面临的普遍现象,更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提高政府公信力,夯实政权合法性基础,构建政府与公民互信互动的新模式,需要在全面深化改革中对改革路径作出调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