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学理论》2017,(4)
生态理性是生态文明的哲学基础,现代理性导致生态异化,经济理性与科技理性具有反生态性。生态理性尊重自然规律的客观性、价值性、和谐性,这是生态理性基本原则。只有使经济理性和科技理性上升和转换成为生态经济理性和生态科技理性,培养和造就生态人,才能实现美丽中国梦。  相似文献   

2.
从三大文明到五大文明,是对我党科学发展观的不断优化,其中最主要一点就是强调了生态文明的维度,但如何实现生态文明还处在探索的起始阶段。在走向生态文明的道路中,坚持领导机关、实践一线干部、广大人民群众"三位一体"的政绩观,加强环境立法执法,构建生态文明新现代化,为生态文明提供良好的社会氛围和群众基础是实现生态文明的重要环节。试从以上几点对生态文明的实践路径做以探讨。  相似文献   

3.
中外传统生态伦理思想在很多方面都有可取之处,但其理性缺陷也十分明显。正确理解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的历史进程中构建我国新型的生态伦理关系,必须基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伦理诉求,从价值向度和实践向度两个方面深刻把握当代中国生态理性对传统生态伦理思想的超越。  相似文献   

4.
郑湘萍 《理论导刊》2012,(11):93-95,98
在追寻经济理性产生过程的基础上,法国学者高兹认为,资本主义的经济理性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以最大化利润为生产动机的理性。他论证了经济理性的限度及其四大危害,并提出克服经济理性的道路,即运用生态社会主义的生态理性来超越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理性。高兹的经济理性批判理论有助于人们深入理解经济理性与生态理性的关系,真正理解理性的本真意义,构筑生态文明时代的理性之维。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十八大报告提出的“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为契机,首先论述了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意义和理论基础;然后简述深圳以“生态立市”为引领,生态文明建设发展的成效和现状;分析了深圳通过大力开展生态环境保护与污染整治,全市整体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的实践经验,探索出一条经济、社会、生态协调可持续发展新途径,打下了建设生态文明之都坚实的基础.最后明确了“树立绿色价值观和生态政绩观,坚持低碳发展方向,以环境容量为约束”的城市发展理念和战略,提出了深圳稳步向生态文明之都目标迈进、全面打造美丽宜居生态文明城市、建设美丽深圳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6.
生态环境恶化及其衍生的政治、经济和社会问题被广泛视作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政府作为生态环境治理的重要组织者和执行者,如何将绿色发展理念融入到政府的施政行为中,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内在诉求,也是绿色发展型政府的本质要求。但在生态环境治理过程中存在着一个悖论:中央政府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建立了多维度多层次的环境治理与督察体系,但在具体生态环境治理中,不作为、慢作为,不担当、不碰硬,甚至敷衍应对、弄虚作假等形式主义问题却屡禁不止,导致生态环境治理效果不尽如人意。地方政府在生态环境治理过程中存在角色错位与冲突,亟待树立绿色发展观和生态政绩观、构建高效的生态政绩考评体系、强化制度执行与督察,形塑和强化“理性生态人”角色,实现生态治理现代化。  相似文献   

7.
我国30多年来在经济取得高速发展的巨大成就的同时,生态危机和生态治理失灵也严重表现出来,原因在于扭曲的发展观和不当的政绩观、政府垄断治理模式下的环境政策的诸多局限及各地区自身利益的存在造成生态治理的合作机制难以形成.解决的关键在于加强生态文明的培育、促进生态制度文明的培育和推动生态行为文明的培育.  相似文献   

8.
生态政治文明是将人类放到自然生态系统背景中,对传统的政治知识及社会政治过程进行校正甚至重新建构,从而以社会公正,承担生态责任,尊重多样性,保证发展可续为价值诉求;以“社会——经济——政治——自然”复合性生态系统为政治体系;以政府、个人与社会组织的多元参与,实现生态公共利益最大化为治理方式。  相似文献   

9.
作为全国生态文明建设试点省份,黑龙江省正处于生态文明建设推进阶段后期,生态文明发展水平将制约着黑龙江省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的实现程度。新形势下加强黑龙江省生态文明建设既是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和践行生态文明建设的客观要求,又是破解黑龙江省社会发展问题和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现结合十八大精神,从生态文明理念、生态文明制度、生态文明机制层面努力探索适合黑龙江省省情并具有龙江特色的生态文明建设路径,这种探索为实现环境优美、空气清新、生态良好、山清水秀的大美龙江建设提供对策参考。  相似文献   

10.
生态正义是有机马克思主义的重要诉求.他们认为,资本主义正义并不正义,是造成生态不义的制度根源;各尽所能、按需分配最能体现正义要求,应将马克思主义方法引入生态正义议题中;针对不平等现实,应从批判资本主义和帝国主义的高度实现生态正义;只有实现权力变革,以基于共同体和混合所有制的市场社会主义为理想选择,才能实现生态正义.尽管这一诉求具有局限性,但毕竟具有红色色彩,因此,理应成为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有益资源.  相似文献   

11.
和谐社会视角下的生态文明建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生态文明是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是和谐社会执政理念的重要反映,是现代化产业模式转变的重要推动力。当前我国生态文明建设面临严重挑战:生态环境日益恶化,人们的生态文明观念淡薄,一些地方政府官员片面追求经济增长。和谐社会视角下的生态文明建设,要从树立生态文明的价值观,贯彻生态文明的发展观,坚持生态文明的生产观,培养生态文明的消费观,建立生态文明的政绩观等方面努力。  相似文献   

12.
试析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观及其当代意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观是真正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的绿色发展道路的理念。在生态问题日益严峻的今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观的理论精髓,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观的价值诉求,为中国特色生态文明建设实践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13.
唯物史观社会进步论具备理论认知和实践运行的双重品格,是深刻认识生态文明价值的理论基础和方法指导。在其视阈下审视生态文明,要看到生态文明缘起于对生态问题的关注,诉求于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和谐;不仅在于解决生态问题,而且要诉诸文明的发展方式,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从根本上体现了真善美的价值追求。审视生态文明的价值,不能回避"代价"和"补偿"问题,需分清历史发展进程中不可避免的"代价"和应该克服的"代价",后者需要"补偿"。  相似文献   

14.
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各级领导干部生态文明观念的培育,对于推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至关重要。要培育领导干部的生态文明观,可以从生态价值观、生态道德观、生态消费观、可持续发展观、生态经济观、生态责任观、生态政绩观、生态技术观和生态安全观等多维度入手。  相似文献   

15.
生态文明建设是世界和中国历史发展中的一场深刻变革,是关系着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渊源深厚、内涵丰富,从理论上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从实践上为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行动指南,在国际上开创了中国模式的生态文明建设道路。全面探析这一不断创新、不断完善的理论体系的渊源、内涵和价值的科学维度,从广阔的理论语境和伟大的社会历史实践视角对其进行理性凝练,有助于为新的历史起点开创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新格局提供强大的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为向国际社会真正讲好当代中国的"绿色故事",生动有效地展示传播中国智慧、中国方案和中国道路提供根本遵循。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和恩格斯非常重视对生态问题的研究,揭示了人与自然辩证关系,并提出解决生态危机的途径.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生态文化思想新发展为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新认识,提出可持续发展战略,在把协调发展作为社会发展的重要目标等方面作出了贡献.马克思主义生态观的当代价值则在于强调和警示人类必须按生态平衡规律办事,和谐发展;在发展生产力的基础上,实现生态文明;坚持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生态效益的统一,搞好生态经济建设,实现生态文明等.改革不合理的社会生产方式,既是实现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又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7.
随着人和自然关系的深入变化,人们逐渐认识到在进行社会发展的同时,须将生态文明建设贯彻到方方面面,我国已将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四个方面的文明建设中,尤其在进行城市建设中更应将生态文明贯彻始终,实现构筑"五位一体"的建设框架和目标。当前,成都正处于城市建设发展的关键时期,在这一时期,如何能够探索一条成都特色生态城市模式,显得极为必要。而成都所具有的先天的自然环境基础和良好的人文生态基础,为成都建设提供了优越的条件,因此,从自然生态环境建设和人文生态环境建设两个方面去分析成都在生态文明建设视野下探索特色生态城市模式的研究,无疑具有重要的价值和作用。  相似文献   

18.
《学理论》2017,(12)
生态文明建设和扶贫开发工作都是关涉到国计民生的大事,具体到西南民族地区而言,其农村生态治理有效地在二者之间实现价值共契。随着生态文明建设和精准扶贫的推进,西南民族农村地区在生态和经济上都有所改观,但与"建设美丽中国"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仍存在一定差距。为此,我们应该深刻分析西南民族农村地区生态治理存在问题及其原因,努力实现本地区生态治理的善治,一是构建政府、农户、社会三位一体的生态治理系统;二是基于可持续生计视角创新西南民族地区生态治理制度;三是以生态文明建设和扶贫开发工作双推进为动力。  相似文献   

19.
《学理论》2017,(3)
随着环境问题成为阻碍现代社会发展的关键,人类必须迈向新的文明,人类文明必须走向新的阶段。生态文明作为一种全新的文明观,蕴含着新的发展理念。通过介绍生态文明及生态文明发展观,从不同的角度,对生态文明发展观中人—自然—社会的关系进行辨证思考,以揭示生态文明的发展观的本质含义。从人—自然—社会对生态文明发展观进行辩证探析,有助于我们清楚认识生态文明发展观的内在价值和发展意义,更好地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服务。  相似文献   

20.
孟子继承和发展了孔子"仁学"思想,并把这种思想从人类社会生活领域拓展到了生态方面,形成了以"天人合一"思想为核心的生态伦理观。在物质丰富的当今社会,无论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要求、生态严重破坏和环境重度污染的警示亦或是生态伦理道德的制约,都迫切要求人们不能再盲目追求以牺牲生态和环境为代价的经济增长。党的十八大报告着重强调了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可以看出,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刻不容缓。本文旨在从孟子的生态伦理观出发,探究孟子生态伦理观对当今生态文明建设的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