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党政论坛》2008,(2):10
西方媒体对"中国工业间谍"的炒作今年(2007)出现了新的高潮.年初,德国媒体一直充当着这场鼓噪浪潮的总领唱,年末,英国媒体大有后来居上之势,其间,美国、加拿大、法国媒体的帮腔附和之声也是不绝于耳,甚至连韩国媒体也声称不应再隔岸观火.西方舆论为何在此时集体爆发,无中生有地指责"中国间谍威胁",根源何在?  相似文献   

2.
西方政治文明实践的合法性话语是西方话语的根基,肇始于“西强东弱”的历史时代。伴随“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来到,东西方“攻守势易”的萌芽初现,中国新型政党制度日益显露出无可比拟的优势。在这一优势的基础上,一方面,从中国新型政党制度所负载的社会主义协商民主作为全新的民主形态的角度,完成了对西方传统选举民主的去蔽;另一方面,从中国新型政党制度本身作为全新的政党制度形态,也意味着对西方竞争型政党制度的超越。正是这种去蔽与超越的双重努力使得中国新型政党制度得以深深扎根于中国土壤,有机融入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理论与实践体系的本土建构进程中,进而推动实现了中国新型政党制度对于整个西方话语垄断的解构以及对于本土阵地的复归。  相似文献   

3.
蒋莉 《求知》2012,(1):45-45
近来.随着俄罗斯议会选举结果的出炉.俄反对派在美国等西方国家支持下连续举行反对普京的示威,试图推翻梅普政权。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公开宣称俄议会选举“既不公平.也不公正”,并要求俄彻查选举“舞弊”。西方媒体更是大肆推波助澜,连篇累牍报道俄反对派活动.并尖刻嘲讽这是“普京末日的开始”.似乎终于抓住了煽动“俄罗斯之春”的难得机遇。然而,俄罗斯不是利比亚,普京更不是卡扎菲.西方所期待并试图在俄推动“革命”的企图不可能得逞。  相似文献   

4.
邱雨  吴波 《理论导刊》2024,(3):101-109
美国等西方国家鼓吹和散播的“中国技术威胁论”,立基于西方进攻性技术民族主义和“修昔底德陷阱”的观念基础。“中国技术威胁论”表现样态复杂多样,集中表现为中国技术“偷窃论”“间谍论”“霸主论”“数字威权论”“武器研发威胁论”五种类型。“中国技术威胁论”是遏制中国发展的“中国威胁论”新变种,是资本主义国家转移治理危机民众视线进而维护治理优势幻象的新伎俩,是塑造中国负面形象进而恶化中国对外交往环境、消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内认同的新手段。有效应对“中国技术威胁论”需从话语与实践双重维度展开,一方面要遵循中国立场与国际视野相结合、内涵性与大众性相结合、继承性与创新性相结合的原则,生产出有效的应对话语;另一方面要实现“技术威胁”恐惧的逆向转化,推进信任传播与好感传播,发挥技术对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的助力作用。  相似文献   

5.
王攀 《瞭望》2013,(21):6-6
“海量中国资金涌入硅谷”、“中国资金外流整体上激增”、“中国人用行李箱将现金空运至西方买房”……今年以来,类似言论多次登上英国《金融时报》、美国《华尔街日报》等西方主流媒体的显著位置。  相似文献   

6.
单仁平 《党政论坛》2011,(10):40-40
外媒一碰到中国政治,“很容易出假新闻”,像是中了魔。2008年CNN等西方媒体裁剪现场照片,人们记忆犹新。如今这样的小动作又被法新社等媒体用上了。  相似文献   

7.
杨立群 《党政论坛》2009,(14):23-23
“梅普”组合运转了一年,也被外界关注了一年。虽然一开始人们普遍认为克里姆林宫的真正主人是大权在握的总理普京,而不是被他“钦定”接班的梅德韦杰夫总统,这一权力组合只是落实普京的既定权力安排而已,但近来,西方媒体一直在猜测“梅普”组合可能已经出现裂痕。  相似文献   

8.
西方的“政治正确”是一道看不见的火墙,是制造传媒恐怖主义的“暴君”。它不仅规范着西方媒体自由的“度”和“界线”,而且规范着相当一部分人的思想,是杂合西方中心主义遗产和冷战意识形态的敌意,是一种最为可怕的僵化和禁锢。这种禁锢正在摧毁法国自文艺复兴以来的自由精神,这也是法国曾经伟大的文化今天日益趋于单一和褪色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9.
濮端华 《党政论坛》2011,(14):25-25
最近几个月,英国广播公司、“美国之音”、“德国之声”相继宣布减少或暂停中文广播,对华广播的削减是否意味着西方媒体对华宣传攻势的削弱?针对诸多西方广播巨头削减中文广播的计划,德国国际媒体研究所的一位学者认为,一个重要原因,是因为这些媒体过度强调政治功能,忽略了国外听众对经济和文化等方面的信息需求。  相似文献   

10.
"外国间谍正把捷克首都布拉格打造成间谍之都。"捷克军方反间谍局局长米洛斯拉夫·库拉季奇在接受当地电视台采访时的一席话将世界媒体的目光吸引到了这块曾经是东西方交汇处的"风水宝地"。历史上,布拉格就是各国间谍云集的地方,《007》系列、《碟中谍》等西方间谍片纷纷来此地取景。不过,库拉季奇这次并不是讲述历史和故事,他忧心忡忡地警告说,捷克目前的外国间谍已经多得防不胜防,"在布拉格街头扔下一块砖头,能砸中两个半间谍——两个是外国间谍,还有半个是情报贩子。"  相似文献   

11.
《党政论坛》2010,(12):46-46
最近很长一段时间以来,海内外就“中国模式”发生了很人的争论—— 西方存在三种观点在西方,围绕着“中国模式”,人们可以看到二种不同但又互相关联的观点。第一种是人们所说的“捧杀派”。在“捧杀派”内,人们“捧杀”中国的出发点不同。  相似文献   

12.
江康 《党政论坛》2012,(6):55-55
从1989年6月5日至7月中,美国、日本、欧共体和西方七国首脑会议相继发表声明,宣布对中国进行制裁,中止双方领导层的互访。一些西方国家领导人宣布取消或推迟原定的对华访问。霎时间,乌云翻滚,颇有“黑云压城城欲摧”之势。中国外交面临严峻考验。  相似文献   

13.
中国式现代化与西方现代化既有共通之处,也存在很多差异。基于中西方现代化发展历程的比较分析,研究认为,西方现代化的富裕之路以资本为主导,通过对内剥削工人阶级的剩余价值和对外殖民化扩张来完成资本原始积累,而中国式现代化的富裕之路则立足基本国情,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分阶段推进共同富裕,中国式现代化在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上超越了西方现代化。对中国的现代化道路展开分析,不仅有利于把握中国式现代化独有的内在逻辑,还为其他发展中国家发展现代化提供了中国经验和中国智慧。目前,以中国式现代化推动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应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规范收入分配秩序和财富积累机制。  相似文献   

14.
动荡不安的2007年已结束,西方媒体在报道过去一年国际形势与未来趋势时,对中国的迅速发展与巨大变化十分关注。值得注意的是,西方对中国的年终评论,有几点与往年不同:  相似文献   

15.
王元 《各界》2011,(10):36-39
鸦片战争后,中国人称林则徐为“睁眼看世界第一人”。其实,在此之前两个半世纪,就有一个中国人愿意正视西方文化,敢于接受西方思想的挑战,这个人就是被学者们称为“真正睁眼看世界第一人”的明代科学家、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天主教徒徐光启。徐光启时代,被称为中西交往的黄金时期。  相似文献   

16.
新中国成立的第五个年头,1954年。当时,新中国在世界上还只有少数国家承认,主要的西方国家仍坚持不承认的立场。然而,一个西方主要国家的外交家却敏锐地感觉到:“当今世界,解决任何重大国际问题,都不能离开中国和周恩来。”他还告诫他的西方盟友:“你们早晚都会清楚,周恩来是个不平凡的人。”  相似文献   

17.
周宁 《党政论坛》2008,(12):57-57
西方社会在西藏问题上的激进态度,与西方政府的后冷战意识形态有关,与西方媒体的潜权力结构有关,但更重要或具有决定性意义的,是西方社会的民意基础。西方民主社会中民意基础决定政府与媒体的价值取向与行为方式。在西藏问题上,我们面对的不仅是西方的地缘政治经济政策,还有西方的文化集体无意识心理。  相似文献   

18.
《党政论坛》2010,(18):37-37
西方媒体最近一波“中国威胁论”的浪潮刚刚滚过,现在正是一个反思沉淀的好时机。该热点的形成,一方面源自于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7月份在河内东盟地区论坛上的一番言论——其中提到美国将要插手对南海争端进行斡旋,另一方面则是由于中国把美国这一行为视作干涉内政,  相似文献   

19.
夏微雨 《党政论坛》2010,(10):30-30
前不久,法国前外长于贝尔·韦德里纳在接受美国《基督教科学箴言报》专访时,针对“后美国世界”、“中国威胁”、“混乱的西方”等问题,提出了一套现实主义的观点,并号召西方团结起来,就一些现实问题达成一致,以将中国拉入西方的阵营。韦德里纳是法国最重要的外交思想家之一。  相似文献   

20.
吴黎明 《党政论坛》2011,(22):58-58
如今,在西方大的经济体中,美国、英国等大国仍然在与衰退作斗争,而德国经济则被西方媒体称为“一枝独秀”,为何“德国模式”能抵抗全球金融危机和欧洲债务危机的双重打击,依然保持强劲发展势头呢?答案就是蕴藏在机器的沙沙声中——实体经济的胜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