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台商在大陆     
从1983年第一家台资企业厦门三德兴公司(当时是以港资身份注册)算起,台商活跃在大陆的经济舞台已经30多年了。截止2007年7月底,大陆批准台商投资项目累计73000多项,台商实际投资447亿美元。两岸间接  相似文献   

2.
台商在大陆第一个正式 备案的民间团体——北京台 资企业协会,于三月二十四 日庆祝该会成立四周年。协 会会员与全国人大、全国政 协、国台办、外经贸部及北 京市有关部门负责人济济一 堂,共叙几年来台资企业协 会发展的历程。 北京是台商投资较为集中的地区之一。据了解,目前全市有1200家台资企业,分布在北京市辖的十个区和八个县,遍及电子、机械、食品、化工、建材、制衣、玩具、酒店等行业。到去年底止,全市台资协议金额达16.46亿美元,其中台资10.19亿美元。  相似文献   

3.
东部台资面临产业升级与转移问题,而在承接台资转移方面,中部具有相当优势伴随着两岸关系新变化,台商在大陆的投资乃至更大范围内的两岸经济交流合作,开始迈入新的历史起点。在此背景下,如何评估台商的大陆投资现状,台企进一步发展遇到哪些新问题,又面临怎样的发展机遇.成为多方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上海市对外经济贸易委员会最近公布的一项统计显示:截至今年9月底,台商在上海历年累计的直接投资项目已达到880个,投资总金额8.2亿美元。台资由不显眼的地位,跃居所有在上海的49个国家、地区外资的第四位,名列香港、美国、日本之后。上海是中国大陆利用外资最早的一个城市,在1950年就同波兰合资组建了一家轮船股份公司,这是大陆第一家外商投资企业。但台商涌入上海投资兴办企业仅5年历史,比首家台资企业1981年9月就在广东落户要晚7年。台资进入上海大  相似文献   

5.
1994年,是台商投资大陆的第15个年头,实际投资额大幅跃升,一改较其他外资到位率偏低的弱势,标志台资在大陆正式进入第4个时期—生根、深耕期。1994年,大陆外资中台资仅次于港资,居第二位,截止1994年9月底,台资实际到位已达80余亿美元。这是台资自1979年登陆以来所取得的辉煌成绩。1979年以来,台商投资在大陆的发展经历了4个时期。一、1979年至1986年:试探性时期。1979年,大陆酝酿出经济改革和对外开放,个别台商经过第三地区进入大陆,现在的一般看法是首家较纯粹的台资企业应在1983年左右产生。但从整个时期来看,台资企业甚少,零星分散,且形式隐蔽,手段也是试探性的,数额亦不高。但它已是一个新的开端。  相似文献   

6.
随着改革开放进一步扩大,台商投资逐步从沿海转向内地,渭南地区吸引台资兴办台资企业工作有了蓬勃发展,台资企业已经成为我区“三资企业”的主要成份之一.截至一九九三年三月底,全区累计批准台资企业8家,其中独资1家,合资7家.引进台资4519万元人民币.已建成投产4家,企业运转正常.其余正在筹建之中.  相似文献   

7.
《侨园》2003,(4):48
第一条为了保障台湾同胞投资企业协会(以下简称台资企业协会)的合法权益。促进海峡两岸经济交流与合作,规范管理,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台湾同胞投资保护法》和《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制定本办法。第二条台资企业协会是指以在祖国大陆登记注册的台湾同胞投资企业(以下简称台资企业)为主体,依法自愿组成的社会团体。第三条台资企业协会必须遵守国家宪法、法律、法规,不得危害国家的统一、安全和民族团结,不得损害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及公民合法权益。第四条国家依法保护台资企业协会及其会员的合法权益,以及按照章程所进行的合法活动。  相似文献   

8.
从1983年第一家台资企业厦门三德公司(当时是以港资身份注册)算起,台商活跃在大陆的经济舞台已经近30年了.时至今日,台商在大陆的经营如何?对两岸关系的影响如何?将来的前景如何?带着这些问题,记者专访了著名的台湾问题专家,中国社会科学院台湾研究所经济研究室主任孙升亮研究员.  相似文献   

9.
几年前,当大批台商在海南大发房地产财时,一批有目光的台商却悄悄斥资在海南开发农业,在岛上掀起一股不小的农业开发热潮。据统计,到去年8月底,在琼的台资企业有1061家,合同项目投资总额10亿元,其中从事农业开发的台资企业从1988年的1家增到140家,投资额1亿元人民币。在海南建立中国最大的绿藻厂设在万宁县的绿藻厂,占地600亩,是台湾绿藻公司3年前斥资450万美元兴建的中国最大的绿藻厂,该厂是其公司在台湾中坜、龙潭、龙泉三厂总面积的10倍。厂长曾立圆(台商)先生说,建厂之前,他们先后考察了泰国、马来西亚等地,最后发现海南省万宁县位居北纬19度,空气清新,水源洁净,气候非常适合绿藻的培养生长。  相似文献   

10.
胡锦涛1月14日到厦门海沧台商投资区考察工作并亲切会见了在厦门投资兴业的台商代表,在福建投资的众多台商表示要为促进两岸交流作出更大贡献。 14日晚上,在厦门受到胡锦涛亲切会见的在厦部分台商举行了座谈会。很多台商情绪激动,大家在会上争抢发言。可亲、可敬、平易近人是所有见到胡主席的台商的共同印象,要为促进两岸交流作出更大贡献是所有台商表达的共同心愿。  相似文献   

11.
台商内在需求与大陆供给特点相结合,将使环渤海地区成为下一阶段台商投资新热点就整个中国大陆而言,环渤海地区将成为下一阶段台商投资新的热点地区。这一判断,基于对台商需求和大陆供给两方面的分析之上。可有效对接台资需求先来看看台商的需求。首先是台商自身产业拓展的需要。台湾经济经过结构调整和转型,已经形成  相似文献   

12.
台商投资的聚集效应,目前在祖国大陆已日渐形成。从十几年长盛不衰的珠三角,到目前已占台商在大陆投资60%的长三角,中国经济最发达、最具特色的两个三角洲,在吸引台资的共同目标上,被虚拟为竞争对手。  相似文献   

13.
新世纪之初,两岸相继入世,台商对祖国大陆的投资掀起新一波的热潮,两岸经贸关系,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随着客观形势的变化,两岸经济合作关系的发展空间将逐步扩大,台商投资从形式到内容都将出现新的发展格局。首先,高新技术项目加速“登陆”步伐,并逐渐成为投资主流。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第一次台商投资热潮时台商主要以轻纺工业为  相似文献   

14.
近期陈水扁抛出的所谓“一边一国”论,引起海内外中国人的警惕,其言其行不能不让人联想到李登辉当年提出的“两国论”。更加巧合的是,陈水扁最近又重弹李登辉在台上推行“戒急用忍”时执行的“南向政策”老调,意欲阻止台商到祖国大陆投资热潮的进一步发展。 从李登辉到陈水扁,台湾当局都在极力推动台湾企业向南发展,但台湾媒体失望地指出,“南向政策”推动近十年,许多南行的台商却每况愈下,铩羽而归者不在少数。 与“南向”形成鲜明对照的是,台商投资祖国大陆虽然要遭遇“戒急用忍”和“三不通”的拦路虎,但台商依然络绎不绝,“西进”之路人潮汹涌。从20世纪80年代后期至今,台商掀起一波波到祖国大陆投资的热潮,从早期的中小传统企业到今日的高科技大厂,数以万计的台资企业已遍布大江南北,并正在从战术性投资转向战略性布局。  相似文献   

15.
孙兆震 《侨园》2002,(5):29
海峡两岸经济交流合作20多年,已经达到相当规模。尤其最近几年,无论是两岸贸易,还是台商赴大陆投资,都进入了快速发展期,两岸经济互补互利的局面正在形成。随着两岸经贸关系的快速发展,不可避免地出现了一些经贸纠纷,并且纠纷的复杂程度升高,解决难度加大。两岸经贸纠纷如何解决,成为两岸工商界人士尤其是台商非常关注的问题。对此,记者走访了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中国贸促会仲裁委员会)副主任王生长博士。他认为,仲裁是解决两岸经贸纠纷的一条快速、有效途径。据王生长介绍,目前解决两岸经贸纠纷的途径主要有双方当事人协商、调解机构调解、法院诉讼等方式。纠纷发生后,如果当事双方不能自行协商解决,可请政府有关部门进行调处。鉴于台商投资的特殊性,各级政府台办都设立了台商投诉中心等组织,专门  相似文献   

16.
《瞭望》2005,(36)
在与台湾岛一水之隔的厦门举办投洽会,一个重要的出发点就是要充分发挥福建特有的对台区位优势和人缘优势,推动两岸经贸交流与合作,吸引更多的台商到祖国大陆投资兴业。历届投洽会都注重做好对台文章,凸显对台优势。每届投洽会均吸引数千名台商参会。同时,会上签订的台商投资项目也逐年上升。投洽会还将继续积极吸引台商赴大陆投资,推动两岸经贸合作向深层次发展。  相似文献   

17.
位于福建南部、与台湾隔海相望的漳州市,是两岸农业合作的试验区和示范区。近年来,漳州市抓住两岸民间交流日益密切的机遇,发挥漳台两地人缘、地缘与农业生态环境相似的优势,积极扩大两地农业合作。据有关部门统计,至今年1月底,漳州市累计批准台资项目795项,总投资29.12亿美元,合同台资28.94亿美元,已开业投产451家,实际到资7、99亿美元。其中,漳台农业合作成效显著,累计批准农业台资企业281家,占全国十分之一强。漳州市对台农业合作的好态势是怎样取得的?本刊记者就此访问了漳州市市长李天森。李天森介绍说,漳州与台湾农…  相似文献   

18.
据国家科委有关方面负责人透露:为了推动两岸科学园区的合作与交往,促进两岸高科技产业的发展,大陆有关方面认为可以考虑,借鉴台湾新竹工业园的经验,建立一个以台资为主、政策环境宽松、由两岸  相似文献   

19.
《中华人民共和国台湾同胞投资保护法》已经颁布5年了。这5年,是投资大陆的台商心情舒畅的5年;在此期间,两岸经济交流与合作取得了长足进展。然而,仍有些地方、有些单位在处理与台商的经济纠纷中不能正确对待台商,有些地方甚至造成他们撤资或转投他地;有些地方实行  相似文献   

20.
一九九四:两岸迈向“直航元年”?本刊记者李大宏台湾每年有130多万人次前往大陆,由于不能直航,仅过境香港时交的机场费就高达二千多万美元,还要多付三四亿美元的机票钱。大陆目前有台资企业两万多家,其原料多由台湾供应,如果再加上两岸去年经由香港转口的20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