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如何破解农民工市民化困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农民工是率先走出农村的一批农民,他们具有一定的文化水平和专业技能,能在城市中找到适合自己的职业和立足之地,但他们却不能完全融入城市成为市民。原因在于他们面临收入水平低下、融入城市门槛高、缺乏社会保障这三大困境。如果能  相似文献   

2.
进城农民的就业资本缺失问题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农民长期积贫积弱、职业技术教育机制不健全、城市就业市场机制不完善、缺少政府政策的保护等原因,致使进城农民的就业经济资本、就业文化资本、就业社会资本和就业权利资本的缺失,进城农民的就业困难,就业权益受到侵害,难以通过城市就业实现社会阶层的变化。为此,必须增强进城农民的就业资本,拓宽他们在城市的就业渠道,加快进城农民城市化的步伐。  相似文献   

3.
中国要实现现代化,必须让成千上万的农民在城市完成自身的现代化过程,同时他们也在推动城市的现代化进程。  相似文献   

4.
由于改革的不断深入,农业劳动力过剩和城市企业劳动力相对不足,大量青年农民涌进企业引起城市数量和规模不断扩大。青年农民在职工队伍中所占比重的变化,使青年职工构成发生变化,而且有不断增加的趋势。据有关部门统计,1985年杭州有近6万男女农民合同工,1986年又有进一步增长。他们大部分是青年,分布在建筑、丝绸、纺织、机械等行业。昨天的农民成为今天的工人,他们在思想观念上有哪些变化?与城市青工相比有哪些特点?最近,我们在本市丝绸行业和合同工的家乡对女农民合同工的情况进行了调查。  相似文献   

5.
关心“回流”农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去年初,成千上万的农民大军离开土地,流向城市,曾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下半年以来,情况发生了变化,随着治理、整顿,压缩基建规模,一些地方进城农民开始大批回流。笔者最近出差江苏,就听说这个省目前已有40余万人从省内外各个城市返回农村,他们多数是苏北地区的农民;苏南地区的也为数不少,经济比较发达的吴县,近月间回乡农民就已有1.5万余人。 “回流”大军里有一部分农民是“候鸟”,他们春天外出,岁末返回农村,来春又将飞回城市。但有相当大的一部分人,如基建压缩后遣返回乡的建筑队  相似文献   

6.
《瞭望》1987,(10)
本刊从去年第40期起,开辟了《农民企业家》专栏,陆续报道了一大批活跃在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和农村经济建设大舞台上的农民企业家。本期以十七页的篇幅报道了在广东白藤湖农民度假村的一次农民企业家的集会。人们看到,闯出自然经济樊笼的中国农民,在农村广阔天地大显身手,并且走进他们一向畏惧的城市,表现了他们的才智和胆识。其中优秀者即当代农民企业家。他们的队伍正在壮大。建设具有中  相似文献   

7.
农民流动是中国经济市场化进程的重要推动力量,而国家政策是影响农民流动的重要因素。农民流动政策的实施与国家的主要目标密切相关,而流动农民在城市的地位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国家的政策。新中国成立后,受苏联经验和工业化目标的影响,国家通过实施户籍制度和粮食配给制将农民与城市隔离开来,只有符合中央政府及其劳动管理部门的要求,农民才能正式获得进城资格,进入城市后,他们也只是"外来者"。改革开放以来,鉴于农村人口流入城市有利于市场经济的发展,国家的农民流动政策日益宽松,但流动农民的地位仍然没有发生重大的变化。进入新世纪后,国家越来越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和人本身的发展,开始逐步改革限制农民合理流动的制度性障碍,以推动农民工真正融入城市。  相似文献   

8.
城市化把城市近郊农村数以万计的农民从耕地上排斥出来。缺少文化 ,没有专业技能是绝大多数农业剩余劳动者的基本现状 ,在劳动力市场中 ,他们处于求职的弱势地位。笔者认为 ,解决这一问题的根本出路在于政府牵头 ,各大型企业资助 ,建立一所“农民技能培训学校” ,免费为“下岗”农民培训 ,提高他们的文化知识、科学技能 ,使他们早日走上新的就业岗位  相似文献   

9.
《瞭望》2003,(16)
随着“新二元社会结构”形态的日益明显和分化,农民工成了城市里的弱势群体,成为处境艰难的城市“边缘人”,一部分人进而演化为城市里的问题群体。 对大多数背井离乡农民来说,外出打工只是一个短暂的经历,他们毕竟还要回到故土。然而,他们中也有相当部分人寻找、觊觎留下  相似文献   

10.
《学理论》2013,(34)
山区农民参与城镇化进程也是对其价值观重塑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他们的心理驱动是研究他们在城镇化进程中发生嬗变的标志。在"做城市人"、"成为有钱人"、"渴望被接纳"等心理驱动下,山区农民会以自己的方式来达到目的。因此,政府对山区农民的心理驱动应在教育培训、身份认定、提供生活条件下进行合理的引导。  相似文献   

11.
2000万农村留守儿童面临心理困扰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中国大约有1.2亿农民常年在城市做工,他们的近2000万子女却留守在农村老家,独自承担着成长的烦恼和一些前所未有的困难  相似文献   

12.
随着改革的深入发展和开放的不断扩大,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日趋完善。与此同时,大量的农民走出农村,涌入城市,形成了一支数量庞大的外来务工者队伍。据统计,目前上海有400万外来务工人员,他们几乎已占上海职工总数的“半壁江山”。多年来,外来务工人员在各条生产战线、各个工作岗位上努力工作,辛勤劳动, 为上海的经济发展和城市建设作出了巨大贡献。但是,具有明显反差的是,他们只能“浮”在城市,却难以“融”入城市。他们的合法权益难以得到保障。与上海职工相比,由于户籍关系等原因,他们不能享受医保、公积金、养老金等政  相似文献   

13.
农民进城务工所带来的最深远的影响在于对农村家庭生活方式现代化所起到的巨大作用.本文将以"消费方式"为研究焦点就农民进城以及他们在城市中的不同经历对农村家庭消费方式转变的影响展开讨论.  相似文献   

14.
代泥泥 《学理论》2012,(2):63-64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大批的农民脱离土地加入到城市建设的队伍中,由于文化程度不高等原因,他们往往从事最危险、最脏、最累的工作,如:建筑行业、采矿业、高危作业。他们为城市建设作出了巨大贡献。然而他们的安全保障堪忧,出现工伤的概率大且接受救济困难重重,关注这一问题将有利于保障人权,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而有利于建设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15.
农民有四盼     
农民有四盼马小林编辑同志:我国的改革是从农村开始的,农业有了较大发展,农民最先得到了实惠。十几年过去了,改革的重点已由农村转向城市。如今,农业的情况如何?农民在想着什么?因工作关系,笔者与农民接触较多,常常听到他们的呼声。现在,农民收入有很大提高。但...  相似文献   

16.
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各地要清理、取消不合理的限制和乱收费,为农民进城务工经商提供方便,切实保障他们的合法权益;同时要加强管理和引导。”政协常委会工作报告提出新一年工作要点,提出“要继续关注城市贫困人群和社会弱势群体”。进城务工经商的农民,就是城市的贫困人群和弱势群体。我们认为,这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有制度、政策方面的问题,也有观念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徐艳 《青年研究》2001,(11):1-5
大批农民在城市化的吸引下流入城市,实现了农业职业向非农职业的转换.但是否在心理层面上获得了现代性?本文通过对武汉部分外来务工人员的调查,考察了他们现代性特征及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8.
吴业苗 《理论导刊》2004,(12):35-37
农民为获取更多的经济利益流向大中城市,但其所积累的资源远不够他们家人到城市生活,事实上,具有土地情结、家园情结的农民们通过生活成本、预期风险比较,一般还是愿意迁移到中心镇和重点镇的。因此,整合和培育一些有实力小城镇,塑造好它们的形象魅力,就可以发挥其牵引效应。  相似文献   

19.
自20世纪70年代后期以来,中国的城市化进程提速。随着农民大规模进入城市,横亘在城乡之间的二元体制逐渐为城市权利所瓦解。由于土地的集体所有,长期以来农村的集体耕作与农业生产启发了农民集体权利的形成,因此,在这场世界最大规模的城市化移民过程中,农民进城体现为个体城市权利的实现,本质上却是集体城市权利的实现。为了维系城市的空间安全,城市政府通过积分落户等城市政策实现农民的个体权利,但是这一政策事实上形成农民精英的个体抽离,从而削弱了农民集体性权利的实现。  相似文献   

20.
万春 《学理论》2014,(7):91-92
我国的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让越来越多的农民失去土地,离开农村进入城市生活。然而农民进城并不是简单地居住在城市,农民要实现市民化转变,要成为城市真正的主人,还面临诸多因素的制约。如何打破农民市民化的瓶颈,让失地农民更好地在城市工作生活,理应成为社会关注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