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犯罪状况是探求犯罪原因、制定犯罪对策的前提和基础.本文运用大量详实的数据从犯罪数量、犯罪空间分布、犯罪类型、犯罪危害、犯罪人与被害人情况六个方面揭示了我国知识产权犯罪的状况,并在此基础上对其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预测,为我国制定具有针对性、前瞻性、有效性的知识产权犯罪对策,提供了根本依据.  相似文献   

2.
犯罪决策的经济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以理性人假设为前提,对犯罪决策进行经济分析。笔者认为,犯罪成本由物质性成本、非物质性成本及惩罚性成本构成。当预期刑罚成本高于预期犯罪效益,犯罪物质性成本、心理感受之和高于预期犯罪效益时,潜在犯罪人不选择犯罪;反之,则可能选择犯罪。  相似文献   

3.
计算机犯罪作为一种高智能型犯罪,随着社会和技术的进步不断呈现出新态势。本文对当前我国计算机犯罪的现状特别是计算机犯罪类型进行了深入分析,并就计算机犯罪类型中几类高发案件进行了技术防范措施的探讨。  相似文献   

4.
马聪  杨银平 《学理论》2013,(18):134-136
我国刑事犯罪圈的划定即刑法的调控范围问题存在着犯罪化与非犯罪化之争,现行刑法典及八部刑法修正案体现了我国刑事立法以犯罪化作为绝对主导方向。刑法是社会风险调控中的最后手段。刑事犯罪圈的扩大应审慎进行,明确犯罪化的实质基准,充分发挥刑法解释的机能,在适度犯罪化的同时,积极探索非犯罪化。  相似文献   

5.
有组织犯罪是历史、文化和社会的产物,从近代中国开始我国有组织犯罪经历了一个从有到无以及再生的嬗变过程。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以黑恶势力为代表的有组织犯罪不仅死灰复燃而且发展势头凶猛,严重危害政治经济、社会稳定和人民群众安全感。自1997年《刑法》修订以来,我国已建立了基本的打击与预防有组织犯罪法律制度,但是还很不系统、不完整和不健全,远远不能满足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和长效治理有组织犯罪的需要。当前我国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应以贯彻《联合国打击跨国有组织犯罪公约》为契机,借鉴国内外立法的经验,通过制定专门的单行法律——《反有组织犯罪法》,完善打击与预防有组织犯罪的法律制度,确立扫黑除恶的常态化工作机制。制定《反有组织犯罪法》应坚持系统、科学、规范的原则,分别从法律术语、有组织犯罪集团及行为特征、体制机制和程序措施、预防手段、国际合作等方面健全我国打击与预防有组织犯罪法律制度。  相似文献   

6.
世纪之交我国有组织犯罪的特点及趋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有组织犯罪被联合国大会宣称为"全球性瘟疫",我国刑事立法已予以确认.本文从侦查学角度精要论述了世纪之交的特定历史时期我国有组织犯罪在犯罪主体、犯罪时间、犯罪地点、犯罪对象、犯罪手段方法等诸方面的特点,并在此基础上对其发展趋势作了理性分析.  相似文献   

7.
在我国刑法中,立法"定性加定量"的定罪模式决定了罪量要素作为一种"犯罪门槛"普遍存在于刑法分则的条文中,诽谤罪的成立也需要达到特定的犯罪门槛。"两高"关于网络诽谤犯罪的司法解释中对网络诽谤罪"情节严重"的认定标准作出了有针对性的细化,增加的"点击、转载次数"标准和"行政前置模式",促使网络诽谤罪的犯罪门槛下降,并使得网络诽谤罪表现出不同于现实诽谤罪的犯罪门槛。而诽谤罪的"网络门槛"下降,对于法益保护前置化、促进刑法的网络扩张以及指导刑事司法实践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学理论》2015,(12)
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各种消极的社会因素不断增多,影响到青少年的健康发展,以至于我国青少年的犯罪现象日渐凸显,并呈现犯罪形式团伙化、犯罪类型多样化、犯罪成员低龄化和犯罪手段高智化、成熟化等特点,影响了社会的正常运行。因此,家庭、学校、社会应形成合力,共同预防青少年犯罪。  相似文献   

9.
手机犯罪是以手机为主要手段、工具的犯罪,其实质是利用手机的信息接收、储存、传输等功能进行的信息犯罪。手机犯罪的主要方式有手机诈骗,手机制作、传播、贩卖淫秽信息,手机敲诈勒索和手机传言四种。  相似文献   

10.
邪教犯罪活动是在世界范围内存在的一种反社会、反人类、反理智的极端社会行为,成为今天的人类社会所面临的最危险、最复杂的犯罪现象之一。作者从犯罪学研究的角度对邪教犯罪特点进行了分析,以期把握邪教犯罪活动的规律,有效地打击和预防邪教犯罪。  相似文献   

11.
《学理论》2015,(9)
青少年犯罪成为20世纪以来世界各国共同面临的一个严重社会问题,它与吸毒贩毒、环境污染并称"三大社会公害"。在我国,青少年犯罪呈现出犯罪数量上升、犯罪案件恶性程度加剧、犯罪年龄日趋低龄化等态势,这些问题不仅对青少年身心的健康成长构成威胁,同时也对社会安定、经济发展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因此,对青少年犯罪原因进行深入的分析对提出相应的治理预防对策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前学界对于犯罪预备行为概念的界定问题关注较少,对犯罪预备行为是否为犯罪行为必经之阶段等疑难问题仍存有分歧。在对犯罪预备行为进行概念界定时应首先明确,其构成要素至少应包括以下五个方面:(1)阶段性;(2)目的性;(3)指向性;(4)本质性;(5)程度性。据此其概念可重新界定为,犯罪预备行为是指为增大特定犯罪实施的可能性,而在实施犯罪之前进行的对完成犯罪具有实质作用的作为或不作为。  相似文献   

13.
在我国当今虽然没有真正意义上的黑社会犯罪,但模仿黑社会组织拉帮结派、带黑社会性质的犯罪已经存在,这是不争的事实.对付黑社会的犯罪,应该把防范放在为主的地位.要通过完善经济体制,加强经济管理;加强基层政权建设,清除政治腐败;加强法制建设;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加强治安控制;开展国际间的联合预防等措施预防黑社会性质的犯罪发生,防止其发展演变成典型的黑社会犯罪.  相似文献   

14.
论恐怖主义犯罪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恐怖主义犯罪是全人类文明社会的共同敌人。面对恐怖主义的全球危害 ,如何科学而全面地认识恐怖主义犯罪 ,探索其发生发展的规律 ,寻求更加有效地防范与打击恐怖主义犯罪的对策 ,是理论界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本文在界定恐怖主义犯罪的基础上 ,对恐怖主义犯罪的特征进行概括 ,对恐怖主义犯罪原因进行了分析 ,进而提出了反恐怖主义犯罪的对策。  相似文献   

15.
加入WTO将使我国融入国际经济的大潮之中 ,跨境犯罪也会因此而呈现出发案数上升 ,作案手段更加隐蔽 ,有组织犯罪的危害扩大 ,高科技犯罪频繁发生 ,犯罪分子寻找权力保护的意识增强的新动向。国家强力机关应当根据这些新情况进行必要的战略调整 ,以有效控制跨境犯罪的发展蔓延势头。  相似文献   

16.
计算机在造福人类的同时,也产生了新的犯罪机会,衍生出一种新的犯罪——计算机犯罪。本文对计算机犯罪特点进行了深入分析。  相似文献   

17.
食品安全问题是困扰人类社会的永恒话题,尤其是在当前,其以越来越严重的食品安全犯罪的形式表现出来,从而严重了威胁了人们的饮食环境与人身健康。本文从社会学及犯罪学中的社会控制理论出发,对中国食品安全犯罪的现状进行考察,并在此基础上反思中国食品安全犯罪在社会控制方面的不足之处,以期提出有效的应对方式。本文以有效的治理食品安全犯罪为目标,以保护国民饮食安全为宗旨。  相似文献   

18.
黄勇杀人的动机是为了体验杀手心理,其系列犯罪展现了杀手角色扮演的全过程,表现了杀手角色扮演不同时期的心理变化。由黄勇案件可以看出,犯罪角色的扮演不仅可以激发犯罪动机的产生,而且也是支持犯罪人实施连续犯罪、系列犯罪的心理基础。因此,改变不正当的角色心理,可预防和减少犯罪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温建辉 《理论探索》2012,(1):133-136
目前关于犯罪本质的认识主要包括法律本质观、政治本质观和社会危害性本质观。关于犯罪本质观存在的突出问题是:犯罪本质不宜由其他现象来界定,不宜由社会危害性来界定,也不宜用关系属性来界定。关于犯罪的本质,应该从三个层面把握:犯罪的本质是一种不见容于社会的心理态度,犯罪的本质属于心理的"自我"层次,具体犯罪的本质有所区别。  相似文献   

20.
犯罪动机恶化即犯罪的主导动机向更加罪恶的方向发展。犯罪动机恶化是有规律的。影响犯罪动机恶化的因素有三大方面 :一是犯罪主体所面临的危险程度和所产生的恐怖感 ;二是犯罪主导动机的罪恶程度和犯罪主体对自我处境的认知评价 ;三是犯罪主体的人格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