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
对农村政策性金融的分析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政策性金融是修正农村金融市场失灵,有效配置农村金融资源,促进农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金融手段。目前,我国农村政策性金融存在业务分割现象严重,机构职能定位受限,现行制度缺位等诸多问题。为此,必须进行制度整合和创新,扩大资金来源渠道,积极拓展业务领域,制定农村金融机构专门法,进一步完善监督机制。  相似文献   

2.
与世界各国一样,政策性金融业务是我国政府支持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措施,但是,现在我国的农村政策性金融业务遇到了重重困难,政策性业务与企业化经营的矛盾使其可持续性问题显得十分突出。要解决农村政策性金融业务的可持续发展问题,需要理顺各种关系,进行政策性业务的归口管理,增强政策性银行实力;同时,要引入市场竞争机制,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改变资金单一投入方式,发展开发性金融;建立引导资金回流的政策机制,促进商业性金融发展。  相似文献   

3.
碳排放权的金融属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碳排放权作为一种特殊而稀缺的有价经济资源在资本市场流通,成为继石油等大宗商品之后又一新的价值符号,并进一步衍生为具有投资价值和流动性的金融资产,其属性逐渐由商品属性向金融属性过渡。碳排放权实质上是一种新的金融形式,不仅具有金融资产属性,而且具有金融资源属性和金融功能属性。其金融资产属性体现在碳排放权的"准货币化"特征、碳排放权作为金融资产的特殊性和广泛性方面,金融资源属性体现在其具有稀缺性和战略性两方面,金融功能属性主要体现在特殊的减排成本内部化和最小化、产业链低碳转型、气候风险转移和分散功能三方面。  相似文献   

4.
社交金融作为互联网、社交通讯技术发展的必然产物,是金融模式创新的成果。作为一种特殊的互联网金融形式,社交金融依托于互联网金融的广泛发展。通过对社交金融的内涵、产生发展过程以及运作机制的详细阐述,指出社交金融的发展必然对金融创新做出重大贡献,必将打破传统金融格局,促进经济发展和技术创新。目前社交金融发展存在诸多阻碍因素,应从需求、风险、技术、政策、认知、宣传等多方面促进社交金融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周孟亮  吴鹏 《理论探索》2023,(3):106-114
在过去十年,我国完成了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任务,政策性金融在脱贫攻坚时期发挥了重大基础性作用,实现脱贫地区全面乡村振兴需要其持续发挥作用。我国政策性金融自身可持续性发展方面存在不足,政策性“存量”贷款大多纳入地方财政预算,地方融资平台转型缓慢,可能影响支持乡村振兴的“增量”投入,依赖政府购买服务的还款模式在乡村振兴时期存在“合规性”风险,支持乡村振兴的资金存在市场化来源和政策性运用之间的矛盾,脱贫地区产业基础薄弱也不利于政策性金融支持。促进政策性金融支持脱贫地区全面乡村振兴,要顺应国家政策变化,加强政策性金融“存量”贷款管理,在创新中强化政策性金融对乡村振兴的“增量”支持,扩展政策性金融支持乡村振兴的低成本资金来源,加强“政银”在全面乡村振兴方面的沟通合作。  相似文献   

6.
目前农村金融严重滞后仍成为制约我国经济良性发展的首要因素,金融支持存在重大缺失,主要体现在农村企业存贷差大、农村金融产品匮乏、农村信用社发展缓慢、民间金融发展不规范等方面.我国统筹城乡发展应加大金融支持力度,应采取成立全国性政策性农业保险公司,加快农村政策性金融创新加快改革农村信用社,完善以农业银行为主体的农村商业金融机构,建立农村信贷担保机制,稳步发展农村民间金融,充分发挥小额信贷的扶贫作用等措施,同时完善金融支持城乡统筹发展的配套措施,建立农村宅基地等土地使用权流转机制,建立完善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合理规划城市和城镇.  相似文献   

7.
韩保江 《理论视野》2012,(9):41-42,71
研究金融规律,按规律办事,是我们思考中国未来金融发展和金融改革的一个基本出发点。研究中国的金融发展和改革,必须立足中国实体经济发展的客观实际。中国的金融改革和发展必须紧紧围绕科学发展这个主题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条主线来进行。要处理好"五对关系",即:间接融资与直接融资的关系,国有金融与草根金融的关系,生产金融与消费金融的关系,城市金融与农村金融的关系,一般金融与政策性金融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金融全球化是世界经济发展中一种不可逆转的趋势,它对世界各国金融发展的影响是深远的。对于我国来说,大力推进金融全球化的进程是一种必然的选择。然而,在我国推进金融全球化的进程中,存在着制度、体制、政策环境等多种因素的制约。深化改革,强化中央银行的独立性,提高金融宏观调控水平;培育有竞争力的金融市场主体;进一步完善金融机构体系和多层次、开放的金融市场体系,积极构建国际性和区域性的金融中心;完善金融监管体系,是促进我国金融全球化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9.
从温州案例看我国金融改革的三个“势在必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贾康 《理论视野》2012,(9):31-33
要让金融发挥现代经济核心作用来助益发展和全局,金融改革须有三个"势在必行":以金融来切实有效地支持我国实体经济升级换代势在必行;使我们整个金融体系多样化的综合改革势在必行;构建可持续的政策性融资机制以支持中小微企业等的发展和创新活动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0.
合作性金融与商业性金融、政策性金融一起构成了当今的金融体系。经过一百多年的发展,与最初形成的时候相比合作金融已经出现了很多本质性的变迁。而这些变迁及趋势,对于我国合作金融改革与发展有着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11.
郑瑞同 《求知》2020,(4):51-52
派驻监督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监督机制,是党内监督的制度性安排,是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的重要内容,对加强党的集中统一领导、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实现新时代派驻监督工作高质量发展,要唱好"一二三四"歌。  相似文献   

12.
李文仁 《学理论》2009,(24):101-102
合作性金融与商业性金融、政策性金融一起构成了当今的金融体系。经过一百多年的发展,与最初形成的时候相比合作金融已经出现了很多本质性的变迁。而这些变迁及趋势,对于我国合作金融改革与发展有着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13.
完善金融消费纠纷解决机制对一国金融消费者保护体制的健全十分必要,因为纠纷解决机制是金融消费者获得充分救济的重要途径,是有效执行金融消费者保护法的重要环节,在维护金融市场稳定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目前完善金融消费纠纷解决机制存在着金融机构内部投诉程序尚未统一,具体程序设计方面还不够科学,各种解决方式之间衔接还不够等问题。为此,应制定统一的金融机构内部投诉处理程序,建立独立的、专门的金融申诉专员机制,加强监管机构在投诉处理方面的监督职能。  相似文献   

14.
监察委员会是"位高权重"的国家权力单元,亟待监督制约。在此有两种监督模式可供选择,一种是传统监督模式:人大监督、司法监督、执政党监督以及人民监督员的监督;另一种是新型监督模式:于人大内部设立专门监督委员会、于监察委员会内部设立调查委员会、建立监察诉讼制度以及建立新型上级监督机制。通过对历史实践的经验总结以及监察体制改革趋势的分析,发现传统的监督模式已很难胜任对监察委员会的监督工作,相比之下新型监督模式的监督更加实效有力,更加符合法治运行规律。  相似文献   

15.
违规出具金融票证罪侵害的直接客体是国家金融票证的出具制度;客观上表现为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及其工作人员,违反规定为他人出具信用证、保函、票据、存单、资信证明,情节严重的行为。承兑违法商业汇票的行为不构成本罪,只可能构成对违法票据承兑罪。本罪的主体是特殊主体,即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及其工作人员;主观方面主要是过失,也可能是间接故意。  相似文献   

16.
深化国家开发银行改革的背景包括:国际金融危机的发生,使各国重新认识到政策性银行存在的价值;在经济下行周期,国家更加重视政策性银行的作用;国家开发银行内部认为没必要继续进行商业化改革。深化改革的亮点有:首次提出资本约束手段,可以约束国家开发银行业务的过快增长,有效控制风险;首次在国家开发银行董事会设置部委董事,有助于加强对国家开发银行业务发展的指导和监督。深化改革存在的不足有:将开发性金融单独列为一类金融机构是否科学;没有明确开发性金融的业务范围或标准;没有明确开发性金融和商业银行间是否为竞争关系;增加了财政的或有负债,增大了中央财政压力。因此,需要进一步增加国家开发银行董事会中部委董事的数量,明确开发性金融和商业银行间是竞争规避关系,明确国家开发银行开发性业务和商业性业务的划分标准,将国家开发银行商业性业务设立为独立子公司。  相似文献   

17.
金融在一国经济中的命脉作用决定了金融安全是一个国家经济安全的核心 ;对金融安全区及其实现条件的探讨 ,有利于规避内在原因所导致的金融风险 ;一些重要措施的采取 ,可以保证更好地实现金融安全。  相似文献   

18.
建立完善对领导干部的监督机制是遏制官僚主义、贪污腐化等消极腐败现象的根本措施。为此,需要建立监督网络,构筑多种监督力量,强化监督机制,依靠多种监督手段,注重监督实效,打造多种监督方式。  相似文献   

19.
由于受干部管理体制机制和党政"一把手"特殊位置等因素的影响,对党政"一把手"监督工作仍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难点,主要是监督制度不完善、监督主体缺乏必要的独立性、党政"一把手"赋权过重、监督工作方法滞后等问题。加强对党政"一把手"的监督,核心是对"一把手"权力运用的监督,应将上级监督落到实处,把"人"管好;科学设计权力运行监督制度,把"权"管住;完善纪检监察监督机制,把"事"做好,从实体性制度和程序性要求上规范和监督党政"一把手"权力运行过程。  相似文献   

20.
贺光辉 《理论探讨》2007,18(6):146-149
党政干部不同于普通民众,身份特殊,对其"八小时之外"的监督尤有必要;对党政干部"八小时之外"的监督,须健全监督机制,重视舆论监督的作用,并突出监督重点;对党政干部"八小时之外"的监督,须有度,不能侵犯其隐私权。当党政干部的隐私权与社会公众的监督权、知情权发生冲突时,党政干部的隐私权应有条件地让位于社会公众的监督权、知情权,以实现二者间的利益平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