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干部特权:现象、原因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邓小平同志指出,我们党和国家目前存在的重要弊端之一,就是特权现象,就是一些干部,不把自己看作是人民的公仆,而把自己看作是人民的主人,搞特权,特殊化。时值90年代,干部特权现象仍然是现实生活中很突出的问题。什么叫特权?特权,“就是政治上经济上在法律和制...  相似文献   

2.
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仍存在特权现象。封建残余思想的影响是现阶段我国特权现象产生的思想文化原因。影响特权现象产生的封建残余思想主要包括官本位思想、人情观念、面子观念、宗族观念。反特权,必须铲除特权现象产生的思想根源,清除人们尤其是领导干部头脑中的特权思想、特权意识;须加强领导干部的理想信念教育、宗旨意识教育和从政理念教育。  相似文献   

3.
当前,党员干部的作风主流是好的,但在一些领导干部身上还存在着特殊化思想、特权行为,既破坏了社会主义公平正义、破坏了党群干群关系,也阻碍了改革的发展进程。干部特殊化的产生,主要是由于生产力发展水平相对不高、封建主义和资产阶级腐朽思想的影响、体制机制的不健全以及民主法治不完善等原因导致的。新形势下遏制干部特殊化,要从经济建设、思想教育、体制机制改革、法治建设四个方面入手,从根本上克服特权思想、消除特权现象,切实做到干部的清正廉洁。  相似文献   

4.
苏联特权现象演化逻辑与反对特权困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联的特权现象经过了干部待遇特殊化、特殊待遇扩大化、干部特权异化、官僚特权阶层固化等四个渐进的演化过程。而苏联反特权却经历了列宁时期的坚决打击官僚特权、斯大林时期的放纵特权、赫鲁晓夫时期的针对特权改革再到勃列日涅夫时期的容忍特权几个曲折的阶段,最终苏联特权现象猖獗蔓延导致苏共垮台。我国反对特权必须汲取苏联的教训,坚定反对特权的政治决心,警惕特权成为维护政治秩序的工具,防止官僚特权阶层的形成,并且始终把密切党群关系作为反对特权的立足点。  相似文献   

5.
特权思想和特权现象是由于权力观扭曲而表现在一些领导干部身上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坚持全面从严治党必须下决心解决领导干部的权力观问题,一定要站在关系党和国家生死存亡的政治高度,认识和解决特权思想和特权现象。在坚持全面从严治党的进程中,我们要对争取反对特权思想和特权现象的胜利有充分的信心。  相似文献   

6.
领导干部的特权感知是认识官场特权现象的特殊视角。调查显示,领导干部对于官场特权现象感知强烈,具体表现为:特权思想严重、特权行为多样、特权关系复杂、特权危害严重。特权现象具有寄生性、虚假性、垄断性、不平等性和扩张性等本质属性,在官场中呈现出特权群体广泛、"关键部门"和"关键环节"特权现象明显、制度性特权明显的特征。调查对象认为政治建设、法治建设的不足是滋生特权的关键因素,他们认同制度建设、思想教育和强化监督等治理措施,并对中央开展特权治理充满期待,但对治理前景持谨慎态度。  相似文献   

7.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高度重视严明党的纪律规矩和反对领导干部的特权问题。加强党的纪律建设必然有利于遏制特权思想和特权现象。严守党的纪律规矩与反对特权二者之间具有内在的逻辑关联,党的纪律松弛、规矩缺失乃是特权现象滋生的重要原因。特权现象与权力腐败既有联系也有区别,二者不能简单等同。特权现象的产生、蔓延和演变具有深厚的社会历史根源,也存在广泛的社会基础。加强党的纪律建设,强化纪律规矩意识,提升领导干部遵守党的纪律规矩的政治自觉,是防治特权思想和特权现象的重要途经。  相似文献   

8.
《学理论》2013,(33)
特权是一种与社会法制背道而驰的现象。虽然在我国没有强制的特权存在,但特权的现象越来越严重。像非法占有、公车私用、强拆等都是特权的表现形式。特权又是一种权力对大面积的独控行为,严重危害了我国社会的公正、公平规则。因此,国家有关部门必须要对特权现象进行整治,还给公民一个平等和谐的法制社会。从特权在社会存在的形式和如何消除特权两个方面进行论述,为建立一个平等的中国社会提出几点可行性方案。  相似文献   

9.
郑功帅 《学理论》2015,(6):88-89
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目的在于打造一支"为民务实清廉"的干部队伍,然而特权现象与这一目标水火不容。分析了特权现象的种种表现及产生原因,并就如何在新形势下反对特权现象提出具体对策,以期对推进机关党建、打造"为民务实清廉"机关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0.
干部教育培训是培养和识别干部的重要渠道,干部教育培训与选拔任用两者的有机结合是我党干部政策的要求,但现实中两者的结合上仍然存在“两张皮”的现象.发现其问题,挖掘其原因,思考其对策,对于深化干部教育与选拔任用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党内监督就是依照党章和国家法律法规,通过检查、评价、揭露、举报和处理等方式对党员干部的道德水平、党员权利的保障落实、党规党纪的执行情况、领导干部运用权力等情况进行的监察和督促,其核心是对权力运行进行监督。目前,党内监督的体制和机制还不够完善,因此要从教育内容、教育形式和考核方式上入手,加强党风廉政教育;从监督机构改革、智能化防腐等方面入手,完善党内监督机制;充分发挥民主党派、人民团体监督、群众监督和舆论监督等党外监督的作用。纪检监察部门要开创性地开展工作,充分发挥党内监督和党外监督的合力,加大对重要领域、部门和岗位的监督,营造良好的政治环境。  相似文献   

12.
苏联时代实行的"官职等级名录制",揭示了苏联时代特权现象的制度化特点。依据于权力道德化的干部作风建设,而不是着眼于建立权力客观化利益机制的政治制度,官僚特权现象不但不能得到有效遏制,反而会借助于道德化的利益机制而滋生和蔓延开来。因此,通过政治体制改革适度引入竞争机制,同时建立相对公平的利益机制,清除制度性和政策性特权,将成为遏制特权现象的重要制度化机制,这就是从苏联反特权教训中得到的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3.
当前党员干部中存在的“精神懈怠”现象表现出根源性、隐蔽性、传染性和差异性特征,严重影响了党员干部的思想观念、工作作风及工作能力。精神懈怠现象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必须多策并举、辨证施治。根据组织行为学的“激励”理论,完善党员干部工作中的激励机制将是一条行之有效的治理举措。具体地说,应以内激励增动力,通过理论创新、教育灌输和文化熏陶等,建构共产党人先进的精神、理想和信仰体系,培育并形成自强不息、昂扬向上的精神动力,促使党员干部不想懈怠;以外激励加推力,通过制度保障、群众参与和科技推动等,形成激励与约束共存、管理与监督并重的良性环境,促使党员干部不能懈怠;以正激励添引力,顺应人的正当的精神和物质需求,采取满足、促进和奖励措施,促使党员干部不愿懈怠;以负激励增压力,通过严格问责、严肃惩戒,形成对党员干部潜在惰性的强大威慑,促使党员干部不敢懈怠。  相似文献   

14.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具有无比优势,但制度优势还有待于转化为治理效能,治理能力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实现现代化,当务之急是积极促进我国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为此,应当加强和改善党对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的领导,各级党组织要充分认识和高度重视把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的重大意义,坚决贯彻党集中统一领导的各项制度,确保治理工作始终坚持正确的方向;应当充分发挥人民在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中的主体作用,完善人民代表大会组织制度和工作制度、立法和决定功能、监督功能,充分发挥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的作用;应当改革和创新治理的体制机制,优化行政决策体制机制,强化行政执行体制机制,加强责任追究制度,健全行政执法责任制;应当优化政府职责体系和行政监管督察体制机制,加强决策监督、执行监管督察、效能监管督察,实现监督督察的制度化、程序化;应当正确处理和理顺各种治理关系,特别是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中央和地方关系、各行政部门之间的关系;应当强化各级领导干部的制度意识,不断提高其治理能力。  相似文献   

15.
为加强执政党纯洁性,列宁结合苏俄政治建设实际提出了"加重对党员判罪"思想并贯彻在司法实践中。列宁思想的实质就是在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过程中,反对执政党成员特权,反对腐败,加强纯洁性,从严治党。这一思想为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局部执政时期所继承,在全面执政后社会主义建设改革实践中得以发展。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加重对党员判罪思想对党的廉政建设具有重要价值:反对特权,重申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的政治准则;明确责任,进一步提高党员干部的法律意识;严明纪律,加大对违法党员干部的惩处力度。  相似文献   

16.
当前农村“村官”腐败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村官”腐败主要表现为以权谋私的经济腐败、失职渎职的政治腐败、生活腐化的道德腐败。“村官”腐败不仅直接侵害了农民的切身利益,降低了党和政府在群众中的威信,还引发出干群矛盾甚至群体事件,严重破坏了经济社会的发展和稳定。“村官”腐败与中国转型期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等诸多因素的深刻变化密切相关,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系统问题。必须按照中央关于构建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的要求,把反腐倡廉建设融入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之中,建立健全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融教育、制度、监督、改革、惩处于一体的农村党风廉政建设与反腐败工作新机制:一要加强教育引导,增强“村官”拒腐防变能力;二要完善制度体系,规范“村官”廉洁从政行为:三要强化监督管理,保障“村官”权力正确运行;四要加大惩处力度,增加“村官”腐败违纪成本;五要深化改革创新,消除“村官”腐败的滋生土壤。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全面有效地遏制“村官”腐败。  相似文献   

17.
2008年以来,在N县的农村党员违纪违法案件中,党员干部占比86.4%,违纪违法的类型主要有失职渎职、经济问题、计划生育超生、滥伐林木等,表现的状态主要有法盲型、借道生财型、乱作为型、明日张胆型等。通过对近百起案例的分析发现,当前农村党员干部主要在个人行为、履职过程、村务公开、重大事项决策等方面存有较大的廉政风险。制定防范对策应从加强教育、健全制度、强化监督上着手,在加大惩处力度以打促廉的同时,还要给基层党员干部送温暖,政治上给出路,经济上提高待遇,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相似文献   

18.
建立健全防止利益冲突制度是从源头上治理腐败,推动廉政建设纵深发展的必然选择,而利益观教育则是从思想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的基础,加强利益观教育,有助于增强防止利益冲突制度反腐败的效果。利益观教育是上个系统工程,需要多方面形成合力:应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利益观,始终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摆在第一位,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全部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应建立健全具有中国特色的利益观教育体制机制,拓展教育内容,创新教育方法;应深化干部人事制度与分配制度改革,运用利益激励机制,提高党员干部廉洁奉公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19.
构建高校科学的权力运行制约与监督机制是促进权力运行阳光化、规范化和科学化的一般要求,也是落实党的教育方针、促进高校自身变革、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的必然要求。要以权力配置科学化助推高校科学的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机制,促进高校党政权力、行政权力和学术权力的合理配置与相互制约,保障党委内部权力的划分与权力结构的有序化;以监督体制的协调化推进高校科学的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机制,建立和完善巡视监督制度,规范专门机构监督,积极鼓励广大民众的监督;以监督成果的长效化巩固高校科学的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机制,形成权力运行的内部动力,完善权力健康运行的外在条件,发挥文化制度的惩戒功能。  相似文献   

20.
民办高等教育是市场化的公益行为,民办高校的法人治理结构不同于公办高校的分权与监督、约束与激励等基本的治理机制。当前的教育政策和法律在应对由信息不对称所引发的败德行为尚缺乏有效的预见和准备,民办教育的公益性和资本的寻利性之间的矛盾引发不少腐败行为,其发展过程中的各种腐败现象已严重阻碍了民办高校的健康发展。因此,民办高校反腐倡廉制度建设的内涵和外延都应随着反腐倡廉任务的变化而不断深化和扩大。要加强民办院校的党组织建设,切实发挥其政治核心作用。还必须充分认识到民办高校反腐倡廉建设的特殊性和必要性,通过完善制度体系、加强党建和民主监督、促进内外监督机制结合等措施,切实加强民办高校反腐倡廉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