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基于苦难与救赎的分析框架,梳理总结了现有失独问题研究的相关文献资料。研究发现,现有研究以苦难叙述、社会救赎叙述为主要话语,以自我救赎叙述为补充话语。这事实上表明,当前失独问题研究缺乏对失独群体主体性、能动性的足够关注以及对其自我救赎实践的正面引导。因此,应加大对失独群体自我救赎实践的关注及深入探讨,以弥补现有研究的不足。  相似文献   

2.
论流行文化     
什么是流行文化?有人称是以流行为特征的大众文化,有人泛指各种文化现象的流行,也有人则直接了当归于通俗文化。实际上,问题并没有那么简单,“文革”期间,八个样板戏传唱于各个角落,我们能认定那是流行文化吗!?至于风行一时的各种文化现象,比如:伤痕文学”、“反思文学”,也不能断言那就是流行文化;更不用说相声、杂技、大秧歌这些人民群众  相似文献   

3.
李桂花 《党政论坛》2010,(10):18-19
《“歌德”与“缺德”》的面世,是在上世纪70年代末,文艺界各种思想激烈碰撞的大背景下产生的。当时,由1977年第11期《人民文学》发表刘心武的短篇小说《班主任》、1978年8月11日《文汇报》刊登卢新华的短篇小说《伤痕》引发了一场关于“伤痕文学”的争论,  相似文献   

4.
周丽佳 《学理论》2009,(2):72-73
以西方现代叙事学理论为观察视角,从叙事者、叙述时间对阿来的小说《尘埃落定》进行具体的阐释,力图发现该小说在叙事上独立于一般小说的一些特异之处,并指出其中折射出的文学旨趣和艺术追求,以及它对中国小说的发展所做出的贡献。  相似文献   

5.
苦难是人类生存境遇中无法规避的本质属性,而文学是人类言说苦难的诗学方式。底层写作与苦难之间有着天然的血缘关系,从精英到底层展现了作家们重返现实关怀的写作之路;但透过“写什么”到“怎样写”却表达了作家们对底层苦难不同的价值立场,从代言到立言我们可以看到底层苦难的精神嬗变。  相似文献   

6.
洪何苗 《学理论》2010,(12):169-170
毕淑敏的散文中常出现医生为病人治病的片段,她以笔为手术刀在散文创作中对读者进行文学治疗。通过对毕淑敏散文中的病人与文学治疗现象进行分析,探讨毕淑敏散文中文学治疗的终极目标。  相似文献   

7.
改革开放以来青年价值观的演变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一、青年价值观演变的轨迹 (一)经验描述 第一阶段:人生价值大反思(七十年代末至八十年代初) 社会思潮往往是社会变革的先导。七十年代末期中国思想领域关于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大讨论,冲破了“文化大革命”后期两个“凡是”的束缚,形成了思想解放的社会潮流,拉开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序幕。刚从“文化大革命”思想禁锢氛围中走出来的青年,面对一个新的社会环境,在思想解放的推动下,开始了一系列的反思。这包括对红卫兵运动的反思、知识价值的反思、爱情的反思、家庭婚姻的反思、心灵伤痕的反思,最后以人生价值  相似文献   

8.
<圣经>之<传道书>是一卷关于生的困惑与死的虚空的智慧文学.它以平民的视角阐发了人们应该享受现世而非来生的世俗哲理.又表现出不同于传统佛教的思想重负.与其逃避现实,不如从容应对生活的种种苦难,以超世的智慧对人生报以会意的微笑.  相似文献   

9.
唐晓丹 《学理论》2009,(25):167-168,172
"五四"时期,现代文学在反传统和个性主义的思潮中诞生。20世纪20年代中期以后,随着"五四"热潮的消退,中国现代文学由激进的革命阶段进入探索的建设时期。在这一转折过程中,T.S.艾略特的"非个性论"传入国内,并在如何面对传统、如何认识文学两个方面,对"五四"时期盛行的历史虚无主义和极端个性主义起到了反思与纠偏作用。"非个性论"给中国现代诗歌创作拓展了新的方向,促进了中国现代文学观念走向理性与成熟。  相似文献   

10.
知青出身的作家成了中国80年代文坛的主力新军,知青文学以城市价值观摹写乡村,对乡村的叙述过于偏重情感的宣泄,呈现出两种矛盾的叙述风格,自我主义和牺牲心理的强势话语遮蔽了真实的乡村世界,消减了知青文学的现实意义和警世价值。  相似文献   

11.
刘惠丽 《理论导刊》2012,(5):101-103
在文学日益边缘化、传统日益走失的今天,铁凝始终坚守着对文学的执着与敬畏,不脱离生活,不脱离现实,不回避矛盾和纠葛。作家反思我们的传统,追寻儒家理想人格,以一个作家的责任心自觉地坚持本位文化立场,用文学微弱的能力捍卫着人类精神的健康和心灵的高贵。  相似文献   

12.
20世纪初西方哲学出现了"哲学的语言学转向".受其影响,中国新时期作家就小说的叙事形式进行了策划与探索,尤其重视语言的创造,叙述结构的设置以及强调文本的虚构性,而不顾一切文化和文学成规,对历史或现实进行了.纯审美"的自由建构与创造,实施语言的游戏化,进行文本语言的狂欢.这些小说的创新一定程度上违背了创作传统和小说应有的社会价值和存在价值.  相似文献   

13.
在西方伦理思想史上,诗人赫西俄德第一个明确地把德性作为思考的主题。这种思考来自诗人对自己所处时代的苦难现实的反思,但这种反思不是独立出来而是被置于神话的框架之中的。即人类不幸的根源内含在诸神谱系有序化的进程之中。在赫西俄德看来,只有遵循正义人类才能解脱不幸。  相似文献   

14.
后现代主义在俄罗斯的"异样"形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皮野 《理论探讨》2007,(6):56-59
俄罗斯后现代主义是国际后现代主义整体景观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产生和发展受到西方思潮的影响是不争的事实,但它也有自身的独特性:更多地植根于文学范畴,虽长期蛰伏,但出世即彰显;承继白银时代思想传统,形成于对官方一元文化霸权的颠覆和反叛之中;叙述目的明确——以游戏性立场审视、消解主流。欧美、俄罗斯后现代主义的异同恰恰是该社会文化思潮反中心、张扬多元等特征的外现。在某种程度上,俄罗斯后现代之精神内涵就是俄罗斯民众对曾经的极权体制的心理回应,当然,它也是群氓大众对现在、对未来的一种生活态度上的情绪选择。  相似文献   

15.
陈仓 《各界》2012,(10)
《艾克曼在耶路撒冷》和《极权主义的起源》是现代思想家汉娜·阿伦特反思纳粹暴政的两部名著。阿伦特对“恶之平庸”,以及极权主义对人性的扭曲、异化有极高的见解。  相似文献   

16.
尹捷 《各界》2008,17(10)
中国的文学思想中,历来以讲求尽善尽美为最高境界,当历史发展到今天,在新文学形式出现、文学世界化的环境中,我们应如何审视自身的文化发展变化.本文试从现代电影这一新的文学样式入手,浅谈当今中国影视文化的发展面貌及思考.  相似文献   

17.
"文学是生命学"的命题,要求我们的作家、艺术家弘扬传统与现代糅合的人道主义精神、生命哲学意识,这就是珍重生命、生命平等、善待动物、生态平衡等等。本文以近年深圳若干作家文本为例,昭示"生命文学"的意义,就在于它为作家提供了更广阔的艺术空间,以进一步反思"人类中心主义"的弊端,前提是作家必须克服在地球上"唯我独大"的心态,尽快从一味的居"人"自傲的良好自我感觉中摆脱出来,对伴随人类社会发展出现的生命歧视问题进行更为理性、全面的剖析与反思,并努力为人类走出生态困境寻求可能的出路。  相似文献   

18.
文章从三个方面叙述了制造业与服务业的关系。就我国现阶段制造业存在的差距进行深刻的反思。同时对制造业的创新和发展提出了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9.
初唐,宫廷文学的空洞繁密之风尚在流行,律诗的发展,初露端倪,尚未定型成熟,"四友.诗歌在以疏朗简约、平实具体的风格为宫廷文学开启新风,用创作实践为律诗的发展开拓新路,对唐诗发展有开创之功.  相似文献   

20.
《学理论》2009,(22)
春秋战国时期,墨子从当时动荡的社会局势和自身所处的社会地位出发,提出了以"兼爱"为主旨和核心的一系列思想,并全面的阐述了"兼爱"思想的内涵."兼爱"不仅与儒家的"仁爱"相区别,更重要的是与"别相恶"的对立.此外,墨子还将"兼相爱"与"交相利"结合在一起.虽然墨子的"兼爱"思想在当时并没有被统治者所接纳,但是,这一思想对当代构建"和谐世界",推进全球化、现代化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