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正>国内青年研究作为一个研究领域兴起于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与改革开放基本同步。十年前,在《青年研究》创刊30周年之际,学界曾发表过有关这一领域过去30年的历史回顾、研究现状反思以及未来青年研究展望的系列文章,也举办过反思青年研究的相关学术研讨会。尽管学者之间很难说就一些核心问题达成了多大共识,但至少当时还有一个相对松散的学术共同体或者研究圈,而圈内学者也基本认同青年研究经历起伏之后面临的危机:即自80年代至90年代初的繁盛和学科化  相似文献   

2.
重视学科基本问题研究之必要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任何一门学科都不例外,如果缺乏强烈自我意识的塑造的反思性机制和前瞻性机制,那么,向科学目标的发展就难以取得长足之进步。青年研究在每历经一定时期的发展后自觉地进行必要的“回顾与展望”,其重要意义正集中体现于此。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青年研究步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仅从特征维度考察,可作出这样的描述:一是,以70年代末、80年代初为分界,由非学科化的发展阶段进入到了学科化的发展阶段;二是,以80年代末、90年代初为分界,由以非实证性研究为主要模式的阶段进入到了以实证性研究为主要模式的发展阶段。总的来看,经过十多年的探索和努力,我国青年研究的整体科学性水平正在逐步提高,已积累起一定的研究经验和研究材料,研究  相似文献   

3.
如果从1980年12月中国社会科学院青少年研究断的成立算起,青年研究已有了10年时间。回顾青年研究的历史,我们既无须为缺憾而妄自菲薄,也不必因成就而踌躇满志。进入90年代,青年研究也处在了一个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转折时期。在新的历史时期,我国的青年研究将以怎样的面貌出现在大家面前呢?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青年研究在90年代的发展趋向。一、学科建设将有新的发展学科建设是我国青年研究由自发走向自觉的必由之路。“学科化”的提出,标志着我国青年研究由单一向综合、由零碎向系统、由经验向理论的过渡时期已经到来。尽管目前青年研究学科建设存在着大量的问题,但这并不是我们否定“科学化”这一大方向的理由。任何新  相似文献   

4.
青年教育理论研究日趋活跃,对传统青年教育的深刻反思,正呼唤着崭新的青年教育观的诞生。澄清和扬弃传统青年教育的偏颇和局限,重建青年教育模式和理论体系,开创青年教育的新格局,是90年代青年教育面临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5.
人们普遍接受这种说法,青年研究的发展历程就是学科化的历程;学科化的程度往往被认为是判定青年研究的科学性与效益性的尺度。罗马尼亚学者F.马赫列尔(F.Mahler)将这段历程划分为三个阶段(即前学科阶段、单学科阶段、综合学科阶段),也不无道理。我觉得,我国青年研究学科化的历程刚刚开始,我们首先应该做的工作是,对国外青年研究学科化的历程进行更深入的把握,即从方  相似文献   

6.
一 理论分析框架 90年代以来,对中国社会转型时期(1978年至今)的青年发展进行理论研究成为青年研究的一大热点。由单光鼐、陆建华主编的《中国青年发展报告》,在掌握80年代至90代初期中国青年发展的大量实证材料的基础上,第一次系统地提出了有关中国青年发展的理论,即“偏离与吸纳理论”。1994年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在全国12个省(直辖市)、100多个市(县)对10000多名青年所做的《中国青年发展状况调查》,就青年在政治心态与社会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政府绩效评估的新趋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政府绩效评估的实践最早可追溯到二战以前,其发展过程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一是起步阶段,20世纪40年代至70年代。第二个时期是大规模发展阶段,70年代到90年代。第三个时期是规范深化阶段,90年代至今。进入20世纪90年代,政府绩效评估的发展出现了新的趋势: 一是绩效评估逐步走向制度化、法制化。1993年7月,美国政府颁布了《政府绩效与结果法》,规定“每个机构应提交年度绩效规划和报  相似文献   

8.
(一) 是否可以把青年研究在我国的若干年发展看成是一种合理化的过程——由非学科或前学科趋向学科化——呢?我认为,首先必须考察下列几个重要问题: 第一,在相关学科中,青年研究的相对地位确立起来了没有?也就是说,它有没有自己独特的研究领域。当今,新学科的诞生多以边缘性或综合性为主要特点,其研究领域的划定无不以对相关学科的传统领域的再划定为基础。这说明,一门新学科的诞生并不是一件孤立的事情,而总涉及到如何对待相关学科问题。从另一方面看,我们对社会现象的研究是不是  相似文献   

9.
一、问题的提出我国将青年研究纳入科学的轨道虽然在70年代末期才开始,但由于受到社会的普遍关注,投入的力量较可观(社科院系统、大学系统、共青团系统、各种青年研究会等),因此发展的速度较快。这可从近十年来发表的有关青年研究的论文、专著、译著之多以及许多地方都有青年研究的刊物和经常召开青年研究方面的会议得到证明。由于青年研究的发展势头大,所以青年理论研究有早熟的趋势,表现为青年理论研究已朝着学科化的方向发展。许多同志已经着手或正在着手建立《青年学》、《青年社会学》等  相似文献   

10.
简讯     
由中国青年社会学研究会和《青年研究》编辑部联合组织召开的“青年研究学术研讨会”于1996年11月29日至12月2日在上海召开,全国各地的青年研究学者三十余人出席了会议。  相似文献   

11.
一在我国,青年研究作为科学的研究,大致只有七、八年的时间。前几年,因为时代与政治的因素推动青年研究的发展,研究的对象与方向也主要侧重于社会现实及实际生活中所提出的急需解决的种种课题——诸如:劳动就业问题、升学问题、犯罪问题、恋爱婚姻问题,等等。近些年来,不少从事青年研究及青年理论教学的同志,都深感到建立一门独立的研究青年的理论体系——青年学已势在必行,对青年研究的学科化也进行了各种可贵的和有价值的探索。青年学的研究对象与理论体系,青年学的范畴与原理等,也逐步成为青年研究领域的重要方面。与此同时,“青年学的构架与范畴”、“青年学的对象与体系”等文章,青年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随着时代和社会的飞速发展,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化和学科化成为提高青年教育水平的客观要求。青年研究在学术研究领域异军突起,成为很走红的研究门类。尤其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青年研究的科学化有了明显的突进,逐步走出了传统的、直观判断的经验模式,初步建立了理论分析的科学研究模式。各种研究论文和专著雨后春笋般地出现,使青年研究园地出现了欣欣向荣的景象。青年研究的繁荣和发展,有效地指导了青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高了教育的效果和水平,这方面的成绩是不容抹煞的。  相似文献   

13.
九十年代的世界将走向何方?世界主要国家的战略、政策将会作哪些调整?《90年代的世界和中国》学术研讨会对此作了探讨和分析。  相似文献   

14.
正视问题 找出差距 再创辉煌——谈我国青年研究的现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我国的青年研究经过10多年的发展,已经进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研究队伍不断壮大,学术刊物相继涌现,一大批学术著作和论文不断问世,实证性的课题研究和社会调查在全国和各省、市地区的范围接连进行,与国外青年研究组织的学术交流日趋频繁。这些都是非常可喜的现象。但是应该看到,我国的青年研究从整体上讲,与国外青年研究的成果和层次相比,仍处在较低的非学科化的水平,存在着许多问题。正视这些问题和差距,才能够明确我们的努力方向,为我国的青年研究在下个世纪与国际先进水平接轨打下基础。本文主要针对  相似文献   

15.
青年是时代的“晴雨表” ,也是社会变化的“传感器”。透过青年思潮的兴起、变化、发展与走向 ,我们能真切的触摸到社会运行过程中怦怦跳动的脉搏。 90年代以来 ,中国青年思潮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它的演变轨迹也出现了重大转折。随着新世纪的来临及展开 ,中国青年思潮全球化与本土化的两大走向将日益凸显。(一 )全球化这个概念最初主要是指经济全球化 ,用来描述各国经济由于生产力的巨大发展及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高科技日新月异而形成的相互交织、相互依存状况。然而它的作用又不仅仅止于社会的经济生活。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不断推进 ,政治…  相似文献   

16.
有人认为,80年代入校,从校门到校门的大学生是第四代大学生。这一代大学生具有一些共同的特点,比如,忧国忧民,积极参与,崇尚自我,对学习和了解外来文化具有很大的热情,等等。同时,他们又具有一些非常明显的弱点:不了解实际,不了解国情和历史,因而国情意识和传统意识非常淡薄,缺乏与他人、社会的协调能力。这一切,注定了他们的成长过程将充满着艰难与曲折。而青年总是奋力前行的,党和共和国也决不会放弃自己的明天和未来,永远会尽最大努力,倾注最大热情扶持青年前迸。这又注定了作为青年的第四代大学生在经历了大阵痛后,会开始新的反思和求索,并且逐步走向成熟。1990年对于大学生们,正是在反思和求索中逐步走向成熟的一年。  相似文献   

17.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政治学研究存在三种学术取向,即工具性学术、功能性学术和规范性学术。政治学界需要确立"以学术为业"的态度和使命感,参与到重大问题的思考和研究中,推动工具性学术向理论性学术的升级;需要发现中国政治研究的中轴原理和中轴结构,去除时政化和教条化,寻求学术的独立性;需要设置新的研究议程推进政治研究的理论创新和方法论创新,将政治研究上升到规范性学术的高度。以权利为中轴原理和中轴结构的政治属性研究议程,即规划性政治研究议程,可能有助于理解中国政治成长的逻辑和动力,拓展中国政治研究的理论空间,推动中国政治研究的学术升级。  相似文献   

18.
"90后"青年是社会建设的主力军,也是推动现代化进程的重要力量。基于2019年"中国社会状况综合调查"的数据,运用广义定序Logit模型分析不同因素对中国"90后"群体和非"90后"群体社会参与影响效应的差异性。分析发现,"90后"青年的社会参与呈现"高参与意愿"和"低参与水平"的显著特征;进一步研究发现,政治效能感、社会优先和规范优先意识以及社会信任对"90后"青年的社会参与具有显著的影响效应,但规范优先意识和社会信任对非"90后"社会参与的影响并不显著。  相似文献   

19.
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作为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改革开放30多年来已经取得了丰硕的成绩,也走过了一个漫长的道路,在不同的阶段上呈现出不同的特点:20世纪80年代之前中国学界关于国外马克思主义的研究,并未获得独立的学术地位,处于初步译介和外在批判的状况;80—90年代中国学界依托西方马克思主义研究而走向深化;新世纪以来学界关于国外马克思主义的研究,进入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阶段。对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的历史和现状,呼唤中国学术界,以一种历史和逻辑相统一的方式,科学地再现90多年来国外马克思主义的历史演进。  相似文献   

20.
《学理论》2017,(9)
在"中国梦"的崭新语境下,反思马克思文本研究具有重要意义。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的马克思文本研究逐渐走向了学术自觉,通过"文献重理""挖掘阐发""激发回应"等多维路径展开研究,并形成了"世界史观""正义观"等重要理论主题。随着研究的深入,国内学者认为我们应该以文本研究为扎实根基,捕获时代问题,激活马克思思想的当代性,以建构具有自身学术风格的中国马克思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