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 毫秒
1.
近年来,全县紧紧围绕建市奔小康的目标,突出加快发展主题,实施依法治县,大力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和政务公开,为经济发展营造了良好的法制环境。随着《行政许可法》的实施,如何进一步推进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结合成县实际,我们重点要把握“两个根本”,树立“三种观念”,抓好“四项工作”。  相似文献   

2.
<正>政务服务是政府部门及其所属机构面向公民、企业、社会组织以及其他政府部门和机构提供的行政性、支持性、公益性服务,关系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政务服务标准化是政府标准化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推进政府治理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实行政务服务标准化,旨在实现政府对国家、社会各项事务治理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推动实现政府治理行为规范化和社会治理资源优化配置。这无疑将有利于深化行政体制改革、正确履行政府职能,进而提升政府治理现代化水平,提升国家  相似文献   

3.
我国农村行政体制改革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行政体制架构过多,机构臃肿;基层政府在经济管理中过多地采用行政手段;体制改革滞后阻碍农村民主政治建设.农村行政体制改革应采取的对策包括:加快推进农村行政体制框架改革;大力推进政府职能的转变;扎实推进乡镇机构改革;大力培育农村新型社会化服务组织;努力完善适应新形势的乡村治理机制.  相似文献   

4.
行政体制改革是关于行政机构设置、人员配置、职能定位、行政运行的制度安排。行政区划体制改革的基本原则是尊重历史与现实和有利于管理与行政效率的提高来设置与定位;行政运行体制改革是建立决策、执行与监督的“行政三分制”;行政组织体制改革是改革科层制,推进组织体系的扁平化;政社、政企关系体制改革是实现社会结构的扁平化,形成政府、企业和社区三足并行的社会结构;公务员制度与选官制度改革要根据有利于人力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提高行政效率,有利于吸引优秀人才的原则。  相似文献   

5.
社会公平正义体现政府良心与责任的最终目标,政府良心与责任是社会得以实现公平正义的重要保障.实现社会公平主义必须以行政体制改革为重要手段,要从简政放权,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推进大部制改革;优化行政层级和行政区划设置;创新行政管理方式;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等方面继续深化行政体制改革,以推进建设公平正义的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6.
在政党政治制度下,政府的天职是执行.增强政府执行力的本质是捍卫人民意志的权威性,因而是一条基本的宪政原则.行政问责制的现实关切是从权力控制、执法监督、效能监察、纪律追问、作风整顿、素质考量、政务公开、公众参与、绩效评估和结果反馈等方面对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公务人员的权责对等管理作出的制度安排.其制度意义就在于全面改善公共生态环境,进一步深化政府改革,从根本上推进行政发展和加快政治文明建设步伐.  相似文献   

7.
改革开放以来的行政体制改革以政府职能和政府职责体系为核心关注点。转变政府职能旨在持续优化政府与市场和社会的关系。政府与市场关系的改革关注如何有效释放市场活力,政府与社会关系的改革关注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政府在协调市场与社会关系中作用的改革关注如何协调市场与社会的发展以促进社会公平。优化政府职责体系旨在基于绩效导向明确政府系统内部各层级和部门的权责分配,包括以打破职责同构为重心的纵向政府间关系改革、以加强部门协作为重心的政府职能部门关系改革、以促进府际协同为重心的横向政府间关系改革。从转变政府职能到优化政府职责体系的视角转换体现了中国行政体制改革的深化趋势,二者共同目标指向提升政府治理效能以支撑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行政体制改革作用于政府绩效改进的过程也是绩效观重塑的过程,因此,为了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政府需要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绩效观。  相似文献   

8.
优化营商环境应体现简约治理的精神,这与行政程序的简化休戚相关,现行规范与各地优化营商环境实践都蕴含了简化行政程序、提高行政效能的法理,赋予行政程序法新的面向。基于优化营商环境的现实需要及行政程序的自身特点,应着重建构包括事先告知、政企沟通、答复说明与解释的沟通交流程序,在行政主体与行政相对人之间进行意见交换;以并联式办理、容缺受理、简易注销登记为重点推进政务服务流程再造,对行政组织架构及服务流程进行全面重组;重视信息技术应用设计服务集成程序、政府数据交换共享程序及电子证照获取程序,使政务服务简化、灵活、迅速且合乎行政目的,以效能导向的行政程序法改革为优化营商环境赋能。  相似文献   

9.
“统合主义”作为一种新型的政府治理模式,强调了国家或政府在实现政治稳定、促进经济发展、推进社会公正方面的积极作用。借鉴和吸收“统合主义”政府的治理理念和统治模式,对于处于转型时期中国的政治体制改革和行政体制改革具有重大意义。“小政府、强政府”的治理理念对于加强政府能力、提高政府绩效和行政效率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也必将成为政府能力建设和制度创新的一个新起点。  相似文献   

10.
通过基层治理视角审视知识产权行政保护能力,对推进知识产权领域治理现代化具有重要价值。以新一轮机构改革之后湖北省W市13个区市场监管局实施知识产权行政保护为样本,调研后发现,基层知识产权行政保护面临行政执法“弱化”和行政管理与服务“不足”的新挑战。提升基层知识产权行政保护能力需要以作为一种理念的“知识产权国家治理体系”为指导,确立以多主体参与、多环节协调为核心要义的治理理念;并通过制度创设来实现:规定知识产权行政执法技术调查官制度,并创新落实上级行政机关的指导协调职责,还需要为基层市场监管局明确界分与强化行政奖励、行政合同、行政指导、行政资助和行政预警等行政方式来提升基层知识产权行政管理和服务能力。  相似文献   

11.
党的十八大以来,政务服务已成为建设服务型政府的新引擎。政务服务质量高不高、企业群众满意度如何衡量,长期以来缺乏制度化保障。公共管理学界已经认识到,构建科学合理的政务服务“好差评”制度已提上日程。基于政务服务助力推进政府治理现代化的宏大视角,本文探讨了现阶段我国政务服务“好差评”制度的政策意蕴,基于公共受托责任理论和新公共管理理论阐释了政务服务“好差评”与服务型政府的理念映射,并从价值取向、评价机制、评价内容、评价方法四个维度勾勒出了其建构路径。本文研究既丰富和发展了新公共管理运动的理论体系,亦有助于在实践中为加快我国服务型政府建设提供方法论借鉴。  相似文献   

12.
在社会公共领域,面对基层政府公共服务供给效率低下、社会公共性成长缺失的治理问题,创新社会治理应当寻求“行政引导”与“社会自治”相结合的社会共治模式。社会共治的治理体制改革不仅需要政府加快“放管服”的改革进程,也需要以具备专业性和创新力的社会组织业态作为承接政府公共服务职能的社会基础,还需要权衡基层政府的治理效率和风险,采用“适度”的行政干预将社会自治能力的生长控制在适当范围内。社会建设引导基金是公共治理的一次创新尝试,在社会共治理念下,它通过融合“政治”“社会”“经济”三个维度的机制设计,整合政府、社会组织、公众和企业的优势力量,最终实现多元主体的协同增效,推进公共服务的供给侧改革。  相似文献   

13.
解构与重构:行业协会商会脱钩改革的政会关系变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中国现代社会组织体制改革的突破口,行业协会商会与行政机关脱钩改革从试点进入到全面推开阶段。考察脱钩改革的历史变迁,“去行政化”的核心目标和“推行政会分开”的改革方式一以贯之,政府对行业协会商会既培育发展又规范管理、秩序优先于活力的价值排序,构成中国行业协会商会管理体制改革的逻辑起点。脱钩改革带动政会关系从“行政主导”的解构转向“政治领导与合作共治并进”的重构,为此,需要从政治领导关系和合作共治关系两方面对构建适应于后脱钩时代的新型治理制度框架和整合机制提出完善建议。  相似文献   

14.
《求知》2012,(12):47-47
生态文明 加快建立生态文明制度.健全国土空间开发、资源节约、生态环境保护的体制机制.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服务型政府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深化行政体制改革。深入推进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政事分开、政社分开.建设职能科学、结构优化、廉洁高效、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  相似文献   

15.
改革行政管理体制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主要内容,按照党的十六大关于行政体制改革的部署,深化政体制改革的关键是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推进政府转型,建设服务政府。2003年以来,河南省质量技术监督系统通过"河南加快建设小康,我们如何做贡献"大讨论活动,强化"三种意识(责任意识、中心意识、自律意识)",搞好"两大服务(为经  相似文献   

16.
行政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入推进改革的重要内容。治理视角下的行政体制改革趋向是以更为柔性化和个性化的公共治理方式来建立人民满意政府。分析了新一轮行政体制改革的特点,提出改革的重要举措:行政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管理体制,核心问题是发挥经济体制改革的牵引作用,突破口是审批制度改革,理念是有限政府,依据是宪法和法律。  相似文献   

17.
深化行政体制改革是政治建设和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方面,也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关键环节。本文按照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的“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要求,就目前深化行政体制改革提出了“一个转变、三大构建”的改革取向,即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明确政府职责,构建距离型的政企关系、市场型的政社关系、法治型的政府关系。  相似文献   

18.
作为一种国家干预社会经济事务的重要手段,行政审批制度在中国的计划经济时代曾发挥了重要作用,但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法治国家的逐步完善,这种具有明显管控色彩的行政管理方式,严重地桎梏了经济社会发展创造活力的迸发。有鉴于此,中央政府从2001年开始,多次取消或下放行政审批项目,大力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其发展历程展现了从取消或调整过多、过滥的行政审批事项,向推进行政审批制度的法制化建设深化,再向界定政府—市场—社会三方的权力边界、推进政府权力清单建设转型的逐步深化的特色。文章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总结了中央政府十余年来在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方面取得的历史经验,分析其存在的主要问题,并结合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总体要求,提出未来优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路径选择思考。  相似文献   

19.
当前,我国政府职能转变已进入了攻坚阶段,行政体制改革在取得一定成绩的同时,也存在着不少问题。尤其是剩下的"啃骨头"问题,直接制约着政府职能转变和行政体制改革的最终成效。当前,政府职能转变改革的当务之急就要建设好法治政府。转变政府职能,必须坚定不移地以"五大发展理念"为指导,以深化行政审批制度为抓手,通过简政放权,切实转变政府职能。具体而言,要从政府角色定位、顶层设计、体制机制创新、社会组织培育等方面加快现代法治政府建设,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相似文献   

20.
王靖 《党政论坛》2008,(21):14-17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建设服务型政府”。“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是深化改革的重要环节”。回顾改革开放以来的历程,我国政府机构已经经历了1982年、1988年、1993年、1998年和2003年五次较大规模的改革。但是在如何推进政府机构改革问题上,无论是学术理论界,还是实际工作层面,都存在很多不同的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