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求知》2016,(6)
正"互联网+政务服务"的实施要以解决当前体制机制和传统环境下民生服务的突出难题为核心,改变以往技术导向、项目驱动的信息化建设模式,有效整合孤立、分散的公共服务资源,强化多部门联合管理和协同服务,鼓励市场参与,创新服务模式,拓宽服务渠道,构建方便快捷、公平普惠、优质高效的公共服务信息体系,全面提升各级政府公共服务水平和社  相似文献   

2.
程勉中  方正泉 《理论探索》2012,(2):53-56,126
动态调节的统筹城乡党建运行模型立足于城乡一体的区域发展背景,以党员服务中心平台、信息化资源平台构成两大基础,以"时间轴"、"空间轴"和"结构轴"三个轴心构成互联的动态轴线,形成多元互动的三维立体模型,组成柔性好、响应快、信息共享、运行效率高的城乡党建工作一体化创新体系。  相似文献   

3.
促进社会治理创新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的前提。作为一种新的社会治理模式,网格化管理强调责任、服务、共享、协调等,具有权责明确、信息畅通、灵活高效等特征和优势,逐渐成为基层社会治理创新的重要选择。成都市金牛区通过划分网格单元、整合资源、完善运行机制、搭建信息共享平台等举措大力推进网格化管理,有效整合了分散的治理资源、提升了社区公共服务水平和质量,并改善了社会自治功能。作为社会治理创新的实践,实现网格化管理需要树立"服务为本"的治理理念、构建"多元共治"的治理格局、以及采用"精细灵活"的治理方式。  相似文献   

4.
公共服务管理一直是我国公共管理体系建设中相对较薄弱的环节。随着社会民众的民权意识逐步提升,公民的民主意识、参与意识和平等意识逐步增强,对政府公共服务管理提出了新挑战和新要求。为此,杭州市上城区开展了公共服务标准化的创新实践,目前在公共服务标准化体系标准规范的基础上还建立保障体系、信息化支持平台、绩效考评体系,有力地促进了体系的实施与完善,实现了"权力规范,效益与效率并行"的总体目标。通过对上城区公共服务标准化建设的经验进行总结和研究,可以认为当前公共服务标准化工作中仍然存在理论基础有待加强、社会公众认识与支持度有待提升、标准适用性与操作性需要强化和标准实施监督机制参差不齐的问题。为此我们提出,政府可以加强理论研究,争取政治支持,培育共同参与的社会各方力量,健全公共服务标准的监督机制。  相似文献   

5.
数字政府建设的重点是通过提供智能政务服务满足居民的公共需求,进而实现政府服务的便捷性和供需精准匹配。基于广州、北京、上海、重庆等国内主要城市的1045个样本调查数据,采用逐步回归和分层回归模型对智能政务服务便捷性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智能政务虽然提升了政府服务便捷性,但尚未达到最优;智能政务服务平台的功能体系仍不完备,尤其在公共服务信息传播和数据共享方面效率“一般”;对智能政务服务便捷性有显著正向影响的因素是:居民对智能政务的了解和期待程度、智能政务服务功能完备程度、智能基础设施建设、公共信息资源的开放共享程度以及在教育领域的运用。因此,提升智能政务服务的供需精准匹配,须在增强居民体验感和参与感、完善智能政务服务平台功能体系、推动政务数据共建共享等方面着力。  相似文献   

6.
公共服务内外系统的有效运行是解决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复杂性的关键,在治理工具的选择上,网络治理强调内部系统治理主体的多元性,通过主体之间信任协商促成系统良性发展,三圈理论则确定系统内外作用力下的公共价值、资源整合以及环境支持等内容。将网络治理和"三圈理论"结合起来构建"三圈网络治理"模型,提高了体系的完整性和结构统一性,促进了问题简单化,应用于公共服务体系建设需要从体系建设目标、内在必要条件和外在保证条件三个方面来实现公共服务体系的良性运转。  相似文献   

7.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社会需求从生存型向发展型转变的特征日益明显,传统的公共服务模式已越来越无法适应居民群众日益个性化、多元化的需要。杭州市上城区开展了居家服务的创新实践活动,涵盖了养老、医疗、教育等八个方面,居家服务以"无忧在线"平台为载体,以社会服务管理网格化工作体系为保障,以满足居民多样化的服务需求,具有集成化、信息化和标准化的特点。本文在对上城区居家服务创新进行经验总结和绩效评估的基础上,认为当前居家服务工作中仍存在服务供给与需求有一定的脱节、综合性服务需求无法满足和平台互动性需要强化的问题。为此我们提出,政府可以从公共服务的内容、组织和评价等方面实现转变,推进居家服务的标准化建设;优化各职能部门的服务内涵;培育共同参与的社会力量;采用智能技术提高居家服务的信息化和现代化水平;建立居家服务的绩效考核与监督体系。  相似文献   

8.
社区是国家治理体系的基础单元,社区的应急管理能力是基层治理的重要议题,提升基层应对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的治理能力,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需要搭建广泛协同的治理平台、形成即时共享的互动关系、遵循集中统一的领导模式,以社区为核心,建构社区与政府、医疗机构、社会力量、居民以及社区之间的多元协同网络治理体系。通过信息网络、决策网络、服务网络的顺序,将多元主体连接起来,依据信息网络双向互联、决策网络自上而下、服务网络两两互连末端指向的动力机制与网络间的结构关系,最终形成社区公共卫生应急协同网络体系。社区公共卫生应急协同网络体系的建构将"中国之治"的制度优势转化为公共卫生的治理优势,回应了我国城市社会治理体系中权力与责任下放、基层治理重心下移及资源与服务下沉的总体趋势,推动了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进程。  相似文献   

9.
社会组织与公共服务主体多元化——基于浙江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是由于政府在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上存在上述种种局限性,为了更好的服务于市场主体和社会公众,为了建设成"公共服务型"政府,政府必须实行公共服务提供的分权化,即让更多的政府以外的组织加入到公共产品和服务的提供者当中,包括私营企业、社会组织等。其中,社会组织作为日渐崛起的"第三力量",并以其特有的优势无疑在提供公共服务方面将发挥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国家开放大学网络核心课程是"互联网+教育"大背景下的产物,它集教学、测评、服务为一体,对实现人才培养目标、促进自主学习、保证教学质量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文章从网络核心课程设计、实施、考评三个方面分析了课程运行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原因所在,并从课程设计、跨区域教学团队建设、学习支持三个方面为国开网络核心课程运行提出了提升策略。  相似文献   

11.
新世纪以来,随着党和政府对残疾人事业的重视与支持,我国残障社会工作的实务探索与理论研究不断深化,相关的研究成果不断丰富,并在价值伦理、理论视角、方法技术、发展模式、实务领域、社会政策、域外经验以及本土实践等八个方面形成了系统的研究框架。已有成果在取得巨大进步的同时,也面临着研究成果质量不足、研究体系尚未形成、核心能力不够明确、学科话语体系滞后等方面的困境。未来残障社会工作研究要不断开展证据为本的经验研究,总结提炼本土服务模式;要吸收国外残疾人服务经验,形成本土研究框架体系;要提升实践服务的核心能力,建设专业研究人才队伍;要构建本土化学科话语体系,提升学科地位和话语权。  相似文献   

12.
王阳 《学理论》2013,(13):54-56
当前随着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公众对公共服务的需求不断增长。我国在建成服务型政府的目标下,不断深化行政改革,增强公众服务的供给能力。着重分析政府在转型过程中公共服务供给所出现的问题,并从内部体制改革、民营化改革和监管体系的完善三个大方面探索政府有效提供公共服务的路径。  相似文献   

13.
肖赟  贾雪枫 《学理论》2012,(23):131-132
道路运输作为综合运输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加快自身发展和统筹综合发展双重任务,要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大格局和工业农业的布局特点中去全面认识道路运输的比较优势,要在"合作大于竞争"的大框架下,优化运输规划布局,推进服务一体化,搭建信息资源共享平台,提高综合运输公共管理水平,着力提升运输效率和服务水平。  相似文献   

14.
史军 《理论探索》2024,(1):95-101
基本公共服务可及性聚焦于公众尤其是空间劣势群体获取和享用基本公共服务的行动过程,从而将空间性接引到高质量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建构的逻辑之中,空间成为思索相关议题的重要切口。受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必然趋势、标准化的效用边界以及可及性的价值取向等因素的影响,高质量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建构的空间转向已成定局。然而,由于偏远乡村或边疆地区的居民获取和享用基本公共服务不得不面临前期成本较高、社会网络单一以及数字能力不足等空间难题,使其同时成为物理、社会和数字三个维度的空间劣势群体,从而引发空间非正义现象,严重制约建构高质量基本公共服务体系的进程和效果。着力空间劣势群体基本公共服务可及性的提升,应从服务资源的空间适配、服务内容的空间生产以及服务效果的空间测度等方面入手,改善其空间不利地位,推动基本公共服务与共同富裕接榫,实现空间正义,助力中国式现代化向纵深推进。  相似文献   

15.
加强社会建设,建立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战略意义的组成部分,更是完成十二五规划的关键所在。我国当前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方面存在公共服务支出比例偏低、区域之间公共服务支出的人均量差异过大、歧视性供给以及公共服务提供过程中效率低下等问题。对此,必须从提高政府保障能力、推进体制改革、创新社会管理、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等方面积极探索解决。  相似文献   

16.
陈冰 《瞭望》2007,(12)
上海神笔数码科技有限公司自2002年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数字科普画廊”,并推广应用,几年来,坚持以数字化科普信息传播为切入点,以浦东新区为试点区域,直接参与了新型社区建设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在上海政府和信息化部门支持推动下,先后完成了《上海数字科普公共服务平台应用示范项目》、《上海数字科普信  相似文献   

17.
网格化社会治理:研究回顾与新的议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行政论坛》2017,(3):108-113
文章通过对相关文献的回顾,发现从网格技术到网格化社会治理的发展过程中,十余年的研究围绕实践变化不断拓展和深化,但对于当前面临的困境和地方发展的新趋势仍存在明显的限度。对此,应以行政权规制为核心,对于准入制、协同制、问责制和参与制等基础性的制度建构议题展开更充分的研究,从破解基层政府间分工与网格转型、网格综合平台建设中的行政权三分及网格化管理统合公共服务供给能力提升等关键问题寻求网格化社会治理体系规范化的途径。推进新的议程旨在为网格化社会治理体系建设克服地方改革的现实张力,达成公共服务本位的目标,提供解释和规范的价值。  相似文献   

18.
《行政论坛》2017,(5):45-52
经济优先型城市群发展动力模式在国内外城市群发展演进历程中发挥重要作用。为适应全球化和信息化背景下经济社会的快速变迁和当代中国新型城镇化战略新格局的布局,整体性规划引领模式脱颖而出,原因在于其紧密结合当代中国城市群发展动力机制的创新需要和治理模式的转型实际,实现从非均衡式发展到整体性协同发展的根本转变。整体性规划引领模式从顶层设计的高度对城市群发展形成全面的、规范的整体性发展战略理念,其内涵包括顶层设计、整体性治理和法治化等三大理念,其内容包括规划引领、创新驱动、协同共赢、绩效保障和生态友好等五大战略。整体性规划引领模式的实现路径包括整体性规划前瞻引领、跨区域制度对接融合、区域经济社会文化一体化发展、多样化组织共同参与以及法治化保障落实等。整体性规划引领模式为当代中国城市群的发展提供持续稳定的制度化新型动力,将成为当代中国城市群发展的主导模式。  相似文献   

19.
《学理论》2013,(30)
总结广西开放大学服务模式的现状及发展的经验和教训,分析广西开放大学服务模式创新和变革的必要性,并从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继续教育机制、评价体系及专职辅导员工作机制等方面提出了广西开放大学服务模式创新的探索措施。  相似文献   

20.
邓子云 《学理论》2014,(20):64-65
科技服务社会是民主党派社会服务职能中的重要内容。民主党派践行科技服务社会具有人才优势、平台优势、影响优势,但也存在劣势。民主党派可从"结合特色领域,打造科技服务品牌"、"利用人才优势,做深专业服务领域"、"建立信息数据库,构建科技服务机制"、"做好科普工作,扩大社会影响与受众面"、"出台支持办法,促进服务工作开花结果"五个方面进一步开展科技服务社会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