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马克思通过对其早期文本思想的批判与超越,完成了一系列内在的逻辑转换,进而建构起了科学的社会批判学说。具体表现在:在哲学上,马克思扬弃了人本学的异化逻辑,从黑格尔关于社会关系矛盾分析的历史辩证法中,生发出现实的批判张力;在经济学上,马克思批判了古典经济学的非历史性思维方式,引出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社会历史分析方法,并实现了对资本主义社会的科学分析与批判。这一系列转换,具有内在的必然性和逻辑的相关性。马克思的社会批判理论是对实证科学与人本主义的内在整合与超越,有其科学的理论视界和现实意义,那种把马克思哲学理解为一种实证科学或者仅从马克思早期文本出发引申出马克思哲学是一种人道主义的价值批判,都是片面理解马克思的结  相似文献   

2.
传统形而上学视野的主客辩证法夸大意义逻辑功能,神秘化由意义逻辑衍生的同一性,从而导致对马克思辩证法本质的理解只能围绕传统形而上学的本质主义展开——主客批判逻辑。后现代性哲学视野中的否定辩证法认为辩证法是始终如一的非同一性意识,马克思辩证法本质上是对同质性思维予以批判的同质否定逻辑。传统形而上学和后现代哲学对马克思辩证法本质理解的最大困境都是根源于意义逻辑,前者把意义逻辑置于天国思维,后者遮蔽意义逻辑。因此,应该超越传统形而上学和后现代性哲学的视野,在现代实践哲学的视野中重新审视马克思辩证法本质。在现代实践哲学的视野中,马克思辩证法本质应被理解为尘世和谐逻辑,即对现实生活世界的哲学反思。  相似文献   

3.
在马克思的理论视野中,资产阶级在政治与经济领域所持有的观念形态继承了宗教(基督教)以抽象的精神观念能动地把握世界的方式,从而都具有了唯灵论特征。因而,马克思把对宗教唯灵论的批判看作是政治与经济领域批判的前提。在政治领域中,资产阶级思想家把私有财产制度抽象人格化,从简单的经济关系出发来论证自由和平等,从而使建立在这种抽象人格基础上的自由和平等等政治国家的政治理念日益抽象化,并支配着社会成员的头脑且企图实现所谓的普遍利益而具有唯灵论特征;在经济领域中,资本拜物教是商品拜物教、货币拜物教的最高峰,资本这一抽象的“死劳动”借助于雇佣劳动这一“活劳动”得以不断增殖从而具有了支配人的灵性。马克思对这三种唯灵论批判的意图在于提醒人们要搞清楚资本主义制度所包含的矛盾以及资本主义社会的现实形态和观念形态之间的差别,不被抽象观念所支配,从而唤醒工人阶级的彻底的革命意识。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恩格斯所共同创立的科学社会主义,是“唯物主义的批判的社会主义”。恩格斯讲到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产生的条件时指出:“只有英国和法国所造成的经济和政治的情况受到德国辩证法的批判以后,才能产生真正的结果。”恩格斯和马克思一道正是运用唯物辩证法,批判资本主义,阐发社会主义理论的。恩格斯的《英国工人阶级状况》、《共产主义原理》、《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等一系列科学社会主义著作,就是这种批判研究的伟大成果。学习恩格斯这一研究方法,对我们今天研究社会主义理论,坚定社会主义信念,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辩证法的原意是辩论、论证 ,即 ,经过辩证来明了事物的道理。它的发展源远流长。恩格斯说 :“古希腊的哲学家都是天生的自发的辨证论者”。其后经过漫长的发展演变 ,到黑格尔那里 ,从概念化、体系化的层面上建立了蔚然壮观的唯心辩证法的理论大厦。马克思在对黑格尔唯心辩证法批判继承的基础上 ,发展了辩证法的崭新形式 ,即实践的唯物辩证法。进入20世纪以来 ,辩证法的合理性遭到了严重的质疑 ,有人称辩证法是由于语言的误用而引起的语言的混乱和思维的混乱。更有人说辩证法模糊而灵活 ,足以解释说明各种出乎意料的情况、正像它可以解释不…  相似文献   

6.
辩证法是研究运行规律的学说,这可说是对辩证法的一般规定,这种辩证法的一般规定只能在具体的辩证法形态之中,自19世纪辩证法形成体系以来,至今已有三种形态的辩证法,即黑格尔的唯心辩证法、由恩格斯发起并由后人构建的唯物辩证法、以及马克思的实践辩证法。马克思...  相似文献   

7.
“照辩证法办事”,是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灵魂”和精髓,也是他领导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的主题与特色。邓小平同志“尊重生活和历史的辩证法”,把唯物辩证法作为科学的方法论,以此来认识和改造当代现实社会,从而成功地推进了中国的现代化进程。邓小平对唯物辩证法的新贡献是多方面的,这里仅讨论其中的三个要点。一、恢复和确立唯物辩证法的权威理论和实践的统一是唯物辩证法的重要特征。因为以往的“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唯物辩证法不仅要科学地解释世界,…  相似文献   

8.
“从黑格尔逻辑学中把包含着黑格尔在这方面的真正发现的内核剥出来,使辩证方法摆脱它的唯心主义的外壳并把辩证方法在使它成为唯一正确的思想发展方式的简单形式上建立起来”,是马克思在哲学上的重大贡献之一。我们今天纪念马克思,必须深入地学习和研究马克思所创立的唯物辩证法,探索我国社会主义的辩证运动规律。以实践为基础的唯物辩证法马克思认为自己的哲学是“实践的唯物主义”。这里所说的“唯物主义”是指马克思的整个哲学体系,是包括辩证法在内的唯物主义。事实上,他在把实践的观点引入唯物主义认识论的  相似文献   

9.
柴婷婷 《学理论》2008,(10):74-76
传统人道主义哲学对人的提问方式,仍然是“人的本质是什么”,目的是追求人的理想的永恒的本质,并以抽象的一般本性为基本理论原则,去解释一切哲学问题和评价社会历史,这必然是一种抽象的人道主义。我们说马克思哲学不是这种抽象的人道主义,并不是说马克思不关心“人”,马克思同样以人为核心,在这个意义上,我们姑且称之为“新人道主义”,这种“新人道主义”的评价尺度与传统人道主义有着本质上的区别,即它是以生存为评价尺度的历史的人道主义。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意识形态批判的精神实质是要在批判中建构一套能够充分表达社会进步趋势以及人的平等、和谐、自由、全面发展的共同价值理念。批判与构建的对立统一构成了马克思意识形态批判的内在机制和理论特色。持守和弘扬这一批判精神,必须在理论上全面论证共同价值理念的本质特色与合法性根据,在实践上探索其形成的主要途径与具体建构中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学理论》2015,(22)
在哲学史中,关于辩证法的理解经历着不同的历史演进和变迁。黑格尔在传统"存在论"框架内,创立了完整形态的唯心主义辩证法。马克思批判并扬弃此种辩证法,从唯物论的前提出发,创立了唯物辩证法。之后,以列宁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者,继承并发展了唯物辩证法,从具体的时代状况出发,构建否定性辩证法。随着时代主题由革命与战争转变为和平与发展,改革开放之后,新时期中国的马克思主义者,转变了否定性辩证法的理解样式,开创肯定性辩证法,并产生巨大的时代反响。  相似文献   

12.
恩格斯晚年的辩证唯物论与唯物辩证法思想是"马恩对立论"最主要的抨击目标,部分西方学者在制造出对立的两种"唯物主义"(经济唯物主义与自然哲学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社会历史辩证法和自然辩证法)的基础上,制造出对立的两种哲学理论(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乃至思想体系(马克思主义和恩格斯主义),其背后的思想根源是由主客二分的认识论框架与主体性原则所导致的自然—社会二元思维,而这种思维方式是马克思极力批判的。实际上,马克思通过阐释人与自然的生产性互动揭示自然与社会的整体性,恩格斯则在更广泛意义上通过分析物质运动形态之间的辩证关系来证明这一结论,因此,两个人的思想从根本上来说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13.
米歇尔·亨利第一次将他的生命现象学运用于马克思关于“社会现实”的分析。亨利关于马克思的哲学思想是“一种新现象学的马克思主义”。在马克思的文本中,现象学最基本的原则“回到事物自身”被亨利解读为“回到个体现实性生命”,所有社会中显示的关系必须还原到个体生命。“社会总体性”还原到纯粹的“个体主体性”是理解马克思社会批判的有力工具。“彻底的主体性”概念是亨利新现象学的马克思主义的核心概念。马克思的“现实性”应该被理解为个体的主体实践。马克思看到了实践的原初本质:实践恰恰是一种努力的主观体验,简言之即劳动。马克思以“谱系学”开始进行社会批判,这是一种对各种社会结构下的主观现实性的描述方法。  相似文献   

14.
货币是马克思深刻理解市民社会本质的关键范畴。《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对货币的认识突破了哲学批判的单一视角,通过对国民经济学前提(私有财产)的批判,深刻指出了货币的劳动主体本质及其与私有财产的关系。在“货币”片断中,马克思以哲学批判为基础的政治经济学批判,深刻揭示了货币的媒介作用、颠倒力量、需要异化和量的规定性问题。《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货币思想的理论突破,是马克思转向政治经济学批判和方法论创新的具体应用,对理解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的理论发展逻辑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苏亚辉 《党政论坛》2011,(13):36-38
一、马克思市民社会的理论本质 市民社会这一概念的使用并非马克思独创,早在马克思以前就有很多政治家和思想家使用。马克思批判继承了这一概念并赋予其新的内涵。这一概念的发生和发展可以从以下两个阶段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6.
袁伟 《理论视野》2023,(10):5-10
资本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可或缺的要素。马克思对资本本质的认识大致经历了三个时期。在早期经济学哲学批判视域中,马克思将资本主要看作积累的劳动;在政治经济学批判深入发展时期,马克思在积累的劳动的基础上认识到了资本的社会关系本质;到了《资本论》及其手稿和晚年,马克思又认识到了资本是一个运动过程。马克思对资本本质认识的这一动态演进过程清晰地揭示了资本的本质和特征,有助于澄清当下有关资本的认识误区,为正确认识和把握资本的行为规律,从而为新时代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提供了理论指引和现实启示。  相似文献   

17.
以科学的名义对马克思主义的质疑总是伴随着科学进步不断再现,赖泽民先生的"人类历史科学原理"就力图借助耗散结构理论来否定马克思学说的科学性。以耗散结构理论为基础的"人类历史科学原理"对以辩证法为基础的马克思学说科学性的质疑事实上是以科学名义对辩证法的质疑。马克思学说就是大写的辩证法,辩证法是马克思学说的生成路径、存在方式、在场保证和发展根据。辩证法与耗散结构理论并不矛盾,二者本质上是一致的,科学化的马克思主义只能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组成部分而不能以之批判或取代马克思学说本身。  相似文献   

18.
刘怀玉 《理论探讨》2002,2(1):15-19
马克思历史观的实质并非所谓经济永恒决定人类社会发展历史过程的“经济决定论” ,而是关于现代性的经济必然王国支配性或不平衡性发展问题的社会历史辩证法。 2 0世纪西方马克思主义研究的一个基本成就是 ,它们先后从两个角度来揭示马克思关于经济与社会不平衡发展现象。一是“纯粹资本主义”的先验逻辑批判 ,另一个是“历史资本主义”的社会历史科学分析。它们都认为经济必然王国的支配性发展是现代社会的一种暂时现象 ,而非永恒的历史规律。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通过对劳动与资本的形而上学本质的揭示和批判展开了对现代社会的现象学思考.这一思想对我们今天认识现代社会本质以及走出一条属于人的发展道路具有重要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20.
黑格尔以理性自由主义扬弃了古典自由主义,揭示了市民社会的特殊性原则,并试图以“伦理国家”拯救市民社会的不公平危机,但最终被围困在自己的资产阶级唯心主义哲学体系内,无法找到解决不公平问题的现实出路。青年马克思超越了黑格尔的理性自由主义主张,批判其对社会公平认识的阶级局限性,深刻揭示了市民社会的阶级本质以及资产阶级国家机器的剥削本质,指出私有权社会不公平存在的始源性与绝对性。同时,青年马克思洞察无产阶级中蕴含的革命力量,指出以无产阶级革命实现自由人联合体中的“人的解放”才是解决不公平问题的终极出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