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杨妍 《理论导刊》2020,(1):88-94
晚清以来,中华民族面临着极为严重的生存危机,尝试构建现代意义上的民族国家是应对这一危机的理性选择。新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实现了社会国家化,相应的治理模式是全能型治理模式。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使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民社会"逐渐成长起来,并在一定程度上与国家相分离,相应地,其治理模式则是一种管控型治理模式。近年来,社会主义市民社会的不断成熟与全球化、后工业化的影响相叠加,中国社会面临的问题不断增多并且越来越复杂,使得社会治理问题愈益凸显,服务型治理模式成为有效应对治理问题的新模式。  相似文献   

2.
国家治理能力是制度的执行能力,是一种实践能力。运用实践理性的理论来分析和阐释国家治理能力,可以为国家治理能力的构建提供一个理论框架。"向善""有效""正当"构成实践理性的基本内容,治理目标、治理模式和治理方式也就构成国家治理能力的基本要素,国家治理能力的构建应当遵循这个逻辑。中国建设成就举世瞩目,不难发现,中国国家治理能力的形成和发展正是遵循了这个逻辑。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正确处理政府与市场、国家与社会的关系,以及依法治国和保障公民权利构成中国国家治理能力的基本逻辑。中国国家治理能力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通过发展、改革和法治的逻辑实现的。  相似文献   

3.
发展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是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一个伟大创造。中国在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中制度的形成、比较优势和需要完善的权力制约机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制度理论需要研究的组成部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比较优势是有利于解放和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有利于集中力量办大事、有利于务实有为的领导集体有序更替、有利于国家制定中长期发展规划。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进程中,要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比较优势,完善制度的短板,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形成一套行得通、真管用、有效率的制度体系。  相似文献   

4.
国家能力的集中体现就是一个国家的制度能力,中国叠加转型的社会发展际遇与现代化发展诉求迫切要求国家制度能力的提升。国家制度能力基于制度类型主要指制度构建能力、制度实施能力、制度更新能力、制度导向与选择能力等。国家制度能力提高既是现代国家成长的需要,又是当代中国社会的现实选择。制约国家制度能力提升包括利益结构、政府治理结构、政府组织及官僚体系、地方政府能力水平等因素,国家需要从转变治理理念、改变政府治理结构和治理模式、进行现代国家制度建设、提升执政党执政能力和水平等方面来夯实和提升国家制度能力。  相似文献   

5.
中国从传统国家管理(统治)模式向现代国家治理模式的转变,既具有现代化语境下国家治理的一般特征,又极具中国特色。从当前我国实际出发,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基本路径是:发挥市场作用,遵循市场规律;发挥法的作用,坚持依法治国;发挥财的作用,坚持依财控权;发挥党的作用,坚持"以党领政"。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擘划的全面深化改革的路线图和时间表是中国共产党着眼于推进中国现代化进程、完成现代国家建设的历史使命展开的.构建现代国家是中国现代化发展的内在要求和基本取向,现代化的治理是中国现代化新的更高的要求,也是中国现代国家治理模式所追求的理想形态.就中国现代化的实际发展阶段来看,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现实路径只能诉诸多元主体共治,在政府、市场、社会和公民之间良性互动中,最终呈现出一幅理想的现代国家治理图景.  相似文献   

7.
国家治理体系与国家政治安全之间具有深层关系。一方面,国家治理体系的现代化可以在根本上解决国家政治安全所遭遇的困境与难题;另一方面,国家政治安全又是推进和最终实现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的基础和前提。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视野下中国政治安全面临的挑战主要有:国家治理的功能类型及能力方面与现代社会需求存在一定程度的不适应;国家治理在民主与科学方面还难以充分满足社会发展及公众期待;国家治理过程及结果在公平系数和正义刻度上还与民众需求有一定距离。全面深化改革是维护国家政治安全的根本举措,要充分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的应有作用,促进国家治理体系服务的均衡化,推进国家治理体系走上法治化轨道。  相似文献   

8.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开创的当代中国国家治理,使社会主义国家治理处于新的历史方位,迈入新的发展阶段。当代中国国家治理既不同于中国的古代治理,也不同于西方国家的现代治理,而是具有显著的中国特色。在中国国家治理中,高度重视和运用了独创性的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形成胜于西方民主形式的独特优势。当代中国的国家治理,是一项崭新的事业和浩大的工程,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已经擘画了治国理政的宏图大略。  相似文献   

9.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之所以能够行得通、真管用、有效率,原因可能很多,但从制度机理的角度分析,主要在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具有明显的比较优势.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就是要加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集成,充分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为顺利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进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制度保证.然而,制度的生命力在于执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并不直接带来治理效能,只有借助制度改革和创新,将制度势能转化为制度性能,将制度优势转化为制度优性,进而实现将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的目标.于是,如何将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就成为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10.
<正>涵义江必新:国家治理体系,是党领导人民管理国家的制度体系,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和党的建设等各领域的体制、机制和法律法规安排,也就是一整套紧密相连、相互协调的国家制度。所谓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就是使国家治理体系制度化、科学化、规范化、程序化,使国家治理者善于运用法治思维和法律制度治理国家,从而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各方面的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国家的效能。推进  相似文献   

11.
法治是国家治理的最好形式,它贯穿于整个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进程。法治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的有效保障,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完善和运行、民主政治的发展、先进文化的前进、和谐社会的建设、生态文明的实现都需要法治。推进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就要推进法治中国建设,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不断开创依法治国新局面。  相似文献   

12.
现代国家治理思想是基于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提出来的,科学回答了"怎样治理社会主义社会这样的全新社会"这一重要问题。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核心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培育和弘扬核心价值观是其重要方面。现代国家治理思想是指导全面深化改革的科学理论,体现在国家治理的各方面:经济治理要活、政治治理要稳、文化治理要正、社会治理要善、生态治理要美、党的治理要正。  相似文献   

13.
按照市场经济制度的层次性安排,通过实现社会主义制度的创新,建设新型市场经济体制的现代社会主义.是中国经济转型目标的具体化,也是中国特色的经济转型模式实践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4.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必须以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为基础,离开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就会变成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国家治理体系是指按照一定的治理理念确立起来、使国家能够顺利运行的体制机制。国家治理能力是国家统筹各个领域治理主体、处理各种主体关系,实现经济社会发展进步的水平与质量。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就是要到2020年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上取得决定性成果,形成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使各方面的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  相似文献   

15.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就是要"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本文首先对这个重大历史命题提出的历史背景进行了分析。然后,对国家治理的内涵从基本政治制度、价值体系、治理体系、治理能力等四个方面进行了阐释,提出了中国国家治理现代化之路是一个顶层设计与泥泞前行相结合的过程。同时,对国家治理现代化所面临的一些重大挑战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包括多重转型叠加导致政策问题识别困难,目标模式多元导致改革路径曲折,以及现实与理论脱节导致现代治理难以推行。最后,对公共管理学界的同行如何参与国家治理现代化研究提出了期望。  相似文献   

16.
邓小平国家治理思想内涵丰富,重点回答了由谁治理和怎样治理两大基本问题,有力地推进了当代中国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历史进程。在国家治理的主体向度上,他强调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实行党政职能分开,调动地方、企业和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在国家治理的方式向度上,他强调不搞运动,加强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依靠制度治理国家。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邓小平的国家治理思想对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仍具有重要的价值和启示:党的领导是实施有效国家治理的根本保证;发挥各治理主体的作用是现代国家治理的重要标志;克服"运动式治理"是建立现代国家治理的前提;民主和法制是现代国家治理的主要手段。  相似文献   

17.
公共理性视域中的我国现代国家的构建,关键取决于现代服务犁执政党的构建.而执政党"全能主义"治国模式是我国通过建设服务型执政党实现现代国家的最大障碍.构建现代服务型执政党,必须正确处理党与人大、政府、司法机关和人民群众的关系,积极培育公共精神和公民能力.在以服务型执政党的建设推进现代国家建构的过程中,构建现代服务型的地方党组织是地方治理现代化,即走向现代公共治理的当务之急.公共理性视域中的现代服务型执政党建设与我国现代国家的构建是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  相似文献   

18.
依法治国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这是我党在总结长期的社会主义建设历史经验的基础上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正如江泽民同志指出的 :“依法治国是社会进步、社会文明的一个重要标志 ,是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必然要求 ;一个比较成熟的市场经济 ,必然要求并具有比较完备的法制。”这段话表明 ,只有实行法治 ,才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才能真正建立一个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行依法治国是中国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首先 ,依法治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  相似文献   

19.
《学理论》2015,(34)
国家治理现代化与治理结构性因素和治理构建的策略选择具有密切关联,不同治理研究范式对国家治理现代化的理解及相应的策略选择大相径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国家治理现代化首先需要坚持和捍卫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其中尤其需要对马克思主义国家理论的治理研究范式进行理解和创新。在此基础上,通过不断促使国家、市场和社会制度的重构,从而形成以政党为中心的国家、市场、社会共同构成的多中心公共治理体系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国家治理现代化模式。  相似文献   

20.
赵中源  黄罡  邹宏如 《政治学研究》2022,(1):106-116+159
中国特色国家治理现代化,是基于当前社会生产发展水平及社会主要矛盾新变化,以治理体系现代化为根基、以治理能力现代化为驱动力,以促进“党”、“国家”与“社会”的有机互动和融合为依托,以提升国家治理效能为旨归的国家治理理论与实践新创造。中国特色国家治理现代化在国家治理理性生成的历史脉络中开辟了新路向,形成了以党的核心领导为根本前提,以“人民中心”为治理取向、以“一核多维”为治理框架、以“问题导向”为治理策略的社会主义国家主导治理的实践形态,它强调自我审视的制度理性意识、自我完善的制度革新能力,以及多样化社会引导机制的培育和完善,继而在治理实践中形成充分的博弈空间,以促成国家治理的共同现实目标与价值目标的达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