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我是一名普通职工,今年46岁,对下面几位思想政治工作者的深刻印象使我撰写此文。 1965年,我母亲因病去世了。按当时风俗土葬,棺材最少得120元,而我刚中学毕业做小工,身上只有两元钱。母亲去世已三天了,我还是一点法儿也没有。晚上,公社社长王永正找了我去,一见面就发火:“要不是街道反映,我们得背黑锅。你有两个母亲,生母死了,另一个还在,就是党。出了这么大事,为什么不找组织?  相似文献   

2.
中共四川省委书记周永康不久前在四川省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会议上,就推进党风廉政建设与全省各地、市、州和厅以上干部约法五章。他说,如果发现有人以他的名义或者以他的家属、子女、亲戚等的名义,找各级组织和各位领导同志办事的,希望都予以拒绝。情节可疑的,请报省委办公厅或省纪委。周永康说,我们各级领导干部都是人民的勤务员,要廉洁从政,勤政为民,要从五个方面从严要求自己,真正做到清正廉洁:一是在对待钱物上,要不贪不占。各级领导同志都要把金钱这个身外之物看得淡一些,非正常收入不能要,不义之财千万不可取。二是在对待权力上,决不以…  相似文献   

3.
医疗改革校正医患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瞭望》1999,(3)
仅仅在两个月前,记者还亲身经历了一次医院“宰”人事件。当时,记者因外科方面的疾患去离家不到一华里的某医院就诊,听过主诉,又很随意地看了看患部,接诊的那位副主任医生就说:住院吧!并为了让你住院,她不给开假条,不给开药,说:“你要不就别来看,你既然来看,...  相似文献   

4.
对人和事,有争议不怕,就怕因有争议而“搁一搁”。这一搁,有时就经年累月,甚至于此人此事也许就此落入“阴山背后”,永不叙议了。人总是在克服缺点中成长的;事总是在矛盾转化中解决的。这就是说,人和事既然存在着矛盾,要不争议也就不可能。即以人而言,如果从“金无足赤,人无完人”的观点说,那末,没有争议的  相似文献   

5.
近期,在北京一家知名报纸上,展开了一场有关《工会法》是"软"还是"硬"的讨论。一方说:"《工会法》是'软法',要不为什么一些企业解散工会组织,工人们都没有一  相似文献   

6.
A组好心的我:在火车站、在汽车站、在一些十字路口,总看见一些外地人走错地方上错车,我就会非常诚心的跟他们说:师傅,你错了,要不你跟我来吧,我带你走一程,指点你乘哪路车才是对的。每每这时,我得  相似文献   

7.
华国锋决心对"四人帮"采取行动第一个找李先念商量《人民日报》2009年6月25日刊登李小林回忆父亲李先念的文章说,毛主席逝世后,华国锋决心对"四人帮"采取行动,第一个就找我爸爸商量。30多年来我一直在想,为什么华国锋不找别人,独独  相似文献   

8.
狄马 《各界》2009,(12)
前几天回老家陕北玩,返程的时候遇到了麻烦,帮我买票的朋友报告说,从榆林到西安的火车票半个月前就卖完了,要走的话只能找票贩子.我问,票贩子要加多少钱?他说,每张加30元.我说,那就找票贩子买两张吧!于是朋友通过电话和票贩子约好了时间见面.  相似文献   

9.
我这个科班出身的京剧演员参加拍电视剧,是破天荒头一遭。记得一开始,林汝为导演找我面谈,我一个劲儿地推托,总是说:“不成,不成啊!您还是找别人吧!”没想到林导演还真有拧劲儿,说什么“我要找北京味儿浓的演员,你就象韵梅”。实在拗不过,我只好答应:“试试看吧。” 能够到电视荧屏上向千千万万观众显一显身  相似文献   

10.
中国和德国大学的区别,给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专业的选择。在国内,高考一锤定终身,因此,填报大学志愿,是让每个家庭最头痛的事。一个十七八岁的孩子,怎么知道将来应该做什么,什么适合自己,什么是自己的兴趣所在?大部分人只好按照家长的意愿,要不就是找一个看起来有前途的专业。像我还好,很多亲属都是医生,从小我对医学和生物等就感兴趣,所以想当然的报了医科,还算让自己满意。可我的同学,有的只是家里认为学医有前途、让人尊敬,  相似文献   

11.
当今中国,确实有一部分人富起来了。要不,高档酒楼那近似“天价”的宴席怎么会不愁无人享用,精品屋那上千元一双鞋、上万元一件衣怎么能照样有人问津;要不,一条西施犬怎么可能以38万元成交;要不,怎么会有“一万元贫困户、十万元刚起步”这样的民谣;要不…… 老百姓生活富裕,这是一个国家文明祥和、繁荣昌盛的标志。老百姓敢于冒富,能够理直气壮、毫无  相似文献   

12.
兔王的耳朵     
兔王总觉得自己这个大王当得没人家的大王神气。瞧虎王、狮王、狼王……兔王决定改变自己的形象,当个名符其实的大王。兔王把几位善谋的大臣召来,给他出主意。"是不是生理上的关系?我建议大王找位医生看看。"一位大臣说。兔王的山寨离医院很近,可他足足走了两个月才走到。他一听到风吹草动就要停下来,心惊胆战地判断着身边有无潜伏的危机。兔王的耳朵  相似文献   

13.
靠山作窟     
为了盗名和图谋私利,拚命找靠山作窟的人,从来就有,说怪也不怪。自从我国实行对外开放、对内搞活经济的政策以来,竟有人找外商做靠山了。而这些人,也正是败坏党纪国法的人。  相似文献   

14.
止于至善     
最近遇到这样一件事:某职工到当地房地产交易中心办理住房产权转让手续。拿到表格准备填写时,发现身上没带笔。于是就到处找笔,怎奈偌大一个豪华交易大厅竟找不到一支钢笔。这时他看见一间办公室里有人用钢笔写字,便想借来用一下。不料那人说笔不惜,可以给你代办,收费200元。这位职工急忙退出,只好跑到街上买了一支钢笔。他  相似文献   

15.
王乾荣 《民主》2005,(11):46-46
谁敢说自己“认识大部分汉字”?我相信,凡正常人都不敢出此狂言,而如果他是一个文字学家,就更不会说出这样没边没沿的大话。近日在媒体上看到一位大富翁的征婚广告,便说他要找的对象,除了年轻漂亮等条件之外,还要“认识大部分汉字”云。  相似文献   

16.
参加工作了,我找领导分房,想娶回我那心爱的新娘,领导说:单位没房!等有了房我们再商t。房改的时候,我找领导买房。那时的房价低哟!几千元钱,就能买上一套不错的住房—谁愿意相让?领导说:等以后单位盖房。工作了二十年,后来单位盖房,口袋里有了一点积蓄.我总算看到了希望  相似文献   

17.
荆延春 《学理论》2009,(9):196-196
人们都喜欢把成功与机遇联系在一起。笔者认为新闻采写也有个机遇问题。从某种意义上讲,记者在找新闻,而新闻却不找记者,这是一对矛盾。有人在东奔西走寻找新闻何其苦,而有的新闻却不找自来,就发生在身边,这就是机遇。那么,如何把机遇变成新闻呢?有道是机遇来临,谁抓住了机遇,谁就获得了成功。反之,机遇出现,视而不见,必将一事无成。况且还有“机遇往往都是给那些有准备的人准备的”一说。  相似文献   

18.
作文教学的指导,要不拘泥于教材,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并感受生活的重要性,同时有步骤地指导日记与片断的练习,写作也就自然变成了一种轻松的、充满乐趣的练笔活动.  相似文献   

19.
灵性     
刘波 《党政论坛》2009,(8):56-56
人生是斜坡,中间站不住,要不滑下去,要不攀上来。 每人心中都有一只老虎,就是欲望。具有伟大德行的人,不过是把它看守住,不任其跑出来作乱罢了。  相似文献   

20.
心贴心     
我当放炮组长六年了。六年来,在组长岗位上吃遍了其中的酸、甜、苦、辣。我们放炮组是工资奖金承包单位,干得多、没事故,拿钱就多,干得少、干不好,没钱。初上岗那阵子,我心想:当头头就要有个头头样儿。拿住人,让谁咋办,谁就得咋办。要不,没威信咋行?于是,我便自巳规定:一、工作上一是一、二是二、不和工人说废话,二、执行制度一刀切。上任没几天,工友小耿在井下打盹,我狠狠收拾了他一顿。工人们说我哑巴蚊子——厉害。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