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经济未来增长的新引擎在哪里?2010年中国经济政策和工作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落槌定音”,以放开中小城市与城镇户籍为突破口的“城市化”被提到重要位置。但是,城镇化想成为中国未来经济的新引擎,仅有户籍制度的改革是不够的,还必须要有相应的土地制度改革。  相似文献   

2.
《学理论》2015,(10)
城镇化是指农村人口不断向城镇转移,第二、三产业不断向城镇聚集,从而使城镇数量增加、规模扩大的一种过程。而新型城镇化是以城乡统筹、城乡一体、产城互动、节约集约、生态宜居、和谐发展为基本特征的城镇化。城镇化未来将成为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载体,更是撬动内需的最大潜力所在。我国中小城市数量巨大,已经成为提升我国城镇化建设质量和促进我国城镇化健康发展的关键,在城乡一体化进程中居于十分重要的地位。本文从分析我国中小城市城镇化建设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入手,运用系统哲学的理论原理分析解决在中小城市新型城镇化建设过程中遇到的困境,在提高新型城镇化建设质量方面做出的积极尝试。  相似文献   

3.
城镇化道路与新农村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谢扬 《求知》2006,(5):12-13
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要“在着重发展小城镇的同时,积极发展中小城市,完善区域性中心城市功能,发挥大城市的辐射带动作和.提高各类城市的规划、建设和综合管理水平,走一条符合我国国情,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城镇化道路。”“十五”时期的实践表明,这条城镇化道路是正确的,是符合我国国情的。  相似文献   

4.
在以权力为驱动力、以土地财政为核心、以房地产为载体的城镇化动力机制的作用下,中国在30年内走完了发达国家上百年走过的城市化路程,实现了城镇化跨越式发展。然而,政府主导下的城镇化所导致的结构失衡和资源透支,使我国城镇化面临后继乏力的困境,暴露出现行城镇化动力机制的内在缺陷。因此,要实现我国城镇化的可持续发展,必须重构城镇化动力机制,突破现有制度瓶颈,加快从"速效机制"向"长效机制"的转换。  相似文献   

5.
《学理论》2015,(22)
城镇化或是城镇化率是衡量一个国家发展水平的主要标准之一,也是所有国家社会发展的目标。在我国,幅员辽阔、地区间长期发展不均衡、总体经济水平低、人才分布不均是制约城镇化发展的主要因素,同时,城镇化率低导致各种社会问题频发。2014年,国务院发布了《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在这份文件中,明确提出了我国最终要形成"三横两纵"的城镇化战略格局,重点要发展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努力拉近大中小城市之间的经济发展水平。要形成这一新格局,人才是关键。大学毕业生作为一股重要的社会推动力量,其就业选择对于城镇化的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城镇化主要是农业人口向城镇地区集中和农业地区转变为城镇地区的过程。这一过程要求把城乡尽快纳入一个统一的市场经济架构内,对于过去造成城乡人为对立和隔离的户籍管理制度、就业和社会保障制度,以及落后于经济发展和城镇化进程的城乡土地使用制度和城镇管理体制要加快制度创新的步伐,各项改革配套进行,统筹兼顾,整体推进。  相似文献   

7.
周丽萍 《团结》2013,(6):40-42
城镇化是世界各国在实现工业化、现化化过程中必然经历的社会变迁。城镇化过程的重要表现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农村人口在空间上的转换;二是非农产业向城镇聚集;三是农业劳动力向非农业劳动力转移。世界各国城镇化模式,大致可以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超大城市(日本)和中心城市辐射型(韩国)为主的集中式城镇化模式;另一种是以中小城镇主导型(德国)为主的分散式城镇化模式。  相似文献   

8.
葛俊忠 《学理论》2014,(7):19-20
城镇化是我国实现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十八大以来,城镇化建设已经成为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手段。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完善城镇化健康发展体制机制的总体要求。2012年,辽宁城镇化率位于全国第二位,但在城镇化质量、投融资渠道以及户籍、土地制度等方面存在一定问题。应结合辽宁实际,科学规划城镇化发展战略,加快户籍、土地制度改革,拓宽融资渠道,夯实产业基础,为辽宁城镇化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9.
城镇化作为实现中国梦的一项历史任务,在许多场合甚至被赋予了重要的政策意义。然而,究竟什么是城镇化,人们的理解却不尽相同。有人将城镇化理解为城镇数量的增加及其规模的扩张,即空间城镇化;有人将城镇化理解成农民进城,即人口空间转移的城镇化;还有人将城镇化理解为空间载体和社会人口的双重城镇化,即空间与人口叠加的城镇化,等等。  相似文献   

10.
俞淼 《理论导刊》2023,(2):58-64
乡村振兴和新型城镇化是优势互补、互促共生的命运共同体,两者深度融合既是实现我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客观要求,又是破解当前我国城乡发展不平衡和乡村发展不充分难题的治本之策,也是加快城乡资源要素双向自由流动的现实需要。乡村要实现全面振兴,离不开新型城镇化优质要素的带动,以解决乡村劳动力素质整体偏低、土地利用率不高以及资金缺乏等难题;新型城镇化要实现高质量发展,同样离不开乡村振兴释放的人口红利、土地红利和资本红利的坚实支撑。新时代乡村振兴和新型城镇化深度融合,需要以现代产业体系引领城乡“统筹联动式”发展,以生态文明建设力促城乡“绿色可持续”发展,以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赋能城乡“协同高质量”发展,以体制机制改革创新推动城乡“包容一体化”发展。  相似文献   

11.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镇化取得了巨大成就,但也存在许多不足,理性分析和厘清城镇化及其相关问题,对城镇化持续、稳定和健康发展,以及城乡居民共享城镇化的成果具有积极意义。积极探析城镇化路径如下: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改革户籍和土地制度;完善市场经济体制。  相似文献   

12.
姚瑶 《学理论》2014,(26):80-81
在城镇化进程中,作为全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先行者,珠三角、长三角及京津冀这三大城市群一直发挥着领头和示范作用。经过三十多年的探索和实践,三大巨型城市群的发展日渐成熟,在一定意义上,能够代表我国区域各级城镇发展的最高水平。因此,以三大城市群内的小城镇为研究对象,比较分析三大发达地区已经形成多元化城镇群共同推动城镇化的格局,借鉴三大城市群小城镇城镇化发展的经验教训,对促进中小城市小城镇更好更快的发展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在我国城镇化持续发展阶段,农用土地不断被征用引发一系列的经济社会问题,客观上产生了国家经济建设与居民安居乐业之间的博弈,要从制度上分析如何通过市场配置有限的土地资源,严格规范土地管理,积极开展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加快农业现代化,促进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与安全稳定.  相似文献   

14.
中国城镇化建设重点是要解决农村土地非农化问题,当前则需要重点解决土地征收中收益的合理分配问题,需要对土地制度进行重大改革。中国应建立真正的土地市场,让广大农民获得真正的增长财富的基础,马克思级差地租的形成及分配也揭示着城镇化进程中地价收益分享的可能性。研究出让地价格与土地收益的关系,实现土地收益由"补偿"向"分享"转变是土地收益均衡化及城镇化可持续进行的重要路径。  相似文献   

15.
《行政论坛》2013,(6):88-92
城镇化是人口城镇化与土地城镇化有机组合而成的,其中人口城镇化是核心和目的。内涵式城镇化的推进应该紧紧围绕人口城镇化这一目的,通过土地城镇化为实现人口城镇化提供相应的基础设施等物质条件。但是现实的情况是土地城镇化发展速度过快,而人口城镇化则被忽视,其发展速度远远滞后于土地城镇化,因而两者之间产生了不协调、相分离的趋势。要努力推动内涵式城镇化发展,就要协调好人口城镇化与土地城镇化,促使失地农民向市民身份转化的完成。农民凭借土地可以实现对于生产要素的转换,以此完成生产方式的转变,从而确立工业化的物质资料生产方式,最终促使失地农民真正地融入市民社会的生活,实现城镇化内涵式发展的目标。  相似文献   

16.
当前,城镇化建设总体水平还不高,对农民百姓而言,丢失土地,入城住下,如何解决就业和后顾之忧都是关键的问题。要让农民成为市民就必须真正做到:有工做、有学上、有保障;让农民想住下、能住下、住得下、往得安心和舒心。为此,如何建设和发展适宜农民生活的城镇才是当前城镇化建设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王达 《学理论》2014,(20):81-82
从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中关于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的规定出发,提出新型城镇化是人的城镇化,在这一过程中主要受到户籍制度与土地制度的限制,为保护农民利益,应当重构农村土地流转制度。"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根据《决定》要求,应当明确农村土地权利主体,建立多元的保障机制,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完善土地流转二级市场等制度,充分保障农地所有人的合法权益,享受改革带来的红利。  相似文献   

18.
新型城镇化是现代化建设的必由之路,基层城镇化改革是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我国城镇化发展的重要逻辑创新路径。2016年山东省提出"要围绕农民工融入城镇,培育新生中小城市和建设新型城市"的城镇化发展要求,且省城镇化工作领导小组召开第四次全体会议讨论通过了《关于设立新的中小城市的试点方案》,提出要培育新生中小城市。B镇是山东省新生小城市的重要试点镇之一,本文结合该镇新生小城市创举,介绍其推进城镇化发展措施经验,阐述新生小城市发展成果,并指出新生小城市发展存在的问题,提出提升生产要素利用率、加大资金支持力度、改善人居环境等优化措施。  相似文献   

19.
当前中国的城镇化进程中存在很多问题,需要深入研究和解决。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对策如下:改革规划管理制度和土地管理制度,形成促进城镇化的体制和政策环境;改革投融资制度,建立多元化的投融资体制;改革户籍管理制度,提高城镇化水平;推动城乡产业化,增强城镇建设的经济基础;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强生态环境建设,走可持续的城镇化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20.
农民工融入城镇是当前城镇化发展的重点核心问题。四川农民工融入城镇的发展进程不仅带有自身特色,同时也包含了全国的共性。本文从户籍制度、土地制度、社会保障制度、教育制度和就业制度出发,对阻碍四川农民工融入城镇的制度障碍进行分析解读,充分借鉴了成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有益经验,在提出四川农民工融入城镇的相关政策建议的同时,也为全国城镇化发展提供研究和决策的相关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