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以创新开发民族文化资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化资源开发是民族地区发展文化产业,促进经济、文化发展的重要途径。而民族地区文化资源开发率不高,文化资源优势尚未完全转化为文化产业优势,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文化资源开发工作缺乏创新。因此,必须以创新为民族文化资源开发的内核,对民族文化资源开发的观念、内容、形式进行创新,树立开发的利用观、持续观、科学观,增加开发的文化元素、民族要素、时代因素,实现开发的产业化、科技化、社会化。  相似文献   

2.
多I萍 《学理论》2012,(3):131-132
在现代化背景下,民族地区学校教育与民族文化关系问题面临诸多困境。学校教育在民族地区的一个重要任务在于如何防止现代化的负面效应,并积极地从民族文化的保护与传承方面,解决民族成员的心理不适与精神困惑。这就要求学校教育既要传授普世性知识,又要兼顾到地方性知识,但目前实施效果并不理想。民族文化需要被重新认识,重新理解。  相似文献   

3.
发展民族文化产业对于加强少数民族地区文化建设十分重要。打造民族文化产业这一核心竞争力,必须抓住机遇,转变观念,明确任务,制定出具体方针政策:重视培养科技和管理人才,培育壮大民族文化产业队伍;充分利用广泛厚重的民族文化资源,把文化产业与旅游业相结合,形成文化产业的雄厚根基,借鉴外省市的成功经验,把民族文化产业做大做强,从而促进少数民族地区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4.
云南民族文化产业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云南经济社会发展极不平衡,民族文化资源各异,因此云南民族文化产业化的发展必须根据各地区的实际走独特的发展之路。云南民族文化产业化可向两大方向发展:对于经济、文化较为发达的大、中城市,应以发展城市文化产业为主;对于拥有独特的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的民族地区,应优化民族文化资源配置,培育民族区域文化产业化体系。各级政府在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化方面,要充分发挥宏观管理和指导作用,一是加强领导,制定规划,把发展文化产业纳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整体规划之中。二是确定主导性文化产业,带动相关文化产业发展,形成民族文化产业链。三是推进投融资机制创新,拓宽资金融通渠道。四是深化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相似文献   

5.
陕西省民族传统体育资源呈现出外显区域性和内显差异性相结合的特点,在内容、手段、方法、发展规律等方面有着鲜明的文化特征;陕西省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和高校校园体育文化之间有着复杂微妙的关系,共同的文化特点使得校园体育文化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之间有着必然的联系,在高校开展民族传统体育,使两种文化交融、互补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6.
在西部大开发中,在开发西部民族文化资源以服务于西部社会经济发展的同时,还需重视保护西部民族文化资源,强化民族文化资源的保护意识。保护民族文化资源与经济开发并不对立,相反,能更好地促进西部社会的协调发展。保护西部的民族文化资源,是保持西部特色的必然要求,是对纯粹经济主义的一种抗拒,是表明在全球化条件下对传统文化的一种理性自觉。  相似文献   

7.
作为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开拓者,邓小平同志一贯高度重视民族文化的建设与发展。在具体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中,邓小平积极探索民族文化的发展道路,为中国民族文化的建设与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一是通过拨乱反正,恢复和发展毛泽东时代民族文化的基本方针;二是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提高全民族文化综合素质;三是大力开展对外文化交流,吸收世界各民族有益文化成果。  相似文献   

8.
新课程的实施,研究性学习的逐步推进,对学校图书馆建设提出了挑战,对学校图书管理人员的文化素质、课程资源建设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校图书管理人员要紧抓机遇,帮助学校调整藏书结构,改善图书构成,建设适应信息时代的现代媒体图书馆,发挥图书文化的吸引力,用好图书资源,为新课改提供智力支撑.  相似文献   

9.
在当前全球化浪潮的冲击下,云南民族文化建设挑战与机遇并存,我们要充分利用全球化所带来的机遇,与国际社会广泛进行文化交流与对话来促进云南民族文化建设.在云南民族文化建设中,我们要防止两种倾向一是任意以一种强势文化来改造民族文化,这只能导致民族文化特征的丧失和消亡;二是片面强调民族文化的"特殊性",而拒绝吸纳外来文化的有益养料,这将导致民族文化走向倒退与衰落.云南民族文化建设既要冲出民族和地区的界限,从国内外别的民族文化中吸取新鲜的养料,又要保持自己独特的个性.  相似文献   

10.
任何文化形态的创造都不能够脱离民族根基,文化品牌的内涵也必然具有一定的民族性。民族文化品牌的建设对提升国家核心竞争力和增强民族凝聚力具有重要的影响:有助于加强民族文化自觉;有助于形成民族文化认同;有利于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因此,要发挥民族文化品牌建设对增强民族凝聚力的影响作用,就必须从战略的高度上重视和强化我国民族文化品牌的建设;在品牌创建过程中着力把传统与创新结合起来,丰富和强化民族文化品牌的精神内涵;同时要进一步扩大我国民族文化品牌的对外传播力和影响力,让品牌的力量能够更广泛地影响世界。  相似文献   

11.
孙志娟 《学理论》2014,(20):146-147
云南省是一个经济发展较为落后的边疆省份,其民族文化建设和发展不能够照搬我国其他发达省份的模式,而应该从云南省民族文化发展的实际情况出发,构建具有特色的文化产业体系。从实际情况看来,云南是一个具有丰富民族文化资源的省份,而这也是民族文化建设必须利用好的优势资源。对云南省民族文化进行开发和保护,把丰富的民族文化转变成为产业优势,从而逐渐形成拥有一定影响力的文化产业,在保护民族文化的同时推动云南省社会经济发展,这是现阶段云南文化建设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2.
《学理论》2015,(26)
少数民族地区民族传统文化资源丰富,思想政治理论课可以充分利用民族文化资源,在思想政治课的课堂内导入新课、内容讲授、课后巩固等各环节对学生进行民族传统文化教育;同时可以开辟思想政治课第二课堂,利用其他课程、专题讲座、大众传媒、校园文化、节日习俗等校园内外的生活实践,充分利用民族地区传统文化资源,以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3.
民族中学汉语文教学水平一直比较薄弱,究其原因主要是没有结合民族中学学生的实际情况来教学。要提高民族中学汉语文教学水平,首先应有一本民族中学学生特色的汉语文教材;其次处理好民族学生的文化双重身份间的关系,同时要积极开展好双语教学方法来提高汉语水平。  相似文献   

14.
郑淑荣  谭春生 《学理论》2013,(16):35-36
文化是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是综合实力竞争的重要因素,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提升民族地区文化核心竞争力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充分调动各方面力量,优化配置各种文化资源,切实加强和改进党对文化工作的领导,建立科学合理的政策体系,促进民族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相似文献   

15.
论民族的两种基本类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民族国家造就的国家民族出现以后,人类的民族就分为了政治民族与文化民族两个基本的类型.客观存在的两种民族类型反映在认识中,就形成政治民族的概念和文化民族的概念.民族概念以及有关民族与民族关系的既定认识和政策,反过来又深刻地影响着现实中的民族和民族关系.因此,在对待民族的问题上,既需要客观地把握现实的民族现象,也需要恰当地使用民族概念去认识和分析民族现象及民族问题.  相似文献   

16.
胡刚  黄树玲 《学理论》2015,(2):119-121
文化动员方式是影响文化动员的关键。在不同历史时期,文化动员方式呈现出不同的形态。在新的历史时期,随着民族文化动员目标、任务的转变,贵州民族文化动员方式也呈现出新的面貌。主要有:宣传动员;媒介动员;参与动员;激励动员。  相似文献   

17.
民族精神的形成离不开长期的历史发展,它是一个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积淀,体现了一个民族的精神追求,是一个民族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也是我们的灵魂和核心。文化自信是一个民族对自己文化的充分肯定和积极践行。坚定文化自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离不开民族精神,只有深刻理解本民族的精神特质才能坚定文化自信,走文化自信的道路,把我国建成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从新时代文化自信与民族精神的契合性角度入手探讨坚定文化自信具有深刻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民族地区公共文化服务创新,不但是满足民族地区公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方面,而且也是社会和谐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此,公共文化服务在理念上要遵循人本、公平、责任和效率的原则;在模式选择上要实行公共与市场相结合的机制;同时要扩大公众文化偏好的选择权,作为提高公众满意度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学理论》2016,(9)
当前辽宁省民族地区基础教育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但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在专题调研的基础上,对辽宁省民族地区基础教育中的经费问题、师资问题、双语教学问题及民族文化传承问题进行探讨,并提出解决的路径与对策如下:多管齐下,保证教育经费的投入;健全机制,保证教师的数量和质量;完善课程设置,加强民族语文教材建设;规范制度,注重民族文化传承,突出民族团结教育。  相似文献   

20.
微传播时代,民族文化传播突破了区域传播的时空局限,打破了跨文化传播认知障碍,微媒体展示出民族文化遗产传承、洞悉受众需求、凝结共识、情感沟通与陪伴,完善环境认知与监测的功能。就湘西地区民族文化与微传播现状来看,存在微传播内容的泛娱乐化削弱了民族文化内涵的厚重性,微传播多元价值的呈现消解了民族文化核心价值的凝聚性,微文化碎片式的传播与解读不利于民族形象系统构建等困境。在传播对策上,采取见"微"知著,以"微"切口凝练民族核心价值;造"微"入妙,以"微"路径收获共情体验;"微"言大义,以受众个体"微"视角丰富民族文化传播多样态;研精究"微""微"平台与教育联手推动民族文化内涵的"传与专",实现微传播背景下湘西地区民族文化的有效传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