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使用价值理论是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的基础理论。针对这一问题,当代国外学界存在三种代表性观点或批判:一是认为使用价值反映的是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完全不属于政治经济学的研究范围;二是认为使用价值在本质上是马克思根据抽象人的需要而设定的一种形而上学,是一种人类中心主义的功利逻辑,根本解释不了原始社会的象征交换;三是认为马克思赋予了使用价值至高无上的历史地位,将其视为人类解放的最终依据。文章在逐一回应这些问题的基础上,从根本上诠释了马克思使用价值理论的科学内涵及其哲学意义。  相似文献   

2.
生产资料所有制是指人们在生产资料所有、占有、支配和使用等方面所结成的经济关系,它是生产关系的基础,不同的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决定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及其相互关系,从而进一步决定交换关系和产品分配关系。生产资料所有制对分配和交换具有决定作用是马克思主义经济思想中的一个重要命题,他们的著作中对此问题进行了很多的论述。正确理解生产资料所有制对分配和交换的决定作用具有重大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3.
吴迪 《学理论》2009,(24):95-96
生产资料所有制是指人们在生产资料所有、占有、支配和使用等方面所结成的经济关系,它是生产关系的基础,不同的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决定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及其相互关系,从而进一步决定交换关系和产品分配关系。生产资料所有制对分配和交换具有决定作用是马克思主义经济思想中的一个重要命题,他们的著作中对此问题进行了很多的论述。正确理解生产资料所有制对分配和交换的决定作用具有重大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4.
田文婷 《学理论》2012,(8):63-64
将布劳的结构交换论与功利主义交换论和霍曼斯的行为主义交换论进行比较,从理论基础及目标、社会交换的概念、交换的启动机制、交换义务与互惠规范、公共规范、权力分化与冲突这五个方面来详细叙述《社会生活中的交换与权力》一书中的交换论思想可以看出:尽管面劳的理论存在不足,但其理论贡献是值得关注的。  相似文献   

5.
政治象征作为新制度主义政治学的核心主题之一,其复兴在近30年中可谓缓滞。在当前政治理论和实践皆已巨变的背景下铺设一条象征政治学的新理路,需要对政治象征的学术史作重新梳理和反思。人类学通过分析象征在社会结构和政治过程中的具体作用,逐渐将权力当作政治象征研究的主要方向;早期政治科学的奠基者基于对政治象征与性情和情境这两类因素之间关系的界定,为政治象征研究筑造了相对独立的心理学基础;后行为主义政治学时期的研究者则以行政系统中的象征作用和象征意义的生成模式为重点,初步构建起体系性的政治象征分析框架。基于这些文献梳理工作,本文构建了一条象征政治学理路,以为拓展和深化政治实践范畴中的国家建设、政府治理和政治文化等核心问题的研究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对资本主义财富分配非正义的前提批判是对前资本主义交换的批判,它体现在三个方面。其一,对可交换劳动能力的批判。劳动能力与劳动客观条件的分离使劳动者具有"自为性"和"为他性",是劳动与财富分离的首要条件。其二,对货币内在矛盾及其所有者"致富欲"的批判。货币通约一切使用价值的"质"与现实中始终是一定"量"之间的矛盾,表现为货币所有者的"致富欲",是财富增殖的根本动力。其三,对货币与劳动能力交换的批判。货币与劳动能力交换是劳动与财富分离的重要途径,也使象征资本主义正义的所有权、自由与平等走向自身反面。马克思基于历史与逻辑的双重视角,从前资本主义的交换中揭示了资本主义财富分配非正义的必然性。  相似文献   

7.
《学理论》2015,(30)
多丽丝·莱辛的短篇小说《草原日出》和姜戎的《狼图腾》中相似生态主义意识在当今世界文坛得到广泛关注。两部小说中诸多的叙事象征以生态主义为核心,语言极富张力,充分体现了草原文学的永恒魅力。本文旨在以生态主义叙事象征为切入点,解析生态主仆象征,生态他者象征和生态主体象征,对这两部小说进行对比研究。  相似文献   

8.
牛云芳 《学理论》2009,(14):56-57
让·鲍德里亚(Jean Baudrillard,1929.7—2007.3),“一个在后来反对符号统治但又用符号进行写作的人。”其早期符号消费理论作为西方马克思主义思想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深化和扩展了马克思消费思想,同时为现代人更深刻地了解消费活动提供了新的视角。从理论源起来说,每种理论都有它出现的理由,都是一种历史的产物。鲍德里亚的符号消费理论亦不例外,本文就鲍德里亚符号消费理论的理论渊源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9.
为什么要研究宗教语言呢?这个问题似乎不难回答。对当代读者而言,想要阅读一部古老的宗教经典,无论东方的还是西方的,都会发现字里行间充满了需要解释或值得研究的语言问题。蒂利希所主张的"象征理论"把宗教语言问题纳入了一个更宽泛的论域——"文化神学",以求放眼于"宗教与文化的基本关系",使"宗教语言和文化本体"重新得以沟通。兰德尔深受蒂利希思想的影响,提出"宗教象征功能论"。将全方位比较蒂利希与兰德尔的宗教象征理论,力图得出宗教语言象征论与宗教象征功能论的同与异,使读者对"象征"(或"宗教象征")概念有更直观和清晰的认识。  相似文献   

10.
仰海峰 《理论探讨》2003,4(5):27-31
鲍德里亚在其<生产之镜>中对马克思与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内在关系进行了讨论.鲍德里亚认为,虽然马克思批判了古典政治经济学,但马克思哲学的基础仍然是古典政治经济学的生产逻辑,这种逻辑并不能说明现代资本主义社会,即符号支配一切的社会.在<生产之镜>中,鲍德里亚的主题就是要走出这种生产式的社会批判理论,以符号与文化批判替代政治经济学批判.鲍德里亚的这一分析,实质上是一种理论的乌托邦.  相似文献   

11.
鲍德里亚是近年来学术界讨论的一个热点思想家,其理论的深刻性和批判的冲击力为世人瞩目。从其奠基之作《消费社会》的批判视角出发,认真梳理鲍德里亚消费社会理论的批判逻辑及理论内核,寻找其隐藏在批判之中的对消费社会出路的理论探究,对深入理解鲍德里亚的思想和积极推动我国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都是大有裨益的。  相似文献   

12.
柏拉图的哲学思想是西方哲学思想的源头,而他对音乐的表达亦对整个西方思想史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可以从三个方面探讨柏拉图音乐思想的实质。首先,通过研究古希腊时代的音乐历史背景,从调式、节奏、乐器三个方面来考察柏拉图音乐思想;其次,因其没有专门的音乐著作,因此研究其音乐思想应从其《理想国》、《会饮》和《法律篇》等著作中入手,要系统的掌握他的音乐思想,我们只能将这些著作中有音乐思想价值的地方提炼出来,而进一步分析;第三,柏拉图的音乐思想与教育密不可分。从其现实意义上说,它一种注重实践的音乐思想,柏拉图试图通过音乐的教化,而使城邦公民达到对美的热爱,这又体现出其理论中现实的政治意义。  相似文献   

13.
国家象征教育属于思想政治教育方式之一,并且它的真实性及渗透性更有利于保证教育效果,使得国家象征教育成为国家认同建构的重要举措之一。本文从大学生国家象征教育内涵、功能、必要性以及需要坚持的原则,深入分析研究大学生国家象征教育,对大学国家象征教育的路径进行了初步探索。  相似文献   

14.
从布劳的《社会生活中的交换与权力》一书中理解其构建的社会交往微观结构,其实质是一种交换行为。布劳所处的时代背景、理论渊源都对其理论的产生、发展方向具有影响,从社会交换的基本原理、交换过程理解个体如何在社会环境下凭借个体间的交往实现生存的优化。  相似文献   

15.
鲍德里亚在分析消费社会、提出需要体系与消费力的基础上,对马克思的需要概念提出了批判。鲍德里亚认为,马克思构建了一个基本需要的神话,马克思自然化的需要观为资本主义生产提供了人类学依据,但并未走出资本主义的意识形态。但是,鲍德里亚对马克思的批判是对马克思的曲解和误读,既表明了他对马克思需要理论和社会批判理论的当代理论回应,又表明了其与马克思的根本分歧。马克思理解的需要是现实的需要,不仅批判并超越了作为古典经济学基础的意识形态人本学,也为当代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提供了现实的需要基础。  相似文献   

16.
有关法律规定乡镇政府与村民委员会之间工作上的指导与被指导、协助与被协助的层次,国家基层政权是乡镇政府,具有依法行使的职能;村民委员会是村民自治组织,符合法律自身的特点。政策上,乡镇与村委之间不再是政权上的上下级和直接的"领导关系",是"指导关系"。然而,从眼前来看,乡、村关系的调处在实践中存在着诸多矛盾,与制度所规范的相远离。其原因在于,乡镇政府这一政府组织与村委会这一群众自治性社会组织是建立在各自不平衡的资源占有之上的交换关系。文章试图从乡镇政府和村委会的组织性质和能力方面,借助交换理论的解析框架来分析乡、村之间的交换互动以及从中产生的权力控制,从而对当前乡、村关系的性质予以定位,通过对交换中乡镇政府和村委会影响因素的考察,对乡、村关系的协调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7.
国内哲学界对马克思人性观的理解与诠释,虽然抓住了实践、社会、历史等马克思哲学的一些重要概念,但研究往往局限于对概念、文本的直观性理解,忽视了马克思变革人性观的生命根基.人的"本质交换"作为人的"本源性"生命存在方式,对它的生命自我意识是理解马克思人性观的视角之一.在人类生命发展的不同历史阶段,人的"本质交换"有其特定的方式.西方传统哲学家运用"实体观点"思维方式将人的"本质交换"抽象化,人与抽象"本体"进行概念性的"本质交换",人性亦被"抽象化".马克思运用"生存观点"思维方式,将人的"本质交换"诠释为"现实的人"社会地、历史地实现生命本性"对象化"的活动方式,从而确立了"具体人性观".马克思立足于对人的"本质交换"的觉解变革人性观的致思理路及其思想成果,是当代中国人在市场经济中形成"个性化"人性观的重要思想资源.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的思想有一个发展过程。在马克思思想发展过程中的不同时期,异化概念在其著作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不相同的。马克思在青年时期,先是受黑格尔唯心主义及其辨证法思想的影响,后来又受费尔巴哈人本学唯物主义的影响。在他的一些理论著作,主要是在他的早期著作中使用了异化概念。但是,在马克思思想发展的不同时期,即在唯物史观形成的前后,马克思对“异化”概念的理解和使用是不同的。就是在他的早期著作中,虽然有黑格尔,特别是费尔巴哈异化观的影响,但马克思改造了这个范畴,赋予了新的内容。  相似文献   

19.
所谓莫斯精神,系指莫斯礼物交换思想中所蕴含的理论内核。莫斯本人试图通过人性重塑来重建欧洲社会秩序的人文主义情怀及其莫斯思想在社会学生命体中的延续。其理论内核体现为两个密切相关的命题:即礼物交换作为一种总体的社会事实和礼物交换作为一种全面呈献制度。莫斯以此为基础,通过对人性的追问,试图达到恢复和重建欧洲社会秩序的目的。莫斯精神对法国社会学界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成为了其思想源泉和发展的灵魂。  相似文献   

20.
目前研究集团腐败一般是从低度社会化的经济人假设和过度社会化的社会人假设出发,两者由于没有考虑具体的社会情境来补充解释,从而陷入理论假设的陷阱.集团腐败是由不法交易关系联结而成的,必须将其嵌入社会关系结构中进行观察.通过分析发现,集团腐败在纯粹利益交换之上衍生出了基于互惠信任的社会交换,通过真实的社会情境建立了情感义务的人际纽带.中国社会文化情境中集团腐败受到亲缘血缘等人情要素的影响,亲密、信任与责任使得交换过程中形成互惠规范.通过互惠交换产生了横向平行与纵向垂直的关系结构,推动集团内部的权力分化进而构建微观秩序系统,最终使集团腐败成为嵌入在社会关系结构中具有总体性文化情境认知的人际联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