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和谐劳动关系的构筑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劳动关系涉及劳动者与雇佣方的经济权益.市场经济条件下劳动关系的和谐与否,不仅关系国计民生,更涉及社会稳定。为了构筑和谐的劳动关系.本文提出了如下基本观点:针对劳动双方当事人之间的力量对比。提出利益平衡,倾斜立法的观点:针对劳动关系中的劳动者一方的差别待遇。提出平等保护、消除歧视的观点:针对劳动关系核心主体及与其他主体之间的关系。提出三方协商、多方协调的观点。  相似文献   

2.
作为个别劳动法律关系的双方。用人单位与劳动者都是不可或缺的。本文从独立产权是不是用人单位的必要条件、劳动法律关系之人身性、财产性的统一与分离等方面,论述了分支机构在劳动法上的地位,并认为分支机构与劳动者之间存在的是人身性劳动法律关系,它是人身性的用工主体,是劳动法律关系的主体之一。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步伐加快,劳动关系发生深刻变化,各种利益矛盾也进一步凸显,企业侵犯职工合法权益而引发的劳动争议纠纷逐年增加。大力加强预防和调解,把矛盾化解在萌芽,把争议解决在基层,是做好当前劳动争议纠纷处理工作的必然选择,也是各级工会和各类劳动争议纠纷调解组织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4.
一、劳动争议仲裁与诉讼程序的衔接 在现行我国劳动争议纠纷的处理机制中,劳动仲裁是作为劳动诉讼的前置程序设置的,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以下简称《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48条的规定,劳动者对仲裁裁决不服的,  相似文献   

5.
《劳动合同法》与和谐劳动关系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是新时期我国劳动保障立法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劳动合同法的立法宗旨,正如其第一条所规定,是“为了完善劳动合同制度,明确劳动合同双方当事人的权利义务,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构建和发展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  相似文献   

6.
《劳动合同法》作为一部构建和发展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的重要法律,自公布施行以来,对于规范双方当事人的权利和义务,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该法自施行以来,也产生了一系列问题,为了澄清这些问题,同时使其更具有操作性,  相似文献   

7.
孟祥志 《学理论》2010,(22):123-124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在《劳动合同法》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到了对劳动者的保护,作为一部重要的劳动程序立法,《劳动争议调解法》存在着若干的亮点以及不足。将针对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进行亮点点评,同时提出其缺点。  相似文献   

8.
在法律层面上,对于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视为不可抗力事件适用于劳动关系的规定基本空白。面对突如其来的公共卫生事件不可抗力对劳动用工关系领域带来的不利影响,不仅要注重不可抗力在处理劳动关系纠纷程序时产生的法律后果,也要研究在现有劳动法律框架内准确适用不可抗力制度,要考虑劳动法律倾向于保护劳动者基准权益的特点,不能全面适用不可抗力民商法律规定。应在不违背相关法律规定的前提下,做到不可抗力民事制度在劳动用工关系领域的有限适用,以实现劳资关系和谐、均衡保护双方利益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社会主义和谐劳动关系理论概述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社会主义和谐劳动关系理论是建立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劳动关系基础之上的劳动关系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型劳动关系是在国家、社会、企业、劳动者根本利益一致的基础上,劳动关系双方有着不同的具体利益要求,但权利与义务相对均衡的劳动关系;是能够将劳动关系各主体的  相似文献   

10.
利益协调既是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基本内容,也是实现和谐劳动关系的重要途径.当前,我国劳动关系利益协调中存在着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重视经济利益矛盾而忽视非经济利益矛盾、重视相应政策法规的制定但执行力度不够、企业工会组织建设受到重视但企业党组织建设相对滞后、重视劳动关系双方的利益关系调整但利益保障机制尚不完善等.协调企业与劳动者的利益关系,要做到经济利益协调与非经济利益协调相结合、思想教育与制度建设相结合、企业工会建设与企业党组织建设相结合、利益调整与利益保障相结合.  相似文献   

11.
《学理论》2017,(2)
近年来,我国在创新劳动纠纷调处体制机制、手段、方法等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通过调研访谈,梳理分析了进一步完善我国劳动纠纷处理机制尚需解决的几个主要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树立替代性纠纷解决机制的理念、完善劳动争议调解制度设计、发展劳动争议调解组织、提高调解员能力素质、强化调解协议效力等构建劳动纠纷综合调解机制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王俊杰 《理论探索》2012,(5):82-85,89
劳动关系和谐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必然要求。发展和谐劳动关系,必须坚持公平正义的基本原则,使企业与劳动者的利益都得到合理实现和满足;把经济利益协调与非经济利益协调结合起来,在劳动双方共享经济发展成果的同时,实现企业管理的人性化,促进职工全面发展;充分发挥工会的主体作用,在劳动双方互利共赢基础上维护劳动者权益;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帮助劳动者抵御和消除各种市场风险;政府要在协调劳动关系中发挥主导作用,着重劳动者权利的保护,加强劳动法制建设,积极引导企业与劳动者的沟通与合作。  相似文献   

13.
人事档案是历史地、全面地考察了解和正确选拔使用职工的重要依据,其纠纷实质上是服务期协议、培训协议等协议双方实体性权利义务关系扭曲的反映,攸关和谐劳动关系的建立和社会的稳定。我国现行人事档案制度因为结构失衡、管理部门多头化以及法律救济程序欠缺等方面的不足,致使人身档案纠纷呈扩大化发展趋势,严重阻碍了和谐劳动关系的建立。完善人事档案制度,是促进和谐劳动关系建设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决定劳动关系的主要因素劳动关系是劳动者和劳动力使用者之间的社会经济利益关系。就是在生产关系中直接与劳动有关的那部分社会关系,在分配关系中,劳动关系的本质就是双方的一种经济关系。它是在整个生产过程中生产资料与劳动者结合的具体表现形式。其职能是通过人与人的关系来解  相似文献   

15.
论我国工会新型维权机制的建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改革的不断深化,我国的经济关系、劳动关系发生了许多新变化,出现了许多新问题。从理论上讲,劳动者和用人单位双方是劳动关系中的平等主体,但在实践中,劳动关系利益协调机制还并不完善,劳动者的权益经常受到损害,由此而引发的社会不稳定因素不断增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和谐社会,呼唤平衡稳定合理的劳动关系,要求工会充分履行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这一基本职责, 建立和进一步完善相应的维权机制,平衡劳动关系,从而促进经济发展与社会稳定。  相似文献   

16.
事实劳动关系,指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不存在书面的劳动合同,但存在事实上的用工劳动关系。随着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的发展,经济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我国企业劳动关系的重要性和复杂性也在日益凸显,劳动雇佣关系也出现了多元化的发展。企业劳动关系不和谐不仅影响着劳动者的收入和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度,而且还影响着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以及社会的稳定。处理好没有签订劳动合同,但存在事实劳动关系的纠纷也是维护社会稳定,保障劳动者合法权益的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7.
劳动关系中非经济利益矛盾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非经济利益矛盾作为劳动冲突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主要包括:企业忽视劳动关系的心理契约,信息不对称与劳动者规避企业管理控制,企业工会建设的滞后,经济冲突等。预防、化解劳动关系中的非经济利益矛盾,要发挥党和政府的主导作用,建立健全动态的劳动关系信息库,引导企业重视该类矛盾,推进企业工会的体制机制创新,充分发挥企业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协调企业与劳动者的经济利益,减少非经济利益矛盾的诱发因素。  相似文献   

18.
劳动试用期违法现象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实践中关于劳动试用期的违法表现试用期是劳动关系确立的初始阶段,是依法签订劳动合同并经双方充分协商一致同意后的合同条款,是企业与员工相互考察、了解和熟悉的劳动用工过程,是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均可以依法解除劳动关系而包含在劳动合同期限内的特殊时期,具有法律约束力,需劳资双方共同遵守,任何一方违背都应承担法律责任。但是,劳资双方,特别是资方往往在试用期上有违法表现。1、约定试用期过长有的单位签订了为期1年的劳动合同,却约定试用期为6个月。有的单位规定,试用期三个月,合同一年一订,从表面来看,这种做法无可非议,试用期包括在劳动合同期内,也经双方协商一致,双方都有选择的余地,但实际上试用期超过了有关规定。  相似文献   

19.
于滨 《瞭望》2000,(49)
随着改革的深化,利益关系的调整,当前人民内部矛盾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特点:各类案件及纠纷数量成倍增长,仅 1998年至 1999年,全国司法行政机关及调解组织调解各类矛盾纠纷 1511万余件;民间纠纷的主体由公民与公民转化为公民与经济组织、企业、基层干部、基层政府及管理部门等;民间纠纷的内容由婚姻、家庭、邻里、继承、赡养、房屋宅基地、争山、水、地、林木等简单的涉及人身权益、财产权益方面的纠纷,发展为经济合同纠纷、土地承包纠纷、干部关系纠纷、下岗待岗职工与企业的纠纷等;民间纠纷的表现形式由当事人之间,当事人的亲…  相似文献   

20.
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是加快构建和谐社会进程、维护社会稳定的需要.和谐劳动关系应当具备完善的调整劳动关系的法律制度、合理的利益协调机制、健全的权利保障机制、有效的监督机制和快速高效的纠纷处理机制等条件.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应当采取完善劳动法律制度,协调处理好各方的利益关系,完善权利保障机制,改进监督制度和完善争议处理制度等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