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7 毫秒
1.
中国共产党80年的奋斗历程、世界共产主义运动由兴到衰的沉痛历史教训以及社会民主党和社会党国际不断发展壮大的有益借鉴,是我们在新时期增强党的阶级基础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的历史依据;中国工人阶级自身的变化、新的社会阶层的出现、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及其在新世纪所承担的历史使命,是我们增强党的阶级基础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的现实依据;增强党的阶级基础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二者是辨证统一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孙应帅 《学理论》2010,(7):87-89
在中国社会阶级阶层结构的新变化中,出现了新的社会阶层。党员的构成结构也发生了深刻变化,因此对新时期新社会阶层构成进行考察,对于考察党员的构成结构,并能够真实反映我国经济社会结构的现实,从而更好地巩固党的阶级基础、扩大党的群众基础,进而保持党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影响力和凝聚力,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将新社会阶层作为新时期统战工作新的着力点是巩固党的阶级基础、扩大党的群众基础的需要,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新时期做好新的社会阶层的统战工作,需要构建组织领导机制,完善工作协调机制,创新培养教育机制.健全社会参与机制.  相似文献   

4.
党的十六大报告深刻阐述了关于“增强党的阶级基础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的问题,并且就此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要把承认党的纲领和章程、自觉为党的路线和纲领而奋斗、经过长期考验、符合党的条件的其他社会阶层的先进分子吸收到党内来,增强党在全社会的影响力和凝聚力”。这是我们党坚持与时俱进精神,为适应新形势新任务和满足党的建设与发展的要求而提出的科学论断。这一科学论断,既反映了当代中国社  相似文献   

5.
杨柳 《理论探索》2012,(5):50-52
我国社会阶层结构固化,主要表现为社会阶层流动放缓,代际继承性增强、代内流动性减弱,社会阶层边界逐渐明晰。这种变化对党带来的挑战主要是:工农阶层地位的相对下降可能削弱党的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低收入阶层的相对固化可能影响他们对党的理论、路线的认同,社会阶层之间的矛盾增加了党的阶级阶层政策选择的难度。打破阶层固化的对策是:促进经济发展,创造更多就业机会,推动阶层流动;加速推进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缩小贫富差距,畅通阶层流动渠道;加大扶贫开发力度,提高农民收入;深入推进教育体制改革,解决教育不公问题,为阶层流动扫除障碍。  相似文献   

6.
"党的利益"问题探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李玉兰 《理论探索》2006,2(3):51-53
中国共产党究竟有没有自己的利益?从政治学角度、政党的内涵和党的历史三个方面看,党是有自己的利益的。党的利益与人民群众的利益在本质上是一致的,党的政治利益就是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党的经济利益就是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党的文化利益就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党的社会利益就是建设社会主义社会文明。在当前执政条件下,党的利益归纳起来就是不断增强执政的合法性和有效性,长期保持执政地位。实现这样的利益要求,基本路径是:强化和落实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按照“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原则改革、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不断巩固党的阶级基础、扩大党的群众基础;加强执政能力建设;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  相似文献   

7.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一新概念,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在于:中国社会阶层结构发生了新的变化,各个阶层的和谐共处对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以及巩固和扩大党执政基础都有很重要的意义。笔者希望能根据"当代中国社会结构变迁研究"课题组2001年的数据和中国家庭金融调查2011年的数据,梳理出我国社会阶层的面貌,从中得出关于社会阶层结构的科学结论,有利于我们充分认识国情,制定正确的经济社会政策,保证经济社会的发展的正确方向。  相似文献   

8.
试论当代中国社会转型期党的执政基础状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执政基础是执政党依靠和团结的社会力量,是巩固执政地位的基石。当代中国社会转型期,经济社会发生深刻变化,党的执政基础面临新情况新问题,既对增强和拓宽执政基础产生积极影响,也对加强执政基础建设造成消极影响,因此,增强党的执政基础是执政党建设的一个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9.
我国阶层分化是改革以来市场化、工业化、城市化推动下的社会变迁过程.这一分化展现在多个维度:社会结构的分化、裂变与重构现象交错;经济分层、社会分层与政治分层并存;阶层分化、利益分化与观念分化凸显.社会阶层急剧分化也对执政党维稳能力提出挑战.提升党的维稳能力需要重构党的群众观念,强化对分化利益的整合,扩大对社会阶层政治参与的体制化能力,加强社会管理能力以及构建韧性社会安全网.  相似文献   

10.
社会环境发生变化后,政党的群众基础随之变化,由此带来政党处理与群众关系的新变化。公民社会的兴起是当代中国影响党群关系的最重要社会因素。由此,党群关系面临新的挑战:一是,利益的分化是公民社会产生的前提,由此决定党群关系建设的总体思路必须突出利益代表性;二是,民间组织的大量生发和分化是公民社会生成的标志,发展民主政治建设成为处理党群关系的重要内容;三是,公民意识的形成是公民社会发展的保证,建设科学民主的公民文化成为处理党群关系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1.
原方 《理论探索》2001,(4):14-16
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是新时期党的建设伟大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对于巩固党的执政基础的重大意义.要大力弘扬党在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方面的历史优良传统.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必须清醒认识新形势下面对的新任务,努力适应和紧密结合新的任务要求,不断强化自身建设,针对思想、组织、作风诸方面问题,因势利导,顺势而为,通过切实有效的努力,取得农村基层党建工作的重大突破,以不断巩固党的执政基础.  相似文献   

12.
党的执政实践与对执政规律认识的深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革命和建设时期 ,在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党中央领导集体领导下 ,确立和巩固了党的执政地位 ;改革开放时期 ,在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党中央领导集体领导下 ,扩大了党的执政资源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 ,在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领导集体领导下 ,进一步揭示了党的执政规律 ;强调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现阶段 ,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系统深入地论述了党的执政规律  相似文献   

13.
党的先进性建设是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对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的伟大创新,也是对苏共垮台教训的理论总结。从苏共执政的实践看,没有始终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指导,坚持正确的信念和理想,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坚持民主集中制,坚持把人民群众作为根本力量,是其丧失先进性进而亡党亡国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14.
15.
王玉云 《理论导刊》2003,1(7):15-17
中共十六大通过的党章从四个不同的角度对党的性质作出了新的表述:“两个先锋队”是对党的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的辩证关系的新概括;党的领导核心地位是执政党实现政治整合功能的前提条件;“三个代表”是党的先进性的具体体现途径;关于党的最高理想与最高目标的表述把“共产主义”理解为静态的目标与动态的过程的辩证统一。  相似文献   

16.
江泽民同志在十六大报告中强调,在我们这样一个多民族的发展中大国,要把全体人民的意志和力量凝聚起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必须毫不放松地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他在报告中明确提出了“四个一定要”,深刻阐述了在新世纪新阶段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的指导方针和主要任务。  相似文献   

17.
执政合法性资源与党的先进性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执政合法性是影响党的执政地位的关键问题。巩固和增强党执政的合法性,必须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当前,党的执政合法性资源面临严峻的挑战:主流意识形态有所淡化,使马克思主义对社会意识形态的整合功能削弱;社会不公现象和不安定因素日益凸现,对党的执政绩效造成负面效应;对权力缺乏科学有效的监督和制约,腐败现象滋长蔓延,损害了党的公信力。应对挑战,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应坚持的基本取向: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以“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为根本价值取向,以良好的执政绩效为实践标尺,以执政能力建设为着眼点,以制度创新为根本保障。  相似文献   

18.
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指针,强化执政意识把握执政规律是前提,提高干部素质是关键,保持党与人民群众血肉联系是核心,改进领导方式执政方式是重点,搞好基层组织建设是基础,创造良好法治环境是保障。  相似文献   

19.
龚先庆 《理论导刊》2007,(3):100-102
近年来,国内学术界开始关注“党的利益”问题,探讨了关于“党的利益”的内涵、承认“党的利益”的意义、防止党内出现既得利益集团、“党的利益”与人民利益的关系、“党的利益”实现路径等方面的问题,取得了初步的研究成果。但是,也还有一些值得进行深入研究的地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