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正新世纪以来,中国很多农村地区出现了"发展悖论"现象:农村经济发展、农民收入增长、农业生产增收、硬件设施不断改善的同时,村容环境、农田水利、人文环境、生态环境等公共事务却呈现普遍衰败的景象。中国农村治理危机的实质,是在农村社会结构深刻转型及农村体制急剧变迁背景下,公共事务治理从"集体化"转向"个体化",导致中国农村集体行动能力全面衰落。中国农村集体行动目前同  相似文献   

2.
正俗话讲,姜是老的辣。让回到农村的老干部参与农村社会管理,身在农村,"为"在农村,成为支持当地经济发展的"助推器"、建设和谐社会的"智囊团"、调处突发事件的"稳压器",是老干部实现人生价值的重要组成部分。发挥老干部的政治优势和深厚的人脉资源,可以为基层党组织与群众之间架起互信的桥梁。他们在现实乡村治理的格局中,扮演时事政策"宣传员"、党风廉政"监督员"、化解矛盾"调解  相似文献   

3.
何流  罗启元 《学理论》2015,(7):198-199
在"倡导全民阅读"的新时代,县级图书馆要发挥好资源优势、利用好农家书屋的区位优势,共同服务于基层农村的"全民阅读"。本文以云南省玉溪市县级图书馆服务基层农村"全民阅读"进行设想:把县级图书馆的服务有机地延伸到基层农村,盘活农家书屋,以"耕读"的传统来倡导"全民阅读",为"阅读"赋予新的时代内涵,在广大基层农村形成"耕读传家"的新风尚,共同营造基层农村"全民阅读"的良好氛围。  相似文献   

4.
杨扬 《学理论》2013,(23):27-28
当前中国农村的民主自治体现着"虚实"的特点。以NGO在农村社会开展的项目为依托,考察了"私交""、代写"以及"村两委"选举等非民主的方式,这些特殊方式不仅造成了选举结果微效,同时阻碍着农村社会的民主进程。为将"虚实"民主转为"真实"民主,要塑造村民独立自主的政治人格、在村落治理和项目管理当中引进参与式的理念和方法等探索性建议,以期有效提升农村社会的民主空间、不断推动农村社会的民主化进程。  相似文献   

5.
农村"空心化"已成为影响农村经济、阻碍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从而受到了学界、政界和大众传媒的广泛关注。文章主要基于研究文献从多元化学术概念、多样化研究方法、多维性理论展开、多维性所涉关系、多维性研究内容这五个维度对农村"空心化"问题进行梳理考察,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农村"空心化"的研究展望。研究认为,今后应该在地理学和经济学角度上进一步向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深化,并可将两种视角结合起来共同推进农村空心化研究向深度拓展,同时应加强从政治社会学等角度去进一步探究农村"空心化"的形成及其治理逻辑,让分散的理论、智慧汇聚成一种合力,旨在共同求解中国农村"空心化"问题的治理之道。  相似文献   

6.
史琳 《各界》2008,(10)
新时期,高校与新农村文艺共建可以有多种形式,诸如"高校—政府—农村"、"高校—农村"、"高校—政府"、"高校—农村乡俗"、"高校—企业—农村"、"高校—农村文艺团体"等等都是切实可行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7.
《行政论坛》2021,(1):18-27
推动农村公共服务高质量发展,是优先发展农业农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题中应有之义和有效手段之一。作为一个结构性命题,农村公共服务高质量发展蕴含着从"局部聚焦"到"全景关怀"、从"单层供给"到"多层多类"、从"一元主导"到"多元合作"的趋向,并最终指向构建新型工农城乡关系、实现质与量的阶段性适配、推动供与需的高效能平衡等三大目标。农村公共服务高质量发展旨在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在中等收入向高收入发展阶段转进、社会主要矛盾和历史方位发生变化、缩小工农城乡差距以使改革成果更好惠及农村农民的现实背景下,遵循农村公共服务发展客观规律,推动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和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美好愿景。文章指出,农村公共服务高质量发展是供给、需求与制度的协同演进升级的过程,当前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完善农村公共服务分层分类协同供给体系,健全农村公共服务多元主体资金投入机制,优化农村公共服务需求识别机制,创新农村公共服务信息技术赋能机制,强化农村公共服务"六位一体"质量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8.
方志权 《党政论坛》2012,(9):13-15,1
方志权的"上海市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产权制度改革的实践"一文指出,推进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产权制度改革是农村改革发展中的一个具有方向性的重大课题,也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壮大农村集体经济的重要实现形式。近年来,在上海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下,上海各区县加强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积极推进农村集体经济产权制度改革工作,已取得了较好成效。  相似文献   

9.
《求知》2015,(7)
<正>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以下简称农村"三资")是农民群众关注的热点、焦点,也是农村基层干部出现违纪违法现象的主要诱因。规范农村"三资"管理,对于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党风廉政建设、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具有重要意义。本文试图对西青区农村"三资"管理工作的成效进行调查研究,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并对下一步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1.健全了农村"三资"管理体系。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完善了管理组织。西青区委、区政府成  相似文献   

10.
《学理论》2014,(33)
"送法下乡"是由官方主导的"自上而下"的农村法治教育方法,在提升农民法律意识、促进农村法治化方面起了积极作用,却已不能满足当前农村法治教育新形势的需要。"迎法入乡"是一种"自下而上"的法治教育方法,是村民根据需求自发学习法律的过程,但如果不加以引导又可能陷入无序状态。因此,农村法治教育需要"迎""送"结合,培育农村法治中心户是迎送结合模式的有益尝试。  相似文献   

11.
文化生态是培植文化沃土的先行条件,农村公共文化发展迟滞在我国形成了文化的"二元"结构特征。梳理探讨农村公共文化发展的生态环境,对提升农村公共文化发展的认识举足轻重。从体制机制、职权分配、受体观念、载体流失等方面进行深入分析,发现体制机制的掣肘、组织职权的"越位"与"缺位"、文化受体观念的断层、文化载体的流逝等共同促成了农村公共文化发展的衰弱。要解决城乡文化"二元"结构,促进农村公共文化发展,解决文化生态存在的问题是应有之意。  相似文献   

12.
大数据技术的快速发展,一方面正"裂变性"地改变着人们的信息获取模式与认知方式,另一方面也"持续性"地生产着"信息越公开、社会越不信"的悖论问题。信息裂变公开与规则绩效兑现,是大数据时代建构社会信任机制的充要条件。应用此理论分析农村党组织的社会治理能力,既能发现其长处,也能发现其不足。在大数据时代,农村党组织应以建构村民和干部之间的互信关系为基础,理清农村利益增值与农村利益分配、农村经济发展与农村环境保护、农村党组织建设与农村事务村民共治之间的关系,并通过强化自身纯洁性和先进性建设,整合信息公开的"互联网+"模式,"先近后远"兑现村民守规绩效,引导村民参与村务合作共治,来实现农村社会治理现代化。  相似文献   

13.
《学理论》2021,(7)
哈尔滨解放以来,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制定和实施改善和增进农村民生的政策措施,从国民经济恢复时期以解决生计、保障民生为目标,到改革开放时期从"温饱型民生"转变为"小康型民生",再到新时代农村"小康型民生"建设飞跃发展。充分彰显了党在哈尔滨领导农村民生建设方面的艰辛探索和奋发有为。回顾并厘清历史脉络、总结经验,旨在为今后党领导哈尔滨的农村发展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14.
我国在推进农村"厕所革命"治理的过程中取得了明显的成果,但仍面临着治理主体单一、资金信息不透明、后续管护缺监管、"厕所革命"相关治理文化不足等问题。农村"厕所革命"治理需坚持党的领导与政府负责、发挥基层政府与农村社会组织的协同治理优势、培养农民"厕所革命"的主人翁意识及建立协同联动监管机制,从而使"厕所革命"政策真正落到实处,有效解决农村厕改问题。  相似文献   

15.
精准扶贫是国家干预农村发展与治理的手段,与农村内部社会结构有着密切关联。村庄内部阶层分化、认知差异与社会关联弱化构成精准扶贫战略转向的结构性背景,同时也构成对精准扶贫工作实践的挑战与考验。从治理层面而言,精准扶贫的深义是在消除农村绝对贫困的基础上缩小贫富差距进而达成农村善治,但事实上,精准扶贫对农村社会分化的作用存在"缩小"与"扩大"双重面向,而且往往因对农村内部社会关系的忽视而导致村庄秩序恶化,即精准扶贫缺乏对农村内部关系秩序的"保护"。因而,精准扶贫社会治理功能的实现需以对农村社会内部秩序的"适应性保护"为前提,从而提升农村扶贫成效与治理水平。  相似文献   

16.
作为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村治理现代化相对忽视了农村基层党组织和农民治理作用的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在实现农村社会治理现代化的过程中承担着"领导者"角色,农民则扮演着农村社会治理现代化"建设者"和"享有者"的双重角色。推进乡村振兴和农村社会治理现代化,农村基层党组织需要充分调动农民参与乡村振兴和农村社会治理现代化的积极性。以农村服务型党组织建设与农民政治生活幸福感提升的耦合联动为路径,在新时代强化党的全面领导的政治情境下更具有实践的合理性、科学性和可行性。为此,必须全面提升农村服务型党组织建设质量,完善农村集体经济收益公正性共享机制,塑造农民参与政治生活的良好环境,激发农民参与村务共治的兴趣,在合力推进乡村振兴和农村治理现代化中共进共生。  相似文献   

17.
《学理论》2013,(33)
统筹城乡发展是破除城乡二元结构的重要途径。但是,农村社会存在的种种问题,成为城乡统筹发展的沉重包袱。在陕北农村,最大的发展问题是"空心村"。"空心村"为农村产业的发展、教育的振兴、土地资源的充分利用等带来了严重的危害。治理"空心村"问题,成为陕北地区统筹城乡发展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8.
陈向军  王超 《学理论》2014,(7):159-160
农村文化建设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育"乡风文明"的新农村的有利途径,是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的必由之路。阐述了农村文化建设的重要现实意义,分析了当前我国农村文化建设在发展基础、发展结构、保障机制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探索出了以政府为主导、以社会为支撑、以村民为主体的农村文化建设新途径。  相似文献   

19.
农村社区治理现代化是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基础。在历史发展进程中,我国农村社区及其治理先后经历了传统时期的"自我性"、近现代以来的"国家化、政党化"、新中国成立后的"政治化"几个主要发展阶段。不过,随着现代社会的深入发展,当代乡村社会正经历着重大的历史转型与变革,城乡社会逐渐趋向一体、融合,与此同时,国家在农村社会治理上的政策及目标也做出了相应调整),这些(变化)都对当代农村社区治理实践带来了较大冲击。在新的历史时期,在内外各种力量的综合推动下,当代农村社区也发生了极大变化,呈现出"复合化"特征,这些种种因素都在客观上推动着社区治理的现代路向转换。实现当代农村社区治理的现代化转型,需要从价值目标、治理理念、治理进程、治理体系、治理机制、制度体系等方面进行创新与发展。  相似文献   

20.
《学理论》2016,(5)
随着社会进步和农村改革的不断发展和深入,村级党组织队伍建设在新农村建设当中的作用逐渐凸显,农村党支部书记作为村级班子的"领头雁",更肩负着抓班子、带队伍,推进农村改革发展和带领农民致富的重大任务,因此,抓好"领头雁",选好"带头人"成为目前制约农村发展刻不容缓的任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