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 毫秒
1.
《廉政文化研究》2021,(2):66-73
红色文化承载着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是中国共产党人的鲜明政治标识,其所蕴涵的红廉精神是社会主义廉政文化建设可资利用的宝贵资源。将红色文化融入高校廉政文化建设,对于运用历史智慧推进新时代的高校廉政文化建设、引领高校廉政文化建设的价值取向、提升高校廉政文化建设的实践成效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当前红色文化融入高校廉政文化建设存在现实困境,主要表现在融入价值被低估、形式与内容相对单一、机制不健全等方面。为摆脱困境,必须实施路径创新:提高高校师生对红色文化的价值认同,创新红色文化融入高校廉政文化建设的工作思路,夯实红色文化融入高校廉政文化建设的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2.
作为反腐败斗争的第一道防线,廉政文化建设是从源头上有效预防腐败的治本之策,是"三不腐"机制中"不想腐"的重要内容,在反腐败斗争中具有极为独特的地位并发挥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我国廉政文化建设开展以来已取得初步成效,但还存在着诸多客观与主观上的制约因素,如开展时间短、支撑力度有限,认识不足、重视不够,工作不到位、方法不对头,思想认识上的误区等。破解上述制约因素应在消除贪腐文化影响、把握廉政文化建设的内在特性、做好廉政文化建设的渗透与结合、学习借鉴境外廉政文化建设的基本经验等方面着力推进。  相似文献   

3.
<正>加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以文化自信坚定理想信念、支撑政治定力,是新的历史条件下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重大议题。从文化思维的角度看,加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既是一种政治建设,也是一种文化建设,需要在坚定文化自信的战略高度和逻辑前提下,切实遵循文化建设的基本规律,秉持文化建设的正心诚意,探索文化建设的内在路径,从而在"充分体现中国共产党党性"的过程中为全面从严治党构筑坚实持久的文化支撑。一、坚持从文化自信的高度把握加强党  相似文献   

4.
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百年历程以及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大众化进程中所孕生的一种历史文化现象,属于世界无产阶级文化的一部分。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及新时代等不同历史时期进行了以"淬炼革命精神""创作红色经典""整合红色资源""传承红色基因"为主要内容的红色文化创建,形成了必须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对红色文化建设的指导、始终坚持党对红色文化育人工作的领导、始终坚持不断推进红色文化时代化大众化等基本经验,对当前培育时代新人、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坚定文化自信、提升国家认同以及实现民族复兴等都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5.
廉政文化是中国共产党保持自身先进性和纯洁性的精神武器。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宗旨决定其廉政文化具有党性和人民性双重属性,加强党的廉政文化建设,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始终做到廉政文化建设为了人民、依靠人民,这也是党以人民为中心推进廉政文化建设的意蕴所在。深刻总结百年来党以人民为中心推进廉政文化建设的基本经验,对于正确认识党的廉政文化建设的历史规律、理解人民群众在党的廉政文化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顺利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具有重要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从新制度经济学对正式制度与非正式制度的区分来看,培育廉政文化是中国廉政制度建构及其运行的灵魂。中国传统政治文化伴生的"官本位"盛行,"以善抑恶"的崇善制度伦理,对贪腐的"恨妒"心态,"潜规则"陋习泛滥,形成了廉政文化培育的阻碍。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的理念,创新性地推进廉政文化培育。要积极稳妥地推进以干部选拔制度为突破的政治体制改革,以破除官本位的阻碍作用;要大力培育以科学理性为主导的融人文精神于一体的当代科学精神,推动人伦型文化向科学理性文化的转型;要重塑国家廉洁价值观,奠定服务型政党和服务型政府发展的文化基础;要将高质量的制度建构及其良性运行作为重点,提高廉政制度建设的科学化水平。  相似文献   

7.
《学理论》2016,(4)
政治文化构成了政党制度的外在环境和内在精神。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在"多元一体"文化影响下形成了合作型主次结构,西方国家的多党竞争轮替制度是在"合法反对"文化制约下形成了竞争型平行结构。两大政党制度结构既有共同体现人类政治文明进步的一致性,又有因政治文化不同而产生的差异性。通过比较中西两种政党制度,揭示两者的共性和区别,借鉴和继承别国经验,使我国社会主义政党制度建设更加科学,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由一系列内涵明确、联系紧密的社会主义基本价值思想、价值理想、价值精神和价值观念构成的整体,该体系集中反映了建设和谐文化的本质要求,要紧紧抓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这个根本,做到"三个坚持",大力推进和谐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9.
无论从学理角度,还是从现实腐败发生和治理机制,以及国内外反腐经验来看,预防和治理腐败,不仅要健全制度体系,推进制度反腐,还要站在道德文化角度,加强廉洁文化建设,培育民众的廉洁信仰和全社会的廉洁氛围,以此来抵制和消解各种腐败文化的侵蚀。在中国特色反腐倡廉道路上,只有将制度反腐与廉洁文化建设完美融合,形成"善制"与"善德"齐头并进的协同态势,才能形成不想腐的心理机制、不敢腐的惩戒机制、不能腐的防范机制、不易腐的保障机制,从而有效防治腐败。  相似文献   

10.
党内政治文化建设是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往纵深发展的"治本之策"。吃透党内政治文化的基本内涵,需要深刻理解其内在逻辑、精准把握其实质要义。新时代党内政治文化建设,主要从"三个结合"着手,即把党内整体政治文化建设和党内个体政治文化建设相结合,把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相结合,把激浊与扬清、扶正与祛邪相结合。加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要更加自觉地继承和发扬中华文明"以文化人"的政教传统。  相似文献   

11.
中西文化的差异与全球化框架下的文化整合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徐晓丹 《理论探讨》2004,(2):116-119
伴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文化全球化正在日益被人们所瞩目。跨文化交际的频繁,不可避免地带来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碰撞和融合,这就使全球化框架下的文化整合被提到重要位置。要想实现文化整合,首先必须认清中西文化的差异;其次要认清文化全球化的必然趋势及跨文化交流所带来的挑战;最后要明晰应对文化全球化的对策和跨文化交往中的文化整合的原则。  相似文献   

12.
文化的先进性是国家文化安全的关键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文化安全是国家安全的深层次问题 ,“三个代表”所阐述的“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对我国当前文化安全研究和文化安全工作具有重要和具体的指导意义。一个国家只有在与其他民族 ,特别是发达国家的文化交流中 ,在不断吸收世界先进文化并改造民族文化以保持自身文化具有一定程度的先进性的基础上 ,才可能真正获得自身的文化安全。保持文化一定程度的先进性 ,是保障国家文化安全的关键。文化的先进性程度越高 ,文化的安全度也就越高。在文化安全研究和文化安全工作中 ,需要处理好文化的先进性与文化的民族性、文化的多样性之间的关系 ,通过促进文化建设不断沿着先进性方向发展来确保我国文化安全。  相似文献   

13.
史砺峰 《学理论》2010,(10):139-140
"文化"无时不在,无处不在。文化产生和发展的根本基础是人,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无不被文化关系所包纳。文化消融属于文化整合同化论的范畴,对其的探讨有利我们妥善应对不同文化间的接触与交锋。  相似文献   

14.
文化制度和文化治理是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对文化制度和文化治理作出了重要规定,提出了一系列任务要求,使我们更加清楚在文化领域"坚持什么样的制度"这一根本问题。我国文化制度和文化治理有着显著的优越性,同时,还需进一步提升文化治理能力,将文化制度优势转化为文化治理效能。  相似文献   

15.
全球化的文化内涵与文化殖民主义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刘海静 《理论导刊》2006,1(2):77-80
全球化的文化发展表现为共性与个性、统一性与多样性、普遍性与特殊性、民族性与世界性的对立统一。文化殖民主义是指强势文化凭借其经济、政治、军事和传媒等优势,向弱势文化推销自己的经济理念、政治价值、文化观念等的一种不平等的国际文化交流现象。文化殖民主义并非全球化的文化陷阱,但全球文化的普遍性发展有利于推行文化殖民主义。  相似文献   

16.
文化体制改革与文化产业发展关系甚大,前者是后者的基础和保障.我国的文化产业自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文化体制改革任务以来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但依然存在体制瓶颈.文化体制改革需要进一步支持现代文化市场主体的培育,调整文化产业结构,改善宏观管理,从而为文化产业发展提供更多更好的空间.  相似文献   

17.
吕芳 《理论导刊》2007,(10):95-96
国际文化环境对西安文化产业的发展影响深远,主要表现在如何有效地吸引外来资金方面。在国际文化背景和世界文化产业的竞争中,西安文化产业在资源、劳动力方面的优势被交通、信息、技术、观念、经济基础和政治环境等方面的劣势所弱化或抵消。因此,西安市政府在发展文化产业的过程中,要正确认识文化的全球性,把西安市文化产业的发展放在世界文化产业发展的大环境下制定西安市文化产业发展的有关政策和法规,并按照国际惯例实施。  相似文献   

18.
19.
20.
从文化哲学的视角看,文化安全包含四重维度。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文化旅游开发对民族文化主体、民族个体主体、国家主体和类主体(人类社会)的文化安全都带来了挑战,对此,应从培养少数民族主体文化创新人才,保护民族文化生态环境,处理好开发利益分配和加强多学科实证研究等方面化解之,以期促进边疆少数民族经济社会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