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20年来,考核一个地方领导干部的政绩,很大程度是看经济发展指标,如GDP、一二三产业发展情况、财政收入等。“拉动房价”,最直接的效果就是GDP和财政收入大幅度攀升。在国内有的城市,来自房地产业的税收与来自建筑业的税收占到了地税总收入的2/3。对地方领导干部来说,没有比“拉高房价”  相似文献   

2.
理念要转变我们的现实是,在土地管理方面出现了系统性的问题。我们已经不能依靠地方政府百分之百地顾全大局。中国是一个大国,只要百分之十的地方政府打小算盘,置大局于不顾,事情就不得了。法律的漏洞,有效监管的高昂成  相似文献   

3.
最近看到两则材料,第一 则材料说的是一些地方 官员搞不切实际的大拆 来大量被动性的需求, 热衷于炒卖地皮,卖地越多,地 方上的财政收入就越多:对房价 求高弃低,把房价的高低当作解 读本地经济发展的一个指标,当  相似文献   

4.
城镇化的迅速发展,表现出两个典型特征,一是城市空间规模的外延扩张,二是全社会公共服务需求的大幅提高,文章试图以这两个特征为主线,结合我国土地制度变迁与财政体制的特点,分析并挖掘地方财政收入模式扭曲的外部性成因。得出如下结论:一是在城市空间规模快速扩张的过程中,伴随着我国城乡土地制度的变迁,地方政府所扮演的角色变化使之成为土地增值收益的最大获利者,由此生成地方财政收入模式扭曲的外部制度性根源;二是在全社会公共服务需求大幅提高的情况下,我国中央财政强控制集权的财政体制使地方财政承担了城镇化进程中大部分公共服务供给职责,所形成的地方财政缺口成为了地方财政收入模式扭曲的外部性直接原因。据此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土地财政是指以政府为主体、围绕土地所进行的财政收支活动和利益分配关系。目前,土地财政在我国各级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但其弊端不容忽视。地方政府"卖地"行为造成了国有资源的流失和极大的浪费;土地财政积累了财政风险及经济风险;土地财政使地方政府与中央政府博弈,宏观调控政策大打折扣;城市化的可持续性问题日益突出;造成了巨大的资源消耗和基本建设投资领域的巨大浪费;土地征收领域积累了大量社会矛盾。革除土地财政的弊端,要实行土地资源的市场化配置;明确土地收益归属和使用方向;重塑政绩考核体系;构建新的财政收支模式。  相似文献   

6.
不完善的土地制度与依靠"卖地"收入的地方政府"土地财政",是导致高房价的根源。只有改革"土地财政",建立稳定的财产税体系替代主要依赖"卖地"获取一次性收益的格局,才能从根本上切断地方政府与"高地价—高房价"的纽带,房价才有望降下来。同时,还应通过变革土地制度等多种手段,处理好财产税与使用权性质冲突、税费转嫁、财政支出浪费、地税税种繁杂等问题,以保证"土地财政"改革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7.
财政收入与政府行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地方财政收入的视角,解释了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支撑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地方政府行为模式,揭示了发展型政府的行动逻辑,并通过比较制度分析,探讨了服务型政府的税收基础。主张地方财政收入的制度安排是导致政府行为差异的重要变量。  相似文献   

8.
<正>房价泡沫远不止"土地财政"这么简单,它本质上是一种货币创造和流转的"隐秘游戏",参与者包括了权力、银行精英和影子银行投机者等等。最终,他们共同创造出一个财富分配机制的闭环。信用创造的欲望高房价背后的利益获得者,依赖"土地财政"的地方政府当仁不让。但另一个利益主体商业银行,却长期被忽略。广义货币M2的爆炸式增长,这被认为是中国楼市泡沫的主因。长期以来,中央银行  相似文献   

9.
《民主》2014,(12):26-27
<正>改革房地产税制,将房地产税培育成地方税的主体税种,遏制地方政府土地财政的短期行为;对普通商品住房实行"限购、限价"政策;房地产宏观调控"去行政化",坚持市场化手段调控非普通商品住房,发挥市场配置房地产资源的基础性作用是有效抑制房价、促进房地产业健康稳定发展的关键。解决我国房价居高不下的深层次的体制与机制问题,界定好政府与市场的边界,转变政府职能,制定科学的房地产产业发  相似文献   

10.
房价狂涨已引起全社会的惊恐与愤怒,当然除了三类人:开发商、地方政府与投机客。中央政府也一直甚为关注房价,上至总理,下到各个部委司局,出台一个又一个房地产调控政策。但最后的结果却是房价总的趋势是越调越高。按照这个势头发展下去,大家有理由担心,  相似文献   

11.
土地财政与地方公共物品供给——基于城市层面的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全国286个地级及以上城市2003—2011年的面板数据,分析了土地财政对我国地方政府公共物品供给的影响,并进一步探索了地方政府间在公共物品供给结构上存在差异的原因。实证结果表明,土地财政收入的增加显著促进了城市道路等地方经济性公共物品供给增长率的提高,而对诸如教育、医疗、卫生等非经济性公共物品供给的增长速度影响不显著,甚至显著降低了其中部分公共物品的增速。同时城市经济发展水平(人均GDP与产业结构)和城市级别并不能解释地方政府公共物品供给行为的地区性差异。利用国有建设用地出让成交价款作为衡量地方土地财政规模的做法进一步揭示了地方公共物品供给偏向的财政动因;对公共物品供给结构差异的探索性分析也有助于地区间资源均衡配置。  相似文献   

12.
地方政府债券作为地方政府筹措财政收入的一种形式,其收入列入地方政府预算,由地方政府安排调度,被视为地方政府筹措财政资金的有效形式。目前在我国,尽管地方政府发行债券受到法律制约,但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地方政府也有着巨大的筹融资需求。从宪政角度评析地方政府发债的现象,地方政府债券不仅可以为资本性公共产品和服务有效地融资,而且还有利于弥补周期性财政赤字,同时对于建立一个为地方负责的政府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13.
张鑫 《团结》2012,(3):47-48
目前,土地是地方政府的主要财源。与土地相关的收入有三种类型:首先是土地出让金,第二是房地产业和建筑业所带来的税费收入,第三是土地金融,抵押土地获得的借贷收入。土地财政的现象通常所谓土地财政是指土地出让金和土地交易开发产生的相关税费,这两者构成了显见的地方政府土地收入,在近十年来基本占据了地方政府可支配财力的主要部分,而土地金融,土地抵押借贷收入则是一种隐性的土地收入,其规模并不逊于前两者,是地方政府负债的主要部分,也是各地基础设施建设的主要资金来源。1.土地出让金。土地出让金的性质,是未来50或70年地租收入的一次性收取。从下表中,地方  相似文献   

14.
地方政府"土地财政"的现状、成因和治理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土地财政是指地方政府主要依靠土地运作来获取收益.随着我国土地使用制度的改革,地方政府通过土地出让金、税费收入和以土地为抵押获取了大量的收入.本文分析了我国地方政府土地财政的三种基本方式和产生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治理对策.  相似文献   

15.
适应公共财政体制的政府间转移支付制度的分析与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之间的转移支付是公共财政体制下政府间财政关系的一个重要课题 ,在公共财政体制下 ,通过正确度量地方的财政收入能力和标准支出需求 ,以确定科学合理的中央与地方之间的转移支付办法是各级财政充分发挥其公共服务职能的重要基础 ,这对于各级财政收支平衡、地区间经济的协调发展、宏观经济的稳定、公共服务体系的有效运作及整个财政机制的公平高效运行都具有决定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中国模式的不足:土地垄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地垄断的根本原因是土地所有权和管理权高度集中于地方政府.土地资本化的现实是地方政府基于行政权力和经济利益的追求及先天的占有优势而具有强烈的供给欲望.改变现状应确保权力人归位、促进土地使用权资本化、增强地方政府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增强中央政府对土地运作的监管.  相似文献   

17.
使用中国1999—2007年度省级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了经济开放对地方财政收入规模和内部相对结构变化的作用。研究表明:贸易开放度的提高显著增加了地方个人所得税、行为税、财产税和非税收入,整体上也引起地方财政总收入的增加;并使地方财政收入中个人所得税、财产税和非税收入比重上升,城建税收入比重下降。投资开放的提升显著增加了地方营业税、个人所得税、行为税、非税及预算外收入,同时减少了地方增值税和企业所得税收入,总体上对地方财政收入有负效应;并提高了地方财政收入中营业税、个人所得税、行为税、财产税、非税收入及预算外收入的比重。由于外资和外贸对经济及税基的作用差异、现行分税制、地方各项财政收入自身特征、地方政府基于多元目标为促进外资投资呈现出的策略行为等,使经济开放对地方各项财政收入规模及其相对结构的影响具有复杂和非一致性。  相似文献   

18.
我国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大部分是运用财务杠杆负债经营,蕴藏着巨大的偿债风险,地方财政收入的不确定性及其他因素都加剧了融资平台的偿债风险.本文探讨了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基于财政方面的支持,分析了其带来的风险,并给出相应的风险防范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经济环境与地方政府有很大的相关性.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地方政府行为具有强烈的财政收入最大化动机和体制内讨价还价式的博弈特征.在市场发展的过程中,地方政府的经济行为也在发生变化.市场与地方政府的互动决定了在改革的两个重要的特性事实.其中前一阶段表现为乡镇企业的高速发展和政府膨胀,后一阶段表现为国有企业民营化和地方政府寻租.  相似文献   

20.
《学理论》2015,(31)
房价收入比是国际上通用的一个考量居民购房能力的指标,也是政府制定房地产相关政策的重要依据之一。本文基于房价收入比视角,对吉林省房价的合理性进行分析,得出近年来吉林省房价基本处于合理区间的结论,并提出一些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