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0 毫秒
1.
党的执政能力建设问题,实际上最终落脚点都是党的执政竞争力建设的问题,这是最根本的最综合的执政能力建设。当前,中国共产党执政正面临着增强自身竞争力的挑战,执政竞争的形式也已经发生了新的变化,加强党的执政竞争力建设,要有科学的路径选择和明确的目标方向。  相似文献   

2.
陈家刚 《理论探讨》2006,(2):152-156
执政模式是特定社会条件下的所有执政方式的有机复合体。中国共产党自1949年执政以来主要经历了三种执政模式:体制外执政模式、替代型执政模式和准体制内执政模式(双重体制执政模式)。只有对我党在特定的历史分期所实行的不同执政模式的特征、成因以及优缺点进行详细的阐释,才能增进对党的执政规律的认识与把握。  相似文献   

3.
中国共产党执政规律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对中国共产党执政规律认识的重要理论成果,它对党的执政规律从执政目的、执政任务、执政职能、执政方式、执政环境、执政能力等多个方面进行了深刻的揭示和阐述。  相似文献   

4.
中国共产党自从有了执政实践以来,党的执政意识从渐生萌芽到正式觉醒,呈现出不断强化发展之势;党的执政实践也由自在向自觉呈现强化之势。作为一个执政党如何应对长期执政面临的各种严峻挑战,如何才能长期执政,红旗不倒,是执政党特别是长期执政的党不能回避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5.
新时期中国共产党必须创新其执政方式。执政方式创新应该坚持党的领导、与时俱进和开放性原则;人民的支持、物质基础保障以及长期执政的经验是执政方式创新的基础;理论研究,制度创新和组织人才保障是创新党的执政方式的可行途径。  相似文献   

6.
中国共产党在实现执政价值目标的过程中,需要正确认识和处理维护党的整体利益与代表人民的根本利益、实现党的最高纲领与践行党的最低纲领、完善党的执政方式与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等重大关系;中国共产党的执政价值标准是一个具有多维量度的价值评判体系,其中党的执政基础的合法性、执政活动的有效性和执政行为的规范性,是评判党的执政价值的三个最为重要的量度;“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执政方式,是中国共产党经过执政实践的长期探索和执政经验的科学总结,而形成的以党的执政价值目标为取向、执政价值标准为依归的执政价值模式。  相似文献   

7.
中国共产党的执政方式必须适应公民权利意识的要求和发展。中国共产党早在建国前夕就具有明确的在全国执政的意识。七届二中全会报告是中共执政意识全面确立的标志。从1949年开始至今,中共执政意识经历了六个发展阶段,发生了一个根本性的转变,即从人民大革命胜利,利用政权普及人民民主权利、兑现人民民主权利的阶段,转变为强化社会主义民主,通过制度化渠道不断丰富人民民主权利的新阶段。中国共产党执政方式的转化,是围绕着公民权利的发展而展开的。执政为民的战略目标和按照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战略思想将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进程,进一步巩固和发展执政党新的执政方式。  相似文献   

8.
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要完善党的执政方式。完善党的执政方式必须树立正确的执政理念、构建符合中国政治制度和中国共产党实际的科学的制度法律体系、正确处理党和非党组织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国内学界关于党的执政方式研究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党的执政方式成为学界关注的热点,其研究成果主要涉及以下方面:执政方式的内涵与类型;中国共产党执政方式的历史演变;执政方式选择的影响因素、依据及评判标准;中国共产党执政方式的现状及改革与完善的思路和目标。  相似文献   

10.
十七大报告指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关系党的建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全局,要按照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要求,改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这里所提出的"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实质上是指党的执政方式现代化的问题.执政方式的现代化,是新的历史条件下中国共产党作为一个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必然的时代回应,是党为适应信息化社会开放透明多样化的现实需要、亿万人民群众建设共同富裕社会的愿景和依法治理的要求而作出的自身执政方式的变革与创新.  相似文献   

11.
中国共产党执政规律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中国共产党执政规律 ,包括总规律和具体规律两个层次。总规律是指在中国共产党执政的整个过程中始终起统领作用的规律。“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 ,集中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对执政总规律的内容与要求的认识和探索。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具体规律是总规律在自身建设和领导国家、社会活动中的展开和实现。它主要表现在执政理念、执政宗旨、执政任务、执政能力、执政途径、执政规范、执政保障等方面。  相似文献   

12.
当代中国社会变迁与中国共产党执政基础的拓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个政党的执政基础,是该政党之所以成为执政党的前提和条件。党的执政基础问题,本质上是执政党与人民群众的关系问题。当代中国社会的变迁对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基础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党的执政基础必须适应时代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在新世纪,执政的中国共产党必须从思想理论、工作实践、党与群众的关系、执政能力建设、执政方式的改进和执政水平的提高等方面,全面巩固和拓展党的执政基础。  相似文献   

13.
挑战与超越:和谐社会语境下党的执政能力断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长明 《学理论》2009,(26):47-50
构建和谐社会是中国共产党在新世纪新阶段提出的一个宏大命题,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属性。在政党政治时代,执政党的能力直接影响和决定着国家的能力。和谐社会是中共治国理政的新理念,对其执政能力提出了新挑战和新要求。在此语境中,既要澄清在和谐社会理念与党的执政能力及二者关系认识上的诸多误区,又要从增强中国共产党的执政能力角度做一些建设性的探讨。  相似文献   

14.
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我们不仅需要纪念和庆祝,更需要的是冷静地看到自身存在的不足和面临的严峻挑战。中东有关国家政局剧变,值得我们认真注视和汲取经验教训。通过加强和改善中国共产党执政合法性建设,来夯实和发展我党长期执政基础,是党的建设紧迫而又重要的工作。  相似文献   

15.
依法执政,是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全面推进改革开放的伟大事业中,对自身执政方式的重大创新。这一创新,实现了党的先进性与执政方式科学性的有机结合,促进了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的提升;实现了党的执政方式与依法治国方略的一致,完成了我国迈向"法治"的历史性跨越;实现了党的执政方式与世界政治文明的融合,展示了中国共产党新的国际形象。依法执政的理论创新和历史贡献,必将为党的事业发展,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带来新的辉煌。  相似文献   

16.
执政形象本质上体现民众对执政党的综合认知与价值判断,是一种群体性主观评判。对致力于长期执政的中国共产党来说,特殊的政治地位、组织属性及其功能决定了执政形象构建的鲜明特色和独特逻辑:"执政形象"是后发现代化国家政党政治实践的新命题;中国共产党执政形象的构成基础源于政治使命与政党功能;中国共产党的长期执政能力建设依然对执政形象具有内生性需求;中国共产党要立足新时代,正视执政党建设的内在规律和现实问题,科学构建提升执政形象的路径,为党的长期执政创造坚实基础与条件。  相似文献   

17.
中国共产党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领导力量。转型期中国社会的急剧变化给执政的中国共产党在治理能力方面带来了诸多挑战,这必然要求中国共产党必须对自身角色进行适应性的调适与重新定位。在社会治理进程中,中国共产党角色主要应定位于领导角色、执政角色和服务角色等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18.
社区基层党组织是中国共产党执政能力的承载者之一,社区基层党组织的执政能力也影响着我们党整体的执政能力,提高社区基层党组织的执政能力是构建和谐社区、执政为民的必然要求。提高社区基层党组织的执政能力必须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原则。社区基层党组织执政能力的可持续发展,就是要树立正确的执政理念,转变执政方式,提高执政水平。转变的核心就是不断创新执政方式,协调社区各利益主体,构建和谐社区。创新是提高我们党执政能力的根本要求,迫切需要我们中国共产党人不断创新、加快创新,惟其如此,我们的事业才能不断前进。  相似文献   

19.
一、邓小平执政思想研究的基本概况及特点邓小平是中国共产党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人物和我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是中国共产党长期执政的'守护神'〔1〕,他留给我们的最宝贵的财富就是邓小平理论。  相似文献   

20.
理性政治具有正义性的逻辑前提、批判性的自觉意识、公民性的价值坐标、法治性的运行机制等四重理性内涵。作为现代成熟的政治模式,切合当前新形势下中国共产党面临民众共同政治信仰缺失、党民天然情感淡化、民众政治诉求日趋理性、执政主体人性软弱等执政困境和挑战的破解难题需求,是中国共产党稳固政权、长久执政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