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西方政治文明实践的合法性话语是西方话语的根基,肇始于“西强东弱”的历史时代。伴随“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来到,东西方“攻守势易”的萌芽初现,中国新型政党制度日益显露出无可比拟的优势。在这一优势的基础上,一方面,从中国新型政党制度所负载的社会主义协商民主作为全新的民主形态的角度,完成了对西方传统选举民主的去蔽;另一方面,从中国新型政党制度本身作为全新的政党制度形态,也意味着对西方竞争型政党制度的超越。正是这种去蔽与超越的双重努力使得中国新型政党制度得以深深扎根于中国土壤,有机融入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理论与实践体系的本土建构进程中,进而推动实现了中国新型政党制度对于整个西方话语垄断的解构以及对于本土阵地的复归。  相似文献   

2.
构建中国新型政党制度话语权是一个多主体、多维度、多层次的复杂性系统问题。从内容层面看,中国新型政党制度话语权由话语主体的权威性、话语内容的可信性、话语传播的有效性、制度自身的优越性与话语客体的可接受性等要素构成;从体系层面看,中国新型政党制度话语权由中国共产党领导、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的话语权组成;从层级层面看,中国新型政党制度话语权可以划分为个体层面、政党层面与国家层面的话语权三个层次。这种"结构"使中国新型政党制度话语权发挥着引导、整合、维护、批判与外交功能。  相似文献   

3.
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多党合作制度建设在从"中国特色",到"中国方案"的实践探索中取得一系列新进展,新型政党制度的功能优势得到充分彰显。以提升"制度效能"为引领,政党互动模式和互动机制不断探索创新,培育出日益巩固完善的新型政党关系;从内生性、合法性、互动性等三个维度,内在生成并逐步输出政党制度功能优势的基本评价范式,主动把握了政治制度和政党制度的话语权;在时间维度上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的旧制度相比,在空间维度上与当前西方国家实行的政党制度相比,其独特优势在更大空间、更深层面释放,呈现出更为强大的社会整合、政策优化、政治稳定和民主功能,为催生世界政党政治文明新形态提供了中国智慧。  相似文献   

4.
《学理论》2017,(1)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典型的中国特色。其形成与发展既是中国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选择,又以深厚的政党理论为立论基石;既发扬了制度设计的独特优势,又有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作为精神底蕴,充分体现了中国特色政党制度的道路、理论、制度、文化的"四个自信"。  相似文献   

5.
从宏观理论设计与基本制度安排看 ,我国的政党制度内涵着执政党与参政党的互相监督 ,并且 ,重点是后者监督前者———这是避免执政党权力失监的一项重要政治资源。本文着重从五个方面提出了党际“互相监督”创设条件的基本思路 ,对于努力开发这一政治资源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中国之治彰显中国制度的优越性。新型政党制度是以多党合作为显著特征的政党制度,旧式政党制度是以多党竞争为显著特点的政党制度。新型政党制度相对于旧式政党制度在国家治理方面表现出无可比拟的制度优势,实现了在社会发展形态和国家治理效能上的双重超越。中国新型政党制度效能优势突出表现在具有强大组织动员力、利益整合力、民主科学的决策力和秩序保障力,是一项符合中国国情、管用、高效的民主制度体系。  相似文献   

7.
政党责任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民主政治发展的原创性理论成果,为中国新型政党制度明确了为人民谋幸福、建设中国式现代化和为民族谋复兴的政党责任。为人民谋幸福是政党责任的逻辑起点,建设中国式现代化是政党责任的集中体现,为民族谋复兴是政党责任的价值旨归,三者共同构成了新型政党制度中的政党责任体系。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夯实新型政党制度中的政党责任需要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达成共识,依靠“国家—政党—人民”的政治结构、“领导—合作—民主”的政治过程以及“执政—参政—协商”的运行机制推进党际合作与治理。推动政党责任转化为实践效能,需要遵循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人的现代化、制度现代化和政党现代化的现代化逻辑,彰显新型政党制度推动国家发展和维护人民利益的政党责任。  相似文献   

8.
金刚  臧秀玲 《理论探讨》2012,(3):139-141
在多党合作当中,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执政地位内在地决定了加强和改进执政党建设是发展和完善中国特色政党制度的根本推动力.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要把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坚持好、完善好、发展好,使这一制度的价值和功能得以更充分的发挥,首先必须着力加强和改进执政党建设,通过多种途径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和能力,尤其要围绕推动科学发展和促进社会和谐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干部队伍.  相似文献   

9.
推进以中国共产党依法执政和领导为核心,各民主党派依法参政,各政党之间依法相互监督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党制度的法治化,是实现依法治国方略、完善我国基本政治制度、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建设市场经济体制、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客观要求。推进中国特色政党制度的法治化,应当增强各政党的现代法治理念、建立健全政党法制体系、坚持执政党依法执政、保障参政党依法参政等。  相似文献   

10.
中西政党政治的治乱对比,展现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相对于西方政党制度的比较优势。具体表现为:从领导核心看,中国共产党集中统一领导与不断自我革命,展现出卓越领导力;从党群关系看,中国新型政党制度强调真实持久代表最广大人民利益,而不是代表少数人利益;从党际关系看,中国新型政党制度强调多党间肝胆相照的合作,而不是党派之间的恶性竞争;从党政关系看,中国新型政党制度强调负责任的治国理政,而不是利益集团导向的施政。中国新型政党制度增加了人类政治文明发展的多样性和可能性,是中国对人类政治文明的一大贡献。  相似文献   

11.
新中国成立70年来,中国政党理论研究经历了对西方政党理论的批判否定到学习借鉴,再到自觉构建中国政党理论话语体系的历史进程。这一进程鲜明地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在中国政党制度的理论解读和学理辩护上,"政党中心主义"成为解释中国政党制度形成和发展的主要理论基础,"和合文化"成为制度形成的重要文化基因。二是在中国执政党研究的议题转换上,从普遍性的政党理论到特殊的中国执政党议题。三是在对参政党的性质、功能与结构的研究与关注上,要"把民主党派摆进去",完整而系统地解释中国政党制度的结构与优势。中国政党理论要完成"从中国看世界"的再出发,还需要付出巨大而长期的不懈努力。  相似文献   

12.
有些学者认为,只有竞争性的政党制度才是民主政治的实现形式和发展趋势。本文从政党制度的形成根源、民主政治的本质内涵两个方面说明了合作性政党制度也是民主政治的一种实现形式。并指出,合作性政党制度和竞争性政党制度各有其优劣,并非是民主政治发展程度和发展阶段的区别,因此不存在谁取代谁的问题。但是,在合作性政党制度下,对于执政党的监督就成为民主政治发展中需要解决的一个关键性问题。  相似文献   

13.
《学理论》2015,(31)
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既与马克思主义政党学说一脉相承,又顺应世界政党发展的现代化趋势。基本途径就是建设学习型政党,只有不断学习的政党,才能长久执政、提高适应性、加强凝聚力;本质要求就要建设服务型政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实现角色、功能和合法性的现代化。根本动力是建设创新型政党,实现党建理念的更新、执政基础的扩大、执政方式的完善。  相似文献   

14.
政党制度话语权不仅指对某种政党制度的发言权、表达权、解释权,更重要的是指阐释该政党制度的话语体系所拥有的影响力、引导力、说服力。中国新型政党制度历经实践检验,内蕴鲜明特色,深深根植于中国社会土壤之中。但由于新型政党制度建构成型较晚等原因,存在不能被完全理解和认同的情况,甚至还衍生了许多偏见和误解。必须树立世界眼光、扩大视域范围,把握"三大要点"、立足"四重维度",科学建构富有中国特色、契合时代要求、具有世界意义的政党制度话语体系和话语权,不断增进世界对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的影响力和认同度。  相似文献   

15.
刘朋 《理论导刊》2014,(4):54-57
提出建设"三型"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是新形势下中国共产党自我调适与优化的结果,体现了政党现代化的现实诉求。推进"三型"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要注重提高全党的思想认识和自觉性,树立科学的执政理念,进一步改革和优化党的执政方式和领导方式,推进制度和机制创新,加强党内民主建设,学习借鉴国外政党建设的有益做法和经验。  相似文献   

16.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从中国土壤中生长出来的新型政党制度,充分汲取了中国传统民本智慧、和合智慧、包容智慧,展现出了无与伦比的内在优越性,实现了群众根本利益与群体特殊利益的有机统一、实现了政党关系的非对称性和谐、实现了通过政党协商进行科学民主决策、实现了集中力量办大事,从而克服了垄断型一党制和竞争型两党制、多党制的固有弊端。作为和谐型多党制的新型政党制度充分展现了中国智慧,为世界政党制度发展与进步提供了新方向和新选择。  相似文献   

17.
薛奋飞 《团结》2012,(2):9-12
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发展、国力上升,中国政治制度模式日益引起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这表明,经过长期不懈的努力,我们在走出一条新的发展道路的同时,也正在获得自己对政治文明和民主政治的话语权。中国政党制度是中国政治制度的重要内容。探讨中  相似文献   

18.
政党政治与政党制度论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政党政治和政党制度是政治学或政党学中两个不同层次的概念。政党政治是指由政党影响国家政权 ,并在国家和社会生活中处于中心地位的政治 ,是政治类型的划分 ;政党制度则是指一个国家关于政党结构及其活动规范的总称。政党制度又可以区分为基本制度和具体制度 (体制 ) -运行机制。作这两方面的区分 ,有利于把政党现象纳入人类社会政治发展过程中来考察 ,也便于人们从政治发展和政治管理的角度 ,认识政党地位的取得、党政关系、政党关系的科学界定及政党运作的科学管理。  相似文献   

19.
所谓非对称性政党制度,是指一国内不同政党并非是势均力敌,也不是轮流执政,而是各安其位、各得其所、相互配合、相互合作,不同政党的地位和作用呈现出非对称性状态。中国的多党合作制度可以称之为非对称性政党制度,在一定意义上讲中国多党合作制度的制度优势就在于其非对称性。在中国非对称性政党制度中,参政党以其特有的存在方式在国家政治体系中占据着特殊地位并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要加强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党制度,就必须加强参政党建设。无论从中国非对称性政党制度的的理论逻辑抑或是从中国民主政治建设实践来考察,参政党建设都是中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中的重要问题,是值得深入探讨的理论和实践课题。  相似文献   

20.
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是人类历史发展至今的最高级的政治文明。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即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重大制度创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重要基础和有效途径,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提供政治资源、力量支持和重要保证。因此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必须要从加强和改善执政党、参政党及其党际关系等几个方面完善中国特色政党制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