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依法执政,是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全面推进改革开放的伟大事业中,对自身执政方式的重大创新。这一创新,实现了党的先进性与执政方式科学性的有机结合,促进了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的提升;实现了党的执政方式与依法治国方略的一致,完成了我国迈向"法治"的历史性跨越;实现了党的执政方式与世界政治文明的融合,展示了中国共产党新的国际形象。依法执政的理论创新和历史贡献,必将为党的事业发展,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带来新的辉煌。  相似文献   

2.
依法治国和依法执政,对党的执政方式现代化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执政方式具有较强的集成和承载功能,实现党的执政方式现代化,既能有效推进民主执政依法执政实际进程,也能深入落实依法治国依法行政战略方针,是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路径。构建科学管用的执政方式现代化评价系统,从目标导向、行为规制、绩效评价等方面施加督导,是推进执政方式现代化的重要措施之一。我们应该在充分认识执政方式现代化本质内涵和结构体系基础上,科学选择评价执政方式现代化的核心要素、评价指数和评价方式,从而有效促进执政方式和国家治理的同步现代化进程。  相似文献   

3.
提高党的依法执政能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其良 《求知》2005,(7):4-6
党的十六大将“不断提高依法执政能力”作为党加强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方面提了出来。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又进一步强调指出,“必须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不断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必须“贯彻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提高依法执政水平”;“依法执政是新的历史条件下党执政的一个基本方式”。这是我们党在深化执政规律认识过程中取得的重大理论成果,对于党在新阶段巩固执政地位、完成历史使命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依法执政是党的执政方式的重大转变。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实现依法治国方略,深化政治经济体制改革是依法执政的依据;加强制度建设是依法执政的实现途径。  相似文献   

5.
徐新彦 《理论探索》2007,(6):158-160
理解依法执政的深层动因需要从三个方面入手对执政内涵的深刻把握、法律至上的观念以及对先进性的理性思考造就了党依法执政的理念;党组织整体的合力、依法治党的能力和有效规避执政风险的能力呼唤着党依法执政的能力;理论与实践的统一、形式和实质的统一以及理想与现实的统一要求党切实实行依法执政的执政方式.  相似文献   

6.
乡镇党委是党在农村的基层组织,乡镇党委依法执政能力的高低,直接决定着党总体依法执政能力的强弱,决定着党执政的成败。目前存在着诸多不利于乡镇党委依法执政的主客观因素。因此,需要着力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强化乡镇党委依法执政理念;不断增强农民群众的法律意识;努力实现乡镇党委领导方式的规范化和制度化;充分发挥乡镇党委的领导核心作用。  相似文献   

7.
陈琢 《求知》2007,(10):6-7
把依法执政确定为新的历史条件下党执政的基本方式,是对我们党自建国以来执政理论与执政经验的科学总结,体现了我们党对执政规律的科学认识和对依法治国理念认识的进一步深化,是保证我们党不断提高执政能力、巩固执政地位、完成执政使命的重大理论创新。  相似文献   

8.
《求知》2015,(1)
<正>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制定了依法治国的路线图。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最根本的保证在党,只有坚持从严治党,不断加强党的作风建设,才能巩固党的执政基础,提升党的执政能力,才能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和依法行政共同推进,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一、从严治党是推进依法执政的根本要求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是推动文明进步的重要力量。当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入决定性阶段,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依法执政在党和国家工作全局中更为突出,需要党员干部不断提高法治意识,  相似文献   

9.
依法执政,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从逻辑上讲,依法执政是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的发展与创新,而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必须实现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党要实现依法执政、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这一目标,前提和关键就是依法治国。  相似文献   

10.
唐勤 《理论探讨》2006,1(1):170-173
正确认识党的传统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是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的逻辑起点。我们所面临的复杂多变的国际国内形势,党和国家所肩负的艰巨而繁重的历史任务,都对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是我们党认真探索执政党执政规律得出的一条重要结论,为进一步推进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的改革与完善指明了根本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